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
書迷正在閱讀:我帶著系統抱大腿、從頂流到學霸(穿越)、拯救被人渣耽誤的人生(快穿)、開家飯館從炸土豆開始、帶著冰箱回七零(重生)、人人都愛白月光、咸魚仙尊只想談個戀愛[穿書]、星君他是萬人迷(穿越)、滿級大佬只想吃軟飯(重生)、天哪!萬人迷替身也內卷(穿越)
《朕才不禪位[三國]》作者:水墨黛 文案: 成為三國演義里那位被董卓、呂布和曹cao等諸侯輪番欺負的倒霉皇帝后,劉協的第一要務是奮力抱團,拉攏大漢忠臣滅了囂張的董卓。 然而荀彧荀攸正準備辭官,郭嘉戲志才沉迷喝酒,只有兇殘的呂布抱著方天畫戟昂然而立。 在這個軍閥混戰的年代,如何才能力(裝)挽(神)狂(弄)瀾(鬼)、重樹大漢國威? 在呂布的武力護持下,劉協高爐冶煉、改善農具、雜交水稻、制衣榨油,熱火朝天搞建設。 群雄逐鹿中原,先掐滅在搖籃里!簽一紙詔書把劉備調到眼皮子底下做縣官。至于禪位給曹丕,想都別想!朕要頭鐵懟天懟地,世家諸侯一個個洗干凈脖子等著吧!呂布,把曹cao和孫權捉過來! 排雷:蘇爽架空(開頭穿越三國演義董卓進京章,后續一本正經開啟新的科技改革篇) 內容標簽:近水樓臺天之驕子傳奇歷史衍生 搜索關鍵字:主角:劉協呂布┃配角:戲志才郭嘉荀彧司馬懿曹cao劉備┃其它:大漢天子、三國 一句話簡介:呂布勇猛無雙,朕懟天懟地 立意:殺董卓、收謀臣武將,鋪基建、成為名留青史的一代大帝 第1章 少年天子 東漢末年,土地兼并嚴重、民不聊生,張角率黃巾軍起義。為了對付洶涌的黃巾軍,無能的漢靈帝放任地方軍擁兵自重,為天下大亂埋下隱患。 靈帝身亡后,大兒子劉辯繼承皇位,小兒子劉協封為陳留王。天子年僅十三歲,宦官、外戚趁機爭權奪勢。宮中一時大亂,血光和殺聲中,陳留王受傷昏迷、天子倉皇出逃。 王爺、王爺!您快醒醒! 來不及了,快抱王爺上馬! 快快,追兵要來了! 一陣陣嘈雜的聲音中,劉協頭痛欲裂地睜開了眼睛,只見眼前一片兵荒馬亂、一群穿著古裝衣袍的年輕男女圍繞著他,似乎在惶惶無措地逃生。 王爺,您沒事吧? 眼前似是個侍衛,眉眼間俱是焦急,正抱著自己坐在馬上。 劉協搖頭,以為自己尚在夢中。身旁有宮女和宦官惶恐尖叫,聲音簡直要刺穿耳膜:不好,前面有敵軍! 一位護衛模樣的男子提刀低聲喝道:快保護天子,保護王爺!一群人將天子和王爺圍得更加緊密。 天子?王爺?劉協滿頭疑問。 他坐在馬上,見前方一個仿佛小山般壯碩的將軍披著黑色鎧甲,滿臉橫rou,率領幾千大軍氣勢洶洶而來。鮮紅的旗幟肆意招展,寫著一個張楊的董字。士兵裝備精良,都騎著高頭大馬,衣服上有大大的涼字標記。 宮中逃出來的人哪見過這種陣仗,以為要命喪于此,都戰戰兢兢縮成一團。 劉協擰了自己好幾下,眼前景色都未變,他心知不妙,搞不好是趕上了流行的死亡后穿越。也不知道處在什么朝代,不好貿然開口,只得低聲問侍衛:天子呢? 侍衛的聲音十分緊張,手握在刀柄上:天子躲在后面去了。 劉協抬眼望去,只見一個穿著明黃袍子的十二、三歲少年,正縮在后面痛哭流涕,毫無皇帝的威儀。 此情此景,劉協恨不得閉上眼再睡一覺,說不定就能穿越現代了,當時被貨車撞飛的自己或許還能拯救一下。 那將軍騎著馬上前,氣勢迫人,一時無人敢說話。 