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5)
書迷正在閱讀:我帶著系統抱大腿、從頂流到學霸(穿越)、拯救被人渣耽誤的人生(快穿)、開家飯館從炸土豆開始、帶著冰箱回七零(重生)、人人都愛白月光、咸魚仙尊只想談個戀愛[穿書]、星君他是萬人迷(穿越)、滿級大佬只想吃軟飯(重生)、天哪!萬人迷替身也內卷(穿越)
為了確保銷量和回本,劉協特地模仿了喜茶的銷售策略。先是令文武百官在皇宮門口依次領取一本,引發大家的關注。然后在洛陽坊間和洛陽門學門口以成本價開始銷售,采取了限購的模式,每人只能買一本,第一天還雇傭了水軍營造出排隊的現象。 稍有余錢的家庭都注重給孩子開蒙,且這還是陛下親筆做序、洛陽門學祭酒盧植所整理的書籍,后續不需引導,每天都有人排隊買書。 劉協松了一口氣,方才命洛陽印刷廠加價賣給前來批發的商賈,以求盡早實現洛陽印刷廠轉虧為盈,在坊間和洛陽門口的成本價書售賣也逐漸停止。同時,下令盧植組織人手撰寫《三字經報國篇》。他還讓洛陽印刷廠開始準備《孔子》和《孟子》兩書的陽文模板,為日后大量印刷做準備。 這書的價值商賈看得到,將其賣到全國各地的富戶,那利潤何止一倍。自然不會介意這少許的加價,進貨到手后,這些商賈都不迫不及待離開洛陽,準備領先一步,到其他州郡去高價販賣。也正是因為此,戲志才他們在回京的路上,才不斷遇到離京的商賈。 至于在全國開書局的分店,吞下這塊利潤,這個劉協還沒想過。官不與民爭利,如非涉及到民生的重要行業,他不打算過度插手。不過也許等有一天國庫充盈了,倒是可以效仿新華書店一樣在各地建立非盈利性的書局,供買不起書的人借閱,順道解決下傷兵殘兵的就業問題。 在紅紅火火的賣書中,端午節來了。在漢朝,慶祝端午節主要是避免厄運的,尤其是祛除瘟病,也逐漸形成了系彩繩、吃粽子和喝雄黃酒的習俗。 為了與民同樂,劉協命洛陽大食堂制作了大量的粽子,不僅予以宮人和兵卒食,還在皇宮門口和洛陽醫館前分發。宮人們早上吃過了粽子、歡天喜地拿了陛下賞賜的吉祥錢,就忙得腳不沾地,做粽子的、送粽子的,協調運輸的,每個人都忙得團團轉。 劉協命洛陽服裝廠準備了大量的青、赤、黃、白、黑的五色彩繩,賞賜給天下十三洲的州牧、刺史和太守。 此時的粽子,更普遍的一個名字叫做角黍,乃是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灰汁煮之令熟(注:引自《風土記》)。滋味自然是比不上現代的粽子,于是劉協親自寫了現代粽子的內配給御廚。成本最低的乃是小米紅棗粽,制作得也最多。成本高一些,滋味更好些的為糯米紅棗粽和糯米豆沙粽。制作成本更高昂的呢,則是鮮rou粽和蛋黃鮮rou粽了。 為了分發粽子,洛陽醫館更加的繁忙,連跑堂的伙計都出去幫忙了。這一日,看病的人也格外多。忙忙碌碌了一整天,直到打烊時分,眾人方才坐下來,一起吃陛下賞賜的三竹籃粽子。 張仲景素來會照顧人,先拿了一個大粽子給醫館剛來的小孩,慈愛地說:小孫,快吃吧,不要餓壞了。 孫權連忙站起來推辭,他年紀幼小,卻彬彬有禮:我年紀小,應該各位長者先請。 張仲景溫和地道:快坐下,不必謙讓。 華佗也說:對啊,我們這都累了一天了。大家不要再讓來讓去的,不必過于講究禮節。說罷,拿了一個粽子開始剝。 