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
隨著事件推移,決策壓力越來越大。是否繼續照計劃執行,決斷需要魄力。 “要不要把艦隊進一步分散,擴大‘演員’隊伍?” 所謂“演員”,就是配合星矢號,一同在外進行探索的其他隊伍。 為了不讓對方察覺到他們已經組成聯合艦隊,至今仍有十支不斷輪換的隊伍在其他資源點探索,制造一種各隊仍然各自為政的假象迷惑萬刑。 面對目前情況,有人提出把演員隊伍從十支增加到二十支,保證迷惑效果。 不過姜鈞否決了這個提案。 “再等等?!?/br> 姜鈞看著屏幕上各個隊伍的情況,現在的她,就好像一位垂釣者,看著浮漂一沉一浮、虛實不定,這時候更要沉住氣,冷靜分析,既不能憑感覺往下走,也不能因為焦急就匆匆提桿。 “是不是有點冒險,萬一對方是識破了誘餌計劃,故意不現身呢?” 有觀眾發表觀點。 不少彈幕和她看法一樣,紛紛附和。 因為連續兩天,六次引誘無果,觀眾都有些坐不住了。 姜鈞還這么穩,大家有些不理解。 別的不說,增加點外圍隊伍也是好的。 這時候,直播畫面上姜鈞開始解釋自己決斷的原因。 大概是為了安撫參謀們的情緒,畢竟就算受過訓練,這些人也還是大學新生,閱歷并不豐富,更別說現在是置身實際戰場之中,一個決定,可能牽扯的就是數千人命,幾十艘戰艦。 再加上模擬系統強化了情感加成,在高代入感的情況下進行這樣大規模的作戰,情緒變化肯定不小。區別無非是有的人表露出來,有的人不表露而已。 領導該做得不是和大家唱反調顯得自己厲害,而是要全程把隊伍牢牢把握住,平穩度過一個個危機才行。 “誘餌計劃沒有暴露?!?/br> 姜鈞開門見山先說結論。 然后是對萬刑聯盟行動進行了全面分析,主要是通過幾次接觸的地點和對方陣型,來分析對方在整體上的排兵布陣。 一番分析下來,姜鈞把幾個關鍵宇域的敵人布置都估了出來。 “可是,這也只是你的估測吧?” 不僅有參謀質疑,觀眾也有疑問。 “確實是推測,但是咱們可以求證一下?!?/br> 姜鈞在作戰室對下一輪的“演員”隊伍做了調整,將他們路線放到了一些自己推測的敵人可能的行進路線上。 很快,的確有隊伍和敵人遭遇了,并且敵人數量和姜鈞推測的相差無幾。 不,重要的不是數量,而是具體的部隊都被姜鈞估計到了。 “真的是D11J和D15J的隊伍?!?/br> “……” 剛才有疑慮的幾位參謀,這下都信服了。 接下來彈幕是照例的驚嘆和稱贊。 其實到現在,不少人對姜鈞的精彩表現已經有些疲勞了。 所以大會堂那邊,很多人關心的起是其他東西。 “這個姜鈞的情緒干擾指數,好像有點問題?!?/br> 有人注意到了異常。 所謂情緒干擾指數,是一個衡量模擬系統對使用者精神影響程度的數值。 數值越高,說明系統對使用者影響越深。 換句話說就是使用者在模擬世界中的投入程度和代入感更強烈。 這樣更容易激發使用的感情,讓人更加投入,覺得模擬世界更加真實。 現在有人注意到,姜鈞從進入系統以來,情緒干擾指數一直處于最低檔,不僅比其他選手的平均值低了接近60%,更是幾乎要跌出模擬系統的指數下限了。 之前因為姜鈞的表現和大家差不多,所以沒有人注意這個冷門的指數。 可是當姜鈞多次表現出超乎普通選手的鎮定之后,就有人想起這個衡量代入感的指數了。 “姜選手的精神是不是有什么問題?” 意識到這話有歧義,發言人立刻修正。 “我是說,她或許有些特殊天賦,讓她比較難帶入模擬世界之中?!?/br> “所以不容易受情緒上的影響?!?/br> 很快,有不少人認同了這個觀點。 因為模擬系統的歷史數據是可查的,姜鈞所有的使用數據里,情緒干擾指數確實都不太高。 “難怪她分析起什么來都是頭頭是道,原來是心理負擔沒有別人重?!?/br> 言下之意,姜鈞是帶著外掛的,所以表現好是理所應當。 這時候,主戰派的人覺得應該出來維護一下。 不過從哪個角度入手比較好呢? “大場面見得多的人,指數偏低是常有的事?!?/br> “不見得就是先天的或者生理因素?!?/br> 嚴夙發言了。 “要證據的話,我的手上倒是有一些?!?/br> 嚴夙說著拿出了一些數據。 和大家在查的數據一樣,都是模擬系統的情緒干擾指數,不同之處在于,嚴夙拿出來的數據明顯有較大波動,最高峰的位置甚至超出這場比賽選手指數均值約30%。 因為嚴夙所屬的第九艦隊和星盟軍方數據并不完全共享,所以這部分訓練數據在模擬系統直接搜索是取不到的。 現在嚴夙拿出數據,帶著系統的簽名,真實性自然沒人懷疑。 這么說,姜鈞并不是生理上對模擬系統不敏感,而是對模擬系統模擬出來的戰爭環境不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