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
書迷正在閱讀:我帶著系統抱大腿、從頂流到學霸(穿越)、拯救被人渣耽誤的人生(快穿)、開家飯館從炸土豆開始、帶著冰箱回七零(重生)、人人都愛白月光、咸魚仙尊只想談個戀愛[穿書]、星君他是萬人迷(穿越)、滿級大佬只想吃軟飯(重生)、天哪!萬人迷替身也內卷(穿越)
兵器一觸即分,于禁心下暗道:好大的力道,果然神力! 當機立斷,不再硬碰硬,一個疾沖,三尖兩刃刀飛速橫掃呂布下盤。呂布以方天畫戟撐地,凌空一躍,扭身避開。 眾將喝彩:好身法! 瞬間兩人便過了十招,周邊人看得目不暇接,呂布不滿的神色也漸消:不錯,吃我一戟! 于禁側身去擋,竟被方天畫戟震退兩步。他并不氣餒,提刀又來戰。走過二十個回合,呂布賣個破綻,讓于禁一刀刺來,他虛閃一個過肩,竟捉著于禁的腰扔了出去。 眾人皆大聲喝彩。 于禁從山呼威武的喝彩聲中灰頭土臉的爬起來,仍是面帶喜色,抱拳行禮:多謝將軍指點。 鮑信也滿意的點頭,李蒙、王方都沒在呂布手下走過二十招,于禁年紀輕輕表現已是極好。 不錯。呂布點頭:這幾日戰場殺敵幾何? 于禁連忙道:末將不才,得人頭二十。 眾人皆驚呼,此時以人頭論功行賞,他們運氣好的也才兩三個,此人居然有二十,也難怪年紀輕輕就是百夫長了! 呂布伸手入懷,從百花袍里掏出圣旨,面無表情道:于禁接旨。 于禁愣住了。 上司斥道:還不跪下! 身后人推了一把,于禁直愣愣跪下了。 朕聞褒有德,賞至材,于禁恭順孝義,殺敵驍勇,賞萬錢,隨濟北相進京聽令。 喜從天降,于禁一臉不敢置信的接過了圣旨。 眾人驚呼,臉上都浮現出艷羨之色。 第23章 賣官鬻爵 司徒崔烈進宮,帶來魯山軍情,一臉喜色:恭喜皇上,皇甫將軍大敗涼州軍,斬首千余人,華雄、賈詡棄兵而逃,如今魯山已平。 劉協面上不見半點歡喜,沉聲說:皇甫嵩的戰報呢,呈上來! 說罷,命黃琬:念! 黃琬連忙接過來:末將無能,辜負圣命。華雄重創前鋒皇甫堅壽,攜百名騎兵逃向西涼,追擊不得、賈詡不知所蹤 萬余人圍困五千人馬,己方折了前鋒,對方主將一個都沒捉到,談什么恭喜?劉協不怒反笑:崔烈,戰報尚未呈上來,就信口開河?你平時就是這樣顛倒是非,欺君罔上的? 崔烈連忙跪下:臣不敢! 你這官兒,是先帝在位時多少錢買的?劉協嗤笑一聲:若你力所不及,朕如數買回來便是。 劉協之父昏聵無能,曾賣官鬻爵,就連最尊貴官職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都敢賣。 崔烈訥訥不敢言。 黃琬在旁從容道:稟圣上,三公須得一千萬錢,崔烈買通先帝乳母,只花費五百萬錢就買來司徒一職。 劉協嘲笑:既如此,朕從私庫出五百萬錢,買回這一職。 臣惶恐,求皇上贖罪! 原為什么職位? 臣曾任太守、廷尉。 主管詔獄和修訂律令的事宜的廷尉? 崔烈面帶愧色,點頭稱是。 劉協沉吟半晌,道:黃琬來擬旨。 朕聽聞,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司徒崔烈,買官行賄、尸位素餐,即日罷官,移交大理寺。 崔烈如喪考妣,還要張口辯解,卻遭黃琬喝道:皇上并未將你貪贓枉法的事宣之于眾,已是顧忌你黃家名聲,還不跪下謝恩? 崔烈出了一頭冷汗,連忙辯駁:臣冤枉??!皇上明鑒! 劉協只是低低叫了一聲:張飛。 你這廝,還不退下!侍衛在殿外的張飛大踏步進來,袖子一挽,像是老鷹捉小雞般將崔烈拎走了。 劉協側頭吩咐布衣衛:立即著大理寺陳宮抄了崔烈的家,裝十輛囚車,崔烈在前,后裝崔家綾羅綢緞、金銀珠寶,敲鑼打鼓、明日洛陽游街。 布衣衛跪下接旨:臣遵旨! 你命人將崔烈的罪狀抄錄百份,今日起在洛陽張貼告示。劉協淡淡的說:命宣傳司的暗樁借此之舉,在民間宣揚朕唯才是舉之名,不用朕細吩咐了吧? 水軍安排完畢,劉協又仔細看那戰報。 華雄騎的是上好的草原馬,一旦逃脫,怕是難以追回。黃琬也嘆息道:皇上,即使下通緝令,也恐于事無補。 若是郡縣全力捉拿,幾百人倒也不難。