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241節
第377章 可能 張虎和他們關系打好了也有一個好處, 那就是打聽消息變得更方便了。 楚辭先是旁敲側擊問了一些其他東西,當他覺得時機成熟之時,他便開始打聽關于水匪的事情。 被問到的人神情立刻變得十分警惕:“你問這個干什么?” 楚辭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我們從西江省過來時, 聽太平縣的人說起過,聽說是從南閩那邊傳過來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謠言?” 這人皺起眉頭:“西江省也知道了?” 楚辭一聽, 立刻追問道:“你的意思是,水匪傳言是確有其事了?” 這人神情有些狼狽,他沒想到只是隨口一問, 立刻就被這人察覺到話中隱情了。他有些猶豫, 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將這事情告訴他。 楚辭看清了他臉上的掙扎, 于是湊近一步悄聲道:“水匪一事如今已經傳開了,非是官府想要隱瞞便能瞞得住的。與其任流言蜚語滿天亂飛, 還不如干脆把真相告訴大家,也免得百姓惶恐之下失去主張。據我所知, 現在已有一些南閩百姓離開此地了,你們終日在這片海域巡邏,難道還沒察覺到百姓的異動嗎?” 這人一愣,他發現楚辭說的話好像很對,最近他們巡海時也觀察到最近離開南閩省的船只很多。但是他們只以為這些百姓是去西江省做生意的, 未曾想到他們竟然是去逃難的! 他臉上的松動讓楚辭看到了希望,于是他再接再厲, 繼續勸道:“對于你們水師的人來說,這些水匪可能不足為懼,甚至你們還可以靠剿滅水匪獲得軍功??墒菍τ谶@些百姓來說,水匪之于他們無異于山里的大蟲,他們怎么可能不害怕呢?更何況現在事情撲朔迷離, 眾說紛紜,百姓們聽到的東西可能比現實要可怕得多。在這種情況下,你們還不愿意把事情的真相告訴大家嗎?” 這人的堅持越發松動,沒一會,他就在楚辭鄙視憤慨的眼神中投降了。 “其實這些水匪就是倭人,但他們并沒有殺我大魏百姓,他們殺的是異邦來做生意的客商?!?/br> “什么?”楚辭大驚,看來百姓傳言中看見水匪殺人拋尸竟然是真的! “那日我們巡查海域邊境時,遠遠便看見一艘商船朝這邊駛來。這艘船后面還跟著一艘尖頭船,航行速度十分快,沒一會兒就攔在了那艘商船的前頭,開始朝船上放箭。后來更是以鐵鉤勾住船身向上攀爬,再用一種薄而長的刀將他們殺死?!?/br> 這人臉上的神情變得沉重了:“我們本打算上前營救,可……可是統領說,那些人打斗的范圍在我國海域之外,按照規定,我們不能插手別國斗爭?!?/br> 楚辭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見了什么:“你的意思是,你們就眼睜睜地看著那艘商船上的人被那群倭人殺死?” “我們也不想的!”這個人直覺地為自己辯解,可楚辭說的話卻不容反駁,他們那天,確實是眼睜睜地看著那艘商船在他們面前被洗劫一空??v使他們后來忍受不了前去營救,也救不回那些已經被殺死的商人了。 不僅如此,當日無論開船的還是他們這群同意前去營救的,都被統領大人以違抗軍令的理由打了十板子,之后便將他們發配到這里來當個壓船小兵,不許再去外海巡邏了。 楚辭聽完了全程,心里對于那些冷眼旁觀之人十分不齒。若大魏海域之外真的兩國交戰,那么他們做壁上觀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兩方是勢均力敵的,開戰也是兩國共同的決定,不容他人置喙。 但是事實是什么呢?事實是那些不遠萬里來到大魏做生意的人在大魏水師的面前,被那些倭人以殘忍的手段殺害了。 若幸存下來的人回去宣傳一下大魏水師的所作所為,恐怕今后那個國家的人再也不會到大魏來通商了。 恐怕那些倭人的目的就在于此,他們故意將這些商人殺死,然后偽造成是水匪殺人的假象,讓大家以為大魏境內處處危機環伺,更有甚至恐怕還會懷疑這些水匪是受大魏朝廷指使的,以此來挑撥大魏與別國之間的關系。 想到這里,楚辭驚出了一身冷汗,他真希望是自己想多了。他無意責怪這些士兵,畢竟他們也是受制于人。軍營里第一條需要遵守的規矩便是服從,軍令如山這四個大字可不是開玩笑的。而且,這些人算是有點血性的了,不然也不會落到今天的下場。 