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亂世做權臣 第169節
宋佩瑜沒開口,東宮小學堂的其他人都沒法說服重奕,只能跟著重奕去找慕容靖,將希望放在慕容靖身上。 慕容靖考慮后,不僅不贊同重奕親自去做人質,也不贊同駱勇去以身犯險。 他認為風險和收益并不成正比。 已經是囊中之物的衛京,不值得重奕和駱勇冒險。 五十名‘普通’的車夫,足夠在氣氛緊繃的衛京內掀起驚濤駭浪。 可惜重奕拿定主意的時候,連永和帝都拉不回他。 慕容靖還不能抗旨,重奕已經不是在咸陽時空有太子名分,手中卻沒有相匹配權力的空殼皇太子。 戰爭徹底打響后,永和帝就下旨,命重奕為南征軍主將,慕容靖為副將。 慕容靖在咸陽時還給永和帝的虎符,也在重奕手中。 重奕如今有身份、有名分、還有將士們發自內心的信任和忠誠。 就算是慕容靖,也不能在軍中公然違抗重奕的命令。 最后不僅重奕和駱勇在五十人的車夫中,連魏致遠也在主動請求后得到了重奕的允許,加入車夫行列。 半個月內,宋佩瑜從奇貨城和趙國周邊縣鎮調度到了足夠的物資。 駐守在衛國的趙軍也在無聲調動,駐守在衛京城墻外的東宮十率逐漸散到衛國的其他十二個縣城,取代東宮十率在衛京外備戰的是慕容靖手下的士兵。 八月十二,臨近中秋佳節,衛京城墻上的衛軍蓄勢待發的拉滿長弓,眼睛眨也不眨的望著陸續進入他們視線的車隊。 當初說好五十輛馬車,五十個車夫。 進入衛軍視線的卻是七十五輛馬車,七十五個車夫。 城墻上的衛軍首領蔡將軍稍作猶豫后,選擇視而不見。 只是多了二十五個人而已,卻多了二分之一的物資。 衛京城墻只開了個僅能允許一輛馬車通過的小縫,每當有馬車進門后,城門守衛都會仔細檢查進門的馬車。從車內的物品到車夫身上有沒有攜帶利刃,甚至是車夫的體型是纖弱還是健壯都會特別注意。 蔡將軍既不是衛皇的親信,也不被大司空信任。 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成為統領衛京城墻上衛軍的將軍。 他對衛皇和大司空的命令十分不滿。 在他看來,就該讓這些架著馬車運送物資的車夫,在進入衛京城墻后,立刻下馬車原路返回,而不是將這些車夫留在衛京內。 但蔡將軍明白,無論是衛皇還是大司空,都不會在乎他的想法。 他就算再擔心,也做不了什么,唯有讓衛軍將趙國派來的車夫盯牢,力求不出任何意外。 可憐蔡將軍只想在衛京與趙國徹底達成統一意見之前,好生守住衛京的門戶,以期望衛京正式歸順趙國的時候,不至于太過狼狽。 卻沒想到,衛皇和大司空各懷心思之下,已經將衛京賣了個合適的好價錢,根本就沒想過衛京城墻上士兵的性命。 在衛皇和大司空眼中,早就唯有敵我,沒有家國。 趙國的車夫還沒到住處,時刻注意城墻情況的衛皇和大司空就分別收到消息,他們想要的人質到了,確認是趙國皇太子無疑。 衛皇和大司空大喜,立刻讓人傳消息到城墻上的衛軍處,想要將趙國皇太子消無聲息的弄到自己的住處。 重奕帶著駱勇和魏致遠,混在車夫隊伍的末尾。 也許是為了方便將趙軍送來的人質帶走的緣故,衛京給趙國車夫們準備的住處非常大,甚至每個人都有單獨的房間。 重奕剛坐下不久,就聽見外面的動靜。 有被稱作副將的人前來,恭敬的請重奕換個地方。 