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頁
他們做的,都是應該的,他們都是升斗小民,只能做這些。 可是皇上說,他帶兵出去,底氣來自大明人,每一個大明人。 老百姓一面救災,一面哭,一面議論紛紛。 工匠們一個個的,都紅了眼睛。 默默無聞,是因為他們某些人的身份太敏感,其他國家的人偷不到技藝,就來偷人,皇上和朝廷耗費那么多保護他們,他們不能暴露。 居功甚偉,這是他們從來沒有想到的評價。 匠人,也可以于國有功,居功甚偉,他們如何不哭? 章懷秀在工部,自己哭,面對一個個紅通通的兔子眼,更哭。 大明的火器,如今提前五百年。 魏國公退休后一力主持的蒸汽機研究,也有了突破性進展。 他親眼看著,大明一步跨入工業時代! 從元和十五年末,到元和十六年夏天,大明人振作起來,都在討論技藝的事兒,很多優秀學子都去技藝學院,不再唯當官一條路。 皇上說,底氣來自他們,他們不能要皇上失望,他們不能要當年,皇上被逼無奈和蒙古人簽訂合約的情況,再次出現。 大明人胸腔鼓動,更加有目標,有希望,有動力地做事的時候,也更關心一個問題。 皇上你十六歲了啊,皇上你玩夠了哇? 皇上不聽不聽。 這次救災,女兵們也有功勞,災區的受難女子,多虧了這些女兵,皇上論功行賞,當然有她們的身影。 老百姓因為皇上一直不大婚,著急,一見女兵們這么大了還不嫁人,拉纖保媒的熱情又上來了,一起喊話皇上——皇上,大明的女兵們,要嫁人了! 女兵們基本都在二十五歲,正是身體素質和經驗都很好的時候,皇上不答應,皇上回答——再等等,兵jiejie們不愁嫁。 大明人都笑。 兵jiejie們是什么?那男兵就是兵哥哥們?老百姓樂呵呵的,他們也多少知道朝廷培養一個女兵的付出,反正不愁嫁,不急。 鄭家二姑娘等十個女兵代表,人在北京,聽到這些聲音,直笑,又因為皇上一句“兵jiejie們”,眼淚出來。 大明不少小姑娘都鬧著去當兵,大明的父兄兒郎們氣,卻又無可奈何。 武林人都沉默。 皇上回來紫禁城,太皇太后哭,皇太后哭,大臣們哭……章懷秀、楊博、嚴世蕃……抓到皇上的人,一起放聲大哭。 “皇上你失蹤一年啊皇上!” “皇上你都十六歲了,大齡了,要娶皇后了!” 第101章 皇上一腳三個,全都離開視線之內。 皇上聽了這些日子,所有催他娶后納妃生娃的人的說法,好像他不是十六,而是六十! 他就納悶兒,當年怎么就沒有人敢去催徐景珩! 就連他自己,都偷偷摸摸的,最多旁敲側擊一句! 心里小郁悶的皇上,不想搭理他們任何一個。 皇上一面梳理這一年的政務,哪些需要自己處理的,哪些需要改進的,哪里需要更正的……還要騰出一定的時間練功,將這一年出門的心得鞏固加深…… 如此這般忙碌兩個月,自覺出門習慣了,在宮里頭更是待不住,有空就出來逛一逛。 比如今兒個,天氣好,人閑,皇上干脆易容一番,帶著余慶,舉著一根糖葫蘆,逛到保定府的一個蒙學學館。 蒙學學館隔壁是兩條小街,幾戶人家,幾家店鋪,小酒館、小飯館、筆墨紙硯打鐵買豆腐的,沒有大街上熱鬧喧囂,人也更為悠閑些。 一個老鐵匠大罵自己的學徒:“你個憨貨,我打死你,我打死你,叫你那腦袋是哈密瓜籽兒……”伴隨著一句句大罵,一個板子打在屁股上的聲音響起,特響亮。 學徒理虧,悶頭給打。一個小娃娃做大門門檻上,一邊搖頭晃腦地背“人之初性本善……”,一邊偷瞄師父打徒弟。 皇上忍不住笑一個。 一眼看到一個老大娘掂著小腳,顫顫巍巍地摘門口樹上的花椒,看得他趕緊上去幫忙。 眼力好,余光一掃,就看到街口盡頭,一個身形瘦小的小書生,偷偷摸摸地和一個錦衣華服的大書生,抱一起……一起吞咽口水…… 余慶立馬咳嗽一聲:“小公子,你就當沒看見?!?/br> 皇上瞄他一眼:“學徒學藝,師父打罵幾句很正常。學堂里,老師不想老師,學子不像學子。學堂不像學堂?!?/br> “這些年,已經好了很多?!庇鄳c對此覺得正常,“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的一生,遇不到一個好的老師,好的同窗,也是命運的一種?!?/br> 皇上眉心一皺。 皇上知道,民間師父收徒,先發請帖,請行會各掌柜的出席,作為見證人。在徒弟親屬父母、保長,理正,族長等等人見證之下,師徒締結契約,由保長、族長正在中人名下簽字……類同父子的關系。 不光負責傳道受業解惑,給吃給住,還要給娶媳婦兒,還要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父,將來徒弟狼子野心……氣不順的時候打罵幾句,正常,非常正常。 這和學堂里不同。學院里,老師沒有這樣大的責任,和學生的關系也不深。但他們要看顧很多學生……一個不好的老師,毀滅的不是學子的一輩子,而是很多很多人的未來。 皇上因為那對兒“親嘴兒”,對大明教育這一塊的新情況,心生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