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令朕寵罷不能[穿書] 第54節
書迷正在閱讀:與霍少閃婚之后甜翻了、秋橙、穿進男團選秀后(無CP)、大唐:從種土豆開始、生死追緝、去找青梅竹馬會碰上jiejiemeimei、孫悟空大鬧異界、農門歡:啞女當家、清穿之團寵饕餮小皇子、都市大神戒
算了,反正昌平長公主現在對她言聽計從,這兵符,就暫時讓她保管幾日裝裝樣子吧,再怎么說,總比掉到皇帝的手里要好百倍。 以為兵符已是囊中之物的劉太后,臉上不由得泛出絲絲喜色,看著林家眾人虛偽地道:“哀家就知道,林家一門忠烈,絕對會理解哀家的苦心,以兵權聘公主,傳揚出去,既能彰顯皇帝的仁德,又能展現林家的忠心,如此甚好甚好!” 沈映明白今晚應該會有驚無險地度過去了,偏頭悄悄舒了口氣,隨后嘴角微不可察地勾了下,眼睫垂下,眼里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算計之色。 顧憫率著親衛埋伏在花萼樓外圍,時刻注意著花萼樓方向的動靜,可眼看一個時辰都快過去了,還是遲遲沒有等到和沈映約定好的“以摔杯為號”的動靜響起。 就在他擔憂會不會是皇帝已經被太后的人馬給控制住了,所以發不出信號時,花萼樓的門忽然打開了,隨后便見昌平長公主攙扶著劉太后先從樓里走出來,緊接著是一身絳色龍袍的皇帝,再后面是林振越及其兒子女婿。 竟然所有人都安然無恙地出來了,就好像花萼樓里什么事也沒發生過一般! 顧憫暗暗納罕,等到劉太后一行人走遠了,離開隱蔽之處,悄悄跟著皇帝回到澄心齋。 一進澄心齋,還沒來得及詢問今晚發生了何事,顧憫便先被沈映推了出去,“你來的正好,朕命你現在就率人暗中護送林家的人回京,務必確保他們平安回到營中!” 顧憫反按住沈映推他的手,穩住身形,斂眉問:“皇上,今晚花萼樓中發生了何事?太后難道沒有對林家發難?” “太后她老人家處心積慮謀劃了這么久,怎么可能忍得住不出手,”沈映譏諷地扯了扯嘴角,臉上流露出些許志在必得之色,“可焉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好了,你先替朕將林家的人送回去,朕怕太后會在回去的路上對他們下毒手,具體今晚發生了何事,等你回來朕再跟你說?!?/br> 顧憫只能先按捺住心里的好奇,率領親衛出了行宮,遠遠跟在先行離開的林氏一行人后面,暗中保護。 因為怕林家人發現,顧憫也不敢跟得太緊,走走停停,騎馬跑了還不到半個時辰,忽然聽到身后的官道上,響起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顧憫勒住馬韁,回頭一看,只見一匹通體純黑的高頭大馬穿過后面的茫茫夜色,四蹄懸步如飛,朝著他們的方向疾奔而來。 不過一剎那的時間,騎黑馬的人便超過了顧憫他們,隨后在前面“吁”地拖長聲音吆喝了聲,等馬停下來后調轉馬頭,騎在馬上正對著顧憫,拱手做了個揖,微笑著道:“顧大人,好巧,你也回京嗎?” 官道上一片漆黑,周圍并沒有照明之物,幸好臨近中秋,天空中的一輪皎潔明月傾瀉月輝灑下大地,才讓人可以在夜色中勉強視物。 