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6)
書迷正在閱讀:寵愛 甜寵1V1 姐弟戀、你比我更重要、萌妻翻身,老公hold不住、Boss快穿:男神,我罩了、小道士 (nph)、仙醫贅婿、蝶裂(1v1,bg)、神魔練兵場、以身許祖國[快穿]、懷了影帝孩子的我帶球火了
其中三個全是左使。 梅思祖自不必提,開國功臣,能打仗能做管理的全能型人才。潘元明也屬于開國功臣,他原是張士誠手下,后為了全城百姓投降了朱元璋,得到洪武帝的重用。他二人都是屬于一代名臣,德高重望,是被朱元璋特地派過去鎮場子的。 兩個外來人自然要搭配當地人才好干事,所以,另外一位左使就是出身云南當地的吳印。 吳印此前是在一個名叫黑鹽井的鹽礦內擔任鹽課提舉司的頭頭,因為做事認真靠譜被缺人缺得飛起的梅思祖看上,就把人提溜了過來,搖身一變,成了大明有編制的公務員。 作為本地人,吳印承擔的是輔助之職,不過很顯然即便有了他這個助手也沒什么用,大明派過去的兩個主印還是全都趴下了,還是在云南氣候和北方并無二樣的冬季,說是水土不服著實可能性不高,所以 兩人都是累趴下的吧? 木白不由小聲道:看起來當大明的官員很辛苦啊 是捏。傅大哥小聲應和,然后在弟弟震驚看過來的眼神中若無其事地轉移話題,仿佛方才說話的人不是他一樣,不過你也不必太過擔心,據說陛下已經派了御醫過去,父親他們在云南也找到了一個醫術十分高明的苗醫,想來兩位都不會有事。 苗醫?木白被這個話題成功吸引,他想了想后頓時露出了些許恍然之色,對了,阿春之前好像就在找苗醫,看來他找到了,真是太好啦! 傅忠表情透出幾分柔和,他摸了摸弟弟的腦袋:嗯,那位也是我們傅家的恩人。 木白這才知道沐春要找的那位苗醫居然就是那位為傅添錫療傷的醫者。 然后,他聽了一耳朵那位老先生是如何如何的仙風道骨,醫術有多么多么的高超,據說就差那么一點點傅添錫的腿腳就醫不回來了。 當然,那位苗醫過于不講究的治療手段也讓傅添錫留下了不少心理陰影。據說,由于那位先生炮制藥材的過程極其粗暴,藥汁的口感簡直一言難盡,而且那先生特別喜歡使用各種昆蟲入藥。 這一切都導致視覺、味覺和嗅覺飽受摧殘的傅添錫現在一看到蓄著山羊胡的老先生就會反射性地嘔吐,為此連國子監也不能去了云云。 等等! 木白歪了歪頭,忽然抓到了之前被他屢次忽略的重點:你們要找的那位先生,是一個有山羊胡,喜歡用蟲子入藥,很擅長治療骨傷的老先生? 傅忠一愣,回憶了下后道:我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擅長骨科,但添錫傷得最重的的確是筋骨,另還有些皮rou傷,對了,他似乎很擅長金瘡傷止血。 木白的表情漸漸變得有些無語,原來你們找的是他。 你認識?傅忠臉上出現了一抹訝色,接著,他看到弟弟輕輕點頭,頓時有些無語。 木白摸了摸鼻子,感覺還真的挺微妙的:那位先生是我啟蒙先生的 他想了想,找了個比較貼切的詞匯:主治醫匠,我家先生當年也有不輕的骨傷,據說就是這位先生幫忙治好的。 不過先生已經傷了好些年了,現在基本是以復查為主,還有就是緩解換季時候的傷痛,多為熱敷,我倒是不知道他之外傷居然這么厲害。 木白咂咂嘴,感嘆了一句:世界可真小啊。 世界可真小啊。同一時間,躺在松軟被褥上搖搖晃晃看著書的王袆老先生咂咂嘴,看了眼身側兩個用彼此完全聽不懂的語言聊得起勁的老人也發出了一樣的感嘆。 