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祖國之崛起而穿書 第105節
書迷正在閱讀:縱欲(父女)1v1h、欲鎖、罪案作家、進擊結構師、卻道尋常、我靠主角說臺詞開店暴富(穿越)、用科學打敗魔法(穿越)、我在東宮寫小說(穿越)、霸總嬌妻一米九(穿越)、穿進虐文后渣受為我著迷
謝雁說,“至少需要十六個人,比起直升機一天完成,人工把先導索拉過去,需要三個月??傎M用——二十一萬?!?/br> 的確,無論是什么方案,都不是費用的問題。 而是危險性的問題。 她說,“高壓電力的安裝就是前車之鑒,人工拽拉危險度極高,而且我們需要在峭壁懸崖上修建相應的通道,還會對周邊的自然環境產生一定的破壞?!?/br> “危險?” 有人問,“有什么危險?” 這些年跋山涉水,他們看見過無數架在山上的高壓電塔,無數條高壓輸電線,穿過崇山峻嶺,將電力輸送到祖國的每個角落。 但少有人會去想,當初那些工人們是如何在這樣的絕境中完成這些不可能工程的。 “架設高壓電力當時花了三個月的時間,” 謝雁頓了頓,道,“施工過程中,一死三重傷?!?/br> 這些危險,不是說說而已。 無論是飛機,還是人工,都太危險了,而且人工拉線,需要至少三個月的時間。 這對于方案設計以月為單位的謝雁等人來說,是一個等不起的時間, 先導索等三個月,云橋就要等三個月,高速正式通車,就要往后推三個月。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先導索送不過去,后面一切都白搭!” “是啊,如果都否了,那還有別的方法嗎?” “這里的環境太惡劣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br> 大家議論紛紛。 就連蘇擎和方斯聞,也陷入了思考。 謝雁說得對。 國內外都是這樣解決拉索問題的。 要么直升機送,要么人工送。 可無論哪個方案,都因為這里險惡的地理環境,將危險性提升了一大截。 這里為什么被稱為“工程禁區”,就是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極高的危險。 他們不能拿工人和飛行員的生命冒險。 老吳坐了一會,忽然看向謝雁,“謝工,這些方案,你全都否了,那我們怎么辦?” 謝雁說,“集思廣益,我想看看大家有沒有其他辦法?!?/br> “這都討論了好一會了,” 老吳搖頭,“說實話,真沒有合適的辦法,人也不行,飛機也不行,還能怎么辦呢?” 謝雁等了會,大家依然沒有別的方案提出來。 “我的想法,并不一定能成功,而且我聯系過有關部門,他們說目前為止,沒有先例,他們更把握一定能做到?!?/br> 這也是她沒有直接提出來的原因。 “說說吧,其實拋索問題,我們也想了很久了?!?/br> 但那個時候,大家都以為至少還有人工拉索這個方案可選,沒想到謝雁會否定這個方法。 “對啊,有別的方法?” “無論什么方法,都要人去完成,依然會有危險性??!” 謝雁想了想,道,“這個方案,如果能成功,費用也是在二十多萬左右,但沒有人工危險,八個小時就能完成先導索的安裝?!?/br> “八個小時?” 用飛機都至少需要花費一天的問題,能有法子,八個小時就解決? 第66章 此去通途32 “火箭?!?/br> “火箭?” “???” 聽見這兩個字,不僅是其他人,就連見多識廣的老吳都愣了。 大家都說不出話來,只能排隊打問號。 火箭這個想法,是方斯聞給她的啟發。 那天,三個人在落谷河里摸魚(不 主要是山里環境實在是惡劣,蘇擎又貪嘴,非要抓著方斯聞,給他做好吃的。 “吃不飽,穿不暖,我好慘?!?