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目光灼灼的小姑娘索性放下了那籃野杏,改為站起來拍拍趙恪的肩,不無安慰地給他順了順毛:“放心,我的刀可沒忘記日日打磨?!?/br> 她比趙恪小上些許,前些日子又病了一場,近來雖長了些rou,可身量到底比不上高瘦的少年。如此踮腳強充小大人的模樣,瞧來倒有幾分好笑。 趙恪的眉心無聲地跳動了一下,眼底翻涌的深色卻忽地放松起來,頗有些無奈地看著小姑娘一道煙兒似的溜進灶間偷吃。 那一籃沒吃完的野杏到底受了冷落,孤零零地躺在石榴樹蔭下。 * 忙活至深夜之后,噴香金黃的熏rou總算安安分分地躺進了鍋底,即將在那小小火苗的舔舐之下,悄悄地發生蛻變。 到了第二日揭開封印的鍋蓋,一股翻涌了許久的煙火氣伴著油脂的香味一氣沖出來,勾得人腿腳都要酥掉。 吳氏顧不得燙,眉開眼笑地把那rou拿出來封好,放在廊下接受陽光的洗禮。 也怪不得她開心,今日一大早便有同村的嬸子前來傳話,道是她兒子常平得了師傅幾天假,過幾日便要回家來。 這位大哥年紀不過十五六歲,卻因常家家貧,四年前便被常父常母送到了鎮上做學徒,一年四季也沒有幾天的功夫在家。 又因著他那師傅嚴厲,并不許人前去探望,細細算起來,吳氏已經數月沒有見過大兒子一面了。 手心手背都是rou,她如今想起來當年兒子離家的模樣猶然揪心,如今知曉兒子要回來,可不是要高興得睡不著了嗎? 想來如今家中的情況好些,平兒難得回來,總要吃好睡好。思及此處,吳氏倒也不再心疼那捆衣料,比劃了半晌想要給即將回來的兒子備上一件新衣。 昨日常瑛回來便被村中的嬸子們圍了三圈,今日一大早想要上常家大門尋稀奇的人便更多了,與吳氏私交頗好的劉家嬸子自然也在其列。 見著吳氏打算裁衣,擼起了袖子便要幫忙。 她針線上的細致功夫雖然比不上吳氏,但勝在干活麻利,一雙手極為勤快。 有了劉家嬸子的幫忙,這瑣碎的工作自然省心不少,吳氏見狀也有些不好意思地應了,直道今日要不許劉嬸子走,要留她吃飯。 眾婦人嘻嘻哈哈地笑鬧一陣,也都不再拘束,身上空閑的不少人都穿針引線,熱情地留在了常家幫忙。 農家的樸實熱情叫常瑛頗感意外,好奇地觀望著這些婦人們手腳飛快地裁布描樣子,把一枚小小的縫衣針使得熟稔無比。 眼下囿于條件簡陋,人力不足,她所調制的香料都頗為簡單。 奈何采香、分揀、熬制、萃取、調制、窖藏……這許多工序已經叫常家上下分身乏術。 要想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利潤,或是復刻前世常氏一族傳承下來的那些繁瑣香方,她是免不了要招些人力,趁著秋意未涼,抓緊時間貯藏原料,增加出品。 如此來看,常家村里的婦人們倒是極為合適。 她們大都是自小在農家長大,不僅做力氣活有把子力氣,如針線之類的精巧活計同樣精通,是再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常家院中的婦人們對這個小丫頭的主意渾然不知,偶爾抬頭嬉鬧之余,個個飛針走線,動作飛快,那幾件單衣不多時便有了雛形。 到了第三日午間,細細鎖邊挽線之后,一家子嶄新的衣衫終于做好。 小姑娘捧著那細細密密的針腳,笑得眉眼彎彎好似月牙。 這幾件衣服顯然是下了功夫所做,雖然出自不同人之手,卻都是難得的走線工整,制式方正。抖散在陽光之下,滿是清香宜人的皂角香氣。 喜得常安一拿到手,便急匆匆地上了身,眉開眼笑地在吳氏身前打了個轉,向吳氏討夸贊。想來要是他有尾巴,這會兒定然高高地翹了起來。 常瑛不動聲色地把自己那得意忘形的二哥擠開,撒嬌似得拉著爹娘的手,央求他們換上新衣瞧瞧。 常父一貫寡言,高高大大的一個中年漢子此時倒有些不好意思,半推半就地被含笑的吳氏拉去換上了新衣,臨走前還不忘叮囑趙恪也穿上。 受著熱熱鬧鬧的氣氛所感染,當少年老成的趙恪被常瑛強行比劃了半晌之后,竟也默默接受了這份來之不易的禮物,紅著一張臉上了身。 精心挑選的衣料配上吳氏精巧的手藝,出來的效果自然差不了。 常父與兩個少年身上俱是染制均勻的墨灰色,衣襟處鑲嵌了耐磨又相宜的玄青壓襟。