劉協嘆氣:可惜自黃巾之亂,天下十三州各自為戰,郡縣失去了秩序,政令不暢,他們怕是要一路暢通無阻回西涼去了。 心里長嘆:沒想到在演義里不堪一擊的華雄竟敵得過皇甫嵩,千算萬算,還是沒能捉到賈詡。 殘兵敗將,不足畏懼,只是怕他們回去后再引來西涼馬騰,西涼兵強馬壯,終是難以抵擋。 在另一道時間軸世界里,賈詡就蠱惑董卓余黨殺入京城,逼死王允等一干設計誅殺董卓的大臣、逼走呂布和并州軍,并俘虜了傀儡皇帝。 劉協愁眉不展,洛陽并無天險,若是西涼軍反撲,兵力也不足以抵擋。若說地方救援,此時朝廷對天下十三州的控制十分有限,只是對洛陽所在的司州控制力強些。有些州對付黃巾軍余孽也已經很吃力了,來救援也是力有不逮。 自從董卓提前死去,整個世界線已經不一樣了。在變幻莫測的時勢下,先知的優勢不再明顯。 劉協首次感到焦躁,他現在急需一名有卓遠見識的超一流謀士謀劃天下。 董卓和馬騰,向來勢如水火,當年馬騰叛亂,還是董卓和皇甫嵩將軍一起鎮壓的。即使華雄去投奔,沒有足夠的利益,不見得馬騰會出手。如果沒有賈詡,馬騰此時貿然出兵的代價可能有一成。如果賈詡去勸了那就必須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應對突發情況了。 如今無人依靠,劉協只得自己細細思索:若要籠絡馬騰,需要付出何種代價? 第24章 呂布回京 洛陽客棧。 昏暗的燭火下,張仲景心事重重的喝酒:宮中到底是怎么知道他的? 在南陽一帶行醫的張仲景鮮少使用真名,因此聲名不顯,遠不及有神醫之名好友華佗。 朝廷腐敗無能、將百姓推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并不想奉旨入宮??扇舴钪疾蛔?,恐家人都會遭到牽連。 此時夜幕低垂,房門被輕輕扣響。 張仲景警覺問:誰? 張大夫,俺帶宮中使者來看您了。 聽到一路護送自己回京的布衣衛聲音,張仲景蹙眉:請進。 劉協推開門,饒有興趣的打量這位被后世尊為醫圣的神人。 他看起來不過三十,穿著一身青色錦袍,周身縈繞著一股儒雅的氣息,只是眉宇間縈繞著一抹憂愁。 張仲景以禮相拜。 劉協回禮,笑道:先生這一路趕來洛陽,舟車勞頓,多有辛勞,休息的可還好? 已經在客棧沐浴更衣,客棧的湯池很是周到。張仲景小心問:天使來此,不知皇上有何吩咐? 先生已封醫官,為何依舊在客棧徘徊,不愿去宮中就職?劉協客客氣氣道:皇上并非有問責之意,只恐先生有難言之隱,特意命我來問詢。 張仲景受寵若驚:仲景惶恐,只是恐醫術不精,辜負了皇上的期待。 見這少年臉上并無怒色,謹慎問:不知是哪位同仁推薦的仲景? 并非同仁推薦,劉協正色道:皇上于夢中得天機,不出五載,瘟疫必定再次橫行。幸得上蒼垂簾,告知仲景、華佗有懸壺濟世之志、妙手回春之術,便令吾等天下尋訪兩位賢才。 張仲景驚訝極了:瘟疫再次橫行? 劉協點頭:四年前的那場瘟疫,已使得生靈涂炭,若是再度瘟疫流行,后果不堪設想。 醫者,見慣生死。鬼神之說,張仲景并不相信,也不點破,只是問:若是瘟疫橫行,朝廷準備如何應對? 漢初有《黃帝內經》,先生想必已熟讀了吧。 此典籍乃醫者之寶,幸而仲景祖上也有一本傳至后代。 張仲景出身南陽士族,家里有典籍并不意外,劉協又問道:不知先生入洛陽后可曾去過洛陽書坊? 仲景入城后,并未擅自行走,倒是不曾見過。 書坊中有拓印之書,輕便易攜、已暢銷十三州。 張仲景訝然:莫非 劉協點頭:世上醫書,不過百本,多少人想要而不得??v觀十三州,醫者之數,不足千人;世上精于醫道者,不足百人?;噬嫌赜↑S帝內經千萬本,擇名醫培植醫官千萬人,散于各郡縣,拯救黎民百姓。 張仲景愣神了半晌,張了張嘴,沒能說出話來。 劉協笑道:此乃利民之策,希望先生助君一臂之力,莫再推脫了。 即使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張仲景仍是猶豫,唯恐淪落為達官貴人治病的工具、此生都困于宮苑。劉協只得起身告辭,容其思索幾日。 起身之時,張仲景道:公公且慢。 