想來是提前知曉不少內情,見重奕身側的駱勇和魏致遠要跟著,也沒反對。 可惜這位姓蘇的副將,還沒來得及將重奕徹底帶出衛軍的營帳,就被人堵住了,堵住蘇副將的人被稱作程小將軍。 都沒用魏致遠和駱勇按照宋佩瑜的吩咐,挑撥雙方的關系。兩者剛打個照面,就滿臉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的模樣,一言不合直接動手。 雙方都抱著對方馬上就要徹底完蛋的想法,不僅對彼此下手的時候毫不留情,也半點都不懼怕被衛軍中的其他人發現動靜。 最后還是效忠衛皇的程小將軍更勝一籌,分出三十人的小隊,將重奕和魏致遠、駱勇帶上了馬,直接趕往皇宮。 悄悄整合軍隊,潛伏在衛京外十里的慕容靖,正專心致志的掐算時間,等待入夜后對衛京發起總攻,突然聽見有人來報,衛京已經亂起來了。 正仰躺在草地上的慕容靖立刻將眼皮上的腰帶扯下來,“已經亂起來了?” 阿史那齊也滿頭霧水,“我親自摸過去查看過情況,城內確實有亂糟糟的動靜,城墻上的衛軍也少了近乎一半?!?/br> 慕容靖立刻抬頭看天色。 按照他們原本的計劃,重奕進入衛京后,提前收到消息的衛皇和大司空,都會派人去接重奕,雙方有很小的概率會遇到。 如果雙方遇到,魏致遠和駱勇就會按照宋佩瑜提前教給他們的說辭,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 讓已經帶走重奕的人誤會,后來的人是從別處得到消息,特意趕來截胡。也讓后來的人誤會,重奕是認錯了人才會差點被對家的人帶走。 將雙方的火氣挑得越大越好,最好能讓他們大打出手,進一步失去理智。 如果雙方錯開時間和路線,沒有遇到更好。 無論重奕是被哪一方帶走,撲空的一方都會認為對方刻意截胡,新仇舊恨加上對自身安危的擔憂,定會選擇立刻出手。 起碼要在趙軍攻入衛京之前,將重奕搶在手上。 在衛皇和大司空眼中,他們只能活下來一個,在塵埃落定前,誰能將趙國皇太子作為人質握在手上,誰就能活下來。 只要雙方打起來,已經將重奕握在手上的人,必定會選擇立刻開城門放趙軍進衛京。 宋佩瑜與慕容靖反復推測后,一致認為,衛京內亂起來的時間,大概在太陽將落未落的時候,或者更晚些,太陽徹底落下后。 沒想到重奕才進入衛京短短一個多時辰,太陽還在天空的正中央高懸,衛京內就亂起來了。 看來是出現了第一種情況,衛皇與大司空的人在去‘請’重奕的時候就遇到了。 像眾人所希望的那樣,衛皇的人與大司空的人都不夠理智,沒人發現重奕其實是雙方的人質,堅定的認為是對方截胡,已經不顧后果的大打出手。 想通后,慕容靖邊系腰帶,邊對阿史那齊吩咐,“立刻列隊,我們現在就出發?!?/br> 阿史那齊高聲應是,去通知正在休息的人。 給趙軍打開衛京城門的人,既不是衛皇的人,也不是大司空的人,而是城門衛軍首領,蔡將軍。 他發現手下突然開始自相殘殺,卻完全沒法阻止時,才驚覺自己只是衛皇和大司空推出來的傀儡。 他自從被任命后,兢兢業業的安排城墻上的衛軍換班,日夜擔驚受怕,稍微有點動靜就從床上驚醒,幾乎與將士們同吃同住。 就是為了給衛國守住最后與趙國談判的籌碼,讓衛京的百姓和駐軍歸順趙國后,能有更好的待遇。 起碼他們是歸順,而不是戰敗。 