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楚辭問他:“當初你們目睹倭人殺人之時,周圍可有漁船在旁目睹了整件事情的經過?” 這人回憶了一下,然后篤定地搖了搖頭:“那天之事發生在外海域,距離岸邊十分遙遠,打漁的船是不可能到這邊來的。我們那時為了防止倭人有埋伏,還特意在四周巡視了一圈,根本就沒有看見任何一艘漁船在附近?!?/br> 楚辭低頭思索了一會,突然問道:“那你們有沒有想過,外界傳的沸沸揚揚的謠言到底是怎么傳出來的?既然無人看見,那為何這些人還傳的有鼻子有眼的,就好似親眼目睹了一樣?” 這人被他這么一問也反應過來了,事實上,不是楚辭說起這件事,他們根本就不清楚外頭是怎么傳這件事的。 楚辭又問:“是否在這之后,還發生過此類事情,又恰好被在打漁的老百姓們看見了?” 這人聽罷,半點思索也無直接搖了搖頭:“不可能,自從那件事之后我們加強了海巡,雖然我等現在并不在巡邏隊中,可營中卻有好些兄弟,他們都說,自那日起,就再也沒見過那艘尖頭船了。更不曾再發現有商船被襲擊的痕跡遺留在哪處?!?/br> “那就是說,不可能有除了水師之外的人知道那件事情的經過,可外面的流言卻傳的如此生動,是否說明,傳出這種流言的,正是那日在船上目睹了全程的某個人呢?可是,他們的目的是什么呢?這有些說不過去呀?!背o低頭沉思,自言自語道。他還不知自己的想法已經被他人聽見了。 聽見的這個人就是他面前的士兵,他聽見楚辭的話之后,當時就做出了一副被冤枉的表情。 “我們水師的兄弟們雖然稱不上什么英雄好漢,可也不是這么陰險的人。這件事說出來明明對我們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他們怎么可能對別人說出這件事!” “你先莫要激動,聽我把話說完?!背o道,“我剛才所說也只是一個推測,這推測只是把所有的可能性一一列舉出來,并非真的懷疑水師的人?!?/br> “那你說說,還有什么可能?”這人的語氣依舊有些不快,他覺得楚辭分明就是在顧左右而言他。 “當時在海上的一共有三群人。一群是水師營的人,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們泄露了消息。另外的兩種可能分別是,船上幸存的商人和實施搶掠的水匪們?!背o把自己的推測一一列舉了出來,可他的說法并未說服眼前這人,反而讓對方嗤之以鼻。 “你這分明就是胡亂猜測,當時在的人都被你猜了個遍,這算是什么可能性?” 楚辭嘆了口氣:“還請小哥繼續聽我說完。如果是第二種可能的話,那就說明這些商人對大魏水師的不作為懷恨在心,所以故意散播這些言論來制造混亂給水師添麻煩??陕犇銊倓傉f的,這些人來經商靠的是船上一個精通兩國語言的人,而這個人已經被殺死了。那么這個可能性就可以暫時排除了,因為他們不可能在短短幾天之內,就學會大魏語言并且達到能夠散播謠言的水平?!?/br> 這人原本不屑,可現在聽他分析的頭頭是道,臉上的不屑也變成了感興趣。 “那么最后一種呢?” “最后一種可能若是真的,那咱們大魏一定要小心了?!背o神色凝重,“如果這謠言是倭人那邊傳播開的,就說明去年剿匪時,他們布下的釘子并未被我們拔除干凈。還有一群人打著大魏百姓的招牌,暗地里其實是在為倭人辦事。這群人居心叵測,其心可誅,他們的目的一定不是簡單的制造恐慌,一定還留有后手。單看距離那事已經過了半月之久了,可流言不僅沒有消除,甚至還甚囂塵上便可以窺見一斑?!?/br> 這人驚訝于楚辭竟然對去年剿匪的事情了若指掌,他仔細盯著楚辭看了許久,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叫道:“你就是那個幫助水師衙門查找線索的神秘人吧?怪不得你手上有提督大人的親筆信!” 楚辭先是愕然,待明白后不僅失笑:“我可稱不上什么神秘人,只不過那天恰逢其會聽到了一點東西?!?/br> “果真是你?!蹦侨藝@了一口氣,“既然是你說的,那么此事應該和你說的差不了太多。沒想到那群倭人竟然死性不改,又打起了大魏的主意。我一定要稟明上峰,早做提防?!?/br> 楚辭對于自己的影響力這么大感到有些受寵若驚,但這樣的好處也很明顯,這人顯然已經開始信任他,并且對他說的話深信不疑。 “稟明上峰一事事不宜遲,但我建議兄臺最好不要先給你們那位統領去信,若能直接給提督大人去信那就再好不過了?!?