顧憫瞇起雙眸,仔細辨認了一下騎在黑馬上的人,認出是凌青蘅后,眉頭一皺,“怎么是你?” 凌青蘅笑道:“為何不能是我?顧大人可別忘了,我來行宮,也是你讓人給我傳的消息?!?/br> “這我自然知道?!鳖檻懤溧偷?,“我是問你,怎么你直到現在才離開行宮?” 凌青蘅輕描淡寫地說:“我也是剛辦完了皇上交代的差事準備回京,沒想到在路上還能遇到顧大人,顧大人若不嫌棄,咱們結伴同行怎么樣?在下只有一個人,怕自己走夜路撐不住打瞌睡,再從馬背上掉下來?!?/br> 顧憫無聲冷笑,揮鞭拍馬加速向前,經過凌青蘅身旁扔下一句:“官道只有一條,難不成我不答應,你就能不走這條路了?” 凌青蘅嘴角揚了揚,也立即調頭追上去,兩人在夜色中并駕齊驅,所騎之馬腳力相當,一時速度上也分不出勝負,疾馳了一會兒,顧憫怕被林家人發現自己的行蹤,才逐漸放慢了速度。 顧憫瞟了眼旁邊也跟著放慢速度的凌青蘅,雖然知道對方跟著他肯定沒安好心,但還是不免好奇皇帝到底將凌青蘅留在行宮里兩三天,交代他做了什么,于是裝作閑聊般地問;“皇上讓你辦的什么差事?” 凌青蘅奇怪地反問:“顧大人不知道嗎?” 顧憫冷笑,目視前方冷冷地道:“少在我面前陰陽怪氣,你愛說不說?!?/br> 凌青蘅也輕哂了一聲,他還記恨著當日顧憫設陷阱埋伏他,害他差點從馬背上摔下來的事,好不容易等到能讓顧憫吃癟機會,當然要把握住以牙還牙。 “顧大人的脾氣,還真是一如既往的大?!绷枨噢坑圃沼圃盏厮χ掷锏鸟R鞭,“實不相瞞,皇上將我留在行宮,是讓我做一件和你顧大人今晚所做的同樣的事?!?/br> 顧憫眸光一凝,“你什么意思?” 凌青蘅慢條斯理地道:“今晚花萼樓劉太后設鴻門宴宴請林家將,皇上讓顧大人你埋伏在外面接應,而我,則埋伏在花萼樓里?!?/br> 顧憫訝然轉過頭看凌青蘅,“你在花萼樓里面?你何時進去的?藏身在何處?” 凌青蘅坦誠道:“我裝扮成小太監,隨皇上一起進的花萼樓?!?/br> 凌青蘅功夫不錯,有他護著,就算劉太后設下埋伏,起碼也能護住皇帝一時。 顧憫想起沈映把調度羽林軍的令牌交到他手里時說的那句“將花萼樓所有人的性命都托付于你手”,所以,皇帝到底還是給自己另外留了條后路,卻并沒有告訴他。 皇帝對他的信任,還是有所保留。 凌青蘅見顧憫默不作聲許久,試探地問:“顧大人,你還不知道今晚花萼樓里發生了什么事吧?” 顧憫冷冷瞥了他一眼,凌青蘅卻似對他冷漠的眼神毫不在意,繼續說道:“而我在里面,卻看得聽得一清二楚?!?/br> 顧憫不耐煩地道:“你一路跟著我,到底是想說什么?” “我是想說,”凌青蘅頓了頓,抬頭望了眼天空,“咱們效忠的這位皇上,心機城府之深,非一般人可比,他有許多事情瞞著你,同樣,也有許多事情瞞著我。我在想,若有朝一日,我們幫他奪回大權,他會不會變得和高宗皇帝一樣,漠視骨rou親情、君臣之義,眼中只看得到權力?” 顧憫毫不猶豫地道:“不會,皇上絕不會如此絕情?!?/br> 凌青蘅哂笑:“別忘了,他們都姓沈,是一脈相承的親生父子,父子秉性難免相像。你知道我今晚在花萼樓中看到了什么嗎?” 顧憫下頜微抬,漠然道:“如果你只是想說這些,那就不必說了?!?