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0)
書迷正在閱讀:我帶著系統抱大腿、從頂流到學霸(穿越)、拯救被人渣耽誤的人生(快穿)、開家飯館從炸土豆開始、帶著冰箱回七零(重生)、人人都愛白月光、咸魚仙尊只想談個戀愛[穿書]、星君他是萬人迷(穿越)、滿級大佬只想吃軟飯(重生)、天哪!萬人迷替身也內卷(穿越)
從城墻上巡視下來,劉協見士卒精神風貌良好,城門口核查放行井然有序,心情好轉了不少。 呂布建議:我送你回去罷,沒什么好看的了。 劉協搖搖頭,意猶未盡:我們去醫館瞧瞧。 呂布緊張起來:你生病了? 沒啊,我要去瞅瞅名醫華佗。 呂布滿頭霧水:華佗? 劉協神秘兮兮道:乃是千古的名醫。 呂布一臉你怎么又來了,漠然道:天意給的? 劉協毫不臉紅地點頭。 呂布無奈,只得隨他去了。 此時還早,洛陽醫館正在施粥,貧苦的百姓手里拿著豁口的陶碗,眼巴巴瞅著隊伍。唯恐排到自己的時候,粥就沒有了。路過的時候,劉協見大鍋里的粥已經不多,想必后面人注定是要無功而返了。尤其是看到有的人連站著的力氣都沒有了,握著碗的手都在顫抖,他心下頗為不忍,想要吩咐侍衛去再加一鍋。 呂布像是看破了他的心思,淡漠地道:若真餓得狠了,明日會早早來排隊的。 劉協搖搖頭:排在后面的,不見得是懶。他指了指抱著小孩的一個衣衫襤褸的母親:想必還有其他事拖住了。 我知你在想什么,但朝廷的糧草不是取之不盡的。不可以全部滿足他們,讓他們習慣不勞而獲。 劉協卻說:如果一個人身無分文的人來到洛陽,找不到滿足衣食的活計,那就是朝廷的錯。 作者有話要說:明晚十點更新,下周要去南京出差,所以這周末盡可能粗長。 這兩天謝謝大家的霸王票和營養液啦~~~~抱抱 劉協:嘿嘿,聽說送禮要打點全家才能收獲更多的感動,我要面面俱到! 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本屆政府目標,大家聽好啦?。?!要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先富帶動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呂布一臉冷漠:人不能不勞而獲。優勝劣汰,政府救濟是不必要的。而且憑啥要先富帶動后富,我長這么大,所得都是自己一刀一槍拼出來的。 話說在三國演義里面,群雄討伐董卓時,天下英雄豪杰都歸附袁紹,推袁紹為盟主,都認為袁紹是真正的英雄,唯有鮑信對曹cao說:智謀不是每個人都有的,能夠鏟除雜亂,恢復秩序的,不是袁紹,是你!才干和地位如果不相稱,即使強大,最后也一定倒斃!難道是上天派他們下為你開路的眼光是相當好的。 第38章 三十八章 呂布并不認同劉協的這個觀點:怎會是朝廷的錯?洛陽并非荊州、涼州等紛亂之地,如今也沒有豪強再敢霸占民田和強搶財物。大丈夫生在天地,有手有腳,只要有心,何愁找不到活計?若是無路可投,也可從軍,好歹有飯吃、有地住,上陣殺敵還有不菲的賞賜。 可是許多人家里有老人要奉養,還有妻小要養活,離開家后只有老人和妻子在田間勞作是不夠的,一家人可能都要挨餓,這些都是他們從軍的顧慮。所以服徭役時才會有那么多人生出不滿,戰場上也有很多人想著自家田地、父母妻兒,遇到危機時容易臨陣脫逃。 漢朝時硬性規定成年男子都要服兩年的正卒,一年的戍邊。三年期滿了還不算,如果朝廷需要,隨時仍可征調他們服役。 所謂強扭的瓜不甜,所以劉協即位后募兵,對于老兵都是采用有償招募的形式,而不是強制征發,甚至可以預先支取一部分銀錢,對死去的士卒家屬也非常優待,免去他們的后顧之憂。 呂布俊臉上一片漠然:男兒本就該保家衛國,國若不在,家又何存? 劉協小聲說:我只是覺得百姓太苦了,除了服正卒、戍邊還要服更卒,也難怪民間怨聲載道。 更卒一般不會耽誤農事,而且一年只要服役一個月。呂布蹙眉,覺得劉協的這些想法過于仁慈了。 劉協卻搖頭:一月無償勞作已經不短了。更卒當行治理河渠、轉輸漕谷和造橋修路之事,有的地方卻擅自更換名目,令他們大興土木、修建自己住的豪宅,甚至故意加長時間,在這勞作中甚至有人勞累致死。 呂布吃了一驚,立即反對:你的意思是要取消更卒?那要是需要修繕城墻、轉運糧草的時候,豈不是無人可用? 