孫權將那個大粽子轉給了周醫官,依舊謙虛地說:我食量最小,當食用最小的。 周醫官:孺子可教也,老孫,你很會教育小孩兒。 老孫摸了摸長長的胡須,笑道:不敢當,不敢當。 這一老一少,正是拿了假的路引來到洛陽的孫權和家仆老孫。袁術帶來的洛陽消息,孫堅沒有盡數相信,欲派忠仆來洛陽打探。孫權從未離家,自告奮勇要一同前來。孫堅有心鍛煉幼子,孫權自小又聰明伶俐,此行只是探查消息也不會有危險,便放心讓他和忠仆來洛陽了。 來到洛陽后,年僅七歲的孫權極有主張??吹铰尻栣t館在招人,且這醫館顯然和皇家關系緊密,于是令其他三人去洛陽客棧等候,在聽書樓和酒肆里面聽人閑聊。自己則和懂得醫術的老孫來醫館應聘,在此落腳探查消息。老孫做了郎中,孫權做他的幫手。 rou粽鮮美,華佗忍不住夸贊:不愧是宮中做的,這五花rou軟嫩無比,米糯rou多,好吃!腮幫子一鼓一鼓地,吃得十分香甜。 周醫官冷冷地提醒:食不言,寢不語。 華佗才不理會他的冷臉:哦,那你別說了,我們反正要說話的。 周醫官側過頭去,拿起一個豆沙粽兩三口吃掉了。 張仲景不貪口腹之欲,只吃了一個,吃完他提道:今日宮中有吩咐,在給病人包扎的時候,棉布應該煮沸暴曬再用,免得棉布不干凈使得傷口再化膿。管家,你和后廚說說,以后要多加一道工作。 管家也吃完了,站起來找東西擦手:掌柜的,某曉得了,明日就和他們打好招呼。 聽到宮中兩字,孫權連忙側起耳朵傾聽。 周醫官奇道:這是何道理? 這你就不懂了吧,華佗洋洋得意道:你們這些醫官啊,每日就在太醫署混日子,不自己多加鉆研,落伍了吧。早在幾十年前,我們行醫的時候就知道銀針、刀片用過都是要用沸水擦洗的。 周醫官一如既往地黑了臉,但也不便反駁。在太醫署的確大部分人只是學得家傳,平時也不多接觸病人。雖然陛下命他們來洛陽醫館坐診,但大部分人都不太服從掌柜張仲景的調度,有的輪值時候還要擺架子。 不要亂說話,你我都看得清楚,周醫官一天到晚都在洛陽醫館救治病人。張仲景喝住了華佗,打圓場:這是何原理我們也沒有弄懂,但沸水擦洗過的東西都會干凈些,就像是我們不知道為何一直以來棉布要拿到太陽底下暴曬一樣。 他轉移話題: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后容易滋生疫氣,宮中還提到要以烈酒擦拭針頭甚至傷口,用來防疫,管家也再備用些。 周醫官想起了典籍上的記載:酒,內服能用以治病,為何要外用? 華佗也奇道:黃帝內經有言,自古圣人之作湯液醪醴,以為備耳,這酒還能外敷不成? 酒能驅寒活血,我也是第一次聽說還有防疫的功效。張仲景想了下:必是有郎中發現了此妙用,所以才會傳到宮中。 周醫官也覺得:官家不會無的放矢。 張仲景點頭:飲酒過量傷身,但酒對于醫者乃是好物。我們明日起,在那些傷得不重的傷口上試試效果。 華佗開始又剝開了一個糯米豆沙粽,滿足地咬了兩口,問道:仲景,宮中還有什么別的吩咐嗎? 張仲景看了一眼孫權,說:在飯桌上講似乎有些不好。 周醫官渾不在意:我們白日見慣了膿瘡,這還有什么忌諱的? 張仲景只得道:宮中讓我們準備些放在茅廁的防疫的藥物,交于呂布和黃琬將軍。說夏日蚊蟲多,怕洛陽城中公廁傳播疾病。 孫權咬粽子的動作僵了一下,忽然覺得郎中都很不容易,在飯桌上還要討論這種話題。 