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亂世做權臣 第283節
比如宋佩瑜和重奕從兗州趕回咸陽的路途中,每次都會被重奕抓去太子儀仗上的事。 這個人就非得抓著宋佩瑜的‘僭越’不放,然后引經據典,‘合理’推測,宋佩瑜還沒正式成為太子元君就如此放肆,將來成為太子元君后,定會弒夫篡位。 宋佩瑜證明自己的清白后,與對他群起而攻的朝臣們算賬的時候,自然也沒落下這個人。 這個人卻沒什么把柄可抓。 宋佩瑜調查他的時候,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摳’。 明明不缺錢,卻摳的讓人嘆為觀止。 這個人摳,是對自己手中的錢摳,不會因此去肖想別人的錢。 竟然能算得上兩袖清風。 宋佩瑜懶得與這種人計較,也不至于沒查出來別人的把柄,就要憑空捏造出個把柄。 如果他這么做的話,與這些污蔑他的人,又有什么區別? 可惜宋佩瑜愿意放過這個人,這個人卻不愿意放過自己。 彈劾宋佩瑜失敗,參與其中的人幾乎全軍覆沒后。 這個人作為為數不多的幸存者,居然不夾起尾巴做人,而是火速參與到罷官計劃中,成功作到被恩準在府中沒有期限的養病。 這才兩天的時間,這個人就再次振作起來,馬不停蹄的給永和帝上請罪的折子,想要回到朝堂。 宋佩瑜不得不佩服這個人強大的執行力。 他卻沒有想到,寫罵人折子時,用詞那么犀利的人,寫請罪折子的時候,竟然能如此……rou麻。 孟公公念完折子后,永和帝猛灌了口茶水,毫不猶豫的道,“讓他安心養病?!?/br> 沒眼色的老東西,拍他的馬屁有什么用? 連得罪的人是誰都沒弄明白。 有了第一封折子打底,眾人再聽后面的折子,終于沒了那種如坐針氈的感覺,心中卻忍不住將正在念的折子和第一份折子作比較。 總覺得后面的折子,在用詞上沒有第一份折子懇切,好像缺點什么似的。 孟公公每念完一份折子,永和帝都會說句‘讓他安心養病’,從無例外。 直到第六份以‘臣自知言行無狀,請陛下、太子殿下、元君殿下寬恕?!癁榻Y尾的折子出現。 永和帝才‘嗯’了聲,看向下首重奕和宋佩瑜的方向,“你們覺得如何?” 宋佩瑜死死捏著重奕放在桌子下的手腕。 重奕頓了下,反手將宋佩瑜的手撈進手心,眉目間的不以為然才散去了些。 他抬頭看向永和帝,敷衍了句,“能知錯” 宋佩瑜的手指在重奕掌心快速撓動。 “不錯?!敝剞让銥槠潆y的補上兩個字,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耳后忽然升起抹淡淡的紅色。 宋佩瑜想起身回話,無奈自投羅網的手正被身側的人緊緊拽著,只能坐在原地若無其事的道,“臣以為殿下所言甚是?!?/br> 永和帝點了點頭,又看向朝臣們,“既太子和元君大度,就小懲大誡,罰他半年內,折半領俸?!?/br> 朝臣們自然不會反對。 梁王已經親自前往梁郡,既是永和帝愿意體恤梁王,準梁王偶爾回梁郡看兒子,也有讓梁王回梁郡,網羅梁郡的賢能之仕,帶回咸陽的意思。 另外,永和帝也將納賢招德的詔書,發往翼州、兗州、青州。 想來不久之后,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拖家帶口的來到咸陽。 在這個關頭,朝臣們自然希望,朝堂能留下盡可能多的趙臣。 幽州才是龍興之地,是幽州臣子見證永和帝從燕國叛臣成為中興之主。 他們絕對不能忍受,在采摘勝利果實的時候,被莫名其妙的人截胡。 要不是那些不爭氣的東西先惹惱陛下,他們堅決不會同意陛下廣招其他地方的人進入朝堂的想法。 等孟公公念完所有請罪折子,永和帝才看向站在朝堂中央,帶來陳國和楚國消息的人。 “去,將他帶來的兩份文書也念出來,讓眾卿都聽聽?!庇篮偷壑钢驹诖蟮钪醒氲娜说?。 沒等孟公公走過去,來人就主動將早就拿在手中的文書舉了起來。 剛好楚國的文書在上面,孟公公順勢先念楚國的文書。 打開火漆,卻掉出兩封信。 一封來自楚國襄王,行文間皆是讓眾人熟悉的風格,言辭熱情的祝賀重奕與宋佩瑜好事將近,還提及他為重奕和宋佩瑜準備了份禮物,希望能趕得上重奕和宋佩瑜的婚期。 