大宋清歡 第15節
書迷正在閱讀:[黑籃]和紫原敦的小甜餅、此世之毒、盛世暖婚:億萬前妻不好惹、[綜漫]在高危世界創業奔小康、超凡大航海、[咒回同人]社畜戀愛法則、[綜漫]我的飼主是最強、[綜漫]原來前任都是大佬、[綜漫]家養咒靈離家出走啦、[綜漫同]十代目每天都在受驚嚇
美團也知道自己又說錯話了,一邊求饒一邊往小主人姚歡身邊蹭。 姚歡卻不及理會,倒捂住鼻子上前,站在邵清身后,悶聲道:“先生可瞧見蕈子了?會不會是蕈子中毒?” 邵清回頭,正看到絹紗裹了也擋不住美妙的纖長玉指上,一對幽泉似的眸子盯著自己。 他遽然之間覺得胸口一慌,移開目光道:“實在看不分明,不過,在下亦疑心,是那蕈子的毒性發作。然則,他那同鄉也吃了,為何卻好端端并無異狀?” 姚歡道:“有些蕈子,大火燉得透爛,才能毒性盡去。但這兩位客官吃的是炙蕈子,只怕鐵板熱力不均勻,有幾片蕈子并未炙熟,恰巧教其中一個吃了因了半生不熟,所以毒性也是慢慢發作,過了幾個時辰才顯露?!?/br> 她話音未落,那支著耳朵聆聽的綢緞商人,就開腔道:“焌糟娘子如此一說,俺想起來,午間吃蕈子時,俺這同鄉專撿炙得嫩的吃。俺素來腸胃不佳,怕生青氣,吃得確是教熱油煎得焦黃的那些?!?/br> 邵清側頭,將姚歡方才的話品咂一番,露出“原來有這番道理”的神色,眼珠子又轉了回來,這次望向姚歡的目光倒自然了許多。 沈馥之在旁聽了,亦奇道:“歡兒,你怎知曉這些,你娘說與你知的?” 姚歡一怔,心思飛轉,捏謊的話兒張口就來:“少時在秦州,北地的人不解蕈子做法,便是南邊販來的曬干的蕈子,也有吃了未煮熟的中毒,仿佛活見鬼似地鬧騰。歡兒因親眼見過彼等景象,故而印象極深?!?/br> 她說到這里,臨時起意,又問道:“姨母,邵郎中,你們可聽過一種叫見手青的蕈子?” 沈、邵二人均搖頭。 姚歡心道,可不是嘛,時光再是倒退千年,云南的牛肝菌也不可能在河南到處生長。 “我在秦州亦未見過,但我阿爺有個出使過大理國的同僚,說起這種蕈子,剖開片刻,白色的蕈rou就會變成烏青色,瞧著可怖,煮來味道卻是極其鮮美。只務必煮透,不然亦會中毒?!?/br> 沈馥之聽外甥女說得頭頭是道,須臾贊賞之后,驀地意識到兩件事。 第二十八章 行業協會于副會長 申酉時分,夕陽橘紅色的光芒,仿佛那些嬌俏小娘子的水紅泥金裙擺,閃進窗戶。 正在窗前翻賬簿的明月樓主人于德利,受了陽光的挑誘,抬起臉來,帶著享受的神情望向窗外。 明月樓的地理位置相當優越。 東西流向橫穿開封城的汴河,恰巧在這里有一個稍稍往北拱入的微型河灣,成為可以下錨系舟的碼頭。 明月樓就建在離碼頭百來步的酒肆食店匯集處。酒樓不僅能接住從游船或者商船上下來的豪客們,而且,坐在二樓窗畔遠眺,東、西、南三面的的城市街巷、繡樓佛寺、舟橋水道,開封城大半的好景致都能收入視野中。 這個時代的人們,只要不是底層勞力階層,下館子早就不只為了溫飽。明月樓作為開封城東南角“東水門”一帶響當當的正店酒樓,裝修奢華、景觀開闊、菜式又精巧,自然客似云來。尤其是今日這般好天氣,明月樓已不知接待了多少撥羅綺華服、出手闊綽的食客。 于德利欣賞著這夕照之下金光粼粼的汴河水,想到像流水一樣嘩嘩進帳的好生意,白凈和氣的臉上,更綻放出了米勒似的笑容。 