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5)
書迷正在閱讀:寵愛 甜寵1V1 姐弟戀、你比我更重要、萌妻翻身,老公hold不住、Boss快穿:男神,我罩了、小道士 (nph)、仙醫贅婿、蝶裂(1v1,bg)、神魔練兵場、以身許祖國[快穿]、懷了影帝孩子的我帶球火了
尤其是在加班地獄中的木小白,簡直不能更羨慕嫉妒啦! 在試著翹班兩次都被老父親察覺并且導致工作量驟增后,木白憤怒了。 他決定要報復! 他將老爺子的游記刊印出來,灑向了廣大的社畜們。 這種事不能只有我受傷害,大家一起來?。?! 但讓木白沒想到的是,這個世界上的社畜雖然很多,但閑人更多。 就在游記小說漸漸成為大家的娛樂讀物之后,大明的旅游業也漸漸興起。 在大明開國三十年的時候,官府猛然間發現人口的流動速度比往年快多了。 這年頭離開自己的戶籍所在地都需要去官府開路引。由于路途安全和開銷充滿著各種不確定,一般來說,除非出于趕考、紅白喜事等需要,居民們都不會離開自己的戶籍所在地,就算出去,跨個縣城也算是了不起了,但如今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前往幾個往年點擊率不太高的省份。 這些人都是吃了游記的安利去旅游噠! 在發現民眾有此傾向的時候,官府的第一反應是阻攔。 任何一個王朝都會對人口流動這件事感覺頭疼。對于封建王朝來說,只要把讓每個人都安安穩穩地呆在他該呆的地方,那么王朝的安定度就完成了六成。剩下的兩成對半分,一半給外族,一半給天災,由此便可知,當地的地方官員發現民眾的這一動向時有多頭疼了。 不過,在將情況報上去之后,上頭的人卻表示只要保障安全,做好對接,別的不用干涉,這就讓眾人很納悶。 如此行為,著實和他們的所學所知有所背離,但對此木白卻很淡定。 在他看來,旅游業是社會發展程度和民眾生活水平的一個標桿。 旅游這玩意,費錢費力,能得到的東西還比較隱性,差不多就和千金買開心一個等級,堪稱是奢侈行為。所以,當一部分人將目光投注到這個開銷大回報少的行業上時,便證明了民眾的經濟水平已經達到了解決基本溫飽的程度。 當然,這部分人必然只是少數,在農業時代,要全民發財是基本不可能辦到,生產力和生產水平的局限不是換幾個皇帝就能打破的,除非出現工農業的大規模改革,譬如出現化肥和大型農用機械。 別看現代人不少人都嗷嗷叫著化肥不健康,化肥催產的果蔬沒味道,但如果離開了化肥,世界人口起碼要餓死一半。大明如今自然還沒有出現化學肥料,但卻有了其發展之根本,那便是石油。 石油就是化肥的重要原材料,在相繼發現用以照明的煤油、充作燃燒武器的汽油、可以用來鋪路的瀝青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石油產生了興趣,想來距離發明化肥那天也不會太遙遠,到時候一旦化肥被撒入田間,大明必然會迎來一場人口大爆炸。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從農田里解放出來,如何吸納和穩定這些人、如何讓他們可以在社會中自然生存就成為了一個難題。 而旅游和服務業恰恰是解決這種難題的最便捷手段。 不過現在談論這些還太遙遠,而且旅游業這種高風險行業木白并不是太喜歡,他還是比較喜歡實干型行業。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游客們這一來一回的確給大明創造了不少財富。 