劉協倒不怕,橫豎是已經死過一次的人了,他握緊手中韁繩,出聲喝問:來者何人? 見這少年年紀雖小,卻底氣十足,面上一點慌亂不顯,董卓大感意外,以為是天子,立馬報上名字:臣西涼刺史董卓,見過天子。 居然真是董卓這個殘暴的胖子,眼前這一幕,正是三國演義中亂世的開端! 劉協心里一陣絕望,只得按照三國演義中的臺詞和董卓演下去:汝來劫駕,亦或保駕? 董卓立馬回道:臣是來保駕的! 劉協于是喝問:既來保駕,天子在此,為何不下馬叩拜? 漢室威嚴仍在,董卓不敢抵抗,下馬跪拜于左。 少帝劉辯依舊不敢說話,只戰戰兢兢地從宦官背后探出頭來。 劉協這個無權無勢的王爺只得趕鴨子上架代替天子進行安撫:董將軍果然天子的良臣!不辭千里辛苦,前來保駕護衛。今宮中發身禍亂,幸虧有你們這些忠臣良將前來保駕?,F在局勢已穩,不必多猜多疑,護佑我們回宮即可?。ㄗⅲ阂米匀龂萘x) 護佑天子回宮后,董卓趁機以清君側為名在洛陽大肆追捕宦官。此后,董卓不肯交出兵權,西涼大軍在洛陽盤桓不去,并趁機把持朝政。 少帝劉辯母家勢大,何太后欲殺董卓,可惜風聲走漏,董卓便起了廢立的心思。 劉協敏銳地感受到了京中的緊張,于是在腦海中拼命回憶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劇情。 然而史書上和演義里董卓入京時陳留王才九歲,不久后就即位成為天子。但目前這個殼子已經十一歲了。且對比春秋戰國和秦朝歷史,都與自己在現代書本上所知的略有不同。劉協心中納悶,也不知道是穿越到了哪個平行時空來了,書中的關鍵劇情點和知識是否還有效。 不論在三國演義、三國志還是未知的平行空間,成為陳留王,那都是亡國之君的命啊。若是躺下做一條咸魚,那得被董卓、呂布、曹cao和曹丕關小黑屋輪番威脅欺負多少次啊。劉協求生欲很強,回到宮中連忙著手自救,但作為一個手無實權的年少王爺,他采取的所有措施都失敗了 秘密派人拉攏并州刺史丁原,但手中籌碼不多,未果。欲重金賄賂呂布,卻苦無門路,手下人混入兵營還被抓走打了二十大板。 趁夜見傳說中忠心耿耿的皇甫嵩,然而此時他還不是天子,深受忠君思想熏陶的皇甫嵩思想十分傳統,為了避嫌避而不見。 連番挫敗后,劉協只得在家改良造紙術,吟詩作對并廣以宣傳,同時命人在市井間打造名聲,引誘效忠的人前來。且不計錢財,擇走投無路的流民、孤兒安置在京,暗地培養親信。 先帝只留下兩子,性格都特別鮮明。 劉辯完全繼承了父親的無能和膽小貪婪。陳留王則年少聰敏,文采斐然,為人處世寬宏大度,最近更是改造蔡倫的造紙術,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潔白平整紙張,一時名聲大噪。 董卓欲廢少帝劉辯之事在朝廷掀起軒然大波。按理來說,劉辯并無過錯,董卓是無權擅自廢立的。然而百官迫于董卓權勢,無一人敢出聲,只有手握重兵的并州刺史丁原敢強勢反對。 董卓欲殺丁原,卻又顧忌丁原旗下勇猛無雙的呂布。于是頻繁露出惋惜的神色: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此等猛將,竟歸丁原莽夫麾下! 恰逢旗下李肅是呂布的同鄉,見董卓如此欣賞呂布,便自告奮勇去勸說。 