這兩人,一個是與他曾有過私交的應天府醫匠,一個是救過他性命的苗醫,二人相遇后聯手為兩位病倒的云南布政使進行了治療。似乎是因為此次聯手讓兩人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情,為了鉆研醫術,苗醫竟是決定帶著學徒上京,以便雙方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學習。 那么問題來了,兩人一個不會漢話,一個不會苗語,要怎么交流呢? 王先生,可否行個方便?他的話一出口便引來了兩人期待的目光,王袆在心中長嘆一口氣,撐起了半個身子給兩人做起了翻譯。 按照這個節奏,等他抵達應天府時還能開口說話嗎?王老先生一邊看著晦澀不堪的醫書,將里頭一些名詞盡可能地精準翻譯,一邊由衷思念起了自己那不太乖巧的小徒弟來。 思及前去參考的學生,王袆心中不由生出幾分遺憾和歉意來。 他的幾個學生中,木家兩兄弟資質人品俱是上佳,只可惜他囿于環境,又因有疾在身,無法傾盡平生所學,倒是耽誤了兩個孩子。 以他原本的想法,小徒弟即便去參考,也得再過個三五年,不想計劃跟不上變化,木白不得不提前參考。 依他所看,愛徒的所學所知在云南尚算不錯,但放到全國恐怕略有不敷,現在去參考恐怕要遭受打擊了,到時候老夫可得好好安慰一下這小子。 為了安撫學生受傷的心靈,老先生特地做主將學生養在家里的孔雀們也一并帶上了。 是的,們。 阿花原來是只單身雄孔雀,因為不明原因飛到了芒布路這個幾乎沒有野生孔雀種群居住的地方。原本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除非它再飛回大理昆明一帶,否則九成九是要打一輩子光棍了。 不過阿花運氣好的是,它抱住了木小文的粗大腿,繼而獲得了別的孔雀絕對沒有的待遇組織安排婚姻。 天哪!不用追求、不用決斗、不用趕跑情敵,啥也不用干就能有精挑細選的漂亮老婆,簡直是神仙日子??! 而野生雌孔雀也有些吃驚,雖然缺少了能夠讓雌孔雀虛榮心爆棚的雄孔雀爭奪儀式,但是跟著這個雄孔雀每天都有人上供吃食,還有人保護它們免受天敵攻擊,這可真是再好不過的帶娃環境了。 所以,等木家兄弟再次看到家里的阿花時,估計會被各種毛色的小阿花們給嚇一跳吧。 估計小文光是取名字就得傷透腦筋呢~ 仿佛想到了小孩緊蹙眉頭滿臉苦惱的小模樣,老先生不由呵呵笑了起來。 至于那么多的孔雀到時候養在哪里,王袆是半點不擔心的,他自己在應天府也有宅院,既然是自己的學生,當然要跟著他一起住啦。 老先生當年跟隨洪武帝的時候可是也享受了分地分房待遇的,以他家的院落,養幾只孔雀和兩個崽崽自是不成問題。 只是如今他的身體恐怕是沒辦法再入朝為官了,正好,多出來的時間就用來整理書籍吧。 隱居云南的這段時間,老先生發現如今市面上的各家教材很有問題,是時候進行一番校正了,否則遺禍無窮。 王老先生并不知道,待到他抵京之時,這滿腔的慈愛都將會灰飛煙滅。 因為他的學生,作為著名的浙東二儒之一王子充的學生,木白一口氣報了文武兩門。如此也就罷了,他的武科成績居然比文科還好,這就很讓人心生探究了。 距離考生木白被自家先生發現自己偷偷去考了武舉,并且被拉著促、膝、長、談,還有半月有余。 作者有話要說:是的,小白的真身就是這么樸實無華不過我也沒想到小白會遇到一群熱愛扒他真身的讀者君就是了= = 就,你們的反應怪讓作者君沒有成就感的,下次要想個你們猜不到的哼哼哼 越王勾踐劍身長50CM,差不多是一個手臂那么長,但這是把劍柄算進去了,所以差不多是手腕到肩膀的長度稍微再多一點。