老孫插了一嘴,顧不得食不言,插嘴問道:為何是交予呂布和黃琬將軍? 華佗嗤笑:聽說他們比賽輸了啊,現在整修全城的公廁呢。 孫權和老孫對視了一眼,均在其眼中看到了驚詫:那袁術不是說呂布橫行霸道,像董卓一樣禍害洛陽百姓嗎? 還有一事,待眾人散去后,張仲景留下華佗,眉眼間有些猶豫:今日布衣衛帶了陛下的手詔,問你麻沸散的配方。 華佗娃娃臉上滿是驚愕:陛下竟知道麻沸散? 你那麻沸散功效出神入化,若是用量多,就算是用針戳都不會醒,這么厲害的東西陛下聽說也有可能啊。 不過陛下問這個做什么? 張仲景搖頭,醫生的秘藥一向都是只傳子孫后代和徒弟的,皺眉說:陛下的意思,應該是讓你獻方。 華佗沒為難,直接說:那我寫下來交予布衣衛便是。 張仲景松了一口氣:我本來以為你不愿,還想著要怎么勸你。 華佗道:哪有什么不愿意的,若是我的藥方能和那三字經一樣傳揚天下,我才高興呢。 于是,劉協終于如愿以償地拿到了傳說中的配方麻沸散。心情激蕩之余,他發現了一個關鍵的問題竟然看不懂。 好在華佗寫明了,麻沸散使人失去知覺的最關鍵一味藥方乃是曼陀羅花及草烏。不過這曼陀羅花乃是經由波斯傳入中原,十分稀少。劉協心想,這藥方若是利用得當,當大有可為。作者有話要說:我二更了!麻沸散可以改良成蒙汗藥呢,大家覺得要如何使用? 紙張是很珍貴的。劉協集中人力來做造紙和印刷書籍,規?;a下,成本至少會降低四分之一,印刷比抄書有效率地多,比拓印清晰地多,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完全可以搞傾銷,但官不與民爭利,還是要促進民營經濟的,劉協對洛陽印刷廠要求很低,能實現盈虧平衡就可以了。這三字經賣給其他州郡的有錢人,若是有錢人從來沒見過,遇到人傻錢多的,商賈可以大賺,所以戲志才在回洛陽路上才會遇到好幾個賣書的。 漢朝一般都是用竹簡來書寫的,最長的二尺。簡上是用墨寫的字,有的簡是用漆寫的。陶宗儀《輟耕錄》上說:上古無墨,竹挺點漆而書?!逗鬂h書杜林傳》記載:先于西州,得漆書古文尚書十卷。從這些記載中,可以想見古時先用漆,然后用墨,有時漆墨并用,所以寫錯了可以削去??鬃幼鞔呵?,筆則筆,削則削,是以刀削簡牘,削是改動,筆是增添,古時官吏隨身佩戴筆袋,內盛刀筆,人們便稱之為刀筆吏。這樣看起來,是不是覺得寫字都很辛苦,體力活啊。 《風俗通》中記載漢代在五月五日,用青、赤、黃、白、黑等五彩絲線合成細索,系于臂上,稱為長命縷,或五色縷。據說用它可以驅瘟病,除邪、止惡氣??吹竭@個記載,感覺很好玩耶。 端午的主角粽子出現時間的設定我改了一下。實際上,它雖然在東漢就已出現,但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讹L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就是普普通通的粟和黏米粽子。 可能有些小天使不懂為何當初討伐董卓的諸侯中有刺史、州牧、太守還有濟北相鮑信。官職大小應該是這樣的,州牧最大,刺史次之,太守最小。到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劉焉建議廢史立牧,在郡太守之上廢除刺史,設立州牧,為中兩千石,高于郡守和國相。