兩人他鄉重逢,呂布拿出好酒好菜招待李肅。 談到自家主公,李肅贊揚道:如今天子暗弱,對國家不利。陳留王聰穎仁德,更適合做天子。滿朝文武明知這一點,卻為了忠臣的虛名不愿點破,只有董公為社稷考慮,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匡扶國家,實乃大忠似jian,真英雄也。 呂布也早有聽聞,滿朝文武無一人反對立陳留王,當初先帝屬意的也是陳留王,只是何太后家勢大,在何將軍的軍權威脅下,先帝無法改立。 自家主公丁原是有些不識時務了,呂布嘆道:只恨未逢明主。 李肅忙忙拋出橄欖枝。呂布未否定,卻不肯收下金銀珠寶,只道來日再聚。 李肅來軍中的消息瞞不過丁原。他走后不久,丁原便怒氣沖沖前來:在此關節,與涼州軍私相見面,你是何居心? 呂布只得任丁原搜索帳篷,證明自己并無二心。 丁原沒有搜到密信、金銀珠寶,勉強放心離去。 夜里呂布秘密召高順、張遼等親信相商,眾人皆愁眉不展:丁公固執,看不清大勢所趨。西涼軍來勢洶洶,人數更是我們十倍之上,我們幾千人想要全身而退太難了。若是不從,并州軍恐有滅頂之災。 呂布揚了揚劍眉,用手指蘸水在桌上寫了一個殺字。 諸并州高級將領無一人出聲反對。 三日后,在并州和涼州軍戰爭一觸即發的時候,呂布干脆利落地殺了丁原,投奔董卓。 為了拉攏繼承了并州軍的呂布,董卓認其為義子。有了勇猛無雙的義子在身側,董卓肆無忌憚,很快廢了少帝劉辯并以鴆酒毒殺,何太后和其他外戚一個也都沒放過。 宮外,董卓縱放兵士,肆意闖入百姓家中yin略婦女、剽虜資物。宮內,董卓不尊禮儀,盤踞中宮,霸占劉辯的妃子和宮女。 登上大寫的危險傀儡帝位后,劉協反而沉住氣,巧妙斡旋。一方面拉攏手握中央軍權的忠臣皇甫嵩和重臣王允,另一方面利用董卓與董太后同族關系,交好于董卓及其弟董旻。此外,在民間秘密培養自己的布衣衛勢力。 見帝不尊禮儀、留居中宮都是劉協私下給董卓的特權。既此時京中實力為尊,便坦然放低了姿態:董相待協情深義重,豈須遵尋常之君臣禮儀哉? 劉協又以中宮美酒、美婢留董卓,更以帝師之禮待之,遇事必先問過董卓,弱化其戒心。董卓也十分會蹬鼻子上臉,私下既不跪拜天子,也不稱臣,還帶劍上殿,完全不把禮制放在眼里。 整個洛陽都過著忍氣吞聲的日子。這一日上朝,文武百官中有一人再也按捺不住,在董卓強硬下令要誅殺某個忠臣時憤然而起,指著董卓鼻子罵道:禍亂朝綱,濫施殺伐,論罪當誅!說罷,也不看董卓面色,拂袖而去。 這拂袖而去之人,是桃李滿天下的著名大儒盧植,就連劉備都曾是他的學生,也難怪即使囂張如董卓也沒有立即下令將他拖下去打死。 董卓氣得面色通紅,滿臉的橫rou都抖了起來,十分可怕。群臣噤如寒蟬、莫不敢言。 董卓正待發作,劉協搶先道:朕觀盧尚書面色漲紅、周身似有酒氣,酒后胡言亂語,殿上無狀,該施懲戒才好。 董卓昂然,怒氣沖沖:殿前失儀,其罪當誅! 劉協蹙眉,頗為不安:朕年幼見不得血腥,不如先讓盧尚書醒酒,罪罰明日待他醒了再議吧。一邊對明顯不肯善罷甘休的董卓使了個眼色:也是午膳時分了,眾臣辛勞,下去休息罷。 見天子遞了臺階,群臣慌不迭退走。劉協便立即安撫董卓:董相且莫生氣,一邊連忙命宮女上茶:那盧植不過一沽名釣譽之徒,他此行不過是為了利用董相成名罷了,董相可千萬別上了他的當。 