/br> 蘇擎見方斯聞無動于衷,拉過他,指著遠處的謝雁,“你看,小孩都瘦了一圈,再這樣下去,她會因為營養不良暈倒在工地上的!” 此刻,剛爬了一處峭壁采集完巖石樣本的謝雁,進了臨時搭起來的屋,把東西放在架子上,回頭看他們,“怎么了?” 方斯聞看她,臉色正常,白里透紅,眼睛漆黑有神,行動干脆,“這就是你說的要暈倒在工地上的人?” 蘇擎點頭,拉過謝雁,舉起她纖細的胳膊,“你看,瘦成這樣?!?/br> 謝雁:“?” 他在她耳邊說,“想吃好吃的,就配合一下?!?/br> 方斯聞:“可現在是冬天?!?/br> “山上下雪,河谷又沒有結冰。我知道你做魚最厲害!” 蘇擎說,“我這幾天天天爬山,我也餓得腿軟?!?/br> 方斯聞嘆了口氣,進屋提了個桶出來,裝著日常用的工具,再看向蘇擎,“你是打算我自己去抓,然后自己吃嗎?” “去去去!” 蘇擎推了推謝雁,放開她,“快,今天方哥請客!” 所謂請客,就是在河谷里抓幾條肥魚,就地燒烤。 落谷河的環境的確優美,這里人跡罕至,沒有垃圾和人為制造的其他東西,河水沒有結冰,沖刷著河床,發出簌簌的響聲。 抬頭,兩側就是高不見頂,直入云端的大山。 冬天的水冷,方斯聞做了個特殊的魚叉,不長,尾巴上拴著繩子,看準了魚,就把魚叉扔下去,抓住魚再沿著繩子把魚和叉子一起收回來。 “我力氣不夠,你想吃魚,就自己抓?!?/br> 他負責生火,蘇擎則站在河邊,手里的魚叉扔的倒是挺準,十次有三次能叉上來魚。 抓了六七條,他們自己吃了四條,剩下的給老吳他們帶去,讓大家都嘗嘗rou味。 后來在想方案的時候,謝雁想的就是這個魚叉。 魚叉尾巴上綁著線,直接扔到對面,插在魚身上。 如果把線換成先導索,那么魚叉,又該用什么代替呢? 魚叉要飛過的地方,不是半條河,而是千米的大峽谷! 這個時候,還沒有能夠完成他們要求的無人機,飛機由需要飛行員,思來想去,只有一個方法——火箭! 但是她聯系過相關的炮兵專家,對方表示,他們能提供的炮彈射程為兩百米,并且不能帶上繩索。 這也是她沒有一開始就提出這個方案的原因。 屋子里的人都被這個想法震驚了。 用火箭修橋? 從沒聽說過! 先導索不是普通的繩索,一千多米的長度,會拖拽火箭,影響發射和飛行情況。 兩百米的射程對于一千多米的峽谷來說,太短了,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蘇擎說,“我覺得可以試試?!?/br> 他說,“我去找合適的先導索材料?!?/br> 如果要用火箭拋索,先導索要求不能太重,也不能太粗,但是為了讓工程能順利在幾百米的高空完成,先導索的承重能力和強度必須非常大。 又輕又細的材料,還有有超強的承重能力。 這簡直是為難它先導索。 老吳也吧唧了幾口煙,“這樣,我有一個老同學?!?/br> 他把地址給了謝雁,“如果是他,說不定能完成你的要求!” 他介紹的人是解放軍理工大學的教授。 謝雁當面找到對方,提出了自己想法和要求。 “你這個女娃娃,想法還真……” 就連教授,也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形容。 他說,“火箭后面,還沒有連著線的,更何況,你們要帶一千多米的線?!?/br> 謝雁說,“如果這條線,很輕,輕到對火箭的飛行沒有太大影響呢?” 她說,“我知道有一種導彈,叫反坦克導彈,他的后面,會有一根數據傳送危險,如果導彈能帶尾巴,火箭為什么不可以呢?” 蘇擎找到的材料,叫做錦綸高強索。 這種高強索,直徑只有14毫米,一米的重量也只有105克,但卻擁有極大的抗拉強度。 這種材料,是名副其實的又輕又強,完全符合他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