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癌進入言情小說后 第157節
有人暗地里投向二皇子,有人宣誓向三皇子效忠,有人覺得皇長子仁孝,且為嫡長當立,還有人冷眼旁觀,只做純臣,根本就不想插手其中。 皇長子莊明安便是在這等風云詭譎之際抵達京城。 臨昌公主提前一日將六公主從宮里邊接了出來,等到皇長子抵達京師那日,一道往城門前去迎接。 她們不知道的是,嬴政也去了,只是不曾大張旗鼓,而是站在城頭,遙遙相望。 皇長子高大挺拔,容貌上與父親相似,眉宇間的氣度卻要柔和許多,沒有接觸過他的人只聽說這位皇長子是翩翩君子、溫潤如玉,便將其想象為文弱書生,實際上更應當形容為溫厚堅毅。 一別數月,皇長子臉上似乎黑了些,神情卻仍舊舒朗,見到jiejie和小meimei之后與其寒暄,很快便問起駙馬沈藺之死與小meimei的婚約來。 臨昌公主只有報喜,卻不報憂:“我跟沈藺的關系你也知道,早就淡了,他與江陽勾結,蔑視皇朝,心懷不敬,一起被父皇賜死……蔣應辰么,倒是個不錯的人,賜婚之后與他meimei一道來我府上拜見,很是溫和寬厚,應當對你的脾氣?!?/br> 微風和暢,姐弟倆且說且行,六公主倒背著手,蹦蹦跳跳的去踩楊柳隨風搖曳的影子,氣氛和睦而輕松。 皇長子卻忽的心有所感,抬頭看向不遠處的城樓。 空蕩蕩一片,唯有一行飛鳥掠過,卻無半分人影。 臨昌公主詫異的看了過去:“怎么了?” “沒什么,”皇長子笑:“也許是我看錯了吧?!?/br> 他本就是領受皇命出京,在城外與jiejie簡單交談幾句,笑著揉了揉小meimei的頭,便辭別二人,入宮奏事。 皇帝仍舊是他出宮之前的樣子,端肅理智如同廟堂里的神祗,不食人間煙火,不與凡人相通。 但皇長子朦朧之中有中感覺,父皇他……跟之前不一樣了。 他將奏疏呈上,又談起一路上的見聞來,皇帝始終沒有發話,隔著十二旒珠,目光靜靜落到他臉上。 似出神,似懷念。 皇長子心頭微生詫異,只是自覺無錯無過,并不心慌,只恭謹立在原處,等候父親可能會有的垂問。 嬴政注視著下首處高大溫厚的青年,眼底有一閃即逝的感傷與緬懷,然而經歷過死別國破之后,能再見到故舊之人,總也是好的。 他無聲的嘆口氣,旋即搖頭失笑,最后收斂笑意,道:“近前來?!?/br> …… 臨昌公主與弟弟分別之后,到底心有不安,唯恐他入宮之后再度同父親爭執起來,便同meimei一道動身入宮,想著若有意外,還可以規勸一二,到了勤政殿外,卻見父親的心腹們守候在外,宮人、內侍們也被遣了出來。 臨昌公主暗吃一驚,正待近前低聲詢問幾句,卻見殿門打開,弟弟面帶淚痕,從里邊走了出來。 她大驚失色,又不好立時顯露,拉著弟弟走出去一段距離,方才道:“這是怎么了?” 難道是被父親罵了? 不應該啊,弟弟性格的確溫和,但可不軟弱,沒道理隨隨便便哭鼻子啊,又不是小孩子了! 難道父皇罵的很兇? 可印象里父皇從來不罵人,生氣的時候冷冰冰的看著你,比什么都可怕! 臨昌公主正浮想聯翩,卻聽皇長子道:“父皇沒有罵我。我們只是放下一切,推心置腹的說了會兒話?!?/br> 臨昌公主:“什么話?” 皇長子笑著搖搖頭,什么都沒說。 該怎么說呢。 從前總覺得父親宛若神祗,無所不能,世間沒有任何人和物可以傷害他,但是今天再看,卻發現原來父親也是凡人。 只是他站得太高,想的太遠,獨自在高處,身邊空無一人,才顯得仿佛不在人間。 皇長子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見到長子時的場景,紅紅的一個小人兒,又軟又吵,哇哇大哭著被乳母抱著送到自己面前,他完全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那是自己的長子,第一個兒子,而自己,也是父親的長子,第一個兒子。 父親他,也是第一次做父親??! 第132章 反派他不香嗎?真不香1 正如同嬴政所說的那樣,父子之間沒有隔夜仇,而這對父子之間從前所有的隔閡都來源于公務政事,與私情私利無關。 