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精通茶藝 第204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七十年代當爽文女主、暴富后,咸魚她又爆紅了、戰神狂醫(冷冷)、蝕骨危情(淇老游)、天才小毒妃(精品)、總覺得隨時會性命不保(穿書 GL)、春鶯囀、絕世武神(凈無痕)、仙界在逃師兄,魔界在逃新娘、桃花妖分類圖鑒
兩個武將對視一眼,向圣人再行軍禮,定聲道:“末將如有欺瞞,甘愿受罰?!?/br> 嘉德帝想到什么,忽露怒色:“來人!將此前報信之人提上殿來!” 隨著嘉德帝顯怒,其他人也漸漸反應過來。 太子和下州駐軍將領在此,不至于顛倒黑白指鹿為馬。 反倒是最先送信回來的人,極有可能送的是假情報。 兩軍交戰尚有謊報軍情時,兩地相距甚遠,即便有最快的傳訊渠道,也依然有消息差距,倘若真有人刻意利用這個時差傳假消息,他要針對誰,便要看此事傳來后,朝中聲討的是誰。 之所以會出現如今真假兩道情報同時入京,多半是傳假消息之人未曾料到益州和利州那邊能真么快想到傳訊回京穩定人心。 事實證明,情況比眾人想象的要更加復雜。 嘉德帝下令找人,結果剛發現那人,他便像是察覺情形不對,立刻服毒自盡。 這樣一來,陰謀之相越發顯現。 嘉德帝怒不可遏,從烏蘭草毒殺吳陽令其死在御田開始,分明是有人在暗中針對太子,妄圖令他身陷囹圄。 他壓住怒氣,先問太子:“所以,如今利州和益州情形到底如何?” 稷旻泰然自若的讓兩位自二州而來的將領道明—— 兩人這會兒也回過味兒來,先后闡明情況。 原來,從一個月前起,太子就已對汛期漲潮一事相當重視。 因為如果真的發災,別說是急趕進度,就連先有的成果都會毀于一旦,生靈涂炭更是不可避免。 所以,得太子授意后,五殿下早就開始集諸多有經驗的工匠商議如何防汛。 直至半月前,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工作,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五殿下召集了許多對天象地理精通之士,又借樂游公游記一番探討鉆研,竟精準斷出山崩位置及泗水發水后倒灌溢流之處。 所以,當朝中都以為太子堅持汛期趕工,甚至將此歸結于他急于出兵的目的時,益州與利州那頭,實則是在為防汛趕工。 而這些,太子從未解釋過半句,一個人承擔住朝中種種壓力。 直至汛期暴雨,果真發災,一切準備都派上了用場,且很快穩住局面的這一刻,他才帶著人來說明一切。 結果竟遇上個假傳消息的。 也正因這個假消息的出現,太子此前種種舉措便都可以理解了。 倘若大夏真的混入古剌jian細,叫他們那時就知道,下面兩州并非在趕工修漕,而是在為防汛做準備,還不知道會出什么昏招。 所以,太子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讓幕后之人轉移目光,著力于造勢聲討他。 就在二人先后道明前情種種時,稷陽的臉色已煞白,背到身后的那只手竟微微發顫,他眼神低垂游移,怎么也不敢去看稷旻,唯恐從他的神色中再看出什么來。 然而,怕什么來什么。 就在兩人道明前線情況后,話鋒一轉。 “陛下,此次修漕防汛,幸得太子殿下與五殿下及時周旋調動,雖與不可抗氣候,但總體并無傷亡損失。此外,在五殿下的布防之下,我們抓獲五個形跡可疑之人,經初步審斷,這五人應是古剌人?!?/br> 古剌人三個字,成功的將死寂的朝堂掀起躁動。 不止如此。 依照兩人的說法,五殿下曾親自帶人在暴雨停歇后探山,在那里發現了許多已經損壞的木料碎片和車輪,甚至還有鐵球兵刃,經過軍中熟悉兵器的將士查驗后,那絕不是尋常百姓人家能作出的東西。 所以五殿下合理懷疑,這些混入大夏的古剌人,一定是聽說了修漕助戰一事,索一祥趁著汛期在漕運線上做手腳,進行人為破壞。 只是不湊巧,這條線還真碰上天災,結果準備的東西沒用上,留在了這里,不過在他們看來,目的已經達成。 這時候,再結合假的消息傳回京城,事情就變得微妙古怪。 其一,太子與五殿下籌劃防汛準備,這件事是保密的,只有有機會接觸靠近,擔憂不被納入可信范圍之列的人看起來,才會覺得這是在鋌而走險的趕工。 其二,如果只有這一類人才會誤會,說明傳回的假消息,對他們來說并不是假消息,而是他們眼中的真相。那么,是誰在暗中接近觀望,又在看似出事的瞬間立刻將消息傳回京城? 其三,這種根本沒鬧清楚真相就急忙忙傳回消息的舉措,更像是一早就在等著出事,聯想到那些準備暗中動手腳結果中招被捕的古剌人,或許可以大膽猜測,這個傳“假消息”的人,會不會與古剌人有勾結? 