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506節
更別說那河北其他的重工園、東洋和北洋海師的開支,甚至是今年萬壽大典和升級成為寰宇運動會的開支。 但私下里,楊用修倒總是一副“陛下圣明”的模樣,顯得對皇帝許多不曾明朗的態度很相信的樣子。 但張璧已經打定主意今年就致仕了,要不然太危險。致仕之前,如果能夠讓皇帝和太子都感念他的體貼,對皇后和儲君的問題都有了一個妥善的建議,那也是他給張家子孫留下的遺澤。 “用修,你為太子師,不可不用心?!睆堣狄馕渡铋L地看著他,“若你接任總輔之職,那也能讓朝野明陛下心意。然而,嚴惟中、顧九和、黃才伯,都不可小覷??!屆時若薦選你的人少了,陛下也不好就這么點你?!?/br> 楊慎皺了皺眉,隨后嘟噥了一聲:“都是忠君辦事,我只是平日里沒那么多功夫交往同僚?!?/br> 從他在廣東豬突猛進把楊廷和嚇暈在中圓殿開始,楊慎的性格里越來越多的耿直。而身負財稅重任,他被朝廷龐大的開支鞭策著,在賦稅方面嚴格不已,也確實得罪了不少同僚。 但點選總輔,不就是陛下一言而決的事嗎? 楊慎是這么覺得的,只有身為目前太子屬官之首的張璧用他莫名其妙勝出的經歷告訴了楊慎:他就是三年前張孚敬被累垮了身體辭任之后,暫時沒有人得到皇帝全力支持的情況下的產物。 而今年,在皇帝心情不好了一年之后,在皇后又就這么崩逝之后,皇帝眼下也沒有表現出對誰的全力支持。 張璧只知道:嚴嵩在參策間的人緣足夠好、資歷也足夠老、皇帝的信重也足夠強。 但他沒有跟太子沾邊的半點官銜! 第427章 京城陰云 皇后的離去,帶來的另一個迫切問題就是皇帝本人的萬年吉壤。 歷朝歷代,不知多少皇帝會非常早地就開始cao心自己駕崩后的陵寢事。 但如今的皇帝陛下對此并不關心,甚至之前有過一次態度不好的駁斥。 駁斥的對象是嚴嵩,那時候嚴嵩是禮部尚書。緣由是安嬪的離世,嚴嵩委婉地奏請:在為安嬪選陵地之時,是不是也開始選擇萬年吉壤? 那時候皇帝駁斥的理由是:博迪雖然死了,但籌備北征,錢糧何等吃緊?萬年吉壤這等工程,何必急在一時? 盡管如此,當時的朝臣們心里還是不免暗暗琢磨:陛下是不是很忌諱這件事? 因為除了太宗皇帝的陵寢是生前就開始建,其實到目前為止,其他皇帝并沒有在生前就開始興建。但是不建,不代表沒有先選好位置,做些前期準備。 要不然等人沒了,倉促之間修得好嗎?還是讓皇帝在紫禁城里再躺上一年半載? 所以耗費太多顯得像是個借口,皇帝似乎不喜歡別人那么早就提他的身后事。 前期準備也花不了多少銀子。 但現在,按規矩,皇后先下葬了,將來也是應該和皇帝合葬一處的。 因此必須得選了,并且實際上就應該是選陛下的萬年吉壤。 在這種皇后離世可能影響將來太子儲君之位的敏感時刻,嚴嵩、劉龍不得不到朱厚熜面前,奏報堪輿結果。 因為不論怎么樣,皇帝必須親自查看一下,好確定他自己將來埋在哪個“備選地”。 御書房里,嚴嵩、劉龍二人大氣都不敢出。 遷都北京后,帝陵其實大范圍上就已經有了一大片區域,那里被稱作天壽山。 “橡子嶺和十八道嶺?”朱厚熜意興闌珊地看完,毫不猶豫地說道,“安嬪她們葬在哪,選那邊就是?!?/br> 嚴嵩和劉龍渾身一激靈,頓時下跪勸阻:“陛下,萬萬不可!” 朱厚熜皺起眉頭:“為何?” 嚴嵩和劉龍兩人跪著面面相覷,兩人這才有些猜測,原來皇帝大概是真的對身后事、乃至于對這些喪儀講究根本就不太了解。 “……陛下,安嬪、莊嬪等都能葬于天壽山,這已是陛下殊恩。只是,陛下九五至尊,萬年吉壤豈能……豈能……何況那里,如今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吉壤,早已占據了風水最上之地……”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謹慎地解釋著,朱厚熜這才慢慢回過神來。 確實,他哪里那么關心這些身后喪葬事?不愿在那個時候多花錢是真的,覺得自己還有得活也是真的。 但是如今孫茗去了,這個問題不得不提上日程。 而大明祖制,只有皇后才能葬入天壽山,妃子死后是葬于西郊金山的。 但是這個規矩,之前朱見深已經破了,萬貴妃死后成了在天壽山皇陵區單獨入葬的第一人。 所以在安嬪去后,包括去年的莊嬪等人,朱厚熜安排直接葬過去,其他人也沒多說什么。 其實朱厚熜都沒什么概念,包括他安排讓自己的祖母合葬到朱見深的茂陵,那也是壞了祖制的——邵氏畢竟沒有后位。雖然朱厚熜繼位后尊為太皇太后,但那畢竟是后來才由朱厚熜這個孫子追尊。 在當時的環境里,大家都依著皇帝的意思,朱厚熜甚至沒聽到什么明面上的反對。 但現在,皇帝居然準備自己也去萬貴妃下葬的萬娘墳旁邊陪著已經下葬在那里的安嬪等人,這可就駭人聽聞了。 嚴嵩心頭感慨,誠懇地勸道:“慈孝獻皇后歸葬安陸,顯陵雖重修一番,陛下力主不必遷至天壽山,已是愛惜民力、節儉為先、圣明之至。然陛下萬年吉壤,孝潔圣皇后位份尊貴,如何能輕忽?” 天壽山那邊,皇后之外的其他妃嬪,如今單獨安葬的很少?;蛘哒f除了萬貴妃之外,目前就只有朱厚熜的女人還有單獨安葬在那的,位份還只是嬪! 倒是當年最早選擇安葬在天壽山的朱棣,在那里修了東西井。雖然下葬的都是妃,卻是殉葬的性質,既沒有名字,更是都埋葬在一起。 朱見深開了先例之后,他兒子朱佑樘就只有一個皇后,如今還活著。 朱厚照的康陵,去年夏氏也合葬了過去。他其他的妃子,已經去世的,根本不需要朱厚熜親自管,也沒能葬到那邊去。 朱厚熜看了看嚴嵩,緩緩說道:“這一年多,你治喪不少。依你的看法,橡子嶺和十八道嶺,哪里更好?” 嚴嵩低下了頭:“臣豈敢妄言?陛下,萬年吉壤事重,陛下為孝潔圣皇后視陵,還是御駕點選的好?!?/br> “……為皇后視陵……”朱厚熜微微琢磨了一下,沉默下來。 說是自己的萬年吉壤事重,但現在是為孫茗去親自考察。 朝野豈能不知這是在挑選皇帝本人的萬年吉壤?但對外要強調一下皇后嗎?皇帝看重皇后,是不是也就意味著看重太子? 朱厚熜深深地看著嚴嵩:他是已經聽到什么風聲了嗎? 不論如何,嚴嵩在想方設法做個貼心人,繼續開口奏請:“陛下重情,選定吉壤后,臣與舜卿再定新制,帝后局于中,妃嬪伴于側。此次安葬,將來動遷,都能先修好神道、祾恩門等,則萬年吉壤將來興建,耗費也能少一些?!?/br> 朱厚熜不禁無語,這意思是:您都打算自個兒和安嬪她們葬一起了,想必將來其他妃嬪都是這個待遇。既然如此,您將來的陵寢,就一點點修吧。哪個妃嬪再不幸過世了,就繼續添磚加瓦,將來陰間一家親? 然而從儀制上,這合適嗎? 孫茗自己的想法且不論,現在的太子、將來的皇帝,樂于見到先帝陵里這么熱鬧嗎? 朱厚熜有點疲憊,這樣一件事,背后也有嚴嵩委婉的試探:若準了這一點,皇帝也就隱隱有把其他妃嬪與皇后差不多一同看待的意思。 