皇長子性情溫厚,并非激進主戰之君,但是承繼帝國、撫恤百姓,做一守成之君,卻是綽綽有余。 目送那高大而熟悉的身影離去,嬴政默然獨坐良久,再回過神來之后,便傳召郎官前來錄旨,冊皇長子為皇太子。 因為六公主許嫁蔣應辰一事,近來京城議論紛紛,覺得皇長子大抵是被踢出了儲君候選隊伍,畢竟皇長子長姐的夫家剛剛被滿門抄斬,九族也被提溜走修長城,而幼妹的夫家又如此不顯,甚至沒有官身。 那郎官雖未摻和其中,但心中難免有所猜測,聽皇帝吩咐錄旨立儲,怔楞幾瞬,方才回過神來,恭敬的提起筆來,心頭卻是一片驚濤駭浪。 皇帝早就有意冊立長子,畢竟他既是嫡出,又是長子,且的確仁孝,能夠服眾,否則,又如何會叫他娶軍中名將之女為正妃,又默許他與將領往來? 至于扶蘇,原本也是板上釘釘的大秦太子,向來后世以前朝亡國之因為鑒,秦朝廢止封建之事,漢朝遂行郡國并行制,又因為始皇帝死時扶蘇在外,趙高、李斯趁機作亂,故而有漢一代,太子再不曾離開關中,以防不測,可見一斑。 旨意很快被草擬出來,郎官雙手呈上,請皇帝過目。 不過幾百字而已,嬴政卻看了許久,手指觸碰到黃綢緞面,仿佛通過此物觸碰到了塵封在心頭的那段記憶。 若是當年能夠早立扶蘇為太子…… 若是能早些看出趙高那奴婢的狼子野心…… 若是…… 罷罷罷! 嬴政先是長嘆,復而失笑,取出印璽加蓋其上,令人前去宣旨。 皇長子返回京師之后,尚且不曾歸府,拜見過皇帝之后,便同臨昌公主和六公主一道返回自家府邸,與王妃和世子團聚。 眾人其樂融融之際,卻有仆從匆忙來報,道是兩位重臣前來宣旨,現下已經過了朱雀街,再有半刻鐘時間便要抵達府上。 臨昌公主聽得微恐,六公主不明所以,皇長子心中卻有了些許明悟,吩咐府中人準備香案及一干接旨之物,帶領妻小往門前等候。 兩位重臣臉上微微含了幾分笑意,神色較之從前,卻多添幾分恭敬與凜然,展開圣旨宣讀結束,又笑道:“太子殿下,請接旨?!?/br> 皇長子恭敬謝恩,接過圣旨,站起身來,王妃隨之起身,卻有種踩在云上的暈眩感,臨昌公主也怔住了,只有六公主一蹦老高,拍著手歡喜笑道:“大哥是太子了,恭喜恭喜!” 因為這一句話,氣氛才算是徹底活過來了。 王妃吩咐仆從往府門外去散發喜錢,又招待宮中內侍,請兩位朝臣喝杯茶再走,臨昌公主則盤算著什么時候入宮謝恩,行宴款待百官,忙碌是真的,歡欣雀躍也是真的。 消息傳到京師,百官勛貴俱是為之驚愕,然而轉念一想,自古立嫡立長,皇長子既嫡且長,又非癡愚殘疾,本就應當是儲君人選,現下敲定下來,又有什么好疑惑的? 還有人暗自揣測著,覺得皇帝大抵是想搞平衡制約那一套,論據還是那么幾個——臨昌公主夫家被滿門抄斬,六公主夫家同樣不顯,要真是一心一意要叫皇長子登基,為何不給他添幾分得力姻親? 自有侍從在外搜羅消息報于宮中,而嬴政聽聞之后,也不過付諸一笑。 滿朝文武,諸多勛貴,能派的上用處的人多了去了,難道還能都跟皇太子結親? 真覺得娶了這家女兒,這家人就會拼死拼活付出一切,那才是蠢呢! 李世民不禁哂笑:“向來娶妻娶賢,何必苛求門戶?承乾為皇太子,娶的是秘書丞之女蘇氏,這么一看,我也是不滿意這個兒子了?” 劉徹也撇嘴道:“皇帝真心想給兒子鋪路,又不是只有娶妻納妾這一條門路,直接令三品及以上門戶嫡子入侍東宮便是,何必玩那些彎彎繞?!?/br> 朱元璋回首往事,神情郁卒:“親兄弟都會鬩墻,更別說姻親了,靠不住的?!?/br> 嬴政原本還在為宮外傳言發笑,聞聲不禁斂起笑意,默然片刻之后,半是自嘲、半是譏誚:“不鬩墻的天家,那還叫天家嗎?!?/br> 李世民默默點了個贊。 種種流言蜚語之下,甚至沒人關注到六公主的駙馬蔣應辰也在東宮謀了個職位,其實也不能說是沒人注意到,只是蔣應辰既為天子女婿,要迎娶的又是皇太子胞妹,皇帝亦或者皇太子想給他鍍一層金,在東宮某個官也是尋常。 沒有人將精力放在這樁小事上。 皇太子顧惜幼妹,自然要見一見這位未來妹婿、東宮臣屬,又知曉他并非才思敏捷之輩,故而相見之后不論文賦,只談庶務,提起此次南下修河渠一事,不想對方言之有物,知之甚多,顯然并非是死讀書的呆子。 