/br> 凌青蘅眼睛看著前方,林家一行人的身影好像在不遠處,又好像離得很遠,聲音幽幽地道:“飛鳥盡,良弓藏,你覺得若是林家知道真相后,到底是會感激皇上今日救了他們,還是會怨恨皇上設計他們,逼他們不得不卷入皇權之爭中?” 顧憫沉聲道:“成大業者,不拘小節?!?/br> 凌青蘅寒聲道:“好一個不拘小節,可你難道就不怕他是下一個高宗皇帝?當年高宗只是一個不得寵的皇子,多虧了徐家舒家力保,他才能成功奪嫡登基為帝??傻鹊剿髾嘣谖?,又是怎么對的徐舒兩家?你難道不覺得當今圣上,和當年還是一個無寵無勢的皇子時期的高宗,處境十分相像?你難道就不擔心皇上一旦掌權,行事就會變得和高宗一樣嗎?!” 顧憫默然片刻,冷不丁地轉頭看向凌青蘅問道:“你是舒家什么人?” 凌青蘅怔了一下,才語氣生硬地道:“我不是舒家什么人,我姓凌?!?/br> 顧憫嗤笑,“姓什么叫什么又能說明什么,放在十幾年前,我也不姓顧?!?/br> 舒家乃是昭懷太子的岳家,當年昭懷太子謀逆案,就數徐家和舒家牽連最廣,兩家幾乎滿門被誅。 顧憫這話一出,就等于認定了凌青蘅與舒家有所關聯,畢竟若凌青蘅不是舒家后人,又怎么能吸引韓遂這樣的昭懷太子死忠黨為其效力? 凌青蘅臉上已經完全沒了最初的戲謔,月輝照在他臉上,宛如鍍上了一層白色的冰霜,他冷冷道:“顧大人,我只是好心提醒你,我們兩個為之效命的皇上,并不是什么心慈手軟、碌碌無能之輩。坐在龍椅上的人,心只會變得越來越硬,越來越冷,但愿你我不會重蹈覆轍?!?/br> 說完便用力地甩了下馬鞭,黑馬吃疼,拔蹄狂奔向前,很快,凌青蘅的身影便和黑馬一起消失在了溶溶夜色中。 凌青蘅走得干脆,雖然顧憫剛才面對凌青蘅的質問,口口聲聲說自己相信沈映,可難免多少還是會受到些影響。 尤其是當他知道,沈映今晚除了讓他埋伏在花萼樓外接應,還另外藏了一手凌青蘅這步棋后,他就明白了,皇帝即使信任他,也不會毫無保留。 自古帝王總多疑,最可怕的就是這種多疑,會隨著時間慢慢累積得越來越多,直到最后變成一柄殺人的利刃。 他之前一直以為,拒蒙古和親、逼捐朝臣、巧計還壽禮等等這些事都是有人在背后幫皇帝出謀劃策,可現在他明白了,這些事情,其實都是皇帝一人謀劃,包括今晚奪林家兵權的事,也是皇帝瞞著所有人暗中布成的局。 不敢想象,假如有朝一日,等皇帝掌了權,會不會變得和古往今來的那些帝王一樣,多疑喜猜忌,眼中權力大過一切。 若是這樣,那他們這些人苦心孤詣蟄伏這么久籌謀的一切,豈不都成了一場空? 顧憫心頭宛如壓了一塊巨石,越想,心頭便越沉重,壓得他快喘不過氣來。 也因為想心事想得太出神,并沒有察覺到林家的人馬已經停了下來,還是后面的親衛提醒他,他才回過神來。 林家眾人早就已經都下了馬,各自手里都拿著武器,做出一副防衛姿態,無數雙眼睛戒備地盯著顧憫他們,眼里充滿了敵意。 林振越先開口打破沉默:“顧少君,你也跟了我們一路了,明人不說暗話,到底想干什么,不妨就直說了吧?!?/br> 林徹提起手里的長槍,毫不客氣地指向顧憫,“怎么?繳了我林家的兵權還嫌不夠,又想來趕盡殺絕?我林家兒郎為大應立下了多少汗馬功勞,朝廷卻如此對我們,早知道如此,就不該為這種寡情少義的朝廷賣命!” 顧憫下馬,走上前恭敬地朝林振越行了個禮,“林將軍誤會了。在下并無惡意,而是奉皇上之命,暗中護送你們回營?!?