因為是青銅器,所以這個長度已經是頂尖了,甚至因為它的制造工藝是合金材質,其堅硬和長度已經超過了大部分的同族小伙伴(青銅劍在現代人眼中大部分都算是匕首等級的,就稍微長那么一丟丟的匕首) 但是比起隔壁劍,就很讓劍傷心了。 秦劍進入冶煉的黃金時代,雖然也是青銅劍,但長度能到8090CM(所以王負劍拔不出來) 漢代更過分,鐵器時代,刀劍的長度瞬間拉長,一般都是一米上下,環首刀更是能達到兩米。 你們以為小白在找冶煉材料和技術是為啥,為了長高??! 雖然他是天下第一劍,但是后輩一個個都人高馬大能摸他腦袋算怎么回事,氣氣。 關公崇拜文化自蜀漢之后就有,但是達到高潮時期是清朝,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清朝為了淡化民族矛盾,力捧關公,并且將其封為武圣(此前各朝代有加封,但多是道教層面的加封不是整治層面),為其建祠配享,從此文圣人孔子,武圣人關羽便定了下來。 但是在清之前,尤其是三國演義盛行開始之前,總體來說關羽只是一個忠臣良將級別的追捧,這點從洪武帝建歷代帝王廟祭祀時候沒有關羽就可以看出。 當然現在是有了,清朝改建時候給關羽單獨建了一座廟。 第77章 洪武十六年三月十二,入春后便愈加纏綿的細雨終于給了大明的考生們一個面子,在發榜當天暫歇。 一大早,無論是考生還是圍觀群眾都將孔廟門前的張榜處圍了個水泄不通。 面上的表情將這群人分為了兩撥,興致勃勃的那一方多半是純粹看熱鬧的,那些緊張忐忑又強作鎮定的才是本屆考生及其親友。 辰時還差一刻時,孔廟中門打開,禮部并鴻臚寺官員頭戴幞頭,身著文官公服,由為首一著緋色公服的男子帶領從中走出。 除卻最后幾人手捧長卷外,其余人均是雙手執笏,表情姿態極為肅穆,其拾級而下之時,幾人更是走得氣勢如山,十分攝人。 禮樂在過往都是只有王侯貴族的專利,本身就是拉開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存在。如今被這些身著公服的官員使出,其所帶來的浩瀚壓力甚至都不需要力士清場,場面自然轉為了落針可聞的靜謐。 為首的緋色公服的官員身上的暗紋是直徑二寸的無枝葉散答花紋樣,身上的革帶亦是金荔枝帶,這是他三品朝官的證明。 此人正是禮部二把手,禮部左侍郎劉嘉議,作為洪武十四年才因為被鄉老舉薦上位的年輕官員,第一次擔任如此大事,他不免有些緊張。 好在有些人緊張起來就是不由自主得面容緊繃姿態嚴謹,看起來更具威懾力。 他眸光從人群中掃過,回身沖著孔子像一揖,又朝皇宮方向一拜,最后沖著眾人一躬身,待到人群眾人手忙腳亂回完禮后方才開口。 他說的話比較官方,概括就是諸位上榜的都是好樣的,但是沒有上榜的也不要氣餒,國家如今正是缺人的時候,所以即便諸位沒有通過考試也為你們準備好了工作,諸位可以自行選擇是接受國家安排還是回家復習來年再戰。 至于上榜的各位也要留心了,三日后便是殿試,但是殿試前一天大家還得一大早去國子監報道去領舉人服飾以及學習拜見禮儀。 具體內容都寫在榜單上了,考生們還請互相轉告云云。至于具體解釋?開玩笑,都是高材生,還需要他幫人一個個字分析嗎? 就在這位禮部侍郎轉身的一剎那,背后立刻就炸了窩,眾多考生爭相上前看榜,時不時有考生及其家人發出了興奮的歡呼聲,也有遺憾落淚,但總體也是歡喜為多。 因為此次考試錄取人數堪稱歷屆之最。 洪武四年辛亥科應試者189人,錄取了120人,而洪武十六年參考人數673人,取錄了足足472人,通過率達到驚人的七成。 