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3)
書迷正在閱讀:離婚后我的Alpha帶球跑了、野王[電競]、病美人師尊總在崩人設(重生)、偏執男主總誤以為我暗戀他[末世](穿書)、師弟,我真不是斷袖啊[穿書]、下路禁止秀恩愛[電競]、高冷師兄人設不能崩(穿書)、逐鹽、陽奉陰違、據說我只有顏能打[娛樂圈](重生)
可是那位韓非子? 正是。李斯面色暗了暗,苦笑道,師兄前些日子入秦,所撰文章頗受大王贊賞。 相比起來,斯這等小才算不得什么。 韓非子入秦了? 如果沒記錯,那位名動六國的大家是韓國公子。父王一早就想讓他入秦為秦國效力,只不過可能性不大。 扶蘇安靜想到,按照他曾耳聞過的這位韓國公子的性格,父王恐怕要失望了。 先生錯了。他道,扶蘇近日聆聽先生教誨,自覺受益匪淺,先生何必妄自菲??? 謝長公子贊賞。 長公子的話讓李斯心情稍微好了一點,轉念他又想起近期愈發繁忙的秦王,連帶自己桌案上堆積得更高的竹簡,心中簡直痛并快樂著。 秦王如此信任他自然是好事,但最近派給他的事情未免太多。別說他現在還能抽出時間來給長公子授課,按照長公子的進度,律法相關他已經沒有可以教他的了。 他當然可以教長公子別的,但秦王沒有多余的指示,他也不好妄動。。 若是主動請辭,恐怕會給長公子留下不好的印象,連帶在秦王心中的形象也會受損。 若是有誰能接替他就好了,但推薦誰呢? 不是李斯自信,整個朝堂能得秦王信任且有足夠的水平擔任長公子老師的,一巴掌數得出來。但是除他之外,最近都被分配了如山一般多的事務,就連對秦王不甚恭敬的尉繚都被丟了一堆軍務,委實沒有時間。 ...等下,又有空又有才的,這不是有個現成的嗎? 李斯腦海中靈光一閃,他師兄不就被慫了吧唧的韓王送過來了么! 韓非的才華壓他一頭,他入秦之時秦王給他的禮遇委實令李斯心中發酸,也產生了一定的危機感。 盡管心知韓非那個心系韓國的倔脾氣不可能留下來為秦國效力,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韓非若是留下來,勢必會影響他的地位。 如果說服大王,讓韓非來教導長公子呢? 韓非不善言辭,但秦王并不在乎,他甚至非常欣賞對方的才干。不能為己所用,殺了秦王又舍不得,不殺又怕他會帶來威脅。 若是留韓非在長公子身邊授課,既不會威脅李斯的地位,也不會對秦王造成什么損失。 李斯眼神發亮,越想越覺得這是個好主意。 今日授課便到此結束吧,長公子,斯告退了。 扶蘇頷首,看著這位不知想到了什么的李廷尉起身告退,周身氣息都輕快了不少。 他緩慢晃了晃頭活動一下,眼中透著細微的茫然。 原來李廷尉只要被夸一下就能這么興奮么? 難怪父王喜歡夸獎他的臣子,只要夸夸夸就能得到一打賣力干活的手下,那可太劃算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不,并不是這樣。 ☆、第16章 韓非子 李斯向來是個實干派,所以當他做了決定后,立刻就將其付諸實踐。 如他所料,秦王也正在為他那油鹽不進的師兄頭疼。 殺了吧,又舍不得這人的才華;放回去吧,又有點可惜。 正好因為自家崽子丟過來的一大堆事,秦王心安理得把這位才子拘留下來,好吃好喝供著,順便寫寫文章,萬一哪天他想通了呢? 李斯便是這時來的。 大王,既然師兄不愿為秦效力,不若讓他去教導長公子。李斯道,韓非這樣的人,放到任何一個國家都將會是秦國的隱患。若一直拘留他在秦,不讓他施展才華,未免有些可惜。 長公子天資超群,斯自愧無法再教導,不若讓師兄接任。 秦王何其了解他的臣子,只眼神一瞥,便知曉李斯心中打什么主意。 