/br> 林徹不領情地冷笑,“兵權都奪過去了,反過頭來還裝什么好人?假惺惺地做戲給誰看!” “住口!不得無禮!”林振越回頭低斥了林徹一下,然后手指向一旁,問顧憫,“顧少君能否借一步說話?” 顧憫點頭:“當然可以,請?!?/br> 兩人走到一旁單獨說話,林振越開門見山地問:“老夫不過是一介武夫,說話不喜歡拐彎抹角,所以有話就直接說了,敢問顧少君,今晚這場鴻門宴,到底是皇上的意思,還是太后的意思?” “林將軍心中難道對此沒有答案?”顧憫神色自若道,“皇上如今受制于太后,要你林家的兵權有何用?自然是太后的意思?!?/br> 林振越撫須道:“可老夫還是心存疑惑,太后為何會突然就想削了我手里的兵權?我林家又從沒得罪過太后?!?/br> 顧憫道:“林將軍難不成還以為如今這種局面下,林家上下還可以繼續明哲保身?傾巢之下豈有完卵,林家手握重兵,早就為太后一黨忌憚,收回林家的兵權只是早晚的事。林將軍可知,今日在下領著羽林軍就埋伏在花萼樓外?皇上猜到太后要對林家不利,所以命我率兵在外接應,下令要我務必保林家眾人安然無恙。林將軍,皇上宅心仁厚,你得知道感恩啊?!?/br> “竟有此事?”林振越驚訝地瞪大了眼,隨即低頭沉思良久,突然抬起頭,“還請顧少君回去之后,務必幫老夫向皇上道聲謝,另外,再勞煩顧少君幫老夫帶句話給皇上?!?/br> 顧憫看著林振越笑了下說:“林將軍請說,顧某一定幫您帶到?!?/br> 林振越眉頭嚴肅地皺起,下巴上的胡須抖了抖,似乎下定了什么決心,語氣沉重而緩慢地道:“君恩浩蕩,老臣不勝感激之至,今后林家上下但憑皇上差遣,無有不從!” 第46章 林振越回京之后,便上表稱病請求辭去定北將軍一職,沈映接到奏本,裝乖扮巧地先去了常青園找太后商量。 “太后,林家肯交出兵權對朕也算是忠心,林振越為大應征戰多年,勞苦功高,所以朕想封林振越為固安伯,以彰顯天恩浩蕩,也能安撫軍中其他將領,您以為如何?” 沈映語氣謙遜地詢問劉太后的意思,劉太后閉目靠坐在軟枕上,享受著昌平長公主幫她捏肩的服務。 劉太后自從削了林家的兵權之后,晚上連覺都睡得安穩了許多,而且皇帝最近也算安分守己,沒有違逆她,劉太后自以為牢牢掌控著大應的至高權力,所有人都對她無所不從,所以整個人看上去都精神奕奕,容光煥發。 精心描畫的妝容,加上平時保養得當,讓劉太后看起來不過才三十出頭,若是換上一身顏色鮮艷一點兒的衣裳,和昌平長公主站在一處,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們是姊妹。 劉太后眼睛閉著,看上去好像要昏昏欲睡一般,但實際上心里卻沒一刻停止過盤算,皇帝要給林家賞賜爵位,伯爵之位不算高倒也沒什么,何況,倘若林家能有個爵位,將來昌平長公主嫁過去,生出來的兒子出身也能高些。 于是劉太后懶洋洋地點了點頭,“皇上仁厚,就按皇上的意思做吧?!?/br> 沈映繼續道:“另外還有一件事,朕知道太后憂心昌平的婚事,所以提前傳旨讓欽天監合了昌平和林徹的生辰八字,欽天監上奏說,來年正月十六是個十年一遇的黃道吉日,不如就將他們的婚事定在那日吧?” 