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癌進入言情小說后 第259節
系統頭大不已:“始皇,年幼時在趙國做質子,受盡折辱,回歸秦宮之后又有成蟜與之爭鋒,十三歲為秦王,頭頂上內有華陽太后,外有呂不韋,緊接著趙姬與嫪毐作亂?!?/br> “劉徹,年幼時候頭頂有栗姬和太子劉榮,沒多大的時候就知道對館陶長公主動之以利,聯合身邊所有能聯合的勢力謀求太子之位,登基之后長年無子,親娘不省心,頭頂還有竇太后這尊大佛,因為建元新政,險些丟了皇位,外邊還有匈奴虎視眈眈?!?/br> “李世民,這個更不用說了,十幾歲開始打仗,戰馬都死了一排,殺的刀鋒卷刃,衣袖滿血,半輩子鐵血崢嶸,先斗外敵,后斗父兄?!?/br> “李元達跟朱元璋差不多,都是起于草莽,摸爬滾打多年登上帝位,創業何等艱辛?!?/br> “朱棣,十幾歲就跟著親爹打仗,可以說是在軍營里長大的,再后來往燕國就藩,只因為一個大義名分,在朱允炆手底下吃了多少苦,靖難打了四年,才進京當皇帝?!?/br> “所以說,”系統加重聲音,一字字道:“你們個個歷經波折、披荊斬棘,當皇帝前的經歷能拍一部九十集大型古代皇帝勵志奮斗電視劇,然后你們滿心疑惑的看著自己生于深宮、長于婦人之手,衣食無憂、未經風雨的好大兒,說兒啊,你為什么這么廢?!” 皇帝們:“……” 臥槽,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朱元璋結結巴巴道:“我還專門做了御制皇陵碑,把半生經歷可在上邊,以此讓后世子孫知曉祖先創業之艱辛的……” 系統冷笑:“要是聽過看過就能全然理解,那這天下不亂套了嗎?” 朱元璋:“……” 嬴政默默聽了一路,這時候終于道:“你是覺得我們對于兒子的要求太過于苛刻了?” “不,”系統慢吞吞道:“偌大的帝國的確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繼承人,作為皇帝,你們做的沒錯?!?/br> 嬴政眉頭絲毫未松,果然聽系統繼續道:“可是做為繼承人,即便拼了命的去追趕,也無法望父親項背,也未嘗不是一種悲哀的無奈吧?!?/br> 嬴政臉色稍稍和緩幾分,復又冷笑:“難道是朕生來狠心嗎?朕可以做到的事情,他為什么做不到?生在帝王家,托生成皇長子,無能就是最大的罪過!” 說完,再不置一詞,揚鞭北上,風馳電掣。 空間里皇帝們面面相覷一會兒,神情有些茫然,又有些彷徨。 李世民:“我也不是有多不講道理,就是稍稍給兒子提了一點要求而已,二十歲帶著五千軍隊去干對方三萬人,打一場以少勝多的仗給我看看,這不過分吧?” 劉徹:“春秋戰國時期皇太子被父親驅逐離國的都不在少數,我就是想給他一點壓力,讓他知道何為擔當,何為君臣,這不過分吧?” 高祖:“十六歲也不小了,完全可以出去獨當一面了吧?” 朱元璋:“怎么可能有人二十多歲了還不能治理好一個???” 朱棣:“就是去打打蒙古而已,真的有那么難嗎?這不都是手到擒來?” 系統:“……” 系統:“?????” 你們說的這是人話嗎?! 第228章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6 嬴政臉上陰云密布,陰沉的能滴出水來,天空似有所感,同樣籠罩著一層烏云,黑壓壓不露一絲光亮。 上郡。 蒙恬望著那大片大片壓得很低的烏云,卻長長的舒一口氣:“下雨好啊,近來天氣太熱了?!?/br> 扶蘇立在一側,眉宇間含了淡淡笑意,神情沉著而恬淡:“再不下雨,地里的莊稼都要枯死了?!?/br> 他身量高大,肩膀寬闊,容貌與父親十分肖似,是一種明朗的英俊,舉手投足間溫文爾雅的貴公子氣難掩。 蒙恬駐軍上郡,糧草嚼用不可能全都從咸陽撥發,部分須得由士兵就地耕種,這時候下了一場雨,對于上郡的軍隊屯田而言,實在是一件好事。 