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五年前的沈玉橋演技還略顯生澀,但五年的沉心打磨,他已經脫胎換骨。 沈玉橋好看的眉毛輕蹙了下,淡淡嗯了聲。 十五分鐘后,《國家文物》的直播節目正式開始。 隨著氣勢恢宏的鼓點,舞臺的燈光唰然從地板掃向穹頂,四周的光屏里朱紅墻,琉璃瓦被籠罩在薄霧中,霧氣散開,“國家文物”幾個渾厚的大字出現在鏡頭里。 女主持儀態端莊,擲地有聲道:“文化傳承,追根溯源,讓我們追尋古人的腳步,窺探華夏歷史的瑰寶!” 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場外電視臺,網絡TV同一時刻播出,雖然不是大熱的綜藝,但覆蓋年齡層極廣,有歷史愛好者,有沈玉橋的粉絲,也有沖名頭來的路人,老少皆宜。 “下面,有請今天的鑒賞嘉賓,沈玉橋,謝明舟!”主持人輕輕側過身,身后圓拱形的大門緩緩打開。 聚光燈下,一黑一白兩道修長的身影走進觀眾的視線。 沈玉橋白襯衣,休閑褲,凈秀的臉上掛著溫柔的笑意,仿佛在對觀眾說,我回來了。 現場包括直播間的觀眾們紛紛激動起來。 “啊啊終于見到橋橋真人了!” “歡迎回家!” “好期待玉橋解說文物的樣子!一定特別溫柔!” 同樣是重返舞臺,觀眾這才注意到沈玉橋身邊的人影。 在黑色的背景板中,那人一身黑衣站在陰影里,身材頎長,面容俊美,卻絲毫未被陰影遮蓋,反而襯托出神秘感。 他矜驕地抬著下巴,走在沈玉橋身邊,甚至比清雅的沈玉橋多了分鋒利的美。 所有人霎時間夢回五年前,某次慈善晚宴的紅毯上,沈玉橋也是和謝明舟一同上臺,當時兩人氣質非常相近,清淡柔和,年紀相仿,但謝明舟這個土包怎么看都像是在模仿沈玉橋,身上的怯弱感與身俱來。 俗稱沒有“星”相。 而五年后兩人再度同臺,鏡頭里沈玉橋身上多了幾分國際范,謝明舟更是氣質大變,他慵懶一笑,一雙輕挑桃花眼更是多情。霎時間大部分觀眾們瘋狂刷彈幕。 “啊那是謝明舟??以前沒這么帥呀?” “我也是啊,第一眼都沒認出來!” “帥屁啊,我們沈玉橋才有氣質好嗎!謝明舟就是個從土里來的!” “不過他還真敢來啊,出了名的文盲,這種歷史節目也敢上?” “退圈了還回來,真是浪費社會資源!” 現場和網上輿論意料之中的開始一邊倒,粉絲跑光,黑歷史一大堆的謝明舟被拉著一頓踩,毫無還手之力。 坐在場下的許導和楊媛默契對視一眼,接著看向舞臺—— 見謝明舟對主持人的問題應對自如,楊媛心里冷笑,一會正式鑒賞開始,這人指定原形畢露。 主持人:“看來明舟和玉橋都迫不及待開始正題了!那么,下面進入我們第一個重要環節——戲說文物!” 全場熱烈掌聲后,整個舞臺唰地暗了下來,主持人悄然退場,只剩下謝明舟和沈玉橋站在中間。 “啪——”一道灼亮的燈光從頭頂打下來,蒙塵中緩緩升起高臺,臺中央赫然立著圓潤莊重的青瓷,白釉上的青花藍紋飾豪放生動。在極具科技感的燈光下,演繹著不同顏色的光澤。 現場觀眾驚得睜大了眼,竟然是明王朝大名鼎鼎的青官瓷! 看著自己官窯出土的青瓷,被現代科技投放成各色光影,再次擺放在他面前。 謝明舟頓時有些不可思議。 當年的王土,臣民,匠人如同浮光掠影閃過眼前?,F代人只能通過一個又一個不完整的物件,去窺探千百年前的風光和奇景。 不過幸好,文化以這種方式傳承了下來。 頭頂的燈光照刺得他眼睛輕瞇了下。他抬頭掃過了觀眾席,所有人仿佛受到了洗禮沉靜下來,欣賞著小小的器件。 沈玉橋面帶微笑,溫柔的聲音如同清泉緩緩道來:“大明時期,國內的制瓷工藝百花齊放,達到了鼎盛時期,而這個官窯瓷正是最具代表性的……” 觀眾也默不作聲的聽著,仿佛被帶入了那個輝煌的年代里,被人遺忘的匠人們重回熒幕,衰落已久的燒瓷法回到人們視野,讓人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只有謝明舟神色復雜地望著瓷器,沉默不語。 “你說是嗎,明舟?”沈玉橋按照臺詞,把話茬遞給了他。 謝明舟還沉浸在恍惚中,半晌恢復了神色,勾起唇角附和:“玉橋說的不錯,明王朝青瓷的制作水平很高,品種豐富多樣?!?/br> 原本肅穆的氣氛僵硬了一瞬,臺下笑出了聲。 “這謝明舟臺詞好干巴哈哈哈哈!” “好水啊哈哈?!?/br> “沒文化還硬來,不是來找打嗎?” “這么一對比,沈玉橋真是寶藏啊啊??!什么都懂好有氣質!” 謝明舟目光還流連在紋飾上,遲遲沒移開。 沈玉橋看了眼他,接著道:“為了展現祥瑞之兆,瓷器的的正中央,” 說到盡興,沈玉橋輕輕抬手,食指指向飽滿的瓷身,柔聲道:“中間,雕刻著龍……” 說著,笑容凝固。 他的手指下方,哪里有龍,分明是只螭吻。 他竟然說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