這一方面是國家的確有大量的勞動力缺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鼓勵這些來參考的學子,同時向民眾發布當今很重視讀書人的訊號。 剩下兩百多位考生只要學問過得去的,在未來也會被安排教官一職,在以后成為家鄉州縣官學的學正、教諭,也算是國家給他們就近安排工作了。 不過他聽說,這次有個上榜的考生還不到十歲,據說這也是在謄寫《會試錄》的時候發現的,這個發現惹得上頭那些老爺們個個頭大如斗,偏偏那時候榜單已經寫好蓋印了,沒了挽回余地。 截止到發榜,也沒個明確說法要怎么處理這小娃,不會真的要安排他入職六部吧? 大家都是忙得暈頭轉向的,可沒空帶孩子啊。 其實劉嘉議還挺好奇這小神童的,但方才一看門口侯榜的似乎沒看到小孩,反倒是對面岳公祠門口有幾個小娃在看熱鬧。 唔,想想也是,放榜之日觀者眾多,治安自然也好不到哪兒去,這時候把小孩帶來危險性著實有些高,在那邊遠遠看個熱鬧倒也夠了。 這位劉侍郎絕對想不到,他方才念叨之人就在咫尺。 作為一個同時參考了文物榜的考生,木白當然是哪個排隊少去看哪個啦! 比起心里有點沒數的文舉,木白對武舉更有信心一些。武舉所有的考核項目他都通過了,不過他有些不太確定考官會不會因為他年紀小不錄他。 畢竟他的年歲和身材比起別的考生來說實在是劣勢太多,武舉考試沒有對決,但凡通過檢測的考生除了硬性排名外還有一些隱藏項目,畢竟武官也是官,朝廷選拔的當然不可能是一個單純的武夫。 不過令人欣喜的是,武舉的考官顯然覺得木小白未來可期(畢竟他還參加了文舉吶?。?,雖然小孩有身高體重臂展等隱藏項目實在拉跨,但還是將他排到了第十一位,算是一個保守低調卻也足夠優秀的位置。 在第十一位看到自己的名字后,木白心下頓時一松,覺得接下來的生活費應該是沒什么問題了。 雖然現在他有了個養父還有很和善的養父一家,但如果可以的話木白還是想盡可能自力更生。 他還有個努力攢錢想法子把先生一并接過來的想法呢。雖然一直不說,其實他和師兄都為先生的暗傷擔心過。不過現在他知道那位醫匠的醫術相當精湛之后,這份擔憂雖然消泯了不少,但木白覺得還是要想法子努力一下。 傅友德雖然收他做養子,但比起繼子這類宗法聯系更緊密的關系,養子的責任和義務都要更簡單一些。 比如他可以單獨開戶置業,不必像傅忠他們一樣將所有收入都交給家族,只能拿零花錢。 當然,責任少,待遇也少,一般來說以養子身份平日里雖然和親子一樣拿的都是零花錢,但他們最后能夠分到的家財是比起庶子還要再少上一等的。 畢竟在這年頭將你拉扯大,能讓你借用養父家的資源生活謀職已經是最大的恩惠了。 不過傅家顯然不是那么小氣的人家,畢竟收養子本就是一種投資和見才心喜,沒必要搞得扣扣搜搜反變成了結仇。 當家人的態度決定了家族的態度,從木白兄弟抵達應天府以來,傅家對他們的照顧以及關心都可謂無微不至,親兄弟也不過如此了,木白和木文對此都非常感激。 像他們這種關系就是傳統且標準的家族關系,當然,能夠遇到木白這種低投資高回報的也是傅家的驚喜了。 他這種級別的簡直是可遇不可求啊,幫忙去看文榜的傅大哥簡直要樂開花了,靠著自己結實的身材硬是從人山人海中擠出來的傅忠一把摟住了小弟的肩膀:小六,你上榜了!好家伙,你知道你第幾名不?傅忠沖他比出了三根手指:兩百三十六名,比你差的還有兩百三十六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