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亂世做權臣 第265節
眾所周知,突厥從來都不是個固定的部落,幾代盤踞在翼州北方的突厥被徹底打怕,逃往草原深處。 也許過個十幾年,這片肥美的土地就會被新的突厥占據。 新的突厥,未必比如今逃往草原深處的這支突厥弱。 有能力遷移族地的突厥,通常實力兩極分化。 要不就是弱得不遷走就要被吞并。 要不就是原本的族地已經無法承載越來越繁盛的部落。 良久后,赫連無畏才回過神,繼續問,“那殿下為什么又改變主意?” 重奕抬頭直視赫連無畏,眼中的冷芒讓征戰多年的名將主動移開視線,低下頭以示尊重。 “孤想了想,只要完全不給突厥再對金山關下手機會,金山關就不必再擔心突厥?!敝剞扔值拖骂^去擦劍。 赫連無畏再次愣住。 剛才不是還說不會永遠留在金山關,現在又是什么意思? 難道……赫連無畏的雙眼猛得亮起來,迫不及待的問道,“若是再有突厥來犯,殿下還愿意來親征?” 重奕毫不猶豫的點頭。 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他就與宋佩瑜在邊城生活幾年,他記得宋佩瑜說,想看看草原。 赫連無畏見重奕點頭,大喜過望,頓時將他原本的些許不滿,忘得一干二凈。 有趙太子的承諾,和保金山關至少五十年無憂! 始終在旁邊沉默不語的平彰,卻覺得赫連無畏有點傻。如今的金山關已經是趙國的金山關,再遭遇難以匹敵的強敵,殿下親自出征守衛領土也不稀奇。 而且赫連將軍難道完全沒發現,殿下從頭到尾都是在敷衍他嗎? 重奕最開始沒直接對突厥王和突厥王族下手,是因為突厥王和突厥王族整日龜縮在突厥大營中。 就算是突厥攻城,突厥王和突厥王族也是躲在大軍偏后的地方,還不忘時刻注意重奕的位置,隨著重奕改變位置而改變位置。 重奕收到來自析縣的信后,就出關日夜蹲守。 剛好突厥王因為正在議和而放松警惕,帶著大批護衛出去狩獵,才被重奕蹲了個正著。 千米之外,羽箭直插眉心。 突厥王遇刺暴斃,突厥大營立刻人心躁動,恨不得能馬上四分五裂,才讓重奕找到機會溜進平時防守極為嚴密的突厥大營。在突厥大營的將領們達成共識之前,將所有能代替突厥王的人都殺了,直接摧毀三十萬突厥大軍。 只能說一切都是那么剛好,與重奕告訴赫連無畏的話沒有絲毫關系。 平彰舉證后,學著呂紀和的樣子,瞇眼看向宋佩瑜,不依不饒的追問,“宋少師就不好奇,那封讓殿下改變態度的信上寫了什么,還是早就知道了信的內容,才不好奇?” 呂紀和瞇眼看人的時候,是高深莫測。 平彰瞇眼睛…… 宋佩瑜輕咳一聲,勉強忍住嘴邊的笑意,悶聲道,“你就在這里歇了吧,我去青州使臣的住處看看?!?/br> 話音未落,宋佩瑜的一只腳已經踏出房門。 “唉?你……”平彰伸出手臂,想要叫住宋佩瑜卻沒成功。 他摸了摸下巴上長短不一的胡茬。 這算不算是逼得宋佩瑜羞窘得倉皇而逃? 一定算! 平彰滿臉怪笑的躺回軟塌上,帶著‘他比呂紀和還聰明’的念頭進入夢鄉。 夢中回到多年之前,他還在東宮小學堂上課的時候。 他力壓宋佩瑜與呂紀和,成為學堂大考的第一名。 想要去與人炫耀的時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正與重奕抱在一起的宋佩瑜,重奕低聲安慰面露沮喪的宋佩瑜后,忽然發現了他,當即拔劍朝他走來。 平彰嚇得轉身就跑,竟然成功甩脫了重奕。 他還沒來得及細想涌上心頭的不對勁,突然看到正蹲在墻角的呂紀和。 平彰頓時大喜,他不敢再與宋佩瑜炫耀,與呂紀和炫耀,總沒問題了吧? 呂紀和打不過他! 平彰的手還沒碰到呂紀和的肩膀,呂紀和就突然抬頭,瞇著雙眼,表情似笑非笑,以軍營中才有的粗俗語言問候平彰的祖宗十八代。 平彰‘唰’的睜開眼睛,忍不住將手搭在心臟劇烈跳動的位置。 睡意再次消散的一干二凈,平彰邊抹頭上的汗水,邊從軟塌上爬起來,渾渾噩噩的往門外走。 他要立刻,馬上,離開宋佩瑜的書房。 他寧愿躺在床上,身體疲憊至極卻睡不著覺,也不愿意睡著后,被這樣的噩夢嚇醒! 平彰走得太快,以至于沒發現守在門口銀寶,看他的目光十分詭異。 