不是,只是想給他們銀錢。劉協惆悵道:但田豐和荀攸皆認為不可擅動,這銀錢難以發到百姓手中,反而會給地方官員中飽私囊的機會。此時交通不便、傳遞消息困難,使得檢舉制度非常不發達,又因黃巾之亂后,各地匪患四起,交通更加艱難。再加上朝廷內憂外患不斷,無力派遣使者加大巡查力度,地方官可以說得上是一手遮天。 呂布問:不是有專門探查消息的布衣衛? 劉協淺淺嗯了一聲,道:但亦有勾結之患。 呂布怔了一下才反應過來,想了想:聽聞布衣衛大多是洛陽百姓、宦官和宮女,家眷俱可考,若對勾結者施以重罰。凡有犯者,祖孫三代皆腰斬于市,嚴法之下他們必不可輕犯。 宦官和宮女親緣淺薄,此法不一定妥當。許多人都是身不由己才做宦官和宮女的,尤其是宦官。 劉協說:而且,現在布衣衛的人數還是太少了。布衣衛時常有機密任務執行,許多人的身份都不為人知,大多是暗中招募的,對人的考察也非常嚴格。 理應來說,年少的天子應該大力用宦官,因為宦官的所有權力都來自于陛下,作為皇帝的劉協可以隨時可以收回他們手上的勢力,使用起來也不用擔心反噬。但是,劉協作為一個現代人,實在難以接受閹割男性這種反人類的cao作,即位后鮮少新增宦官,反而更加倚重身世清白的洛陽侍衛。 呂布靈光一現:有一處的人,若是你不嫌棄他們下九流,倒是可以用上。 劉協疑惑:什么人? 死囚,若是他們能抓到地方官的把柄,便免除他們的刑罰。 若是為了不死而蓄意陷害呢,或者他們直接逃脫而去? 呂布道:陳宮為大理寺之人,當最清楚什么人最適合,什么人有把柄在官府手中。 劉協想了想,術業有專攻,在對付囚犯這事兒上他和呂布是想不到具體法子的。陳宮的智慧不容小覷,不如直接找他看是否可行。 兩人小聲說了一會兒,但這看病的隊伍幾乎一動不動。呂布耐心盡失,便想要直接進去醫館。 劉協輕輕扯住了他的袖子:不妥,這醫館本來就是為民治病的,他們在此排隊多時,我們穿著軍官的甲衣闖進去會激發兵民矛盾的。而且光他們站在這兒,已經備受矚目了。劉協想了想,還是拉了呂布走掉了:明日晚上換了衣服,以另一重身份來吧。 此時,華佗正坐在張仲景旁邊。原來前幾日周醫官和他爭吵后,發現華佗有兩把刷子,就將他帶回了醫館,欲要華佗做自己的副手。 張仲景見華佗大喜,連忙迎上前去,緊緊握住他的手:你可算是來了。 周醫官愣住了,華佗也是十分驚詫:仲景居然在這?你寫信于我了?我近些日子一直在外漂泊,已經久未歸家矣。 張仲景將他拉到旁邊的房間,關上房門,小聲道:陛下下詔尋你我兩人,你怕是久未歸家,錯過陛下的詔書了! 華佗又驚又喜:詔書?什么詔書?你快與我細細說來。聽完之后華佗捶胸頓足,鼓著一張娃娃臉感慨: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張仲景知道他想要做官久矣,等他心緒平靜下來,才問:你說陛下預言的這瘟疫之事,可是真? 不管陛下因為何故尋我們,這瘟疫之災怕是難以逃脫,華佗思量了下:自我記事以來,瘟疫已經橫行五次。此病不會消失,為此做好準備總歸不會錯。 你最近經過的地方,可見過瘟疫? 最近一年倒是未曾遇到過。 張仲景點頭:那就好,一會兒我喚布衣衛過來,讓他尋長官將你的行蹤匯報上去。 華佗言:大善。 張仲景奇道:說起來,你怎么和周醫官拉拉扯扯進來,還有你的假胡子呢? 華佗臉上浮現出惱怒之色:都怪這人不講理,我不過是想要討教一下,就被他拉了進來。 作為好友,張仲景深知他的性格:是你聽說了醫官在此,要來一較高下的吧? 華佗語塞:呃就只是對醫官不服氣而已,有些不過就是得了祖上的蔭庇,并沒有半點真本事。 周醫官醫術精湛,亦有懸壺濟世之心,就是人看起來有些高傲罷了,你就莫要和年輕人計較了。 華佗嘟囔道:只要他不來招惹我,反正我現在是醫官了,誰怕誰? 張仲景無奈:你如今落腳何處?一會兒讓伙計給你把行囊搬運過來。 第二日晚,在醫館打烊的時候,劉協和呂布一身常服,在布衣衛的帶領下登門,以天使的名義給華佗帶來了任命的詔書。 張仲景依舊對劉協的身份有所誤會,又見呂布氣質不凡、并非常人,以為對方是布衣衛的某個統領,因此對他們十分客氣,親自煮茶招待。 此時流行茶煮作羹飲的法子,張仲景倒是沒有加蔥姜橘皮薄荷,而且加了紅豆、薏米和蔗糖,味道還不錯。 劉協對神醫華佗十分感興趣,咨詢了個問題:華大夫,近日我的手腳上出現了幾個米粒狀的水泡,有瘙癢之感,可是病了? 