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08)
正因為部分死忠愛好者的支持,一些題材在平淡了幾年后會突然爆出一部知名度非常高的相關作品,這就是所謂的題材循環效應,追根究底還是小眾類型熱度積攢得慢,才需要大家累計關注度,只有在最正確的那個時間點上映的佳作才有可能取得爆發性的成就。 當然,大尺度電影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嚴格來說不能算是某個大類型下的產物,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尺度加上古代朝鮮背景,加上狗血三角戀,再加上其中似是而非的同性戀成分,《霜花店》是絕對逃不過小眾定義的,而它具體有多濃厚的商業性質,全看導演怎么拍它。 現在正是大尺度電影和同性題材電影同時遇冷好幾年的境況,說不準《霜花店》的上映時機真就有這么合適,恰巧趕上題材循環點,吸納了積攢多年的熱度呢? 那說不好這個項目還真有可能一飛沖天,畢竟目前定下來的三名主演都不是無名小卒,天然帶有不小的媒體關注度,只要導演別把劇本內容拍得一團稀爛,再加上畫面調度過關,大爆的基礎還是有的。 調研員此時強調這一點,純粹是覺得社長既然問了,自己就不能只說缺點,事物都有兩面性,何況這么波折的一個投資項目,其中總有為人稱道的地方,不然沒鬧出撤資事件之前也不會有那么多人愿意出錢參與這個項目。 投資人又不是傻的,舍得把真金白銀扔進一個完全沒希望的項目打水漂。 可曾經在影視方面栽過跟頭的李繡滿卻對于這種理論上才存在的爆火概率不屑一顧,直接打斷了調研員列舉《霜花店》其他優勢的舉動。 我們怎么能確定《霜花店》就誕生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絕好時間點上?這種東西誰說得清?還不都是看運氣,一個需要運氣才有可能產生盈利的項目,真的有投資必要? 這一連串的反問重新讓大家沉默下來,本來還想調戲一下大家,然后在最后關頭又出乎意料選擇投資的李賢因這會兒只能無奈地搖搖頭,放棄了當場宣布投資的打算。 不管其他人怎么說,李賢因這個在支出清單上簽字的人還是傾向于投資《霜花店》的,盡管他的大部分資金都投在了美國,這會兒已經開始倒騰原油和美鈔,準備玩幾個月左手倒右手的游戲,但投資個電影的錢他還是可以拿出來的,而且這是S.M本部的項目,錢大部分肯定走公司賬戶,他是沒有資金壓力的。 如果是其他電影就算了,他對韓國電影的制作流程、上映規則、市場狀態與經典作品都不是很熟,只能喊出少數幾部韓國電影的名字,而且由于他所知道的經典電影都有些年頭了,如果不是特意去查,很少有人會突然提起他們的票房數據,李賢因根本不清楚這些口碑力作在上映之初到底是賺了還是賠了。 影史中的高分經典電影在上映之初卻慘遭票房滑鐵盧的悲劇時有發生,這從來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兒,這種無法確定收益比的影片李賢因當然不可能投錢進去給導演與演員們賺口碑,大家非親非故的,又不是能直接往他家里闖的李順圭同學,還想讓他白花錢捧人,趙寅成也不可能有這種待遇。 但《霜花店》在他的印象里票房是不錯的,而且制作周期其實不算長,不管在前期籌備中經歷了多少磨難,從開拍到最后上映所花費的時間都不超過一年,這會兒都07年初了還在求投資,最后卻還趕在07年底成功上映了,著實是有效率。 也不知道OPUS是不是被那次撤資搞怕了,就想著快點上映了事。 