吳氏則是選取了端莊又不失溫柔的檀色,襯得整個人好似春風拂面。 “恪兒該穿長衫才好呢……”吳氏眼神欣慰地打量了一圈趙恪,抬手去給長高了不少的少年整了整衣領,語氣忽地惋惜起來。 少年筆挺的脊背僵直了一瞬,“吳姨,我沒有這個意思……” “好孩子,倘若咱們家能好起來,你又何苦被埋沒?” 世人皆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縱使趙家敗落了,趙恪亦是書香人家的子弟,怎么能不想要登臨天子明堂的殊榮呢? 趙恪明潔澄澈的眸子靜默地垂下,似乎生出了些許翳色。唇瓣輕輕顫動了幾下,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 瞧見他rou眼可見的低落下去,吳氏自然心疼,有些怨自己多嘴一提。只好輕輕拍拍他的肩頭,就此把這話題岔開來去。 常瑛眨眨眼睛,自然把他這異樣的神色收入眼底。 與趙恪相處在同一個屋檐之下久了便會發現,他們一家其實對這個少年的過往知之甚少。 譬如趙家為何敗落、趙夫子為何帶著獨子前來這鄉野之地生活、乃至于他為何心志消沉,不過短短一年時間便苛疾纏身,不治而死? 壓下這許許多多的疑問,她抬手塞給猶自沉默的趙恪一個白面饅頭,又把那香氣撲鼻的熏rou朝他跟前推了推,另辟蹊徑地鼓勵他重新振作。 雖不曉得前因種種,但是不論是那日趙恪于后山毫不猶豫地救她,還是這些日子以來他言行舉止透出來的品格氣度,都讓常瑛覺得,他是可信之人。 若有一日他想說,那自己自然愿意聽,若他始終不愿意提及,常家猶然把他當作一份子。 小姑娘那身柔柔的鵝黃衣衫顏色極好,配上她那雙圓溜溜好似小貓的眼睛,總讓人聯想到某種眼神濕漉漉的毛茸茸幼崽,時而奶兇奶兇地齜牙,嘗到滿意的食物又滿足地瞇起眼睛一臉饜足。 少年低頭躲過她的眼神,卻狠狠地咬了一口手中的饅頭,眼底留存的翳色漸漸散開。那些深埋心底的怨恨與不甘再次平靜下來,澄明的心境彷佛撥云見日,又重新明朗起來。 山重水復之際得到了常家庇護,或許命運倒也沒有這般愛捉弄人。 * 夜色靜悄悄地籠罩了這小小的村落,用過夕食的常瑛跟著吳氏穿過曲折的泥土路,敲開了鄰居劉家嫂子的門。 她沒有忘記這幾日盤算了許久的雇人制香之事,思來想去,最為合適的便是鄰居劉家嬸子。 且不說劉嬸子與吳氏本就關系不錯,單論手腳麻利的程度,也是眾多婦人里出了名的。 加之她品行端正,行事風風火火又磊落,在常瑛心中自然當得起這份活計。 聽了吳氏笑著說完來意,正在灶間洗刷的劉嬸子急急忙忙地沖出來,一張臉上又是喜悅又是不敢置信:“元娘?你說什么?” “實在是家中有些忙不開,特地來請嬸子過去幫忙?!背g俅伍_口講了一遍,“一日十文錢,不知您可騰得出空閑?” “有的!有的!”劉嬸子連連點頭,“眼下秋收剛過,怎么能沒功夫呢?” 頓了頓之后,婦人卻有些遲疑:“……可咱們做了多少年的鄰居,若是有難處需要幫忙,說一聲就是了。出些不值錢的力氣罷了,我怎么能收你家的工錢呢?” 她雖高興,卻沒有一口應下。 前幾日留在常家給吳氏裁衣搭把手,不過是順手為之,從來也沒想過要什么報酬。如今常家特地上門要給她工錢,倒叫她不好意思起來。 “嫂子,可不敢這樣說?!眳鞘侠氖?,“制香的路數多呢,且不是一日兩日的功夫。我們特地來請你,怎么能不給銀錢呢?” “退一萬步說,你家小子也漸漸大了?!彼埔谎鄹趧⑸┳又蟮陌氪笮∽?,“娶妻的銀錢可要備著了呢?!?/br> 劉家小子被她這一打趣兒,臉頰上頓時飛出一道紅撲撲的云。一時之間也不敢站在此處,一道煙兒溜了去。 劉嬸子笑罵兒子兩句,心里的坎兒總算放下,便也順水推舟地應下了吳氏的邀。 一連敲了幾家嬸子的門過后,人手不夠這個難事總算暫時解決。常瑛在心中巴拉巴拉敲了半天算盤,終于帶著笑入了眠。 次日天光蒙蒙亮,不論高矮胖瘦的婦人們紛紛結伴尋上門來,有些忐忑地敲開了常家的門。 采花制香這樣精細風雅的活計,她們也只偶爾在戲文里聽見過。而自己這做慣了粗活的手可糙得很,能把這種事情干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