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的鄰居
夏季,萬物生長的時節。 天剛一亮,住樹梢上的飛鳥就等不及地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壬年站在水池邊刷牙,眼皮還耷拉著,沒精打采的。 回到老家一個月以來,她每個清早基本都是被鳥叫聲吵醒的,晚睡早起的作息,能有精神才怪了。 她抬頭看不遠處的百年古樹,漱口吐掉嘴里的牙膏沫,恨恨指了指樹上的鳥窩。 遲早有一天給它們搗了。 此時院門被人從外面被人推開,是她奶奶買了早餐回來。 “早餐放這兒了,粥是你太奶奶的,讓她出來吃吧?!?/br> 說著將早餐放院子中間的木桌上,壬年應了聲嗯,扒著堂屋門,朝屋里面吆喝:“太,起床了不,出來吃早餐了?!?/br> 壬家老太太今年九十多歲了,身體卻依舊健朗,沒一會兒老人便拄著拐杖走了出來。 一老一小坐院子里吃早餐,奶奶進屋去收拾行李。 “你這回要出去多久?” 屋門都敞開著,她邊喝豆漿邊問。 “不清楚,反正忙完了就回來?!?/br> 奶奶的聲音從屋里傳出,壬年嘆聲氣:“你這樣叁天兩頭出門招搖撞騙的,萬一哪天被警察逮了我跟太還得大老遠去贖你?!?/br> “你個兔崽子,怎么說話的呢?!?/br> “本來就是,實話實說而已?!?/br> 古往今來,這片大地上從不缺以降妖除魔為名騙吃騙喝的神婆神棍,不巧,她奶奶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從她出門的頻率來猜,請她的人還不少。 壬年一直納悶:“你們行業里是沒人才了嗎?要不然怎么會來找你,連鬼都看不見……” 更何談驅邪趕鬼。 “呵,你奶我是不是騙人,你自己心里明白?!?/br> 臨走前,奶奶又檢查了遍貼門窗上的符紙,而后拖著個行李箱到院子里,幾張毛爺爺放在桌上,叮囑她說:“我不在家這段時間,把你太奶奶照顧好了?!?/br> “有什么事一個人忙不過來的,可以去找旁邊小伙子?!?/br> 她緩了緩,又交代一句。 壬年表情一僵,不耐煩地擺擺手,“知道了知道了,你快走吧,我跟太還要吃早餐呢?!?/br> 奶奶懶得理她了,跟在場另一人說:“媽,我出門了,年年在家里陪你,想吃啥喝啥跟她說?!?/br> 聲音響亮不少,老太太年紀大了,耳朵不好使,必須得大點聲才能聽見。 老太太放下吃粥的勺子,沒看任何人,嘀嘀咕咕地說:“平安,一路平安……” 自言自語似的,不知道聽沒聽清,老太太剛睡醒時就這樣。 奶奶嘆聲氣,附和了句平安,叮囑壬年照顧好老人后,拖著行李箱出了院門。 吃完早餐,壬年扶著老太太回了屋里,時間還早,她返回院子收拾碗筷,又睡個回籠覺才出門買菜。 去買菜的路上,微信提示音一直響,沉寂了個把月的大學班級群又熱鬧起來,誰誰跳了槽,誰又找到了工作,還有聊結婚的,壬年瀏覽一遍后沒發言收了手機,望著湛藍的晴空長嘆一聲。 是該上心找工作了。 閑散的日子越久,越沒工作的動力,她一面為自己的懶惰懺悔,一面享受這種坐吃等死的米蟲日子。 作為一個月前畢業的女大學生,壬年畢業即失業,拿到畢業證書后便收拾東西回家,她大學在外省上的,許是在外漂泊太久,以后工作就想離家近點,所以大四期間對找工作都沒怎么上心,如今回來家里倒是有足夠的精力找工作了,可無奈小地方機會少,學的又是國畫專業,合適的崗位更少了,投出去的簡歷都石沉了大海。 肯定是她想工作的愿望還不夠強烈。 為了表示自己對工作的渴望,逛菜市場時,壬年在求職app上連投了幾個不限專業的崗位,這才良心稍安地去挑菜。 說來也巧,大概是她想建設祖國的心情感動了上蒼,剛回到家手機鈴聲就響了。 沒有備注的陌生號碼,本地的。 她深呼吸平復下內心的激動,接聽后禮貌地問好,然而事實證明,是她想多了。 電話是鎮口的王阿姨打來的。 她兩肩瞬間耷拉下去,“對,我是年年,王阿姨您有事嗎?如果是找我奶奶,她不在家了?!?/br> “不是不是,我找你的,你電話還是你奶給我的呢?!?/br> 聽王阿姨的意思說,她家小超市的收銀員前天辭職了,一時間招不到合適的人,想起她已回了鎮上,問她能不能去幫個忙,工錢照付。 超市離家不遠,閑著也是閑著,賺點零花錢也好。 