他同扶蘇相處時間已久,私交甚好,聞言也隨之微笑起來,閑話幾句,卻聽有馬蹄聲自遠處傳來,在漫天陰云里由遠及近。 “啟稟皇長子殿下、將軍,軍中有陛下使臣至!” 扶蘇與蒙恬聽得微怔,下意識對視一眼,都在彼此眼底見到了不解與惘然,神情如此,動作卻不遲疑,匆忙前去接旨,恭聽圣意。 大抵是因為遠道而來、舟車勞頓的緣故,那內侍臉色尤且帶著幾分蒼白,聲音尖銳如哨:“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馀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 誰也沒想到這道圣旨會是這種內容。 內室中除去扶蘇與蒙恬之外,另有上郡本地官員、將領在側,那內侍宣讀旨意之初,自是滿室寂靜,聽到此處,更是鴉雀無聲,只有或輕或重的抽氣聲隱約響起,旋即又被死死的按了回去。 官吏、將領們低著頭,面色各異,不安而壓抑的偷偷同近側同僚交換著視線。 扶蘇聽到一半便變了神色,面有驚容,難掩錯愕,有些惶然,還有些難以置信,更有些無法言喻的傷心。 父親他,居然是這樣評判自己這個兒子的嗎? 難道在父親眼里,我此番數次直言相諫,都是為了太子之位嗎? 若當真如此,便該一味順從、曲意逢迎,又何必如此?! 扶蘇手掌不覺緊握成拳,臉上漲紅,一股雜糅了委屈與激憤的酸澀涌上心頭。 蒙恬聽旨意中提及自己名姓,亦是眉頭深鎖,若有所思。 那內侍心中有鬼,這時候并不注視眾人,只盯著手中旨意,繼續尖聲誦讀,一氣呵成:“扶蘇為人子不孝,非趙氏子孫也,其賜劍以自裁!將軍蒙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最后一句話的余音還在空氣中飄蕩,那內侍便將手中圣旨合上,目光冷厲,徑直看向扶蘇與蒙恬二人:“皇長子殿下、蒙將軍——還不接旨謝恩?!” 扶蘇知道父親因為自己此前數次直諫生氣,也知道父子二人在諸多政見上有所不同,但是他如何也想不到,父親竟會下旨賜死自己! 父子骨rou之間的隔閡與芥蒂,竟有如此深重嗎?! 他滿心頹然,更覺傷心,錯愕哀慟至極,甚至不曾起身,就著跪地姿勢跌坐于地,愴然淚下。 蒙恬臉色鐵青,驚疑之色甚重,那內侍尚且喋喋不休,居高臨下的催促二人接旨,勿要違背皇令。 他二話不說,一把將那圣旨奪過,展開細細辨別書就圣旨的布帛材質和行文習慣,尤其是天子璽印的真假。 奪過圣旨之前,蒙恬心中尚且存留有幾分希望,覺得這或許是有人膽大包天、假傳圣旨,真的奪過圣旨細看之后,他臉上血色逐漸消弭,但覺一股絕望涌上心頭! 圣旨是真的。 皇帝下令賜死他和長公子! 何至于此?! 扶蘇看他神情,便知圣旨并不曾有假,他搖頭失笑,神情戚然,從蒙恬手中接過那道圣旨展開,看得卻不是篆書字跡,而是右側的璽印痕跡。 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趙,天下一統,皇帝得到了和氏璧,令玉工王孫壽將其雕琢成傳國玉璽,又名李斯用篆書書就了八個字。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傳國玉璽制成后被送到了皇帝案前,其時六國盡滅,天下歸一,那一日皇帝心情極好,躊躇滿志,傳召他前去,招手讓他近前,親自將璽印蓋在他掌心。 扶蘇滿面愕然,皇帝看著他臉上的神情,大笑出聲,扶蘇怔了幾瞬,也跟著笑了。 那時候皇帝不僅僅是皇帝,也是父親。 可是扶蘇怎么也沒想到,最后一次見到傳國玉璽的印章,居然是在皇帝賜死自己的詔書上。 蒙恬神色幾變,咬牙道:“公子!” 扶蘇語氣且輕且嘆,目光苦澀,似有泣意:“春秋時期,衛國的石厚與莊公之子州吁交好,州吁跋扈,弒其兄桓公自行稱王,不得國人之心,石厚為此向父親石碏求教,為州吁解憂,石碏大義滅親,撥亂反正,迎還桓公之子為王,殺其子石厚,時人譽之……” 他聲音逐漸變低,帶了哽咽,難以為繼:“父殺其子,竟全然不顧骨rou之情,在陛下眼里,扶蘇也是如同石厚那樣不肖之子嗎?!” 