劉協一愣:嗯? 張仲景從桌上包袱里掏出一包厚厚的銀錢,塞過來:夜深露珠,勞煩公公了,皇上那邊,還望公公多多通融,容仲景再多想幾日。 旁邊的布衣衛面色古怪,額上似有冷汗。 劉協似笑非笑,看了一眼布衣衛,坦然收下了:多謝先生。 呂布風塵仆仆回到侯府,高順已得了訊息候著了。 高順雙目灼灼,仿佛盼到夫君歸家:主公,您可是回來了!。 哦,宮中可是出了亂子? 那倒沒有 呂布問:那為何腳步慌亂? 高順長嘆一聲:順奉命保護皇上,然皇上行事激進、又時常出宮,順終日提心吊膽、唯恐有人反叛和刺殺,已多日無眠。今日主公回來了,這顆心才能重新放回肚子里頭。 呂布邊脫鎧甲邊問:你且說說,皇上這一旬又做了什么? 高順一肚子苦水,竹筒倒豆子般說來。 朝中風云變幻呂布沒聽進去,上朝久久未開也不管。高順慷慨激昂的說起三公九卿均被撤職,朝中架構改成五部一寺一院,呂布也當耳旁風。脫了靴子舒服的長嘆了一聲,開始大口灌酒。只是這薄酒怎么也比不得宮中的佳釀,頗有些索然無味。 聽到論功行賞分封土地,眼皮子方才懶懶抬起來:殺得董賊頭顱的士兵均得良田十畝,這田何所出? 汝南袁氏、弘農楊氏及董賊余黨的良田萬皆已歸了國庫,周邊孟津、偃師和新安三大縣豪強盡數被抓,土地都已丈量完畢,后日起兵士們便可隨官吏去登記造冊、簽訂地契。 我們軍中,誰帶兵去? 皇上命我帶兵前去。 高順素來穩重,遠勝他人。呂布點點頭:到時喚我也去看看。 此刻天色已晚,天空陰沉沉的,細密綿長的雨絲織成密密麻麻的雨簾。未央宮有夜明珠和明亮的燭火,光照一室。 伴隨著雨聲,劉協正以碳條給荀彧回信。 因著臨摹原來陳留王的字體會暴露,劉協索性直接換現代人熟系的硬筆寫信,這樣字體變換也合情合理。 荀彧今日來信恭賀劉協掃除jian佞董卓,并詳盡的匯報了荊州形勢。如今他和張遼已收服兩郡,按劉協三權分立的原則,在兩郡進行改革,行政(以郡長、郡丞和郡尉為核心的行政機關)、司法(大理寺分支)和軍權(另設兵馬大提督一職,總領郡縣軍務,由張遼代天子分封提督及校尉。)皆分開。 荀彧在信中請示,將長沙郡的變革放在最后。 荊州諸郡多亂,唯有長沙太守孫堅所守長沙郡吏治嚴明,郡中盜賊皆無。長沙郡兵強糧足、兵卒、官吏皆效忠于孫堅,這長沙郡如鐵桶般難以下手。 劉協回信:可,朕下一道詔書,褒揚孫堅治理有方,且穩住長沙郡,免你后顧之憂。 徐庶的信也到了。董卓已死,徐庶行事也再無顧忌,拿出天子詔書,集賢者于州督察院,并于兩郡設立下設郡督察院,負責監察地方行政、司法和軍權。 徐庶匯報了詳盡的一級督察院士、二級督查院士和見習(劉協新創,類似于企業的試用考察期,能者六個月后轉正)督查院士名單。 此外,荊州的布衣衛信也到了。 意外的,劉協在里面看到了龐統的名字,原來這和諸葛亮齊名的大才是荊州人。 也難怪布衣衛遍尋不得,此時的龐統還只是個孩子,哪里來的名氣呢。 劉協嘆道:命中注定的人,兜兜轉轉還是會遇到啊。原以為徐庶的人生經歷這么大的變化后,不會再遇到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沒想到,陰差陽錯下竟認了龐統為義子。 布衣衛寫的簡略,只標注了某年某月某日:徐大人襄陽拜訪名士,路遇黃巾余孽仗勢殺人,救老人不及,只帶一十歲孩童逃走,收為義子,名龐統。 龐統才十一歲,莫非此時孫堅的兒子、未來爭霸江東的孫策、孫權也還未成年?唔,不知能不到尋個理由忽悠孫策和孫權來洛陽。 劉協一曬,自己穿越的時機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各方諸侯羽翼都沒豐滿,漢室也沒有衰落到諸侯敢明目張膽謀反的地步。心下稍安,又忙令布衣衛去查戲志才和郭嘉的行蹤。 翌日一早,高順提醒呂布:將軍,如今朝中大改,三公九卿不復存在,您該去兵部報道才是。 呂布劍眉一揚,難以置信:兵部報道? 高順苦笑:主公,敢情昨天我說的您都沒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