皇太子心下暗奇,旋即正襟危坐起來,談完河渠一事,又問起其余國務,以此考較。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蔣應辰意態溫和從容,既不以可堪應答為榮,也不因不明某事為恥,應對自若。 皇太子喜愛蔣應辰溫文爾雅,君子風范,聽的時候便不禁頷首,待一席清談結束,便和藹問:“應辰如此謙謙君子,何以此前聲名不顯?” 蔣應辰道:“朝堂之上英才如月,應辰卻只是疏星,豈能與之相較?是太子殿下抬愛,方才有此贊譽?!?/br> 皇太子聽得微笑起來,又問:“你既是孤的妹婿,又是東宮屬臣,今日初次相見,可有什么想對孤說的?” 蔣應辰便坐直身體,正色道:“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殿下覺得您能做到幾條?臣以為真正的孝道不僅僅是順從,還要在父母有錯時加以規勸阻止,殿下捫心自問,是否能夠真的做到?” 皇太子心知他是在暗指先前自己與父親爭執,被驅逐出京南下一事,有心辯解,卻見蔣應辰輕輕搖頭,道:“臣能明白殿下的想法,也能體諒殿下仁愛萬民的慈悲之心,然而想要勸諫君上、規勸陛下改變主意,難道便唯有當面駁斥這一個途徑嗎?臣也知古來明君皆能納諫,然而也請殿下設身處地的想一下,您到底是愿意接納諷諫和婉言相勸,還是更喜歡直言駁斥,諫臣在百官面前對您大加反駁,令您顏面盡失?匹夫尚且不可辱,更可況天子?” 皇太子微微變色。 蔣應辰則恭謹拜道:“臣年未及弱冠,才學亦遜色朝堂上袞袞諸公多矣,只是以臣的微末識見而言,若您與陛下意見不一,施政想法南轅北轍之時,當面駁斥是下下之策,婉言勸阻是中策,尋求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再去加以規勸,這才是上上之策??!” 皇太子回想起數月之前自己與父親在朝堂之上的那場爭執,當真恍如隔世,那時候父親威嚴端方,高坐御座,他如同初生牛犢一般懷抱著一腔熱血勇往直前。 當時他只覺得父親的做法有失妥當,法度過分嚴苛,卻沒有從父親的角度去考慮過整件事情,更沒有想過倘若父親依從自己所言,自己又應當如何去做。 有勇氣,有仁心,但若是用錯了地方,走錯了方向,也會是十成十的可笑。 皇太子回想當日之事,不禁后背生寒,再去想父親選中蔣應辰入侍東宮,甚至是為自己妹婿的原因,心下如何不動容感慨? 可憐天下父母心! 皇太子端正了神色向蔣應辰回禮:“應辰雖才學不顯,然而論事鞭辟入里,體察世情,這才真正是孤所需要的臣子!” 這一日皇太子與蔣應辰的言談后來輾轉傳入嬴政耳中,他聽后便微笑起來,神情欣慰,同空間里的幾個老伙計道:“蔣應辰不失我望?!?/br> 高祖亦笑道:“無才不一定無德,始皇助他在先,他輔佐皇太子在后,真正是一啄一飲,自有天定?!?/br> 皇長子秉性溫厚,卻不迂腐,頭腦靈活,一點就透,又有蔣應辰及東宮一干臣屬輔佐,就現在的天下局勢而言,嬴政很放心。 皇帝們各自有各自的心事與盼望,但是真正論起內心渴求的強烈,卻無人能超乎嬴政,原因無他,大秦帝國的下場太慘烈了。 大秦數代先祖勵精圖治建立起的強大王國,嬴政嘔心瀝血開辟的大秦帝國,僅僅只存續了十四年便土崩瓦解,二世而亡,豈不令人扼腕嘆息! 而這方世界的這個國家國號為秦,皇太子又如此酷似扶蘇,難免會叫嬴政心里平添幾分寬慰。 等到壽終正寢那一日,魂靈脫離身體,原本是該立時離去的,只是不知是否天道垂憐,竟叫他在這方世界多停留了片刻時光。 內殿中哭聲一片,臨昌公主與六公主幾乎哭成了淚人,皇太子面有戚色,卻還是在蔣應辰等心腹臣子的陪伴下往正殿繼位,以正名分。 嬴政目視皇太子穿戴冠冕,登基稱帝,百官景從,儀規肅整,神情專注,良久無言。 空間里皇帝們眼尖,望見他眼底有一閃即逝的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