/br> “為何?”軍營的制度和官衙相差不大,越級上書也是大忌。 “我總覺得,你們那位統領有些不簡單……”楚辭言盡于此,聽不聽的,還是要看他自己了。 第378章 做生意 在水師提督接到信件之時, 楚辭已經回到了漳州府。 漳州府的碼頭上也盡是行色匆匆的人,他們背著包袱翹首以望,希望客船能夠趕緊開來。楚辭嘆了口氣, 看來流言并不只是存在于靠近西江省的那幾個州府。 這次他到達的時間是早上,也就沒想著要考驗那些人,直接就從大門進去了。門房見到楚辭時, 先是驚喜地叫了一句,然后緊走幾步上前想要接過楚辭和張虎手上提著的東西。 這些東西是西江府的特產, 本就是要分給他們的, 既然門房來接了,楚辭就干脆吩咐他們說:“這里頭是我家鄉的一些吃食,提學司人人都有份, 你拿去外事房給周大人, 讓他分發下去。順便告訴他一聲,讓他做好后到提學廳來一下。也通知一下其他幾房的管事,讓他們帶上需要我處理的公務過來找我?!?/br> “哎!哎!”門房連連點頭, 一臉激動的樣子,好像楚辭不是在吩咐他做事情, 而是賞賜了他什么東西一樣。 不一會兒,那幾房的大人就都到了。他們一見到楚辭, 就先拱手向他道喜。 “楚大人,恭喜恭喜呀!” 楚辭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敢問各位,喜從何來?” 王明一臉訝異:“原來大人竟還不知道嗎?我們還以為大人一路走來, 總該有人會說起的?!?/br> 這下楚辭更加好奇了, 他一路走來唯一聽說的事情就是水匪又來了,難不成這還算什么好消息? 王明等人見他真的不知道,當下便替他解惑。原來是本次鄉試的成績前段時間出來了, 省提學司通報了各府各縣的名單之后,他們發現,漳州府的考中人數在整個南閩省竟然名列前茅,而且雖然鄉試的解元不在他們府,但是五經魁中卻有兩人都是漳州府考生。 相對比前兩年鄉試時排在倒數的成績,這次他們總算是揚眉吐氣了一回。按照以往的慣例,省提學司不日便會派人下來嘉獎,是以他們一見到楚辭,就先來和他道喜。 “原來如此,諸位怎么能夠只向我道喜呢?應該是同喜才對。如果沒有諸位和府中夫子們的一同努力,只本官一人,也無法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待省里來了人,本官定會如實告知他們大家為府中學子做出的貢獻?!背o笑著向他們拱手,一番話說出來,讓這幾個管事心里都很熨帖,能遇到一個不貪功的上司,任誰都會多幾分干勁。 同樣是做事情,為別人做和為自己做是有很大的區別的。為別人做時,他們就算有十分力,也只會使五分出來,為自己做時,他們有十分力,便會使出十分,甚至十一、二分來。 眾人客套了一會,楚辭又問:“新科舉子們可回到漳州府了?知府大人設過宴了嗎?提學司可有設宴請他們?” 周青站出來搖了搖頭:“大人,您沒有回來,我們不好自作主張。知府大人那邊倒是已經設過宴了?!?/br> 一說到此事,那幾個管事的臉上就浮現出些許鄙夷加憤憤不平的神色。本次學子們能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分明就是提學司的功勞。他們知府衙門做過一點事嗎?哪怕是一點銀兩資助也好! 可偏偏沒干活的人享盡了榮耀,在迎新科舉子回府的時候,他拿了個大喇叭在那里嘰嘰歪歪地說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話,恐怕現在大部分百姓都認為,舉子們學業有成都是因為知府大人治下有方了。 他們怒氣沖沖地告著狀,楚辭卻笑著安撫他們:“是非公道自在人心,非是他人隨便說幾句話便可扭曲的。而且雖然提學司并不直接受知府衙門管束,但他到底是本地父母官,我們又何必在這點小事上和他過不去呢?再說了,他既然如此重視教育,對我們也是有好處的。下次再有什么事,我們也可以去知府衙門化化緣,想來知府大人應是不會拒絕的吧?” 楚辭瞇著眼睛笑得像只狐貍,吃點虧怕什么呢?他分分鐘便能想到辦法找補回來。 這些管事聽明白他的意思后,心里總算舒服了些,現在他們已經開始摩拳擦掌,期待著楚辭早日頒下新的政令了,到時候他們定要上知府衙門去說道說道。 心氣順了之后,他們便依次向楚辭匯報這一個多月來他不在時發生的事情。對于做得好的,楚辭予以表揚,對于有些問題的,他倒沒有批評,只是委婉地給出了更好的解決辦法。