扶蘇飲泣不止,蒙恬也為之默然,那內侍見狀,又連聲催促二人奉旨就死。 蒙恬統率大軍數年之久,公子扶蘇亦是深得人心,饒是皇帝威儀深重,眾人此時也不禁低聲議論起來。 “陛下天威所至,一時氣怒,匆忙降旨也是有的……” “骨rou至親,未必沒有轉圜余地?!?/br> “蒙將軍戍守邊疆多年,勞苦功高,又有蒙毅將軍居中協調——” 那內侍聽得眾人如此議論,心下驚慌之情不言而喻,中車府令之所以差遣自己來假傳圣旨,打的就是一個時間差,皇帝之死尚未公之于眾,他手里拿著的是貨真價實的圣旨,若是拖延的久了,皇帝駕崩的消息傳到上郡,又或者是上郡使人往咸陽去復核消息,此中內情必然暴露,屆時自己怕是小命休已。 那內侍想到此處,愈發厲了神情:“此皇帝之旨,爾等身為大秦子民,竟敢抗命不成?長公子、蒙將軍,二位是否果真有謀逆之心,以至于今日不從君令?別忘了,你們雖孤身在外,家小卻俱在咸陽!” 扶蘇眼底驚痛之色一閃即逝,蒙恬也隨之沉默,周遭官員們隨之噤聲,神情焦急的彼此交換著視線。 良久之后,扶蘇苦笑一聲,起身進入內室,蒙恬觀他神色,快步追了進去。 “公子意欲何為?” 扶蘇臉上帶著一種悲哀的疲憊:“事已至此,還能有別的出路嗎?奉旨自盡而已?!?/br> “且慢!” 蒙恬一把將他拉住,沉著分析道:“陛下巡游在外,又不曾冊立太子,命令臣統率三十萬大軍戍守邊關,公子監軍,對你我二人委以重任,又怎么會毫無預兆的遣使前來賜死?來了一個使者,你我二人便奉命自殺,其中若是有詐,又該如何?派人往陛下行轅去復核此事,得到確認之后再行領命自盡,也為時不晚!” 扶蘇愴然道:“賜死的旨意你我皆已經見過,并非偽造,陛下之意顯矣,再遣人前去復核,豈非自取其辱?且使者身負皇命,催促甚急,若要遣人前去復核,必得將其扣留……陛下本就以我心懷不軌、有謀位之心,若再得知此事,卻不知要如何震怒惱火,扶蘇妻小俱在咸陽,雖不能使之富貴,卻也不愿牽連妻室骨rou……” 內室里不曾掌燈,昏黑一片,蒙恬有意再勸,卻覺窗外亮色瞬閃,閃電劃破蒼穹,下一瞬,悶雷聲響徹天地。 借著那閃電急光,他瞥見了扶蘇臉上的兩道淚痕,心頭猛地一顫,由衷的感傷起來。 “長公子……” 窗外有低沉的雷聲響起,暴雨驟至,風聲大作,窗扉不曾閉合,被風吹得咣當作響,狂風卷著潮濕的水汽涌入內室,打濕了大片大片的地板。 扶蘇抬手拭淚,整頓衣冠,回身去拔佩劍,卻聽門外一聲巨響傳來,馬嘶聲夾雜著驚呼聲,在這狂風驟雨中凝成一團。 扶蘇神情不變,甚至無心前去查看,反手將佩劍抽出,蒙恬卻一把將他拉?。骸肮由园参鹪?,即便就死,也不必急于一時……” 話音剛落,閉合的房門便被人從外暴力踹開。 上郡本地的官員將士不會如此,也唯有皇帝身邊的使臣會這般無禮,蒙恬自打見了那趾高氣揚的使臣起,心頭便堵著一股郁氣,再聽完賜死旨意,更是且屈且怒。 蒙家世代侍秦,向來忠心耿耿,蒙恬戍守邊疆十數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何以竟以死與之?! 蒙恬何罪之有?! 既受命,又何必如此咄咄逼人,急于逼人自盡? 這豎閹欺人太甚! 蒙恬濃眉倒豎,眉宇間殺氣騰騰,豁然扭頭去看,卻見來人身材高大,面容陰沉,目光冷厲懾人,不怒自威,外間官員將士們烏壓壓跪了一地,無一人膽敢吱聲。 蒙恬怔在當場,幾瞬之后駭然回神,跪下身去:“臣蒙恬,拜見皇帝陛下!” 嬴政卻不看他,手握馬鞭,大步向前,到同樣驚駭不已的扶蘇面前停下,語氣和煦:“你要做什么?” 扶蘇呆呆的看著他,像是小孩子受了委屈一樣,眼淚不知不覺間流了出來,甚至忘記了下跪行禮:“父,父親……” 嬴政收斂起那幾分溫和,厲聲道:“朕問你,你方才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