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亂世做權臣 第282節
除了宋佩瑜全然無辜,其他人或多或少都立身不正,甚至有人能稱得上是罪孽深重,縱容家人無惡不作。 處理過這些人后,朝堂上又空出七八個位置。 本就有十五六個空位的情況下,又在一夕之間又多了七八個空位。 朝堂一下子就空了將近三分之一。 永和帝大馬金刀的坐在御案后面,虎目依次掃過每個空位,仿佛能透過空蕩蕩的位置看到具體的人。 “他們人呢?”永和帝冷聲道。 孟公公掏出袖袋中的冊子遞給永和帝,沉聲道,“工部尚書、大理寺右少卿……行太仆寺左少卿,皆因身體不適告假。另六部九寺中,還有許多尚未有資格上朝的官員告假,告假之人的名字和他們告假的理由都記載在冊子上?!?/br> “好”永和帝的雙手忽然拍在一起,發出響亮的聲音,“都是朕的好臣子?!?/br> 下方的朝臣心頭發緊,連忙道,“陛下息怒?!?/br> “息怒?”永和帝的視線在某些自己不敢立刻罷朝,卻讓族人罷朝的人臉上劃過,冷笑道,“朕又不是沒人可用,為何要氣?” 沒等朝臣們醒悟永和帝的話是什么意思,永和帝已經沉聲開口,“去翼州、兗州、青州宣旨。告訴他們,朕的朝堂上缺人?!?/br> 聽了永和帝中氣十足的聲音,正好有家人沒來上朝的人當即色變,立刻道,“陛下萬萬不……” “陛下!”梁王從座位上起身,渾厚的聲音將其他聲音都壓了下去,“梁郡亦有賢能之人。只是他們來自偏遠的地方,難免生得蠢笨些,陛下有什么命令,他們就做什么事,恐怕不善于變通?!?/br> 永和帝撫掌大笑,“朕缺得就是這樣的賢能之仕?!?/br> 朝臣中還有人想勸阻,卻都礙于正與永和帝相談正歡的梁王,輕易不敢開口。 誰不知道諸多歸順的親王中,東宮最親安王,永和帝最喜梁王。 梁王所言又正好合永和帝的心思,若是此時開口,既礙了永和帝的眼,又有擋梁郡人晉升之路的嫌疑。 大朝會結束不久,孟公公就帶著小太監們浩浩蕩蕩的出宮宣旨。 今日沒出現在大朝會上的大人們全都有份,永和帝準他們在家中安心養病,不必再去大朝會,也不必再去衙門。 正在家中享受空閑時間,暢想永和帝妥協的朝臣們聽到旨意后,立刻臉色大變,就算看見了圣旨,也連聲大叫不可能。 還有在臉上撲灑了許多白面,裝氣若游絲的朝臣,還以為孟公公是故意這么說,目的是想他們先對永和帝妥協。 就算孟公公讓小太監將展開的圣旨懟到他們臉上,他們也死死閉著眼睛,吹著臉上虛浮的白面道,“勞煩,孟公公告訴陛下,臣實在病得爬不起床,才會告病在家,絕沒有因此威……不可能!” 小太監得到孟公公的命令,扒住朝臣的眼皮,逼著朝臣看圣旨上的字。 孟公公在看上去已經病入膏肓的朝臣撲上來的瞬間,猛得拽住展開圣旨懟在朝臣臉邊的小太監。 隨著小太監大步后退,朝臣直接撲到孟公公腳下。 孟公公揚起冷笑,松開抓著小太監腰帶的手,拿過小太監手中的圣旨,毫不客氣的砸在正想從地上爬起來的朝臣頭上。 然后好心將永和帝在大朝會上宣布,要召集翼州、兗州、青州賢者的事告訴這些人,仔細記下這些人追悔莫及的表情,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孟公公回宮后,不僅與永和帝仔細形容這些朝臣窘態,還特意去東宮,與重奕和宋佩瑜說出宮后遇到的‘趣事’,被賞了套五彩琉璃的茶盞。 這天過后,宋佩瑜突然收到許多拜帖。 仔細追究,都與收到永和帝圣旨,正在家中養病的那些朝臣有關。 宋佩瑜隨手翻看過這些拜帖后,就讓金寶找人將拜帖原封不動的退回去。 他哪有時間理會這些人? 前日罷朝的人可不止收到圣旨,被勒令在家養病的人。 還有連上朝資格都沒有,無緣無故以‘生病’為借口留在家中,沒去衙門的六品以下小官。 宋佩瑜正忙著在從勤思學堂畢業的人中,挑選出合適的人選,接任這些小官的位置。 再次大朝會,朝臣們都絕口不提任何有關太子大婚的事。 經過種種曲折后,他們終于徹底接受初一昭告天下的兩道圣旨,甚至還有人自然而然以‘元君殿下’提前稱呼宋佩瑜。 宋佩瑜愣了下,點頭與對方回禮后,腳步忽然變得匆忙起來。 重奕沒急著與宋佩瑜去前面,他瞥了眼年輕朝臣身上的官袍。 正六品的吏部小官,能出現在大朝會的最低標準。 “去詹事府任少詹事,或者去東宮找安公公領賞?!敝剞葘⒀g的吊墜扔給面前的人,大步追上宋佩瑜。 吏部小官下意識的接住落點在他手邊的吊墜,卻沒馬上反應過來,太子殿下與他的話是什么意思。 