大明如今最大的財政問題不是沒錢,而是缺乏可以鑄造銅錢的金屬。華夏本來銅產量就不怎么高,而且大部分還是深埋在地底的礦石,偏偏還遇到了喜歡把銅錢帶入地下的生活習俗以及覺得中原的貨幣保值于是拼命薅華夏銅幣的鄰居們,銅錢的數量自然是越來越少。 銅錢少到什么程度呢?少到了大明在洪武開年的時候,就不得不使用紙幣這一大殺器。 歷朝歷代,貨幣都是先銅幣后紙幣,前者可以有效穩定物價,后者則大多是因為缺錢而不得不搞提前消費,被這種貨幣政策玩死的朝代不知凡幾,但像大明這樣開局就刷了紙幣的卻絕無僅有。 沒辦法,大明確實缺少銅礦。洪武帝的收復之路是整個歷史上少數甚至是僅有的由南向北攻打,最后還拿下整片江山的奇葩路線,所以大明也遇到了別的朝代很少會遇到的問題開局就沒礦。 這點他們慘到什么程度呢?直到洪武十年,民間的流通貨幣中還有宋古錢的一席之地。 所以,這也是洪武帝無論如何都要收復云南的原因云南可是有不少銅礦。但長此以往,無非也將重復和宋朝一樣的貨幣死循環,尤其是大明開了海運之后。所以,當初在海運市場打開的第一時間,木白就將洪武通寶作為了主要流通貨幣。 洪武帝在經濟上并不敏感,他在設立通寶這一貨幣的時候也沒考慮兌換、備用金等問題,但出于直覺,他在鈔票的購買力上卡得很嚴實,這也的確有效地維護了通寶的尊嚴和地位。 只是按照大明的規定,只能用金銀兌換通寶,卻不能反向兌換,所以在實際使用上通寶還是挺坑的。木白當了太子之后,第一時間就將貨幣的兌換比例列明并且頒布天下。 在連續薅了日本和朝鮮不少羊毛之后,大明王朝的金銀儲量與日俱增,雖然還不至于像清朝那樣可以將其納入流通貨幣的程度,但作為備用金卻已經夠格了。 有備用金以及在每個州縣都設立的兌換機制的存在后,大明通寶這種攜帶便捷的貨幣也漸漸得到了外國友邦們的認同唔,只不過因為其不防水,在離開大明的時候,大部分的外國商人都會將其用光,換成商品或是直接兌換成金銀,但不管怎么樣,如今的通寶已經在貨幣界站穩了腳跟,并且得到了百姓們的好評。 啊,順帶一提,為了防偽只便,如今的通寶至多流通三次,每使用一次就要在紙鈔上打洞,三次后便統一交由戶部撕毀,所以也不用擔心其耐用度問題。 但紙鈔的使用也會帶來一個麻煩,那就是政府的物流支出。 運送通寶和錢幣都需要官方押運,而這就會帶來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一些州縣商貿不發達,于是,幾個月才需要補充兌換一次,有些地方商人聚集,十天半個月東西就兌空了,所以還是要均衡發展比較利于社會發展嘛。 奈何有些地方受地理所限,當真是不適合發展商業,于是旅游業便填補了這一部分空白。 人在什么時候最舍得花錢?那無疑就是旅游的時候啊。 平時摳摳嗖嗖下雨套個垃圾袋在街上狂奔的都市麗人們在景點為了一次漂流花15塊買個塑料雨衣的可不在少數,平日里盒飯都要比對一下性價比的,在迪X尼面對人家的天價套餐也沒多翻幾個白眼,其余更別提景區里比長途汽車還貴的小景點車、面粉大于rou的烤腸、翻著倍賣的泡面等等了。 總之,這些可都是錢吶,還是民眾們心甘情愿拿出來投資他鄉的錢。 錢幣存在個人那兒就只是廢鐵,只有流動起來才是貨幣。站在木白的角度,他是非常支持旅游業發展的,只要他們別顧此失彼,忘記地里的農田,他甚至還頒布了不少政策保護游人的權益不被侵害,甚至鼓動出版社暗示游記作者們給各地的餐館旅社留個評分,在調查后由官方頒布審核推薦名單,避免外來客們一不當心住了黑店。 