正得意間,有人輕輕敲了敲并未關死的隔間門。 “東家?!?/br> 是掌柜老孟。 于德利回過頭,見老孟欲言又止的模樣,道聲“進來說” “東家,”老孟將壁門掩上,回身稟道,“沈二嫂要見您?!?/br> “哪個沈二嫂?” 于德利瞇著眼想了想,“喔,是河邊那個烤豬下水的婦人吧,怎么,上回派個不會說話的伙計來,吃了癟,今日她親自出馬了?” 此世里,由于糧食產量的增加及釀酒技術的革新,朝廷對于酒類的管控較之前代寬松不少。 在不算太嚴苛的榷酒體系下,不僅有宮廷釀酒、官府釀酒、私家釀酒,城市中的酒樓也可獲準釀酒。這些“正店”賣出自釀酒后,悉數繳納稅款即可。 但那些腳店、飯鋪、小酒肆,是沒有釀酒權的,必須向明月樓這樣的大酒店買酒。 數日前,沈馥之遣阿四來明月樓買五壇酒,因孟掌柜只肯給兩壇,阿四言語間便有些沖撞之意,孟掌柜干脆一壇也不給了。阿四懊悔莽撞已來不及,只得灰頭土臉地回了飯鋪。 想到這過節,于德利的嘴角滑過一絲譏誚。 掌柜老孟卻未以同樣的表情予以附和,而是一板一眼道:“東家,這婦人說,今日過來,并非全然關乎酒額一事。這沈二嫂,不是普通的粗蠻婦人,原本還是詩書人家的金閨。又聽聞她外甥女就是半月前要當街殉情的節婦,還與曾樞相府上有瓜葛,東家不妨,還是讓她上來,聽聽她葫蘆里到底賣個什么藥?” 孟掌柜在明月樓快十年了,是個話不多、心眼多的老江湖。于德利明白孟掌柜的分寸,若是阿狗阿貓的閑雜人等,老孟幾句話也就打發了,不會來煩自己。 于德利遂點點頭,應允老孟去帶人上來。 須臾,便聽噔噔噔碎散不一的腳步聲由遠及近。于德利仿佛猛然醒過來似地,迅速低頭,掃一眼自己的衣襟袍袖是否平整潔凈。 再抬起雙眼時,只見老少兩位婀娜的錦衣婦人,已隨著老孟踏了進來。 “沈二嫂?!?/br> 于德利現了男子的風度,客客氣氣地起身見禮,心道,這婦人今日通身體面的出客衣裳,莫非去見了東水門飯食行的行首,得了什么許諾? 于德利又瞄了眼她身側的小娘子,與她眉眼有些相似,雖也就十歲的年紀,卻打扮得老氣橫秋,那一頭烏發上的包冠,更像出了閣的婦人常用的款式。他便猜到,這定是那傳聞中在親迎之日尋死、觸了曾府大霉頭的外甥女。 只聽沈馥之軟糯卻不卑媚地開了腔:“這是姚大姐兒,俺阿姊的獨女,于行副想必也聽說了一二,這孩子不容易,老天垂憐大難不死,往后便跟著俺一起張羅飯鋪的營生。今日帶她一道來認認門,拜會于先生,先生莫怪俺唐突吶?!?/br> 開封城各個酒肆飯鋪扎堆的地面兒,都有自發結成的飯食行,類似后世的同業公會。于德利是東水門一帶飯食行的副行首,平素里大小同行,見了他都尊稱一聲“于行副” 但其實,他最樂意聽到的稱呼,恰恰是一聲“于先生” 于德利祖上本是六品京官,不算大,好歹也是吃皇糧的人家,只是到父親這一輩,家道中落了。于德利弱冠之年考了幾次進士均不中,靠給街坊童子授業掙幾貫課資,勉強度日。所幸他長相還斯,被一個小酒樓的東家相中,入贅作了女婿。不曾想,于德利科場功夫不行,商場本事倒出色,區區數年,就把買賣做大了,最終給岳家、也是給自己,掙下了明月樓這么個大盤面。 只是,他心底深處,總還對士二字有幾分執念,士大夫做不了,聽人喚幾句“先生”也是熨帖舒心的。 