總而言之,投資《霜花店》肯定會是個正確的決定,按照歷史進程來看,這筆投資壓根兒就不可能虧,而且能在金融危機之前收回所有盈利,避免院線方因為金融壞賬而分不出來錢。 不過因為老李的堅決反對,李賢因決定私下里再交代助理去處理投資事宜,就不在會議中表態了。 老李畢竟是他爸,前腳剛質疑《霜花店》只有靠運氣才能獲得盈利,后腳自家兒子就說要投資,這打臉效果未免也太出眾了,保準能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患上尷尬癌。 這件事兒先這樣放著吧,我之后找人了解一下具體情況再說。 按理來說,策劃部長準備的資料已經足夠詳細了,大家也都對這個項目發表了看法,盡管由于先入為主的觀念,這些評判內容興許有失偏頗,但專業性并不低,已經足夠李賢因參考了,大家都不明白社長為什么還要再找人了解勞什子情況。 這還有什么好了解的?今天知道的還不夠嗎? 盡管自家社長經常弄出一些saocao作,但這次的反應依舊讓人迷惑,心思敏銳的人已經有了點不好的預感,總感覺社長其實已經決定要投資了,之所以不當面說出來,興許只是為了照顧他們的情緒 這個短暫的會議就在一陣詭異的沉默中結束了,李賢因率先拄著拐杖、慢悠悠地離開了充當會議室的雜物間。 門外走廊上來來往往的工作人員已經少了很多,藝人們也都卸了妝,三三兩兩地停在各自的化妝室門口,等著前輩們走了再去停車場。 社長好。 社長nim. 藝人們積極地與李賢因打招呼,有幾個膽子大的還問他怎么一個碰頭會還開了這么久。 李賢因點頭應了幾聲,并沒有多說的意思,不說崔仁根還在餐廳等著他,就是不趕時間他也得趕緊走,不然他這個社長直直地杵在這兒,本來可以走的藝人們也不敢動了。 積極和他打招呼是一方面,但真要有人敢在他還沒離場的時候就火急火燎地回去休息,那純屬腦子壞掉了,經紀人都不能讓他這么干。 第162章 離開了會場,李賢因先是吩咐康鄭淵單獨去接觸一下OPUS,稍微透露出S.M有投資《霜花店》的意向,看看對方有什么反應與條件,然后就沒再搭理這茬,轉頭去了餐廳與崔仁根匯合。 不過這孩子似乎正因為演唱會末尾時所發生的意外而獨自神游,吃飯時多少有些心不在焉,李賢因也沒有提醒他,很快就放他回家了。 這以后的一段時間,李賢因都在等。 等著現代集團、或者說鄭義宣的下一步動作。 現代如今的掌舵人是鄭夢九,但他前段時間剛因為貪.污而被逮捕,也就是最后被判了緩刑,否則他真有可能被丟進監獄。 逃過一劫牢獄之災后,鄭夢九很快回到公司工作,最近剛剛通過董事會投票,重新恢復了現代汽車集團會長的職位,看起來生活與判刑之前沒什么兩樣。 但緩刑的判決確實在隱晦地影響著鄭夢九,他的出入境條件變得嚴苛,已經不是可以隨便出國的狀態,在事情剛發生沒多久的現在,也有許多人在暗中盯著他,巴不得他再做些什么違反規定或法律的事兒,然后就有了理直氣壯沖出來制裁他的理由。 這次要再被人抓到把柄,鄭夢九恐怕就沒有那么好的運氣、或者說資本再安然無恙地從拘.留所出來了,等待他的絕對是鐵窗淚。 所以重回現代的鄭夢九非常低調,別說是在一些公開活動中露臉了,就是現代集團自己的大會演講他都沒有出現,縮在背后悶聲發大財,秉持著只要我不露頭,就沒人能抓到我的把柄的理念,徹底消失在了各大經濟報紙的新聞中。 也正因為此,李賢因覺得他不太可能因為那五百億而做些什么,安排記者闖入演唱會場的事兒應該不是他授意的,而是他兒子鄭義宣所為。 當然了,事情可能不是他做的,但作為父親,自家兒子在搞什么鬼他大概率還是知道的,畢竟想要針對逐漸發展壯大的李賢因,鄭義宣說不好就得動用到集團公司的力量,怎么都繞不過鄭夢九。 