因為即便沒有真正的天災,只要他們暗中動手腳,一樣可以生事。 觀望的人只需要把這個結果帶回京城,然后讓太子陷入困境。 這時,急忙譴責太子,亦或是主動想要攬下職位的人,多多少少會顯得可以。 此前行宮和御田的事上,一直有人死咬著到底是古剌人所為還是太子刻意設計引導這一點掰扯不清,現在證據確鑿,大夏境內確有古剌人混入,甚至疑似在漕運線上動手腳。 在這種情況下,前兩件事順理成章串了起來與這件事并在一起,成為古剌的計謀。 與此同時,朝廷之內,或許還有人在暗中接應。 稷陽呼吸已亂,額頭上浮起細細密密的汗珠,低垂著眼睡也不看。 之前叫囂著要盡快平亂,討伐太子的人,此刻也一個個大氣不敢出。 王劍垂首無聲,韓甫亦是臉色深沉。 這局勢轉變的,太突然了。 稷旻掃過眼前情形,終于開口了。 “父皇,其實兒臣早已與五弟達成一致,無論發生任何,第一要務是要互通消息。若父皇經歷真假消息一事,對眼前消息存疑,隨時可以派人去查?!?/br> “此外,五弟抓獲古剌疑犯后只是初審,未免父皇與諸位大人覺得此事進行的草率,是屈打成招,所以將會在處理好二州情況后,親自將人押回來,這期間,兒臣與五弟也會盡快搜集證據,屆時將有父皇親審,孰是孰非,自有分曉!” 稷旻說到“自有分曉”時,目光有意無意掃過稷陽。 這一刻,稷陽竟有些站不住腳。 亂了,全都亂了。 …… 轟—— 書案上慢慢一堆文書全被掃落在地,就連稷陽最喜歡的石硯也碎成幾塊。 “不可能的,這絕不可能!”稷陽不止是氣,還有不可置信的驚。 怎么會每一步都被他算到??? 從行宮開始,明明每一件事都是針對他而去,可到頭來,竟全被翻盤,反成了對他有利! 他到底為何能全都押中??? 還有猜中塌方地段,猜中決堤發水地段,即便有游記相助,也只是猜測,可稷旻分明是直接聯合稷栩做了防汛措施,投錢投力,除了未卜先知,怎么可能如此篤定,防備的滴水不漏??? 若說此前稷陽還只是不甘和心懷希望,那么此刻就是純粹的怨恨和憤怒。 如果不是未卜先知,那就是老天在幫他! 為什么老天幫他到這個地步?只因他是天之驕子,生來便是人中龍鳳??? 稷陽從未發這樣大的火,他氣息粗急,雙目猩紅,與往常判若兩人。 他的心腹嚇得不輕,但話卻是不得不說。 “殿下,太子殿下恐怕真的抓住了那幾個古剌人,我們也已聯絡不上那些人的首領,不知他是逃回了古剌,還是潛藏在別處,亦或是也被太子抓住。若任由五皇子將人帶回來,他們可能會將殿下供出來!” 稷陽閉了閉眼,深吸一口氣。 饒是心中怒火中燒,但面對這樣的局面,只能迎難而上。 他與那些人接觸的時候都極為小心,每次都是親自出面,不曾有書信往來,更無信物。 但只要接觸了,難免會有遺漏的細節。 經歷一次又一次反轉與失敗,稷陽此刻心神大亂,一時間竟不確定這些古剌人是否曾經留心留手,藏起過什么證據。 稷陽緩緩睜眼,往日里溫潤如玉的模樣蕩然無存,只剩兇狠冷厲:“不能讓這些古剌人開口,也不能讓他們回到這里……” 心腹微怔,“殿下是想派人將他們……” “糊涂!”稷陽冷聲斥責,雙拳緊握。 從一開始,稷旻就知道他的心思。 所以才能仿的滴水不漏。 稷陽隱約覺得,稷旻是在一步一步將他逼上絕路。 或許是怕主動出手被人察覺,被冠上爭權弒弟的名號,所以想讓他在走投無路時自己露出馬腳暴露罪行,最后順理成章被父皇治罪懲治。 稷陽冷靜片刻,周身泛起寒意。 “這種時候,我們再有行動,于他們來說無異于守株待兔甕中捉鱉?!?/br> 心腹疑惑:“那我們……” 稷陽冷笑:“只能賭一賭了,看他能否主動放棄這一步棋,自己把那幾個古剌人處置掉……” 第141章 、六更 “此話當真?你、你沒有騙我?” 聽到激動處,?朱伽蓮直接從座中站起來,滿眼激動的盯著玉桑。 玉桑靜靜地看著她,說:“你沒聽錯,?太子不是好戰之人,更沒有為了出兵拿百姓的生命作賭注。如今事實在眼前,?也證明了他之前的懷疑有理有據,?并非是他安排?!?/br> 她一字一句說的極其認真,也是到了這一刻,?那種對朱伽蓮此前猜疑的不滿和不認同,?都悄悄夾在這些理直氣壯的訴說里顯露出來。 朱伽蓮聽著,?微微怔愣。 乍聞消息的驚喜過去后,她倏地笑了起來。 玉桑莫名其妙:“你笑什么?”她又不是在講笑話。 朱伽蓮坐回去,親手給她添茶:“為什么你這么信任殿下?” 玉??粗??沒有立刻回答。 其實朱伽蓮之前就有留意。 當時,她從父兄口中聽到風聲,得知朝中對太子有許多猜忌,?連她自己也這樣想。 但當她將情況告知玉桑,?并請求她代為打探更多修漕消息,?且盡力勸阻殿下時,?她的態度卻是毫不懷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