此刻,于德利聽沈馥之叫了一聲“行副”后,就改稱自己為“先生”引薦她外甥女的言語間,也透著謙和之意,面對這樣一個風姿甚佳的女流之輩,于大行副的倨傲和提防自然散去了一半。 他主動地又拱拱手,溫言道:“沈二嫂哪里話,什么拜會不拜會的,都是同行,原該常走動走動?!?/br> 沈馥之朱唇微張,帶著領情的禮貌笑了笑,卻向孟掌柜看去。 于德利以為她要提老孟為難她伙計的事,不料沈馥之卻笑意忽逝、蹙眉正色道:“今日登門,乃因俺遇到了一樁風波事,與貴店的食客有關” 她將后半截話咽了,目光仍停留在孟掌柜身上。 于德利登時了然,斬釘截鐵道:“二嫂有話可直說,孟掌柜跟了我這許多年,我早就當他是自己人,況且這樓上樓下店里店外,從伙計到菜食,老孟了如指掌,比在下還清楚。若事關明月樓,老孟更要聽著?!?/br> 孟掌柜聞言,趕緊朝主家欠欠身,與沈馥之道:“二嫂,吾家這明月樓,雖比不得樊樓、遇仙樓那些大場子,但好歹也是在東水門開了十年的老店,客來客往的,積攢好口碑不是靠的一日之功。二嫂說得有些駭人,莫非是吾店得罪了什么貴客?” 沈馥之輕嘆一口氣,拿捏了推心置腹的口吻道:“客倒不是貴客,卻險些因你店里的吃食丟了性命,你說,是不是茲事體大?” 第二十九章 同行豈能落井下石 沈馥之將來龍去脈言簡意賅地說了,又分析道:“于先生,老孟,那兩位外鄉商客,住的是豐豫邸舍。出得起那般價錢的客人,怎會在菜肴里放暗鉤訛錢,更不會選了大損身子骨的笨法子、還偏要在半日后跑到俺的小飯鋪來發作吧?他二人在明月樓當場演一出苦rou計,豈不簡單?” 于德利和孟掌柜的面上,方才那種帶著淺淺疑惑的矜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意識到問題棘手的抿嘴蹙眉。 他二人,都是生于開封,長于開封,市場嗅覺與信息獲取能力又都堪稱敏銳,因而雖從事飯食行業,對城中的客棧情形也絕不陌生。 春明坊至東水門一帶的客棧,與北邊靠近皇城地界的邸館不同,鮮少接待來京應試舉子的“狀元店”、“高升店”而以接待普通游客為主。 但其中又有區別。 沈馥之所說的豐豫客棧,行話叫“邸店“,屬于選址鬧中取靜、內里精致奢華的類型。這種邸店實際的主人,往往是朝中三品以上大臣本人或者其近親。須知有宋一代,朝廷命官同時下海做生意,并不受禁止,買賣做得大的,甚至連官家都羨慕幾分。 譬如豐豫邸店,最尋常的客房,沒有百、一貫上下,也是拿不下來的。 坊間都傳,豐豫邸舍,是蔡京蔡尚書開的。 住著豐豫來訛一個中等酒樓的錢,說不通啊。 事實上,當沈馥之描述了那兩位客人的穿著樣貌和所點菜式后,孟掌柜已經回憶起來,今日午未時分,明月樓確實接待過他們。 明月樓的軟羊飯當然不算便宜,時令菜炙野蕈的價錢,更是比羊飯還貴些,兩位客人卻施施然就點了,吃相也算斯。結賬后,二人還特地喚過孟掌柜來,咨詢雇船游汴河的相關事宜。 多年主仆,明月樓的店主于德利,立時就從孟掌柜的神色中讀到了答案。 “可是,就算那二位客官不是訛錢的歹人,就算他們確實在我明月樓用過飯食,又怎知他們進你飯鋪前,沒有吃過旁的菓子點心之類?” 于德利直率地辯解道。 不過,他的語氣沒有絲毫不悅甚至抵賴的意味,而更像是與沈馥之嚴肅地討論自己清白的可能性。 