而只要鄭夢九保持這種知曉卻不動手的狀態,那整件事就只會是李賢因與鄭義宣這兩個年輕人之間的斗爭,層次其實不咋高。 也別說李賢因看不起鄭義宣,這人總共也沒工作幾年,而且在中低層干了不少時間,直到近兩年才升至現代分公司起亞汽車的社長,本身沒有經歷過太多的商業博弈,做事兒又比較莽,有時候就顯得思慮不夠,否則當初就不會被李賢因輕而易舉地套走五百億了。 這樣一個人,李賢因稍微費點腦筋就能猜到他會采用什么樣的手段來報復自己,八.九不離十還是那幾招,只是有些好奇他會怎么使用那些招數而已。 在李賢因毫不意外的等待中,報紙上很快出現了關于他和那家金融機構的新聞。 不知道是覺得自己被人坑了五百億有些丟臉還是怎么著,這些明顯是被特意頂到大眾面前的新聞內容其實和真正的事實有一些差別。 事實上,是鄭義宣先起了貪念,想趁著三星處于危機之中時,躲在背后踩上一腳,然后從中撈取好處。 如果他沒有起這個貪念,也沒有把自己的錢從卡里轉出來,李賢因就不會有機會坑到他,是他自己給了外人黃雀在后的可能性,怪不得別人藏在一邊收割他的資金。 這件事兒的來龍去脈如果全都攤開擺在民眾面前,可能一些善良的人會覺得他們兩個完全是半斤八兩的惡心,一個趁火打劫,另一個惡意謀奪他人財產,都不是什么好人! 興許也有些不想背上罵名的想法,鄭義宣在授意媒體發表相關新聞的時候,稍微隱藏了部分信息,很巧妙地扭曲了事件的真相。 在這一批的新聞中,鄭義宣被隱晦地描述成一個在父親進了拘.留所后積極管理公司、還穩定開拓副業、不斷增加著自身閱歷與工作經驗的有為青年,他在開拓副業的途中與一家金融機構產生了合作,然后給了對方一筆巨款,在新聞形容中,這筆款項絕對是合法且合理的,是在為某個正經生意做準備。 然后李賢因就冒出來了,用極其惡意的手段毀壞了這家金融機構的聲譽,然后強行收購了他們。 這之后的內容倒是和真實狀況相差不大,只是著重突顯了李賢因占著錢不還的事實,李賢因這個當事人看了倒是沒覺得被冒犯,反而感嘆于鄭義宣的思路靈活,不僅買了傳統媒體的新聞版面,還在各個論壇與軟件討論區帶節奏,企圖讓更容易情緒上頭的年輕人為自己沖鋒陷陣。 鄭義宣明顯比父輩更能看清如今的輿論環境由哪一部分人掌握著,每天都在網上沖浪且更容易受片面信息蒙蔽的年輕人們才是掀起罵戰的主要群體,可沒見哪個為生活所累的中年人還有閑情逸致上網八卦的。 李賢因登上CY,隨便刷了一下首頁,很快就能看到這個神似朋友圈的平臺上也有人在發金融機構的事兒,滿屏都是沒想到李賢因是這樣的人之類的話,仿佛在他們心里,李賢因原本有多么高尚似的。 隨后,輿論很快向著不相關的地方發散,很多人從這件事兒聯想到了還在進行中的群體官司,正在用群體官司的事兒佐證李賢因的冷漠和惡毒,曾經那些說他的起訴有利于改進網絡環境的人這會兒也沒了蹤跡,只有跟風怒噴的人在從各方各面抨擊李賢因,好像他的存在就是個徹頭徹尾的錯誤。 第163章 就在網上鬧得不可開交之時,身為當事人的李賢因卻沒有太多的負面情緒,哪怕一個晚上的輿論發酵期過去之后,他仿佛已經成了個半點閃光點都沒有的卑劣之人,也沒能讓他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扭轉大眾對他的惡劣印象上。 就如他一直都知道的那樣,輿論引導從來都不是商業斗爭的主菜,鄭義宣肯定還會有其他更為直接的攻擊手段。 果不其然,沒讓李賢因等太久,S.M RE那邊就傳來了意料之中的消息度假酒店被迫停工了。 嚴格說起來,李賢因最初就是靠著倒賣地皮出頭的,沒有那場出圈到了某種程度、以至于許多小學生都知道的地皮拍賣會,他之后的諸多動作可說不好還有沒有那么順利。 