直到驚覺身上滿是各種猶如實質的目光,吏部小官才猛得原地蹦了好幾下,趕在看到永和帝靴子的瞬間,將屁股砸在椅子上。 吏部小官緊緊握著手中的吊墜。 少詹事! 還是太子殿下親自提拔他! 在吏部小官周圍,剛好看到吏部小官拿到太子信物全過程的人,除了暗罵‘馬屁精’,只能垂下眼皮遮擋其中的羨慕嫉妒。 早知道…… 他一定守在大殿門口,看到宋佩瑜就立刻沖過去,大喊‘元君殿下’。 不,他應該沖過去就跪下! 跪太子元君,不丟人! 永和帝十分滿意朝臣們的平靜,具體表現為,他終于不再一動不動的坐在皇位上,目光冰涼的盯著正在‘吵架’的朝臣,仿佛下一刻就會提著劍勸架。 今日的永和帝,心情rou眼可見的舒展。 他甚至有心情與朝臣們細說,最近才開始養的小動物。 從虎、狼之類的猛獸,到梅花鹿、白鹿這類靈巧寓意好的動物,再到貂、狐這類可愛的小獸,甚至連天上飛的大雁和海東青都有。 隨著永和帝的介紹越來越詳細,朝臣們的臉色也越來越木然。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還以為永和帝是因為朝堂之爭煩悶,突然發現養小動物的好,已經沉迷其中。 恰逢今日心情好,才會與他們詳細介紹這些動物。 直到看見光明正大坐在一起的重奕和宋佩瑜,還有另一邊面露滿意的云陽伯,朝臣們才明悟。 早就聽聞前段時間,太子殿下總是喜歡去城外。 那些動物恐怕都是太子殿下獵來,準備在下聘的時候,做頭一抬聘禮。 別人家的頭一抬聘禮,都是提前好幾年就尋吉物養著。 最多就是怕中途出現意外,將吉物養死,導致下聘的時候慌手慌腳,在分別的地點養兩對吉物。 等到正式下聘前,男方的父親才會親自給吉物喂食,然后讓兒子拿著吉物去下聘。 太子殿下在外三年,沒提前準備吉物也能理解。 畢竟吉物要親自去尋,才能體現誠意。 只有憑借自己,獵不到吉物的人,才會讓護衛或者長輩代勞。 在太子殿下身上,顯然沒有獵不到吉物的可能。 但這不是太子殿下去尋找吉物的時候,一口氣抓回來……的理由。 剛才陛下說他最近養了七對還是八對動物來著? 朝臣們正想著,要怎么才能不動聲色的拍個馬屁。 嘴角的笑容越來越真誠的云陽伯忽然開口,“臣最近也養了對小貓,也許能與陛下交流些心得?!?/br> 永和帝撫掌大笑,連聲道,“貓兒好,正好朕沒養貓!” 朝臣們立刻閉上嘴,突然不知道該說什么。 他們怕拍馬屁的時候,一不小心拍到馬蹄子上。 不是只有下聘的一方才需要準備吉物,難道元君的嫁妝里也要有吉物? 朝臣們面面相覷,隱秘的交換眼色,卻始終沒有結果。 他們也聽過民間有男子和男子成婚的事,卻從來都沒親眼見識過。 就算親眼見識過也沒用,太子大婚,怎么可能與民間相同? 宋佩瑜默默低頭,盡可能讓自己藏在重奕后面。 為什么會突然提起那些動物。 陛下提也就算了,畢竟重奕那么厲害,陛下想要炫耀也是人之常情。 大哥居然也跟著湊熱鬧。 宋佩瑜捂著臉,在心中祈禱,千萬別有人問那兩只貓崽的來歷。 那是他承諾一輩子的小魚干后,從后巷剛生產的母貓處,綁架回來的小貓崽。宋佩瑜是知道宋瑾瑜因為被永和帝追著炫耀,心情不太好,才特意尋了對貓崽兒。 當初將小貓崽抱給宋瑾瑜,大言不慚的說小貓崽是他的獵物時,宋佩瑜也沒覺得哪里不對。 那時的宋佩瑜完全沒想過,他竟然會在不久之后,面對在朝堂所有同僚面前,暴露他獨特狩獵方式的危機。 從大殿外進門的人,及時化解了宋佩瑜的危機。 來人跪在大殿中央,一板一眼的開口,“陛下,陳國和楚國來信?!?/br> 永和帝臉上的笑容頓時收斂。 他悶聲讓來人起身,卻決口不提要看陳國和楚國的來信。 嫌棄之意,溢于言表。 孟公公及時拿起摞折子,遞到永和帝面前,“陛下,這是專門挑出來的折子?!?/br> 永和帝臉上的表情稍緩,又看向下首的臣子們,“這幾日收到幾份讓朕拿不定主意的折子,想請眾卿為朕拿個主意?!?/br> 孟公公從第一封折子開始念。 “罪臣……” 宋佩瑜剛放松下來的心情再次陷入尷尬,這次卻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寫這份折子的人。 他剛巧記得這個人,前幾日彈劾他的人中,屬這個人的用詞最為兇惡,說是刀刀見血也不為過。 偏生這個人彈劾宋佩瑜,從來都不會造謠,都是抓著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無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