無需擔憂。夏季多發水泡,是因為濕氣過重,并不是什么病,只要多吃一些祛除濕氣的食物,穿輕便干凈的鞋子就可以了,還有千萬莫要穿悶熱的靴子。 劉協點頭應了,心道:皇帝那綴滿了裝飾物的玄色靴子甚是悶熱厚重啊,得讓張巧手做個人字拖出來才行,沒有塑料的做個木頭人字拖也行 本來不是什么病痛,不過為了表示重視,華佗讓劉協伸出手,開始診脈。本來只是隨意一診,但越是凝神感受,越覺得奇怪,細眉都皺起來了,奇道:貴人全身經脈凝滯,但觀身體發膚,并無不妥,真是奇了怪了。 劉協心中一凜,收回了手。 華佗喚張仲景也來一試。 呂布面色不快:你看他面色紅潤,腳步輕快,哪里像是經脈凝滯的樣子? 劉協想了想自己那遲鈍的痛感和不太敏感的味覺,還是向張仲景伸出了手:如此,有勞了。 張仲景也細細診了一會兒,又反復觀察了劉協的面色,最終道:無妨,貴人身體康健。 呂布松了一口氣。 張仲景則繼續說:不過經脈確有少量凝滯之處,怕是濕氣作祟,待我等明日配好藥,給您送去。 華佗面上浮出不解之色,張仲景看了他一眼,將此事輕輕揭過,轉而匯報招攬學徒的進度。 劉協十分貼心:欲速則不達,先生自己把握節奏便可。又問及:我有一事不明。我朝苦瘟疫久矣,光靈帝年間,瘟疫肆虐多達五次,且多波及洛陽,兩位先生可知瘟疫的來源? 張仲景答道:瘟疫記載,最早現于《周禮》?!秴问洗呵铩芬嘤涊d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近些年來,瘟疫往往隨大旱而至,我猜測,這瘟疫可能與時令節氣的不正常有關。 華佗也點頭稱是,如果節氣失常,容易發生疫病。 呂布卻說:邊郡曾經有書記載,瘟疫是匈奴帶來的。 劉協問:此話何解? 呂布回想了一下:那書簡上寫著漢武帝始,漢軍接連大破匈奴,匈奴懼怕。曾有匈奴俘虜言,聞漢軍將至,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 劉協率先反應過來,所謂的詛咒就是用病死的牛馬故意傳播惡性感染病。雖然表面上是巫術,但背后是有科學支撐的。病死的牛馬多有大量的細菌滋生,匈奴將它們扔到河里,漢軍若是飲用了,就容易得病。 華佗和張仲景都贊同:病死的牛馬會帶來疾病是真的,當就地掩埋??上?,如今牛rou難得,病死的牛rou都會被貴族分食,實乃不妥。 劉協心道:掩埋還不夠,可能會污染地下水,當焚燒才是。三國志里面,漢獻帝在位時,除了天下大亂外,還疫情連年,民不聊生。曹植曾經作賦曰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可見瘟疫造成的嚴重后果。也不知道未來的瘟疫,到底會從何處開始。 呂布忍不住問:瘟疫可有診治之法? 每次瘟疫都波及洛陽,朝廷自顧不暇,派出的醫官只在洛陽及周邊醫治。像五原郡這種邊塞地方,得不到朝廷的援助,本身郎中屈指可數,瘟疫時大多人等不到郎中就死去了,他的生母也在許多年前死于一場大瘟疫中。 張仲景臉上浮現出悲傷之色:以藥賑之,但能否挺過來,當看個人造化了。他家乃是南陽大族,族中足足有兩百余人,學醫者多達十人。然而就算是首屈一指的醫藥世家,也逃不過瘟疫。在上一次瘟疫中,張仲景家中三分之二的人都死去了,其中死于傷寒者十分之七。 華佗安慰說:自從上次瘟疫,這些年我和仲景都在研究應對的法子,如今仲景對瘟疫中的傷寒病已頗有心得。更著有《辨傷寒》十卷,普通的學徒也可以對照著此書辨認傷寒,及時將患者辨認出來以室置之,瘟疫就不會橫行。 原來這個年代就已經有了隔離的概念。劉協想了想:未來各地的醫療署都會建立起來,暫且命當地的郎中擔任要員,等你們第一批學徒培育出來,也將分配到各地去。以后各地傷病的死亡人數,都會匯總報至洛陽的太醫署來。日后還要麻煩兩位先生多加留意異常之處了。 張仲景和華佗連忙稱不敢。 待劉協和呂布走后,華佗感慨道:這少年說到醫療署布局,似乎胸有成竹,看上去權勢極大。 這么一件天下大事,就算是以前的三公恐怕都不敢輕易夸下??趶堉倬耙灿X得有點奇怪,畢竟這牽涉到在天下十三洲的無數個郡縣布局:他說出來的樣子像是理所當然,可見深得陛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