若非最近他忙得沒空搭理其他,恐怕在韓非子屢次拒絕時就大怒起來,直接將他下獄。到時這位法家大才還能不能活著出來,就是個謎了。 李斯的提議正好。 秦王絲毫不擔心讓他國公子去教導自己兒子會不會引起別的問題,比如說把兒子教歪之類的。以扶蘇那小子的脾性,誰影響誰還不一定呢。 既然如此,這件事就交給李卿了。 秦王隨口吩咐了一句,繼續處理堆積如山的竹簡。 每到這種時候,他都迫切希望那紙快些做出來,并且能立刻投入使用。原先不知道還好,如今一想起更輕便的書寫用具,秦王是很難忍受這一卷都記載不了多少內容的笨重竹簡了。 李斯心中暗喜,他就知道秦王會同意的。 至于秦王是不是看穿了自己的意圖,那也無所謂。秦王心胸寬廣,只要他還能為秦王辦事,沒犯什么大錯的情況下是不會怎么樣的。 得了秦王口諭,他慢慢退出大殿,步履輕快的出宮朝韓非子的住處而去。 秦國先前和韓國打了一場,不能說打了一場,只能說單方面碾壓吧。還沒有出多大力,韓王就忙不迭求和了,并派出了一位使者孤身入秦。 那使者便是韓非子。 韓非子在韓國王室中的地位本就不高,雖有大才,然口齒不清始終是他一大劣勢。他曾不少次勸誡現任韓王安要好好治理國家,奈何韓王安對這個兄弟并不看重,聽到他結結巴巴的勸誡更是心煩,遂將他打發到了一邊,再也不愿見他。 韓非在這樣的境遇下并未放棄,而是專心著書,期盼有一日能夠得到君主的重用。 然而他所寫的書上奏到韓王面前,依舊如同他這個人一般被忽略了。而那部分書,被秦國安插在韓國中的間諜送到了秦王案上。 彼時秦王在空閑時間翻看了這位落魄公子的著作《孤憤》與《五蠹》,當即被吸引住,甚至說出了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可見對其的欣賞程度。 正好身邊的李斯提及,韓非是他的師兄。 李斯的才干秦王是清楚的,而韓非能讓他自愧不如,便說明對方不是如同昔年趙國的趙括一般只會紙上談兵。 秦王便動了把人要過來的心思畢竟人才只有嫌少,沒有嫌多的。 那些嫌棄自家人太多,硬要往外推的國家,秦王只能一邊嘲笑他們何等愚蠢,一邊把那些人才收納過來。 秦國大軍壓境,只是一統六國之前的一個小小練兵。而韓王安和他的臣子們被嚇破了膽,六神無主之下,方才想起宗室還有一個能干事的公子,遂把韓非叫了過來商量崔冊。 韓非以為自己終于能得到君主任用,卻不曾想,韓王安還沒有和他商量多久,就不耐煩他說話磕絆,轉手把他送到了秦國求和。 韓非做夢都想要韓王安采納他的建議以保存韓國,卻沒有得到韓王半個眼神,而遠在敵國的君主卻能夠賞識他的才華。 這可謂是天大的諷刺。 坐在安置的館舍之中,韓非手拂過面前的竹簡,苦笑了一聲。 他已經在這里獨自待了好幾天了,唯一的好消息就是秦國已經撤軍,他的母國目前還算安穩。 入秦之后,秦王有多滿意他的才華,就有多防備他。并非是他能對秦國做什么,而是防備他會被他國所用。 對那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而言,不能為己所用的人才,也不能為他國所有。 韓非腦海中閃過秦國君主巍峨身姿,心中喟嘆。 秦國接連幾代君主都是明君,這一代更是個中翹楚。同期六國的君主一個比一個驕奢,荒yin無度醉生夢死,從未想過近在咫尺的危機。 只不過幾次召見,韓非已然看出了秦王政雄心勃勃,意在天下。他毫不懷疑,一旦秦軍整裝待發,第一個開刀的國家就是韓國。 因為韓國最為弱小,也離秦國最近。 到那個時候,他要怎么辦呢? 獨自在為自己的國家未來糾結的韓非,迎來了他在秦國任官的師弟李斯。 師兄,你還沒想好么? 一照面,這位師弟依舊是先詢問他有沒有想好為秦國效力。 