而地方的官員們自然聞弦而知雅意,在意識到上峰對此行業的看重后,他們也紛紛出力,為外地來的游客提供各種花式服務。 在這種市場風氣下,包攬一切不需要你擔心的旅行社也應運而生,而旅客的增多也促進了游記的發展,游記又帶動了更多的旅客,市場漸漸步入良性循環,也內卷了起來。 天下景點雖然很多,但不是人人都想要做追風者,總有那么些特立獨行者想要成為領頭人,但名山大川挖掘過了,寺廟道觀也都刷了一遍,文化之旅嘛他們甚至把皇太子的科考之路都走了一遍(木白:?),還有什么新鮮的可寫? 于是,在有心人士的悄悄煽動下,他們聯系上了留在大明的外國商人們。 這些商人多半都是各國大家族留在大明的管事,這些年來大明的產品開始走定位輸出路線普通的瓷杯不能滿足你?那繪上你家家徽的要不要?不然把你的頭像畫上去也成啊。 普通的掛畫覺得不好看?那咱們將其放大成墻紙如何?帶回去貼在墻上,絕對世上獨一份。 總之,只要客人想得到,大明的匠人就沒有做不到的。但私人訂制需要的時間會更長些,也需要信息的流暢溝通,于是,留在大明的外國商人便越來越多。 當然,他們中的大部分主要還是自己不愿意回去。 開玩笑,在大明他們吃好喝好穿好,街道整潔又安全,還能緊跟時尚步伐,他們干什么要回去?回去無非就是為了衣錦還鄉秀一波存在,但讓他們回去長住別逗了,大明清新的空氣、干凈的街道它不香嗎? 除了在大明,他們這些外邦必須要打卡洗澡之外,真的沒有別的不舒心的了。哦對了,還有個缺點,生活費有點高。 沒辦法,他們總想嘗試各種新東西,這些新東西自然不便宜,這樣的話靠著領導的工資就有些不夠看了。所以,當游記作者們找上門來的時候,雙方一拍即合,外邦商人們也很愿意吹一波自己的家鄉,為大家宣傳一下家鄉的美好和特產,嗯,尤其是后者,他們可是職業的商人,無論什么時候都會將生意放在第一位。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寫著海外之事的游記會出現在朱棣手里也沒什么可奇怪的吧? 但說到底,無論是好吃的還是好玩的對于朱棣來說吸引力都不大,他或許會看個新鮮,但見多識廣的大明燕王卻不會將這些太放在心上。 讓他在那些游記中作為插圖出現的粗糙海圖中留下目光的主要還是利益。 這種地廣人稀氣候好的地方是真的存在的嗎? 這種帶著一兩百人對毆就能說是國戰的地方是認真的嗎? 這種孤身一個人跑到一塊空地上只要愿意繳納稅金就能稱王靠,這也太過分了吧! 燕王朱棣,瞳孔地震。 作者有話要說:JUDY:孤不是要來征服你們,孤只是要讓你們長長見識。 JUDY:再見了我的父親,兒子即將遠航,下次再見面的時候,兒子說不定連曾孫子的天下都給打下來了。 JUDY:孤要去征服海洋啦! 洪武帝:小子你敢,帶上爹一起,一直種田也好無聊的。 眾王爺:世界那么大,我們一起闖! 愿意繳納稅金就能稱王的地方是新加坡,當年的新加坡還是一荒蕪之地,有一個人跑來說這地方很吉祥,給其統治者繳納稅金之后就稱王了= = 第161章 今天,木白的心情很不好。 事情的起因說來話長,總結一下就是他被人摘桃子了。 或許有人會納悶,這世上還有敢摘皇太子桃子的人?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還是他惹不起也不容易報復回來的人。 是的,正是木白的叔叔們! 叔叔不可怕,可怕的是叔叔背后還站著爺爺,惹了小的老的上,老的上不來了會讓他爹上,后果很嚴重。小白不想嘗試,但不去試試他又咽不下這口氣。 