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祖國之崛起而穿書 第104節
書迷正在閱讀:縱欲(父女)1v1h、欲鎖、罪案作家、進擊結構師、卻道尋常、我靠主角說臺詞開店暴富(穿越)、用科學打敗魔法(穿越)、我在東宮寫小說(穿越)、霸總嬌妻一米九(穿越)、穿進虐文后渣受為我著迷
“對??!” “斜拉橋肯定不行?!?/br> “五百多米的橋墩,和山一樣高?” 上了年齡的,性格都比較沉穩,考慮的問題更多更雜,而年輕人們則多的是對這座修建在天上的橋感興趣。 如果能建成,這將會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孫力一愣,“不用斜拉橋?” 蘇擎點頭,道,“用懸索橋!” 謝雁來到這個世界,修建的第一座橋——其實也算是懸索橋的一種,或者說直白一點,吊橋。 斜拉橋是通過橋塔延伸出去的鋼索,拉住橋面,形成三角形。 而懸索橋,則是用懸索支撐整個橋面的橋。 正如當年的[小鬼崖吊橋]——古代的華國人最早開始利用繩索、藤蔓吊起橋面,但這種吊橋,只能讓行人通過,無法通車,橋面很窄,踩上去還會搖晃。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材料的進步,懸索橋也開始了高速的發展。 從一開始幾十米,踩上去搖搖晃晃的吊橋,變成了現在跨度百米、千米的現代懸索橋。 懸索橋技術最早開始運用的是利國,不可否認的是,十八世紀的利國,在橋梁等各個方面,都擁有著領先的技術,隨后,歐洲和日國也開始趕追。 他們所修建的懸索橋,主跨度在兩百多米到五百多米之間。 幾年前,日國的海峽上修起了一座跨度九百六十米的懸索橋,這個跨徑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 而華國的懸索橋發展則來的更晚,在八十年代后,華國才開始研究大跨徑懸索橋,真正的動工嘗試和井噴式地發展,是近十年才開始的。 但起步晚,不代表速度慢。 方斯聞將相關資料拿出來,“前幾年在長江上的幾座懸索橋,也有主跨三四百米的,也有八九百米的?!?/br> 修橋,不是越長越好。 江面、河谷、斷崖,需要他們修多長,就多長! 也就是說,以現在華國的技術和能力,雖然還有很多問題和難題沒有解決,但已經可以嘗試挑戰大跨徑的懸索橋。 長江是華國最重要的河流,這些年在江面上,無數座跨江大橋如雨后春筍,懸索橋的技術,也因此一路突飛猛進。 “跨江、跨海,都可以用懸索橋,那么跨山,跨云,也可以!” 蘇擎說,“如果采取懸索橋的方案,主跨大概在九百米左右,加上兩側的引橋,總長一千多米。而橋塔也只需要兩個,落在兩座大山的山頂!” 橋塔落在山頂,橋身穿過云霧。 行駛在上面的車輛,可以看見車窗外的云海,看見日出日落,看見來自另一個星球的光將這里的輕云染成暖金色,又看見云團自己蔓延出清灰的外衣。 看見銀河在頭頂流淌,看見沉云在腳下翻滾。 干活很累,但是做夢很香。 蘇擎三人描繪的未來,讓屋里的人都好像自己看見了未來那座仙境中的夢幻云橋。 “干!” “不就是懸索橋嗎!沖就完事了!” “對,有什么修不出來的,長江上能修,天上就不能修?” “懸索橋千米不是問題,人心齊,泰山移!” 孫力也是有經驗的人,他知道除了美好的未來,他們現在擁有的更多是現實的難題,“懸索橋的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案,但是還有很多問題和困難?!?/br> 謝雁一笑,“我們來這里,不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嗎?” 決定了! 在山頂修一座世界最高的懸索橋! 這個方案,由公規院負責設計,省內高速建設指揮部擔綱建設,對外進行招標,中標公司負責施工建設。 但與此同時,三人也真正開始面臨這個難題。 他們要在三個月內將方案拿出來。 問題太多,需要提前做的實驗也很多。 方斯聞負責應對的是常見問題——橋塔混凝土裂縫。 蘇擎則要和長江科研所的人一起完成有關隧道錨的實驗。 先說裂縫問題。 之前加國的世界第一橋(曾經的)就是因為裂縫問題,出了大問題,雖然懸索橋和斜拉橋不一樣,但在用刀混凝土的地方,依然要考慮裂縫問題。 