董卓一愣:何解? 劉協淡淡一笑,娓娓道來:世人被世家蒙蔽,皆以為董相乃殘暴小人,若是這般殺了盧植,豈不是坐實了名聲?盧植是海內大儒,天下名士之望,若殺了他,天下百姓都會震驚,到時更有理說不清了。 董卓憤恨,氣到拍桌。那一掌的肥rou下去,震得桌案晃動不已:都是小人誤我,竟使得流言至斯! 不如董相免去盧植的職位,也能彰顯仁慈。橫豎盧植無能,不過會逞口舌之快罷了。 董卓想了想,雖仍惱怒,但殺了盧植的確不妥,名聲太大了,恐怕會讓天下士子心寒:皇上所言有理,只是吾這口氣,實在是難以咽下! 惹得董相如此不快,便是殺了也無有不可,只是盧植不過是世家的一棄子,殺了他不過是遂了那些人的意罷了。 董卓素來討厭那些試圖和他奪權的古舊世家。在這方面,劉協竟和他一致。天子私下里一直表達世家貪婪,唯有董相可靠的觀點。董卓十分滿意,畢竟在依賴世家大族才能統治的東漢,這也算是自掘墳墓了。 當下董卓便按下了在朝上被劉協阻攔的不快,毫不猶豫地罵起了世家:皇上的意思吾明白,世家唯小人也! 世家把持朝政,董相這等肱骨良臣的名聲也被抹黑,得想辦法祛除了董相污名才是。劉協拋出了自己的看法:殺之怕是不盡,不如先罷職。橫豎董相旗下人才濟濟,不若令段煨、李儒等人補了他們職位罷。 董卓一聽大喜,也不謙讓:皇上說的是,吾這便讓他們領了職位,明日便過來謝恩。 董相還是要多網羅人才才是,我觀朝中人雖不言語,但文官眼中對董相均是輕蔑,劉協笑道:不如從全國提拔小吏上來,朝中這些人便棄之不用了。 董卓雖然也想,但朝中文官基本全是世家貴族。即使囂張如董卓,也不敢動這種大換血的念頭,當即大驚失色:皇上年幼,不知其中利害,更何況小吏豈不堪大用! 劉協不以為然,帶著一身年少無畏的天真之色:董相未曾怕過人,何至于驚慌?你我君臣一心,更有猛將良才,有何為懼! 亂世正是鏟除世家的大好時機,世家已成龐然大物、與朝廷對立,更是兼并了大量土地使得百姓流離失所、引發了黃巾起義。過程必定艱難,不過倒是不妨讓董卓做一下堅固的rou盾。 劉協笑著招宮女把好酒拿上來,又傳喚了幾名美人,話題巧妙一轉:協近日研究釀酒,頗有心得,這第一壺,便請董相品嘗。 皇上親釀的酒,不知道是何滋味。董卓在美人的勸說下,幾杯高度數酒下肚,目光頗有迷離。 昔年鴻都門學興盛之時,世家并無今日囂張之態,不若重啟新學,以洛陽門學之名,培育忠君愛國之士。李儒素有謀斷,堪當招募之大任。 董卓連連點頭,心腹來培育新的心腹,那當然好??! 劉協又道:董相不若掌管太學,豈不可滅了那些眼睛在頭頂上的世家貴族子弟威風?又可向吾推薦忠于朝廷的賢臣能吏。 酒色上頭的董卓受不得激將法,更加上一直頗受世家掣肘,立即同意了。 興辦洛陽門學,廣招寒門子弟,且十歲以下皆免束脩(即學費),用寒門沖擊世家的統治。至于董卓掌管太學,不過是劉協分散世家注意的幌子,太學由來已久,里面多是世家貴族的儒生,讓董卓這粗通文墨、毫無品德的人做忌酒(即校長),簡直是奇恥大辱。 朝臣自是不答應,但以為殘暴不堪留名史書的董卓戰斗力非常。翌日,董卓在朝堂上把反駁這些建議的人給罵的狗血淋頭,更是威脅道誰敢不送子弟去太學便論軍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