銀寶望著平彰仿佛逃命的背影徹底走遠后,忍不住搖了搖頭,暗自記下,讓人多煮些安神藥,給從金山關趕來的騎兵送去。 他早就聽聞,剛離開戰場的人會被噩夢糾纏,沒想到連已經在沙場征戰多年的平將軍,也是這樣。 還好殿下不會被噩夢驚醒。 宋佩瑜與平彰說要去青州使臣處,出了書房后見到天色已晚,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打算在院子里將要緊的事處理完,就回去陪重奕睡覺。 兩三封文書,不過須臾的功夫就能看完。 都不是什么要緊事,明日再處理也是一樣。 宋佩瑜正要轉身進屋,忽然聽到墻外越來越近的腳步聲,下意識的看向院門的位置。 眨眼的功夫,就有手腕上系著特殊花樣繡緞的人進門,默不作聲的朝著宋佩瑜行禮后,沉默的從懷中掏出封信遞給宋佩瑜。 看信封上的特殊標記,是來自陳國的加急信。 金寶連忙高舉琉璃燈,免得正在拆信的宋佩瑜看不清信上的內容。 陳國正在悄悄調兵,想要出其不意,奇襲青州。 第122章 宋佩瑜盯著信紙上的時間,大致算了下。 陳國應該是知曉青州英國公和兗州端煦郡王來到析縣后,開始調兵。 收到兗州使臣已經離開,青州使臣卻選擇留下的消息后,才將出兵的目標定為青州。 “兗州有消息嗎?”宋佩瑜收起信,轉身去書房,“將從樂縣回來的人叫來?!?/br> 方才吃晚膳的時候,宋佩瑜就知道重奕已經成功拿下樂縣,帶去攻城的三萬趙軍正在樂縣駐守。 他想著兗州與樂縣之事都急不得,就沒追問,打算等明日重奕醒了再說。 宋佩瑜回到書房所在的院子時,平彰已經離開,他就沒再找其他干凈屋子。 剛暗下去不久的書房,再次變得燈火通明。 從樂縣回來的人,很快便被叫到宋佩瑜的書房。 重奕進城不久,這些人就出現在城門外。 他們都與平彰一樣,本是與重奕一同出發,卻不知不覺的被落在后面。 多虧兗州樂縣與翼州析縣的距離比較近,才沒像平彰和那五百騎兵似的直接累癱。 兗州地形狹長,位于翼州和青州之間。 面積也不大,與當年的衛國不分伯仲。 恰好能將翼州和青州完美隔開,之前青州英國公來析縣,也是先經過兗州,才能到達翼州,否則就要從陳國所在的徐州和豫州繞路。 兗州雖然面積不大,地勢卻非常好,幾乎是九州中關卡最多的地方。 與翼州和青州的交界處,能供人畜行走的狹口極窄。 導致大大小小的關卡十分密集,能連成片。 比如兗州與翼州接壤的這邊就有兗州八關,另一邊與青州接壤的地方還有十二險。 除了建立在狹口處的八關和十二險尚且能讓人通過,其他大片土地上,都是連綿不斷的山巒,是最好的天然屏障。 兗州八關和十二險最讓人稱道的地方,就是這些城池之間能極快的相互照應。 單攻一關或者一險,幾乎不可能成功,還要面臨隨時被圍剿的風險。 只能同時進攻多關或者多險,讓八關和十二險之間無法相互照應。 眾所周知,攻城往往需要數倍于守城駐軍的人數,才有可能成功,如果遇到格外難以攻破的城池時,難度又要加倍。 同時進攻多關或者多險,對于兵力和輜重的消耗都極大。 相當于攻打兗州的人要耗費數倍,甚至數十倍于兗州的人力物力,才有可能拿下兗州。 因此,九州所有勢力中,唯有兗州能在易守難攻上,比得過擁有四方天險的衛國。 可惜…… 兗州八關要連成一片,才能將地勢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如今兗州八關最中間的樂縣已經插上趙旗,其他七關就與其他城池沒什么區別,最多就是攻城難度稍微添加一點。 這一點,對從兗州八關中撕扯下樂縣的重奕來說,大概可以忽略不計。 王校尉雖然說話不怎么靠譜,在戰事上卻十分清醒。 他與宋佩瑜敘述白日攻城之事的同時,還能兼顧樂縣的異樣。 因為趙國始終沒再往析縣增兵,兗州完全沒想過趙國會突然出兵。 尤其是樂縣,被兵臨城下時,城墻上的兗州軍首領,親眼看著趙軍中迎風飄揚的朱雀旗和最前方黑衣珠冠,容色殊麗的重奕,都不肯相信城墻下的人是趙太子。 他堅定的認為,趙太子還在金山關,趙軍是故布疑陣,甚至主動勸說趙軍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