落谷河這里的環境和長江上不同,這里的氣候多變,濕度極大,而懸索橋的承臺和塔座,都是由混凝土構成的。 一旦水化熱溫身高,很容易產生溫度裂縫。而這里多變的氣候,強烈的山風,晝夜溫差太大等等問題,都會造成致命的影響。 當年林鑄江飛加國,把安娜島橋身上上百條裂縫都拍了下來,一條條記錄,一條條分類,分出四種裂縫,找到裂縫產生的原因,然后再逐一解決。 從大的分類上來看,裂縫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因為外力引起的,另一種則是因為材料的原因——比如溫度和混凝土收縮。 外力問題,可以通過計算解決,材料問題,就需要進行試驗,找到最佳的混凝土成分配比,確定其內部的拉應力。 方斯聞在試驗和數據計算上的天賦不能說好,只能說好到家了,“經過實驗,已經得到了我們需要的數據,這個問題,可以有兩個解決方法,兩個方法同時進行?!?/br> 他講完自己的實驗,道,“第一,對混凝土進行保溫和養護,實時監測它的變化,第二,從材料的配比上,選擇最合適的配比?!?/br> 即便是完成了實驗,在后續的施工過程中,還要進行實時的監控。 他說完了,下一個,是蘇擎負責的內容。 “錨啶?!?/br> “落谷河兩側的山體為灰色薄層致密灰巖……” 大橋的主纜繩會產生巨大的拉力,從而讓隧道錨部有產生移位和變形的影響。 “我和科研院的人在附近找了地質條件差不多的地方,進行一比十二的實驗?!?/br> 蘇擎把實驗資料,厚厚的一疊筆記放在桌上,“實驗還算有突破,但除了這些,我覺得,還可以嘗試新的技術?!?/br> 他將自己設想的錨定系統說了一遍。 謝雁說,“這種系統,還沒人試過?!?/br> “沒錯,” 蘇擎點頭,“但是可以預想到,它將會有更好的優勢?!?/br> 她估算了一下這種方案的可行性,“行,按你說來的來試試?!?/br> 在筆記本上記上之后,她又將自己做好的整體方案和兩人交流了一下。 因為落谷河特殊的環境,他們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種沒有前例的技術,從焊接技術、吊裝技術到設立觀風塔等等。 材料問題、錨定問題還有其他細節都解決了。 方案也在日益完善。 “但是,還有最后一個問題?!?/br> 謝雁看向掛在墻上的那種落谷河橫截面圖,“拋索問題?!?/br> 從他們來這里開始,兩座大山上的森林已經覆蓋上了白雪。 天氣越來越冷。 高海拔的山上,有凍霜和落雪。 寒風呼嘯的天氣,一個月里占據了大多數時間。 有時候下著的連日的陰雨會變成大暴雨,大風從山頂刮下來。 山上會下冰雹,砸的噼里啪啦。 現在他們還沒開始施工,等正式開始施工,屆時的環境惡劣程度可想而知。 謝雁能做的,就是在方案階段,就把一切都做到最好。 這里,的確是風景異常優美的“仙境”,但同時,也是工程隊的“噩夢”和“禁區”。 夢想很美好,可實現夢想的過程,是艱難而痛苦的。 但,沒有一個人會放棄。 兩座大山之間,單是謝雁設計的懸索橋全長就有上千米。 在修橋之前,要先在上面修一條“施工道路”,這條路,由兩根先導索先飛過峽谷,落在對面,然后搭建出來。 先導索先過去了,才有后面的懸索再過去。 但問題就在于,如何把先導索,送到千米外的對面大山上去? “飛機?” 這是方斯聞和其他人想到的第一個辦法。 這是修建山區懸索橋常用的方法,用直升飛機將先導索帶過去。 謝雁搖頭,“我設想過這個方案,一架直升機,兩名飛行員,從最近的機場起飛,大致花費是二十二萬,時間順利的話,只需要一天?!?/br> 旁聽的其他隊員說,“預算應該不是問題?!?/br> “但是,這里是落谷河河谷?!?/br> 謝雁說,“我們要架橋的地方太高了,山峰四周會有紊流,更不用說大山四周對飛行視野的影響,霧有時會繞在山體上,一旦起霧,什么也看不見,容易發生撞機事件。而且,這里也沒有可供直升飛機??康牡胤??!?/br> 直升機???,至少需要五百平方米的停機坪。 但對面的懸崖峭壁,坡度太大,根本沒有足夠的平地。 無論是從飛行安全還是別的方面考慮,直升機都太危險了。 “那就別弄那些高科技的東西了,” 老吳說,“直接人拉過去,別的地方也是這么弄得,旁邊的高壓電力線路,不也是這么弄得嗎?” “這個我也調查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