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一個人拉扯孩子長大很不容易,方彩云的退休工資也不高,考慮到孩子以后念書生活也需要更多積蓄,陳汐也積極起來,接了不少的課。 工作的忙碌會讓人忘記很多事,包括煩惱,也包括快樂。 李妙瞳帶的這屆學生很不錯,搭班的數學老師也是個教學能力挺強的年輕老師,班級的成績從初一開始就一路領先。 而陳汐在白天不太忙的時候就經常在音樂教室準備鋼琴課的材料,晚上和周末經常會去給學生上課。 陳汐不在家的時間多了,陳曉悅就常常會往李妙瞳家里跑,等陳汐忙到很晚再接她回來。 和李妙瞳最多的交流便在接孩子回家的時候。 兩個人淡淡笑著,彼此問著對方的情況,那互相望著的眼眸,那平靜的語氣,兩個人仿佛是認識了半輩子的朋友,也像是相濡以沫的親人。 有時候同樣的話會被問了一遍又一遍,而每個人都會不厭其煩地去回答那些問題,因為這是兩個人有限的交流方式。 同樣的問題,同樣的答案,也帶著同樣壓抑著的心情,帶著兩個人互望互守的情感。 — 音樂課是每個學生都比較喜歡的課,但是到了初三,為了準備中考,很多班主任都會向音樂、美術、體育這種不影響成績的科任老師要課。 看著學生們心心念念一周一次的音樂課最終變成了自習課,或者變成了某個主科老師講考試卷子,陳汐也只能無奈的搖搖頭。 這天陳汐吃完午飯,和孟秋幾個人在cao場上消消食轉了幾圈便回到了音樂教室,下午第六節她有一節初一的課。 剛坐下的陳汐便聽到了輕輕的腳步聲。 中午的學生基本都在午睡,這個時候過來的恐怕只能是老師。 陳汐站起身,卻看見一個瘦高的身影出現在門邊。 “陳老師……”男孩叫了一聲。 陳汐認得這孩子,如果沒記錯他應該是初三六班的學生。 之所以記得他,是因為這男孩又瘦又高,初三的孩子已經比陳汐還要高出一點。本該坐在最后一排的他每次卻要和同學換座,坐在第三排最靠邊。 男生聽課還特別認真,下課的時候總會幫著陳汐把椅子都一一擺好,最后才離開教室。 被學生喜歡是很正常的事情,比起主科老師重視分數,總要考試,這些音體美老師就可愛多了。 而且有些孩子就是愛唱歌,愛畫畫,就會格外喜歡上這些課。 男孩臉上長著幾個青春痘,說話的時候他總是有些彎著腰,低著頭然后抬著眼皮看著人,看起來內向又害羞。 “老師好,我是初三六班的呂智博,打擾您休息了……”男孩小聲地說。 陳汐朝他笑笑,問道:“你怎么沒在教室午睡?” “我不想午睡,老師,我能聽聽您彈琴嗎?” 男孩十分靦腆,他的聲音嘶啞但不低沉,應該是還沒有完全渡過變聲期。 “既然你都來了,那就進來吧?!?/br> 陳汐轉身往鋼琴邊走去,男孩也跟著她進了教室,在木椅子的第一排坐下。 陳汐看了看他,又問:“你想聽什么?” “老師你彈的什么都好聽,什么都行?!?/br> 陳汐彎了彎嘴,隨即便抬手彈起曲子,今天陳汐彈的是《水邊的阿狄麗娜》。 因為自從有了鋼琴考級以來,很多老師便只教考級曲目,陳汐天天彈那些,所以不上課的時候她從來不再彈考級曲子,盡量不讓自己被考級捆綁。 而旁邊的男孩聽的十分認真,他緊緊盯著陳汐的臉,看著她從曲子開始到結束。 一曲結束,男孩用力鼓了鼓掌。 “老師,你彈的真好?!?/br> 被學生夸獎了,陳汐自然高興地很。 “呂智博同學,還有什么想聽的?” “老師,您剛才談的這首就特別好聽,可以請您再彈一遍嗎?”這回男孩用了敬語。 “嗯?!?/br> 兩遍彈完,午休時間基本已經快結束了,看著男孩好像仍意猶未盡,陳汐還是勸他回去上課。 “老師,那我以后中午可以經常來聽您彈琴嗎?” “呂智博,你中午得在教師里午睡,不能隨便跑出來的,你班主任……是牛老師吧,牛老師很嚴厲的?!?/br> “陳老師,那我,偶爾過來行嗎?我真的很喜歡聽您彈琴?!?/br> 沒有得到肯定回答,男孩看起來十分沮喪,他看著陳汐的眼神充滿了期盼。 最終在男孩滿懷期待的眼神下,陳汐微笑著點了點頭。 作者有話要說: 注:鋼琴考級制度是1993年開始,1994年陸續向全國拓展。為了情節需要,這里寫的是1993年全國鋪開鋼琴考級,特此注釋。(背景:1992年成立中央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1993年在北京舉辦鋼琴、小提琴等4個專業的考級,1994年起陸續發展到全國18個省市。) 第四十七章 陳汐本以為呂智博也是個喜愛音樂、學習音樂的學生,因為大多數往音樂教室跑的孩子大抵都是這樣的理由。 對于這些孩子,陳汐十分歡迎,并且會慷慨地和他們講授音樂的美,教給他們如何欣賞音樂,或者告訴他們學習音樂要避免哪些彎路。 但在呂智博又來了幾次之后,陳汐才知道他其實并不懂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