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眾人一時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似乎覺得今日這次會議非同尋常。 苻堅道,“不知諸位對朕如何看待呢?” 眾人皆異口同聲,“陛下乃亂世明君?!?/br> 苻堅笑道,“朕不是要聽這句話,這是個亂世,沒錯,可朕從來都不是什么明君,最起碼,朕并非君?!?/br> 他這句話說出來,大家隱約猜到了些什么。 苻堅是少數民族,雖然大秦統一了北方,可畢竟統治階級是氐人,大秦一千七百多萬戶的人口中,氐人只有一百多萬。 而人口占了大多數的漢人卻對大秦政權抱有不同的看法。 一些漢人南下追隨司馬氏政權,一些漢人隱居不仕,一些漢人建立了鄔堡,將自己與大秦隔絕起來,苻堅奈何不了他們。 但是,沒有一日苻堅不想取得他們的支持。 可南方的司馬氏政權只要存在一日,這些人卻不會心甘情愿的歸屬大秦。 所以,苻堅心里多少是有心失落,還有幾分的酸澀醋意。 他此刻說自己并非君,這些大臣們一下子明白了。 他在嘲諷自己。 坐擁幅員遼闊的萬里江山,卻得不到一個正統,得不到士族的支持,得不到天下人口最大的漢族的支持。 眾人有些垂下了頭去,有些喪氣的模樣,苻堅都這么說了,他們還能裝作一副高興的樣子么? “朕并非完美之人,可朕想做一個好人,朕今日有些不安,所以,想見見你們,也想聽聽你們的心里話,你們都暢所欲言吧,把心里高興的,郁悶的,都說出來吧?!?/br> 可是,他這樣打感情牌,自己不說出心里的郁悶,他讓大臣們如何主動說話? 難道他要大臣們說,要吃中午飯了,陛下,我們餓了,放我們回去吧。 萱城不禁覺得好笑。 苻堅可真會挑時間,真會拖時間。 大臣們真的不說話了。 于是,只有苻堅在說話。 “好吧,你們都不說話,那朕就先說說心中的郁悶吧,朕每次想到天下還不能統一,總是寢食難安,我大秦雖然一統北方,據有大片土地,然九州終究不能歸一,百姓們不能歸于一姓,這是朕的失誤,當然,也是諸位的失責?!?/br> 他這么一開口,大臣們約莫猜到他心中的郁悶為何了。 如今,大秦無論是國力還是國土都比偏安一隅的晉朝強盛,苻堅的心大了,他想要的更多。 眾臣互相看了一眼,有些點頭表示認同,有些卻無奈的搖了搖頭,苻堅把這些人的動作都看在眼里。 “朕繼承大秦基業,如今已26年了,眼看著就要三十年了,人的一生能有多長,不過就是三四十載,對嗎?朕用了19年的時間完成了北方統一,這么算來,這7年時間朕算是虛度了,如果不算虛度,那對大秦來說,便是休養生息了7年,我大秦是以武建國,可士兵們卻歇息了7年,這算不算是虛度光陰呢?如今九州未定,司馬氏偏安東南一隅,這是司馬氏的罪過,也是朕的失誤,朕從未叛過晉朝,從未辜負過百姓,而司馬氏拋棄了各族百姓只顧自身行樂,如今朕想舉全國兵力去征討,粗略計算了一下裝備精兵,約有97萬,朕將率先出征,征討司馬氏,令衣冠南渡之士重回故土,今日將諸位聚集在這太極殿中,就是想聽聽諸位的意見,諸位以為如何?” 苻堅終于還是說出了這些話。 萱城悲涼的心道,這些話他在心中埋藏了多久,少數怕也有七八年了吧,可他一直藏著掖著,獨自一人承受著,自從襄陽之戰和淮南之戰打響,他沒有一日不想著南下建康。 他的這一番話說了出來,殿內的大臣都坐不住了,不是想著要趕緊回家吃飯,而是為了自己的前途生計,眾人一時議論紛紛,可依舊沒有人敢站出來回答苻堅。 苻堅環顧著這些人,他在等這些人的回應。 作者閑話:好了,快要完結了,最后一個故事啦。 第三百零五章 太極殿會議 過了許久,朱肜站出來了,他是氐人中習儒之人,文武兼備,一邊領兵出征一邊在太學任教,萱城曾經拜訪過他。 “陛下順應天時,恭行天罰,唿嘯則摧毀傾覆五岳,唿吸則斷絕江海流水,如果一舉發兵百萬,必將有征無戰?!?/br> 萱城想,如果歷史真能像朱肜說的那般有征無戰就好了,苻堅的本意也許不是大舉南侵,而正是朱肜口中的有征無戰,他不是想要滅了司馬氏,而是想要降服司馬氏而已。 他把鮮卑、羌、匈奴這些少數民族的國家滅了之后依舊能寬仁待之,而別說是擁有**正統的司馬氏了,司馬曜雖然只有21歲,就像苻堅的兒子們這般年華,雖然晉朝的朝政都是門閥士族手中,可他畢竟是皇帝,苻堅連官位官府都替司馬曜準備好了,他能不善待人家嗎? 可惜——— 朱肜的話不會應驗,雖然他說的這么美妙動聽,苻堅的征伐也并非有征無戰,他想嚇唬司馬曜,可殊不知司馬曜害怕,謝安卻不怕,謝安的一生都是在嚇大中渡過,他經歷了多少風浪曲折,怎么會對苻堅這位故人不知彼知己呢? 苻堅不想打,只想嚇,謝安卻要真正的打一仗。 有些人是支持朱肜所言,有些人是反對的。 支持的第一人,當然不是別人,是苻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