州牧是名正言順的封疆大吏,又管軍,又管民,有管官,自然也是郡守和國相的直接上司。有些強勢的刺史,雖然無州牧之名,已經有州牧之實。反正在現在這個時間線上,此時州牧只有3位。188年開始,也就是劉協即位上一年發生的事情,靈帝以劉焉為益州牧,太仆黃琬為豫州牧,宗正東海劉虞為幽州牧。本文中黃琬的官職改動了。 第46章 邊關反叛 袁紹檄文和孫瓚奉詔討伐袁紹的消息幾乎是同步傳到各地諸侯的耳朵里。 有人義憤填膺,上表朝廷要去討伐逆臣袁紹。有人嗤笑一聲,袁紹的野心真大,將清君側、殺呂布迎救幼主的檄文移交上級并上表朝廷,揭露袁紹野心以表明忠心,但絕口不提主動討伐袁紹之事。也有人猶疑不決,比如陳留太守張邈、張邈的弟弟廣陵太守張超、徐州刺史陶謙和北海太守孔融,還在秉持觀望的態度。 素有野心的豫州刺史、兗州刺史和東郡太守這三位北方諸侯卻立即響應,也到處發討伐的檄文并開始調動旗下的兵馬。 消息傳到洛陽,朝廷上的氣氛瞬間緊張起來,主張殺呂布平息諸侯怒火、要陛下封袁紹為冀州牧以示安撫的上書像是雪花一樣飛到劉協的案上。 一群蠢人,這時候若是示之以軟弱,反而助長了他們的反叛氣焰!景帝殺晁錯的例子難道不記得了嗎?劉協冷笑,橫掃桌面,將這些文書給掃到了地上:這些人在朝堂上,連句狠話都不敢對呂布說,上表的時候什么五馬分尸、大卸八塊倒是寫得利落。 宮人們見他發怒,不敢上前去撿落在地上的文書,也沒人敢接話。還是侍衛許褚上前跪下,勸誡道:陛下息怒。 陰陽怪氣的,還引經據典指責朕對袁紹嚴厲的態度,一群看不清的蠢人!劉協仍在生氣:身為臣子卻不知道給天子分憂,養他們何用! 但不管如何生氣,對于諸侯的兵馬異動,朝廷必須得有所反應。第二日,早朝上幾乎是吵翻了天。呂布抱著胸站在一旁,一言不發。劉協也在冷眼旁觀,坐在皇位上將下面人的嘴臉看得一清二楚。 報邊關告急!忽然傳來的邊關軍情打斷了早朝的爭論。 邊塞的傳令兵舉著加急文書,一路狂奔過來:南匈奴反叛了,殺了新上任的并州刺史,云中、朔方、定襄、五原四郡淪陷,太守皆被殺! 呂布高大的身板晃了一下,急忙問:到底怎么回事?你細細說來! 云中、朔方、定襄、五原四郡位于并州的北部,和南匈奴、鮮卑及羌人毗鄰。自建郡以來,就一直飽受胡人的sao擾侵略,所以才造成了這些郡縣彪悍的民風。邊塞全民皆兵,鄉里俱修建深壕,郡縣自不必提,修筑了厚厚的城墻抵御外敵入侵,怎么會忽然就淪陷了! 回稟將軍,鮮卑、烏桓和匈奴人聯手了,城里的胡人打開了城門,和他們里應外合大肆屠殺搶掠我們漢人!我們并州刺史在外帶兵平叛黑山張燕軍,返程的時候馬疲兵乏,遭到他們大軍包圍。那傳令兵顯然是長途跋涉累到了極致,此時再也支撐不住,哽咽著說完所帶五千人馬皆被殺,并州刺史也不幸身亡,就暈了過去。 滿朝皆驚。自從三十八年前漢朝擊敗北匈奴,迫使其西遷,南匈奴則成為漢朝的藩屬后,已經再沒發生大城相繼淪陷的事情了。 一文臣面有悲色:鮮卑、羌人和南匈奴一直掠奪邊塞,但從來沒一起聯合攻陷城池過。許是冀州和幽州的戰爭讓他們覺得中原紛亂,于是想要鉆空子,從我們大漢身上撕下血淋淋的一塊rou來。 有人憤怒道:陛下,匈奴人果然是反復無常,竟然又叛亂,羌人和鮮卑狡詐,當立即派兵增援并州,曉以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