這種態度本身,除了顯示出對沈馥之的尊重外,更體現了一名生意人的正常反應。沒有哪個擁有精明底色的生意人,會愿意莫名其妙地背鍋。 同樣是生意人的沈馥之,當然理解同行的心思。 沈馥之道:“倘使進了旁的腐壞吃食,要么嘔要么拉,這神志不清如見幻象的模樣,俺家歡姐兒說,就是吃了毒蕈子才有的,況且” “那若是,他們又在別處吃了蕈子呢?” 孟掌柜忍不住插嘴道。 “老孟!” 于德利沉著嗓子制止了他。 客人又不是兔子,整天吃菌子? “沈二嫂,老孟他也是,他也是跟著我做了十來年,第一次遇上這屜子事,有些氣急了?!?/br> 于德利又轉向孟掌柜道:“二嫂自是在探問中,已經識過人斷過事,幫咱們弄明白原委了。對方若是另有扯謊隱瞞,以二嫂的道行,會瞧不出來?” 孟掌柜面上一僵,難免有些不大好看。 但他畢竟是個明白人,那沈馥之,若真是那種利用糊涂客人來報先前幾壇酒水之怨的性子,她這婦人,也就不會靠一己之力在東水門將小買賣做得這般穩當了。 接下來,更教于、孟兩位男子佩服的是,沈馥之并未蠢呵呵地再多問一句明月樓的菌子,而是直接交待了自己的建議老孟盡快去趟邸舍,趁著客人脫險后還小有慶幸、火氣兒來不及竄上的時候,將客人安撫了。 “于先生,孟掌柜,萬幸,人沒大礙。那么,此事在俺沈二看來,不管落在哪家頭上,均是可大可小。俺與甥女,沒旁的靠山,今后亦是靠著東水門的飯食買賣為生的,怎會如jian邪小人般,忙不迭地慫恿客人去舉告,巴巴兒地盼著此事鬧大了去、教官府行會來糾察?食客吃頓飯食,竟要丟了性命,此事傳出去,吾等與明月樓比鄰而居的同行們,豈非一損俱損?二位盡快了結了此事,也不枉我方才好一番折騰,又是關鋪子救人,又須防著外頭看熱鬧的閑漢們打聽?!?/br> 沈馥之一番言語,且不說于德利和孟掌柜,一旁跟來的姚歡早已暗自喝了幾聲彩兒。 古往今來,官場、商場、情場,有些道理是一樣的,一味提倡叢林法則、利益掛帥,簡直愚蠢至極。 都道同行是冤家,姚歡前世里,見過不少將這句話實踐得兢兢業業的人,在不同公司之間,也在同一公司的不同部門間。 但凡存在競爭關系的地方,倘使人心壞了、惡了、臭了,良性競爭就會變成惡意斗法,互相設套、濫用舉報、釣魚式陷害、發泄式污蔑,無所不用其極,最后弄得兩敗俱傷,嚇跑了客人,做爛了市場。 又比如她穿越來的這個時代,最終不也是被與上述情形類似的、越來越沒有理智和底線的黨爭內耗,弄得走向滅亡嗎?“現代的拂曉時刻”終究淪為“汴京淪陷后的靖康之恥” 多么可惜到令人心痛??! 而沈馥之爽脆又誠懇的一番話,也迅速地推動著于德利這樣的老江湖,對突發事件作出應對。 “有道理,老孟,趕緊照沈二嫂的法子去做,把客人的毛給擼順嘍,不然市司來找麻煩,要么吃板子,要么破更大的財?!?/br> 又試探地加了一句:“二嫂,可否勞煩你引著老孟?” 沈馥之擺手,笑言道:“于先生也是急糊涂了?老孟做事何其地道,自然是孟掌柜獨自走一趟更合適,俺和甥女,不過就是趕緊來報個信,過去摻和你家這檔子事作甚。那兩位男客,俺家的婢子不方便陪著,俺拜托了出診路過的郎中朋友,帶俺伙計阿四,送他們回邸店的。阿四現在,應是伺候著那位客人,老孟過去尋阿四就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