另一封信來自楚太子,收信人同樣是重奕,冷淡的祝賀重奕好事將近。 相比較襄王信中親近又不失分寸的言語,楚太子的信就顯得格外冷漠,卻十分符合楚太子和趙國的關系。 收到來自襄王的信,最開心的人反而是肅王。 他讓人將孟公公念過的信,拿到他這里來,逐字逐句的看過后,直接揣進懷里,完全沒有再給重奕的意思。 然后是陳國的來信,孟公公撕開火漆,展開信紙,正要開始念上面的內容,卻突然臉色大變。 “陛下”孟公公頓了下,深深的低下頭。 這封信恐怕不適合當眾念出來。 永和帝眉宇間的不耐更甚,朝著孟公公伸出手。 孟公公立刻小跑過去,將信放在永和帝手中。 永和帝一目十行的看過信上的內容后,將信紙折疊放入懷中,一言不發的起身,大步朝后殿走去。 孟公公愣了下,“退朝”兩個字剛喊出來第一個,永和帝突然去而復返,沉聲道,“朱雀、貍奴、云陽伯、尚書令……” 總共點了九個人,與他共同去后面。 等這些人的背影徹底消失,被永和帝的氣勢影響,連呼吸都不知不覺放得輕緩的朝臣們才松了口氣,繼而與左右瘋狂交換目光。 陳國來信上,究竟寫了什么? 竟然能讓陛下當眾失態,還叫走那么多的重臣。 難道……要議和? 當年趙國一鼓作氣的拿下翼州、兗州、青州,無論是形勢還是士氣都一片大好的時候,朝臣們曾根據要不要順著青州南下,對徐州出兵的事,吵得不可開交。 恰逢在青州和徐州之間有場傾盆大雨。 趙軍親眼看著平地變成湖河,險些以為是有神仙顯靈。 重奕親自去看過大雨后的湖河,讓人傳信回咸陽。 三十萬趙軍,至少要被消磨掉三分之二,才能徹底拿下徐州。 除非趙軍能在短時間內,人人精通水性,且能做到在船上廝殺的時候,不會眩暈。 可趙軍十個里有八個都是旱鴨子,怎么可能做到這兩點? 如此,趙軍才會停在青州,沒有繼續南下。 從那之后,許多趙臣都默認,除非陳國主動發起戰爭,否則趙國很有可能與陳國相安無事至少十年。 起碼要等趙國有支像模像樣的水軍。 然而現實卻與大殿內的趙臣們所想甚遠。 陳國送來的這封信上的內容十分簡單。 既不是宣戰,也不是議和。 只是單純的以極惡毒的語言嘲諷咒罵重奕和宋佩瑜,其迂腐的嘴臉和惡毒的用詞,勝過趙臣百倍不止。 第128章 信的末尾,還附帶了首,連永和帝都能看得出來狗屁不通的順口溜。 趙太子,喜龍陽,目無綱常思倌色 宋少師,什么師,輕推慢搡醉春風 …… 相比永和帝等人的驚怒,重奕和宋佩瑜看了陳國送來的信后,反而沒什么情緒波動,還能勸永和帝和宋瑾瑜不必動怒。 在重奕眼中,薛臨已經是個死人,早晚會死在他手上。 他從來都不會將死人的話記在心里。 宋佩瑜看到這封信后,卻感觸頗多。 他能認得出來,這封信是薛臨親筆所寫。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宋佩瑜都將《君臨天下》的男主薛臨,當成最大的威脅。 他不惜代價的收集有關于薛臨的所有消息,光是薛臨閑暇時隨手抄寫的詩詞經易,就裝滿天虎居某個帶鎖屋子內的兩個箱子。 宋佩瑜曾仔細研究過薛臨寫下的每一個字,對薛臨寫字時的小習慣,說是了若指掌也不為過。 因此,宋佩瑜曾發現件十分有趣的事。 在某個時間節點,薛臨隨手抄寫的內容和字跡突然發生巨大的改變。 這是件很不正常事。 宋佩瑜發現這件事后,有意去尋找兄長、侄子們多年來留下的字跡,都能發現明顯的改變。 就連宋瑾瑜這等有自己獨特的字跡風格,且字跡風格早就定型的人,剛寫下的字都與五年前的字有些微的差別。 薛臨的字跡卻在突然大變后,十多年都沒再改變。 這讓宋佩瑜自然而然的想起,他當年突然知曉,惠陽縣主有可能知道書中‘惠陽縣主’經歷的時候。結合陳國多次在與趙國還沒有沖突和利益相爭,甚至樂見于趙國能牽制燕國的情況下,就屢次對重奕下手的行為。 宋佩瑜因此懷疑過,陳國可能出現與惠陽縣主一樣,因為某種原因或者在特殊境遇下,知道《君臨天下》的內容。 而且宋佩瑜幾乎能肯定,陳國的人只知道‘重奕’會短暫的統一十六國,并不知道‘重奕’其實是調換真太子的貍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