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沈清和聞言面色如常,眸里溢滿了笑意。 說是寧野實戰經驗豐富,不錯,的確豐富,不過都是失敗的經歷,他在林修竹手上還沒有得過便宜呢! 寧野神色一僵,眸里滑過一絲戾氣。 南燕儀仗最前方的一名長相陰柔精致的年輕男子笑道,“本王也是聽過七皇子殿下的名聲,只是與五王子聽的不太一樣。七皇子殿下博覽群書,這些日子可是做成了好些大事,本王佩服?!?/br> “聽聞林小將軍回了鎬京,還請七皇子殿下為本王引薦引薦,到時五王子可要一起??!” 沈清和看了男子一眼,這人不是南燕王最寵愛的皇子,晏洲嘛! 這話著實是捅到了寧野的肺葉子上,誰不知曉他比謀劃,比武力,比智謀沒贏過林修竹。 寧野瞥了晏洲一眼,隱隱有怒意顯現,眼里滑過一絲鄙夷不屑,他平生最厭惡的就是晏洲這種男不男,女不女的人了。更別提他還沒在林修竹手上討到好處,寧野冷笑一聲,“一定?!?/br> 幾人“相談甚歡”,沈清和垂下眼眸,真是復雜。 秦筠一笑,“兩位殿下請?!?/br> “殿下請?!眱扇说?。 “請”,秦筠也沒客氣,先一步走在了前面。在鎬京,他是主,自然不需跟來西蜀的外使客氣。 出乎意料的是剛才嗆聲寧野的晏洲又落后了寧野半步。 若是按他們的目的,南燕該是比北疆有底氣的多。 南燕來鎬京打的旗號是感謝承和帝慶賀南燕千秋節,順帶著慶賀西蜀新年,祈愿兩國友好交往長長久久。 至于北疆,對于西蜀的態度就有些微妙了。 其一北疆作為sao擾西蜀邊境百姓的一方,本就是違背了誓約。 其二,他們則是作為敗方來向西蜀遞降書的,說著是談判,其實往細里推敲,北疆實際上就是來向西蜀送錢的,本就作為弱方,自然在氣勢上略低一頭。 但這會兒的站位,叫沈清和有些難以捉摸晏洲的目的。 其實禮部尚書與鴻臚寺卿的話,就是叫沈清和招待使臣的話也不全是說笑,這不,這會兒沈清和已經跟兩國的使臣寒暄上了?!坝诖笕?,高大人遠道而來,相必舟車勞頓,一定是累壞了?!?/br> 北疆正使笑道,“西蜀風光好,處處開了紅梅,下官也不覺著勞累?!边@位大人不會講西蜀的官話,身旁跟隨著北疆的譯語者,在西蜀也叫通事。① 沈清和聽了通事翻譯的話,這才笑道,“大人喜愛紅梅,本官倒是可以推薦個地方?!?/br> 北疆正使也笑著頷首答應了。 沈清和又問南燕正使,“高大人可覺著累了?進了鎬京城前面就是驛站了,備了薄酒晚宴,幾位大人用了膳后可以在驛站的溫泉池中好好泡泡,去去乏氣?!?/br> 這回可就用不著通事翻譯了,沈清和直接用的是南燕的官話,這還得得益于晏歲時幼時教他的南燕官話,沒想到竟用到此處了。 原本準備為沈清和翻譯的通事聽到沈清和話南燕官話時瞪大了雙眼,祭酒大人竟然會說南燕官話?果然不愧是國子監祭酒。 禮部尚書與鴻臚寺卿也是有些震驚,顯然也是沒有想到沈清和會說南燕官話,他們也沒聽沈清和提起過這個,這么一來反而是歪打正著,便宜了他們了。 這會兒他們也與那位通事是同樣的想法,怪不得沈清和是國子監祭酒呢! 作者有話要說: ?、俟糯陀蟹g,當時翻譯被稱為“蒲義、譯語者、舌人”等,不過大部分人都稱之為“通事”。 我國古代最早出現在歷史文獻記載中的翻譯要追溯到周朝時期,當時的翻譯叫做“寄、譯”。由此可見,在周朝時期,已經有翻譯這門職業了。 古代的翻譯一般的官職稱謂各不相同,魏晉南北朝稱為“譯令使”,隋朝時叫做“通事舍人”,而到了清朝,他們的稱謂和現代的翻譯越來越相似,當成稱為“通譯官”。古代的翻譯雖然都有官職在身,但官級一般不高,通常情況下就是七品。 ☆、潑茶香(12) 沈清和可不知他們在想什么。 南燕正使驚喜道,“大人會講南燕官話?” 沈清和一笑,“略懂一二?!?/br> 這哪里是略懂?聽這語調,就知曉與他們地地道道的南燕人講話一模一樣了。 南燕正使還欲再問,就見前方走的晏洲停了下來,“這位大人不知是哪里人?這南燕話講的標準,叫本王生了些錯覺。還有這容色,真是好顏色,你們鎬京人都是這般的好顏色嗎?” 晏洲看了看沈清和,又看了看秦筠。語氣里是不加掩飾的夸贊,再加之他說的也是磕磕絆絆的西蜀話,秦筠也聽了個大概。 秦筠瞇了瞇眼睛,不動聲色的瞥了晏洲一眼,這位南燕皇子似乎有些圖謀不軌? 其實哪里是圖謀不軌,就是秦筠的占有欲犯了。他在對沈清和的事上總是矛盾又復雜的,怕自己擾亂了沈清和的事宜,更怕別人惦記上他。 易安只能是他一個人的。 秦筠的神色偏執又復雜,浮現后又立馬隱落了下去,叫別人不能窺探得了半分。 沈清和聽著晏洲的話,勾唇一笑,風流肆意,紫色的官袍更顯得沈清和矜貴,“下官金陵人?!?/br> “金陵?好地方?!标讨拶潎@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