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你問?!?/br> “馬爾尼菲籃狀菌感染能治愈嗎?” “嗯?!?/br> “我看資料,它是條件致病菌,通常發生于免疫功能嚴重低下的患者,如CD4細胞計數低下的HIV感染者……李曉玲有艾滋???” “沒有?!?/br> “那她有沒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她看了眼屏幕,“癌癥及糖尿???” “沒有,常見于不代表只發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也可能感染?!?/br> “可這種概率很小?!?/br> “是很小,但她從遙省過來?!?/br> 于燕疑惑:“你的意思是她可能接觸過竹鼠?” “……什么?”蔣攸寧沒聽清。 兩個人隔得太遠,于燕摘下眼鏡,合上筆記本,走過去重復了一遍。 蔣攸寧回答:“她自己說沒有。她爸媽常年不在家,也不了解情況?!?/br> 于燕好奇:“難道你在排除了艾滋及其他基礎疾病后,僅僅因為她是遙省人,就確診了她是馬爾尼非籃狀菌感染?” “最初只是猜測。確診是在入院48小時后,當中做了很多檢查?!?/br> “檢查很貴吧?!?/br> “因為多,所以加起來不便宜?!?/br> 于燕想,大概就是這些檢查先把李曉玲一家嚇住了。她坐到蔣攸寧旁邊的空位上,他卻開始敲打鍵盤。 “……” “問完了?” “還沒有?!庇谘嘞氲剿魈煨菹?,只好厚著臉皮抓住機會。蔣攸寧把確診后的治療過程簡單說了遍,又告訴她病菌的培養要七到十四天,檢驗科也是最近才找到關鍵性證據。 “但你的治療不是找到證據后才開始的?!?/br> “嗯,抗真菌治療進行得比較早?!?/br> “這樣做符合規定嗎?會不會有風險?”于燕試探道,“我聽說你和戴醫生吵過架?!?/br> 他轉頭:“聽誰說的?!?/br>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他意見不合。而期間李曉玲病情惡化住進MICU,這和你們的爭吵有關系嗎?” “如果你說的吵架是我和老師的探討,我不知道你具體指的是哪次?!?/br> “你們對她的病情進行的關鍵探討是哪次?” 他依舊思考了會兒:“應該是關于兩性霉素B的使用。因為它有很大的毒副作用,而我一開始就主張靜滴,老師認為我的做法比較冒險,所以沒有達成一致?!?/br> “后來呢?” “他同意了?!?/br> “為什么?” “因為李曉玲的肺部感染已經很嚴重,病菌甚至開始啃噬她的腎臟和皮膚,而兩性霉素B口服和肌rou注射用藥后的吸收效果差,且不穩定。靜脈給藥后在體內也不容易擴散進入體腔及腦脊液中?!笔Y攸寧略微皺眉,找到小劉論文中一個明顯的邏輯錯誤,做了具體的批注。 于燕不敢出聲,等他做完了,才聽他開口:“相比之下,靜脈滴注后血中濃度能達到有效藥物濃度,例如靜脈滴注1毫克每升,血中濃度可達0.3到3.5毫克每升,24小時后仍可達0.03到0.6毫克每升,血漿蛋白結合率也比其他方式要高,所以……” 他再次轉頭,真誠地問:“聽得懂嗎?” “……不太懂?!庇谘嗬蠈嵔淮?,這人的腦子像個數據庫。她挫敗地嘖了聲,“大體意思就是靜滴風險大,但效果好,所以你堅持這個方案,是吧?!?/br> 蔣攸寧安靜地看著她:“是?!?/br> “所以你和戴醫生是在探討這些?!庇谘嗷砣坏耐瑫r也有幾絲失望。她想,或許是她這兩天把重心轉到李曉玲一家,總是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問題,所以才忍不住猜測是不是醫生的診療有了失誤才引起家屬的不滿,以致悲劇發生,可如果醫生沒有錯…… 她想起入行時老師教她的話:凡事有三面,你的一面,我的一面,以及事實真相的一面。 那她現在是不是還陷在“我的一面?”里? 不等她再次開口,蔣攸寧以一種審視的目光看著她:“我剛才提的這些,是我和老師在李曉玲病情惡化后進行的應急討論,不是因為意見不合治療失誤才導致她進MICU,至于他父親動手打人和意外去世,也跟這件事沒有關系?!?/br> 于燕被他戳中心思,不免意外:“我……” “我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在跟李曉玲和她mama套近乎,但我得提醒你,你的工作是采訪戴醫生,就算你同情她們母子的遭遇,要找所謂的真相,也請你尊重客觀事實?!?/br> 蔣攸寧捕捉到她臉上閃過的一絲難堪,像是印證了他的某種猜測,這讓他的語氣冷硬了幾分:“時候不早了,請問你對我的采訪結束了嗎?” 作者有話要說: 《春天見》中涉及的所有病癥、醫療術語及各項相關數據僅作服務劇情之用,多臆測,非權威,不可信,錯漏之處懇請各位指正。 第8章 哈欠 于燕聽出他的抵觸:“不好意思啊?!?/br> 她起身,想起什么又回頭,蔣攸寧和她對視:“還有?” “……最后一個問題?!?/br> 好吧。 “李曉玲離治愈出院還有多久?” “看她恢復情況?!笔Y攸寧轉過去看屏幕,“她的血常規、心電圖以及肝功能數據都明顯向好。靜滴療程過后,會先采取口服伊曲康唑的方案,留院時間預計兩周?!?/br> 于燕重又走過去:“那回家之后還要堅持用藥吧?!?/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