畢竟,畢竟那可是他辛辛苦苦從幼苗開始播種,一點點灑水施肥修剪,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力才收獲的大桃子啊啊??! 桃子的名字叫做太平號,是一艘掛著三張主帆、兩張輔帆的大型遠洋船。 在如今這個一帆兩帆頂天的時代,這艘擁有五帆的船使用的可是當今最頂級的制船工藝?;蛟S有人會覺得五張風帆,其中還有兩張是輔助的小帆著實稱不上多,但事實上大明不是不能給船掛上更多的帆,只是這樣的構造在如今是最科學合算的。 船帆的搭建并不僅僅是一張隔水布那么簡單,如今的船桅是實木搭建,要撐起一張帆就需要一根配備的船桅,而單單這根木料就重達三百多斤,更不提其需要配備上的帆布、嵌入鐵絲的纜繩、拉動船帆的手拉盤等等了。 也就是說,在如今什么貨物都沒有安裝的情況下,太平號需要承擔的負重就有一噸有余,而以木料為主要材料的船只本身的負重也不過二三十噸,因此,除去骨架,留給貨物的載重已經十分有限。 硬條件擺在這兒,在以往,除了戰船之外,尋常的商船壓根不會為了速度放棄載重,而戰船又不追求負載,因此這種平衡尋找得十分艱難。 在這方面大明向西方學習了不少先進經驗,此前大明的船只大多沿著海岸線前行,沿途都可以得到補給,所以對速度的要求也沒有那么高,反倒是西方來的船只,因為船上儲備糧食和淡水的空間有限,他們需要盡可能地快速穿越沒有補給的海洋,所以會有意識地在建造船只時想辦法將其提速。 所以,在提升船速方面,西方的船只確實有值得學習的先進之處。不過,很可惜的是,西方來到大明的大多是船夫和商人,并沒有造船方面的專業人士,所以大明的匠人們縱有不解之處也只能自己摸索,沒個可以溝通交流的人。 但這點想必在未來會有所改變,大明的皇室已經發出了招募令,在全世界尋找擅長制船的匠人,以高額的報酬和薪水將他們引來大明。 因為消息的傳播具有遲滯性,所以,大明官方還十分大方地撥付了一筆額外的費用給各位獵頭們無論是誰,只要他們將有真才實學的造船匠人帶到了大明,就能得到一匹錦布。 別看單個匠人的尋獵酬勞似乎不是很高,但只要這些商人愿意,一次帶來十個二十個乃至于更多根本就不是問題。 是的,大明就是在光明正大地挖別人的墻角。 不厚道?哎呀,良禽擇木而棲,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這是華夏自古以來人盡皆知的道理,怎么能說厚道不厚道呢? 當然,在挖墻腳的同時,大明也不忘培育自家的人才。在國家的政策向海洋傾斜之后,大明建造起了南北兩個造船廠,北方的定在山東的膠州灣,南方的則是定在東海的瀛洲。這二者都是深水港灣,同時有天然的陸地遮蔽,可以預防大風天氣對還未完工的船只有所傷害。 其實,從地理位置上說,南方的福建、廣州等地要更適合建立造船廠,但那些地方每年的颶風天著實太多。 而且,南方多樹,開山建路的過程中,這些地方有不少樹木可以用來做建材,在那幾處建廠還可以節省大量的運輸時間和建造成本。 只是成也地理,敗也地理,偏偏就有颶風這個無法解決的大難題立在那兒。在海灣邊上能夠建立起不懼颶風的房屋之前,要想在南邊造船恐怕是不可能的。 但這并不影響南方的工匠北上,前些年,大明對工匠們的服役之法進行了改動,家有余財的工匠們可以繳納錢糧買斷勞役,而這些上繳的經費則被朝廷拿來雇傭和聘請旁的工匠。 是的,在如今的新政策下,工匠給國家干活非但可以抵消自己的勞役,還可以得到工錢,但正因為是聘用關系,主家自然有資格對工匠定下嚴格的工期、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