這又何嘗不是給其他妃嬪、給其他皇子另外的希望? “先去看看再說吧?!敝旌駸虚_了口,“順便,朕也去諸陵親自拜祭一番?!?/br> …… 挑選萬年吉壤、為皇后親自視陵、祭拜祖先“祈佑轉運”,三個目的都被朝臣們琢磨著。 孰輕孰重? 不確定。 但是,皇帝終于有了實際行動,cao心他自己的身后事了,這是事實。 不到一年里,生母離去、皇后離去,皇帝的心境有沒有變,朝臣們心里也在猜測。 以己度之,大概是有的。 以史鑒之,大概也是極有可能的。 歷朝歷代,有多少天子都只是半生明君?勵精圖治已有二十載,如今大明已有盛世之象,皇帝人到中年,皇子陸續長成,嘉靖朝這后半段的主旋律會是什么? 大家都預感著皇儲風波。 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都不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了,新皇登基之后,如今國策會議、國務殿、軍務會議、總輔總參等諸制,會改嗎? 陛下確實英明神武,能夠掌控一切?,F在的太子,將來的陛下呢? 充滿著不確定性,因而各有各的判斷。 其中最感到無所適從的,就是虛歲已經十九的朱載垺。 年齡大了,他現在到了仍舊獨居于宮里新建好的、位于前朝東華門內南八所的皇三子朱載垠這里。 東華門進來后,內金水河在文華殿那里拐了一個彎繼續往東流。 文華殿東面,過了三座橋和徽音門,就是如今集中的皇子居所。最靠南的,便是太子東宮端本宮。它的西側是原先光輝殿區域所改成的御學,而端本宮的北面,總面積只稍大于端本宮一些的,便是另外八個皇子院落共同組成的南八所。 現在,曾經有單獨院落的,是皇長子越王朱載垺、皇三子澳王朱載垠、皇四子和王朱載墀。 澳王十五歲,和王十二歲。年過十二,封了王,才會移居到這南八所。所以再過了今年,都出生于嘉靖九年的皇五子朱載墫及皇六子朱載垣也將獲封移居于此。 更多的皇子還在路上。嘉靖十二年的年底,淑妃文素云誕下了皇七子朱載堰。而這六年里,后宮又有兩子四女降生。 僅僅目前來看,十多年后就是九子共存的局面。 現在朱載垺已經和黔國公的女兒大婚,在北京南城興建了越王府。 定期入宮向皇帝和母妃請安之余,他到了朱載垠這里。 皇宮之中,朱載垠的身份特別。他母親是卡蘿麗娜,區區昭儀。朱載垺的母親雖然貴為皇妃,但出身卑微。 朱載垠因為混血長相,雖然是黑發,卻有一雙藍瞳,所以在皇宮里更顯異樣。 哥倆碰了面,十五歲的朱載垠有些苦惱:“大哥,這樣的時候,你來做什么?” “順道看看你啊?!敝燧d垺說道,“太子殿下和四弟都在幾筵殿,你今天去過沒有?” “自然已經去過了?!?/br> “……哎,還想拉上你和老五老六一起去的?!?/br> “大哥你自去不就好了?” 朱載垺沒有回答。 老三的母親是葡萄牙人,老五的母親是素來不爭的靜嬪張晴荷,老六的母親則是出身朵顏的昭儀塔娜,他們都是和皇后之位不可能有關的人。 朱載垺也很為難。庶出的身份,名義上的母親都應該是皇后。 去祭拜、守靈,那都是應有之禮??伤@個皇長子如果表現得太“孝順”了,也是很尷尬的。 朱載垺到這里來,也就是為了此事罷了。 連在這里多呆一點時間也不能,免得被人說皇子之間現在就開始拉幫結派…… 朱載垺停留得極短,仿佛只是過來打個招呼,隨后就往幾筵殿那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