所以在外人看來,作為一家地產企業,S.M RE在他的商業版圖中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能擊垮S.M RE,就可以給予李賢因重創。 鄭義宣顯然也是這么想的,不說李賢因是靠著地產行業起家的了,就是在后來的發展中,S.M RE的發展資源也并沒有就此衰弱下去,還能有閑錢籌建新的總部大樓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外人肯本不會知道,在李賢因的商業規劃中,根本沒有給地產行業留出多少位置,他的商業重心幾乎都放在了接下來的金融危機上,哪怕等金融危機及其余波都過去了,韓國地產在他的認知中上限也比較低,地產業注定不可能成為他的發展重心。 然而還是那句話,真相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也不是所有看似有著無數商場經歷的人都能透過表象窺見本質的,至少鄭義宣就沒能擺脫掉自己一貫以來的毛糙習慣,自然也不可能察覺到李賢因真正重要的產業到底是哪個。 他興許連李賢因目前究竟運營著多少種業務都沒弄清楚呢,就片面的認為目前S.M RE在李賢因的商業版圖中有著不輕的地位,似乎只要打擊了S.M RE,就等同于打擊到了李賢因一樣。 秉持著如此想法,鄭義宣最該做的,當然就是給S.M RE使絆子,最不濟也該讓這家地產公司在短時間內無法正常運轉,能直接擠兌到破產那是最好,否則實在是無法報那五百億的大仇。 而這種種想法落到實處,就呈現為如今的結果:S.M RE規劃許久并且已經在建的度假村項目被主管單.位喊停,目前所有工人都已經離開了建造地,誰都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再次開工。 不管是哪個國家的房產企業,當下正在投建的項目都是非常重要的,中間一旦出現什么問題導致建筑停工,都可能引起非常惡劣的后果。 其中最難以接受的,就是建筑在長期停工后,導致公司本部的資金鏈也跟著出現問題,以至于麻煩解決之后也無法再次重啟項目,最后不得不變成爛尾樓。 而一旦度假村項目爛尾,就等于前期投入其中的資源與金錢全都打了水漂,那可不是一筆小款項,就算沒有五百億,也著實相差不大了。 鄭義宣估計也清楚自己沒可能讓李賢因吐出那五百億現金了,這才本著能讓對方虧就算他賺了的原則,對S.M RE下手,看他這副架勢,恐怕不把度假村項目攪黃是不會罷休的。 我們這邊的手續不是一開始就辦齊了嗎?他們有什么理由讓我們停工? 電話對面的金楨京顯得非常無奈,我們的手續和證件是很齊全沒錯,但這次的停工和手續沒有任何關系。 這倒是有些出乎李賢因的意料,在韓國這塊兒地界上,某些房產企業在建造大型建筑時所需要的各項資質還是比較龐雜的,一不小心確實有可能出現疏漏,從而被人抓住把柄加以為難也不是多罕見的事兒。 不過這種事兒一般都屬于小麻煩,頂多花點精力補交好材料就完了,李賢因原本還以為鄭義宣是想趁著他們停工補材料的空檔,再用別的方法繼續拖住他們的腳步,這會兒聽金楨京的語氣,卻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兒。 這次是城建局來通知我們停工的,照他們的意思來說,就是我們度假酒店的那塊兒地很快就會被劃做官方用地,他們想重新收回去,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