在他看來,這些人在他出門時兢兢業業地做完了屬于他的工作,如果他不但不鼓勵,反而還批評他們,那下回他再出門時,就別想他們能夠努力工作了。 對于下屬,楚辭要的是他們的工作態度,能力弱點倒沒有什么關系,他自信自己能夠補上。 忙完了公務,楚辭才有時間回到后衙。張虎比他更早回去,現在正坐在書房里給幾個小的講一路上發生的趣事。幾個小的聽得津津有味,看得出來,他們對外面的世界還是很向往的。 楚辭想,等他們再大一點時,可以安排他們去游學,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到外面開拓了眼界之后,就會發現自己的心態也會發生變化。 楚辭當初高中畢業時就一個人踏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大學畢業后更是把足跡遍布了世界各地。他希望這群孩子們也能像他一樣到處走走看看。 楚辭見他們聽得入神,就沒去打擾。他徑直走到了徐管家的門前,手指彎曲向前伸去,正欲敲門時,卻發現門已經被人拉開了。 楚辭驚訝于徐管家開門的速度,他的手都還保持著敲門的姿勢,剛剛差點就敲在了徐管家的腦門上。 “徐叔,你是想要出門嗎?”楚辭尷尬地收回手,還往身后藏了藏。 徐管家搖搖頭,呵呵一笑:“你走近時我就聽見腳步聲了,料到你會過來找我,這才提前開了門。楚大人,你里面坐?!彼麄壬硐嘧寱r,楚辭一眼就看見了桌上的賬本和撥亂了的算盤。 他有些歉意,覺得自己似乎打擾到徐管家清賬了。徐管家看出了他的想法,擺了擺手示意自己并不介意。 楚辭坐下后,先是向徐管家表達了謝意,他不在的這段時間,幾個小的全靠徐管家照顧了。徐管家佯裝不快,照顧這些孩子他樂意至極,哪用得著什么感謝啊。 楚辭又詢問了幾個小的這段時間的表現,然后才將自己的來意道出。 “徐叔,您經商多年,可與異邦人做過生意?” “做過的,我年輕時帶著商隊去了很多地方,與大魏相鄰的國家我基本都去過了。阿辭,你這樣問,是不是想知道些什么?” 和聰明人說話不需要藏著掖著,楚辭直接把自己在船上的所見所聞告訴了徐管家。 徐管家的表情并不意外,想來應是早就聽說過了??伤酉抡f的話卻讓楚辭發現,他對徐管家的了解還是太少了。 徐管家說道,倭國人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其實是有原因的。 原來,倭國今年遭遇了嚴重的旱災。 這也不是沒有預兆的,南閩省今年的天氣異常炎熱,最近兩三個月只下了幾場打不濕地面的小雨。倭國那邊就更慘了,已近六七個月都沒下過一滴雨了。要知道,這莊稼想要長得好,條件有幾個,其中一個就是要有雨水灌溉?,F在光曬太陽不澆水,田里別說莊稼了,就連雜草都沒剩幾根了。 倭國雖四面環海,可海水咸澀,根本就不能用來灌溉,眼看著田里的莊稼一天天枯死,倭國天皇的頭發都要愁白了。因倭國國土面積不大,而這次的旱災范圍太大,幾乎把全國都包含在內了,所以糧食根本就無法調動,只能花錢向別國購入然后再賣給百姓們。 往年倭國會和大魏通商,但是因為去年倭國派往大魏的細作被發現了,所以天和帝下令不許倭國以任何名義進入大魏境內,除非是過來納貢或征得大魏同意。否則一經查實,將以jian細罪論處,就地正法,不問緣由。失了大魏的糧食,倭國只能派船去棒國采買,可是棒國也只是個彈丸小國,即使倭國再三威脅,購回的糧食也是寥寥無幾。 在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倭國的一群人選擇高價從大魏走私糧食。大魏商人在面對這些人時,那叫一個手黑心狠,直接把糧價提高了數倍。 倭國人當然不樂意了,可是現在情況緊急,他們多耽誤一會,就會有更多的人被餓死,只能咬著牙接受了這貴了幾倍的糧食。 可是這些糧食投入一整個國家無異于杯水車薪,他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花大價錢和大魏商人做生意。 可是這樣長久下去也不是個事,今年遭遇了旱災,民眾幾乎一無所獲,別說稅收收不上來,就連溫飽都成問題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倭國國內因為搶糧爆發了幾次動亂,次次都搞得血流成河,那些餓紅了眼的浪人,根本就不怕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