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不是的”,沈游一看臺下這幫人的臉就知道他們在想什么,“我們會控制名額,并且明確表態,這種對于儒生的招聘會在十到二十年之內徹底消亡?!?/br> 蒲良駿:?? 是啊,這么看起來,你倒是沒有搞暗箱cao作了,你只不過是把箱子踢掉了而已。 “諸位,你們首先得搞明白,這種儒生試是針對于那些除了寫八股之外,什么也不會的人。我們至少需要一段極長的時間,緩慢減少讀三綱五常的人的占比?!?/br> 沈游淡淡道,“只有這樣,才能夠平穩過渡,切記cao之過急。真等到了十幾年之后,這種儒生試就可以取消了”。 “但這樣一來,勢必會有人去鉆空子。競爭不過其余專業更厲害的人,這幫人就會轉去鉆研儒生科。反正只要能當官兒,是什么工作并不重要”。 周恪滿面嘲諷之意,他宦海沉浮多年,見過無數官場陳規陋習,幾乎下意識的就要把人往壞處想。 ”為防止此類情況發生??贾腥迳囍酥荒軌驊肝臅鴯?,此外,儒生試必須不限年齡、性別,不限制任何科目專業,不限制是否完成了縣學教育?!?/br> 前者意味著通過儒生試入職府衙就毫無前途,后者意味著極有可能有大量的競爭對手同臺競爭儒生試。 一個毫無前途,隨時隨地都可能消失,還可能有巨額競爭對手的考試,但凡有能力去考學院的,都會改學學院的教材。 畢竟縣學的掃盲只需要付出一年一百個銅子的學雜費罷了。 “可這樣一來,那些非學院出身的人豈不是千軍萬馬,就為了擠過儒生試?” 寧元昌眉頭緊鎖,這對于非學院派而言,不僅不是個好消息,還是個特大型壞消息。 “不是的”,沈游解釋道,“現行的招聘方式上是專業招聘,不過只是加設一個儒生試罷了”。 寧元昌眉目頓時舒展開來。 府衙目前的招聘條件會明確要求是某某科目畢業或者干脆要求有幾年相關領域的經驗。也就是說,要么你已經學習過這個業務,要么你原本就有這個業務相關的工作經驗。 現在即使添加一個儒生試,也不耽誤有能力的非學院人士考入府衙,只是通過儒生試,緩慢的,稍稍隱晦的逼迫大家改學新教材罷了。 畢竟一上來就全盤否定全天下讀書人都在讀的八股文,影響未免也太大了。 等等,這樣一來。 興建各地學院既普及了教育,又打散了瓊州學派。增加儒生試既安撫了那些考不上專業性極強的崗位的八股文人們,又將非學院派文人們內部分化了,畢竟有能耐的根本看不上死寫八股的。 你們不是抱團搞黨爭嗎?現在我釜底抽薪,沒有兩派了,開心嗎? 更恐怖的是,不管是普及教育還是增設儒生試以維/穩,全都是府衙原本就要做的。 一石二鳥,真省錢??! 寧元昌抬頭看向沈游和周恪,他倆面帶微笑,寧元昌卻下意識打了個寒顫。 玩政治的人,果然骯臟! 第105章 破除派系的文件下發的極快,與其說這次黨爭在萌芽期就被掐斷,還不如說沈游只是為此后洶涌的派系斗爭鑄就了一道最初的防線。 因為黨爭是無法徹底清理掉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斗爭,不論為私心還是為公理,乃至于只是幾個人抱團這種細微的爭斗,許多人根本意識不到這一樣是黨爭中的一種。 沈游與周恪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加強思想教育,查出一個,處理一個。 伴隨著這場萌芽期黨爭的落幕,隨之興起的是日漸恢復的徐聞縣。 他們是沈游轄區內第一個用上水泥的縣。 是的,歷時六年,瓊州的匠科終于研發出了水泥的制作工藝。然而,即使如此,距離水泥在鋪路上的應用還有極大一段路要走。 “先生,目前為止,共計有十六個實驗對照組”,負責主管水泥路修筑的三級匠工魏舒云站在黃泥路上,這是徐聞縣出城的一條路。 她的眼前已經不是塵土滿天的黃泥路了,而是十六段根據不同工藝鋪設完成的水泥路。 “我們在實驗室里做過簡易的水泥鋪設實驗,原本實驗還算是順暢,但是實驗一旦放大到真實的路面狀況上……”。 魏舒云無比郁悶。水泥研發六年,一直都是她負責的項目,眼看著終于有了點成果。萬萬沒料到,光是前期水泥路的鋪設就出了這么多的問題,更別提后期還要跟作坊合作一起開發水泥的生產設備。 她只要一想就覺得長路漫漫。 “目前主要出現的問題是哪些?” 沈游很冷靜,出問題才是正常的。在這種什么工業原料都沒有的時代,這些水泥全是瓊州的匠人們花費了六年的時間一點點試驗出來的,甚至光是最初的石灰石、鐵礦石的配比就試驗了兩年多。更別提后期燒窯的溫度等等問題了。 “路基夯土程度、是否需要添加墊層、以什么樣的墊層為主、水泥層鋪設厚度、水泥裂縫等等問題,數不勝數”,已經是五月份了,魏舒云額間全是熱汗,也不知道是熱的還是急的。 “不要急”,沈游沉聲道,“慢慢來”。 “先生,我會盡力完成任務的”,魏舒云是真的著急,這個項目最大的意義就在于有了水泥路,他們就能夠將徐聞縣與瓊州海峽相連的碼頭修建完畢,甚至還能夠勾連起瓊州各大作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