劉太后在心里算了算日子,距離來年正月十六,也就剩下五個月的光景,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況且公主出嫁也得好好準備準備,便也點頭允了。 沈映笑了下又說:“還有太后,林徹如今只是個正五品郎將,這身份尚公主恐怕會委屈了昌平,所以朕想擢升他為正四品羽林軍中郎將,您覺得如何?” 劉太后想了想,她已經解除了林振越的兵權,林家難免不會對她心生怨懟,所以對林家多些封賞以作安撫也是應該的,便睜開眼對沈映笑了笑,稱贊道:“皇上考慮周全,就都按照皇上的意思辦吧?!?/br> 沈映站起身,行禮告退:“那朕就不打擾太后休息了,兒臣告退?!?/br> 臨走前,沈映趁劉太后不注意,飛快地朝昌平長公主眨了下眼,昌平長公主接收到沈映眼神里傳來的訊號,心領神會地微微點了下頭,等到沈映離開后,昌平長公主走到劉太后面前,屈膝朝劉太后福了福身子,道:“多謝太后為昌平籌謀,昌平以后定當會將您當成親生母妃一般孝順,來報答太后您的大恩?!?/br> 劉太后臉上浮出偽善的笑容,彎腰親自扶起昌平長公主,“好孩子快起來,都是一家人,什么恩不恩的,你這么恭謹孝順,哀家心里啊,也早就把你當成了親生女兒?!?/br> 昌平長公主感激地笑了笑,然后低頭從袖中將調度林家軍的兵符拿了出來,“只是太后,這塊牌子,放在昌平這里,昌平始終覺得有點不妥,昌平一介女流不懂國家大事,萬一把這牌子弄丟了,延誤了軍機什么的,那豈不是罪過大了,所以還請太后把兵符收回去吧?” 劉太后一見那兵符,就兩眼放光,昌平長公主肯主動將兵符交出來,她當然求之不得,所以想也沒想地就要伸手去接,可等手快要碰到兵符時又猶豫了,她這樣會不會表現得太心急了? 于是假惺惺地又將手收了回去,笑道:“這是林家給你的聘禮,你還未出嫁,哀家怎么好動你的聘禮,沒事,這兵符你就拿著吧,也不用太過緊張,就算出了什么事,也有哀家來替你撐腰?!?/br> 昌平長公主將兵符往劉太后手邊湊了湊,似乎是執意要將兵符交出來,“太后,您既視昌平為親生女兒,就不該與昌平如此見外,女兒的聘禮本來就是給父母的,所以這兵符就該交給您才是?!?/br> 劉太后見昌平長公主一臉誠懇之色,并不像在演戲,心中不禁暗喜,不過還是搖搖頭推辭不肯收下,裝出一副母慈子孝的樣子,直到昌平長公主急得跪下來,再三懇請她將兵符收回去,劉太后才裝作勉為其難地接過了兵符。 “你這孩子,”劉太后一拿到兵符便緊緊握在手里,眉開眼笑地看著昌平長公主嗔怪道,“平時行事也太謹小慎微了,好,哀家就替你保管,免得你整日里戰戰兢兢,連覺都睡不好,要是人因此消瘦了,那哀家可要心疼?!?/br> 昌平長公主笑道:“昌平多謝太后憐惜?!?/br> 拿到了林家軍的兵符,劉太后又了了一樁心頭大事,而對主動交出兵符的昌平長公主的信任也與日俱增,自此之后,昌平長公主成了劉太后身邊的第一大紅人,常在劉太后跟前行走不說,甚至有時候郭九塵與劉太后見面,除非聊得是一些機密大事,否則劉太后也不會刻意避忌昌平長公主。 — 時間一晃而過,炎夏很快便過去了,皇帝和太后打算在行宮里過完中秋佳節后,便開始著手準備回京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