壬年動心了,可保險起見,她說:“我得先問我奶……” “她沒意見,你電話還是她給我的,老太太那邊,到了要吃飯的點你就回家,讓丫丫來看店?!?/br> 丫丫是對方小女兒的名字。 都說到這份上了,壬年握緊手機,“那我能不上晚班嘛……” “呃,為啥???這一片晚上挺熱鬧的,你們年輕人不都喜歡夜生活嘛?” 她撓撓頭,找了個最合適的理由:“我老太晚上眼睛不好,我得照看她?!?/br> “嗯,這倒也是,那行吧,我跟另外一個女孩聊聊,排班排得過來的話,那咱門就說定了啊?!?/br> “行?!?/br> 她爽快地應下來,掛斷電話去找老太太,后者正坐在窗戶前的搖椅上發呆,她搬了小凳子過來,說了去超市幫忙的事。 老太太這會子是清醒的,精神頭不錯,聽完后拍拍她的手,讓她放心去。 她交代說:“飯我自己回來做,我不在家時,你有事就打我電話?!?/br> 傍晚時候,王阿姨又打來電話,說排班安排好了,讓她沒什么事明天去超市一趟,先簡單培訓下再上崗。 壬年應下了。 小鎮上的日子很安寧,吃完晚飯距離天黑還有段時間,壬年推著老太太去了家門口的樹底下納涼,不多時,一輛貨車從兩人面前緩緩駛過。 同一個鎮的,祖祖輩輩都住在這里,車里的人搖下車窗跟她們打招呼。 “是黃二毛家?!?/br> 壬年告訴老太太。 “也要搬走啦?” “嗯,聽說二毛要結婚了,新媳婦想住城里,只能簽字了?!?/br> 他們這地方叫做橋頭鎮,已經規劃了要拆遷蓋新樓盤,鎮上大半人家都已經拿拆遷款搬走了,只有少部分人家還沒搬,有嫌拆遷款少的想多要點,也有舍不得地方不肯搬走的。 她太奶奶就是后者。 涼風拂面,吹得人跟著放松下來,壬年斗膽一提:“太,要不咱們也搬走吧?住城里是要方便點?!?/br> 原則性問題,老太太這會倒聽清楚了,斬釘截鐵地回:“不搬?!?/br> 中氣十足,完全不像九十多歲的老太太。 壬年深呼吸,不死心地繼續說:“那以后我上班了,從城里回來也太麻煩了,再碰上加班,這一路黑燈瞎火的,女孩子走夜路,萬一路上被人劫色了怎么辦?” 考慮到太奶奶的聽力,她每句話都牟足了勁兒,話音未落,身后傳來兩聲犬吠,壬年習慣性回頭,面上一閃而過尷尬。 是隔壁新搬來的鄰居,牽了狗出來遛彎。 老太太沒察覺她的變化,喝口茶水,振振有詞地說:“所以讓你趕緊處對象,以后上下班讓他接送你?!?/br> “哎呀太就你別說了?!?/br> 她擺擺手:“算了算了,拆遷的事當我沒提吧?!?/br> 顯然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 新鄰居大概是想往鎮里邊遛,一人一狗自家院門前經過,老太太整了整鼻梁上的老花鏡,不確定地問:“是新搬來,住老張家房子的小伙子嗎?” 壬年兩手撐頭:“嗯?!?/br> 鄰居張叔叔做生意發了財,一家人前兩年搬去了城里,老宅至此一直空著,直到半個月前搬進來外地人。 一個高大魁梧、面向兇惡的年輕男人,一看就不是善茬。 想起那天推開窗戶,乍然看到個光膀子搬東西的男人,她差點沒給喉嚨里的水嗆死。 對方聽到她這邊的動靜,投來淡淡的一眼,放下肩上的箱子進屋,再出來時身上套了白T恤。 壬年無語地翻個白眼,關上窗戶窗簾一拉。 不就是幾塊腹肌胸大點嗎,誰想看一樣。 就這樣,第一天就把梁子結下了,至少在壬年看來是。 此時,眼見人和狗走出去段距離了,老太太好奇問:“你咋都不跟人家打招呼?” “打什么招呼,我跟他又不認識?!?/br> 太奶奶沒聽清:“你說啥?” “我跟他不認識,連一句話都沒說過!” 她一字一句、大聲地說,老太太聽沒聽清不知道,反正還沒走遠的狗主人八成是聽到了,回過頭來望著她。 壬年注意到了對方的視線,正欲狠瞪回去,看到對方那張兇神惡煞的臉,還牽著條同樣不好惹的狗,氣勢瞬間弱下去,臉朝向了一邊。 對方也只看了一眼,轉過身繼續走了。 “大半個月都沒說過話?” “嗯?!?/br> 老太太納悶了:“為啥?” “跟你說不清楚,天快黑了,回屋里吧?!?/br> 陰涼風吹過,老太太抬頭瞧瞧昏暗的天色,:“這是……又到十五了?” “嗯?!?/br> 農歷十五,每個月陰氣最重的日子。 百鬼出沒。 壬年扶起老人,瞟一眼人和狗消失的拐角,不由忿忿地想。 見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