然而突然發生的變故卻告訴他,他就是個笑話,他越是為守住衛京城門努力,就越是可憐好笑。 趙軍還沒來,他想要保護的將士們就因為衛皇和大司空的斗爭而血流成河。 他們都是家中的頂梁柱! 蔡將軍當場寫了份血書,列數衛皇和大司空所做惡事,言明衛國百姓都只肯承認安平王不肯承認衛皇和大司空,無奈于衛皇和大司空的yin威,才不敢言語。 血書以羽箭射到地面后,蔡將軍甚至都沒等慕容靖的回應,直接下令讓人大開城門。 然后從城墻上一躍而下。 他對衛國沒什么特殊感情,也不想為衛京殉城。 就像是他血書上寫的那樣,蔡將軍發自內心的認為,老衛皇的兒子中,安平王是最出息的那個。 無論如何,安平王為衛國的百姓尋到了活路。 但蔡將軍怕,他不是孤身一人,他還有妻兒老小。 萬一趙軍記恨他守城三個月,沒給趙軍一點機會,想要報復他,只要稍稍動點心思,他都不會有好下場。 與其等到那個時候,全家都跟著遭殃。 不如死在這里,也能算得上死得其所。 然而在經歷頭暈目眩和渾身劇痛后,蔡將軍發現他從城墻上到了城墻下,卻除渾身哪哪都疼之外,什么事都沒有。 原來方才突然刮起一陣大風,將蔡將軍吹到了大軍中唯一的馬車上方。 白嫩的小胖手搭在蔡將軍的手臂上,被天降巨物嚇得夠嗆,慌忙爬出馬車的安平王唏噓道,“可見蔡將軍命不該絕,不如以后隨孤王去咸陽生活?” 趙國那么大方,只要蔡將軍以后肯老實,應該……不是非死不可? 仍舊頭暈目眩的蔡將軍怔怔抬頭,是張熟悉又陌生的臉。 八皇子還沒去曾鎮戰場的時候,蔡將軍經常能見到八皇子。 那時候的八皇子總是滿臉陰郁畏縮,也不愛說話,遠沒有現在猶如發面白饅頭似的好氣色。 已經達到皇宮的重奕尚且不知道趙軍已經成功入城,他正在看衛國皇宮。 比起修葺后瑰麗大氣的咸陽趙宮,衛國皇宮未免小家子氣,外觀比奇貨城內的行宮不知道差了多少倍。 皇宮內也像是被土匪打劫了似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得出來原本有擺件或者裝飾存在,如今卻什么都沒有。 也不知道是被一代接一代的衛皇因為各種原因弄丟了,還是如今的衛皇知曉他早晚要離開皇宮,所以將能帶走的東西都收起來了。 重奕被帶去了衛國上朝的大殿,乾元殿。 乾元殿外正守著身披輕甲,蓄勢待發的侍衛,從遠遠看到重奕一行人后,他們的目光就凝聚在重奕身上。 這些目光中夾雜著憎恨、惱怒、復雜等諸多情緒。 可惜重奕早就習慣被各種生物以各種目光注視,根本就不會在意這些凡夫俗子的目光。 反倒是在重奕身后的魏致遠和駱勇尚且稚嫩,雖然沒至于同手同腳,動作間卻不可避免的看上去十分僵硬。 也許是想給重奕個下馬威,走到臺階下的時候,為重奕帶路的程小將軍就不再前進,示意重奕自己去殿內。 重奕瞥了眼臺階上居高臨下仿佛惡鬼似望著他的衛軍,從善如流的邁腿往上走。 本已經露怯的魏致遠和駱勇被重奕堅定的背影感染,也放松了下來,他們邁步想要跟上重奕的時候,卻被程小將軍攔了下來。 “陛下只召見趙國太子,你們在外面等著?!?/br> 始終一言不發的重奕突然停下,轉頭看向程小將軍,“他們隨我一起進去?!?/br> 程小將軍面無表情的重復方才對魏致遠和駱勇說的那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