倘若...我的...回答...是...是,你真的...會...讓我...活下來嗎? 韓非平靜回道,若非不良于言,此時他的語氣還要更淡漠些。 昔年他與李斯同在恩師荀子門下學習,同為門中佼佼者,師兄弟之間的關系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差。李斯的脾氣,他還是了解一些的。 被揭穿了心底的隱秘,李斯也不尷尬。不管他以前怎么想,都和現在無關了。 師兄此話,如今可以收回去了。李斯笑瞇瞇道,你也知道,大王不會放你回韓國。 所以?韓非面無表情,看著李斯還能說出什么。 你既不愿入秦為官,也走不了,不如留在咸陽,為我大秦長公子授課如何? 雖是疑問,可韓非卻知道,這或許是秦王最后的退讓。 若是不愿,他之后的住處就會是秦國的監獄。 他深深看了李斯一眼,道:讓我...教導...長公子?秦王...不怕... 也要師兄你做得到才行。李斯想起咸陽宮中那位他始終沒有看透的年幼公子,面上難得有了真誠的笑意。師兄,你應該清楚,便是回到韓國,韓王也不會用你。 長公子扶蘇是大王最看重的孩子,師兄,你可要把握機會。 看到韓非眼神中細微的動搖,李斯心中滿意極了。 韓非一心想要保住韓國,而秦王的意志他無論如何也動搖不了的。于是哪怕知道李斯不會這么好心推薦他去教導那位長公子,他心中也燃起了一絲微弱的希望。 一國長公子,只要不是過于愚鈍或是才智有瑕,大多數時候會被視為下一代繼承人。 秦王讓他去做公子扶蘇的老師,或許能從這方面入手,讓秦王聽進他的意見。 盡管這個可能性非常小,但他總要試一試。 * 韓非與公子扶蘇的初見,是在一個秋氣爽朗的日子。 遠天寥廓不見云,秋風生渭水,梧桐落葉滿臺階。 七八歲模樣的孩童站在臺階上,任由長風卷起梧桐落葉,輕輕拂過他周身。 那孩子模樣十分精致,眉眼靈氣逼人。分明年紀不大,安安靜靜站在那里時卻帶著某種成人都沒有的氣場。 當那雙與嬴政極為相似的漆黑鳳眸看過來時,韓非心頭猛地跳了一下。只一眼,他只覺得自己整個人都被這雙眼睛看透。 心中藏著的那點故國心思,好似也被對方盡收眼底。 可當韓非認真與那孩童對視時,方才那種令他毛骨悚然的感覺又消失了,仿佛那只是他的錯覺。 這是大多數初見扶蘇的人會有的想法,覺得自己可能是錯覺,竟會被個孩童嚇到。 而韓非并不是他多數人,他不認為那是錯覺。 秦王若是真的看重長子,就不可能如此放心讓他一個心不在秦國的人教導。 年幼的孩童大多沒什么分辨能力,一旦他起了別的心思...要做什么再合適不過。 而他確實也抱有某種目的。 可這孩子...... 可是韓先生? 孩童站在臺階上仰頭看他,七八歲的身量并不高,卻硬生生給了韓非這個成年人一種他在俯視自己的感覺。 那孩子道:扶蘇恭候您多時了。 非...受之有愧。 這實在是個極為好看的孩子,又十分知禮??梢哉f,韓非見過那么多國家的公子,成年的未成年的,無論哪一個,給他的感覺都比不過眼前的秦國長公子。 韓非心底微微有些失望,這樣的孩子早已有了自己的思維,很難被外人改變想法。 他心中思緒萬千之時,忽見身前的孩童朝他露出了一個細微的笑容。 小孩子的笑是什么樣的呢? 是看到喜歡的東西所綻放出的歡欣,是還不知世界寬廣的天真無邪,也有可能帶著孩童特有的、可以撕去蝴蝶翅膀的殘忍。 無論哪一種,都不會是眼前這位方才初見的秦國長公子這般。明明嘴角掛著和煦如春風般的笑容,眼中卻空無一物。 好似端坐云巔的神祗,漠然俯視蕓蕓眾生。 韓非望著眼前柔柔微笑的孩童,不自覺地打了個寒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