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411節
戶部尚書的官廳里,張孚敬坐在了上首,楊慎陪在另一側,下面還有幾個四品以上,其中一人站著。 “這么說,不單牽涉到如今的工部總司一員,還牽涉到如今的南京工部尚書和戶部右侍郎,牽涉到南直隸的七位鄉賢?”張孚敬開了口。 “正是如此。南直隸雖然沒有設省府縣三級鄉賢院,但這三年來,奏請批授的鄉賢卻占了整個大明近三成。尤其是前年宣大戰事,捐錢捐糧者眾,一次便奏請批授了六十三人。這一回蘇州被毀良田中,倒有四成是這七位鄉賢家中的。而昔年清整水利,這七位也出了不小的力,許多河段和海堤更是他們承修的?!?/br> 楊慎冷笑一聲。 張孚敬眉頭緊鎖。 南直隸這個特例,至今都沒有改制。清整水利之時,更是只有廣東實行的工程采買。但是各地做事,自然還是除撥銀外,又加派了地方課稅、征發工役。最終,大部分百姓其實都是交錢了事,再由官府組織人手出工、采買材料施工。 要說那七家從多年前便打定主意什么時候借天災毀了自家良田,那自然是假的。但今年有了新的情況,借天災,憑自己對那些河段的了解做點什么手腳,損失一年的部分收成,丟給朝廷一個棘手的問題,那是有可能的。 楊慎開口冷冷說道:“清整之時,河堤海堤必定是沒什么問題的。但這么多年了嘛,民間百姓爭水,亂挖亂改。天風侵害,水猛沖刷,出了什么問題也正常??傊僭趺床?,這七位鄉賢乃是受害者,也必定沒什么鐵證指到他們頭上。若真要計較,那就是蘇州府上下失察、準備不足。這種罪名辦了誰,怕只會寒了其他諸府縣的心。人非圣賢,何況天災難測,誰能保證下一回不是他們倒霉?” 張孚敬眉頭皺得更緊了,只怕都察院左都御史也在頭痛。 這又能得到個什么結果?辦得了誰?立個什么規矩? 七分真、三分假,人力難違的真,人之常情的假。 在地方做官的,幾個能是圣人? “我先和用修商議一下,你們先下去吧?!钡绕渌穗x開了這官廳,張孚敬看著楊慎:“按新額,今年諸省總計錢糧能征上幾成?南直隸和三省又是幾成?” “各省府縣,大災小災的,減免之后總計七成多。按嘉靖五年以前的數字來看,倒是比過去能多收上四成。南直隸和三省,今年能收上六成,比過去多上一成半?!?/br> 楊慎匯報了這個數字,張孚敬默默不語。 按照重新清丈田土造的黃冊,若是定額十足地收上來,大明的錢糧是當真能“歲入倍之”還有多了。 但現在的情況是,還只能收到七成多。原因嘛,就像蘇州。雖不是天風,但還有地龍,有流寇,有水患天干…… 雖然實際收到的已經比過去要多了,卻算不得卓有成效,何況如今朝廷財計開支又比過去更大。 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南直隸和三省在拖后腿。這四地加起來,賦稅占到大明近半。他們能多收起來一些,對總量的提升會很可觀。 “六成,呵……”張孚敬也目光森寒,“今年是湖廣天干、南直隸和浙江天風,明年呢?尤其南直隸,諸府州因為過去南京戶部代征,賬法甚至都沒推行新賬,查起來更麻煩。再加上南京新練振武營,存留也更多。起運送京的,只怕比過去只能多上一成了?!?/br> “國務所料無差?!睏钌髯糇C了他的評估,“能多一成,已是不易了?!?/br> “想用這多出來的一成買個相安無事,那可想錯了!”張孚敬站了起來,“我這邊回去和費總宰商議。陛下既以民政委國務殿重任,南直隸大多事難道不是民政?陛下不方便出手做的事,正該國務殿做!” 楊慎心里一驚,不禁站了起來:“張國務,難道……” 張孚敬又拿出了當初在廣東一往無前的氣勢:“這樣的小案子,查不出什么,辦不了什么。不逼到墻角,誰會跳腳?大明不能只有一個南直隸還始終是異類,錢法推行在即,更不容南直隸還自成天地。放心,本國務心里有數?!?/br> 從嘉靖六年第一次按照清丈田土后的新標準全國征糧,當年糧賦比過去就多上了兩成。 去年,又多了一成半。 今年把南直隸和江西、湖廣、浙江都納入北京戶部直征體系,卻只再多半成,總共比過去多出四成而已。 雖然商法推行之后,直接征收的稅銀數目比過去多了不少,但銀子終究要換成各種物資。 現在這新法成效在糧賦上的增長速度越來越慢了,恐怕最終也只能達到定額的八成多,畢竟每年難免有些地方遭災、要減免。 歲入十年倍之,張孚敬猶記得當初自己殿試那一年朝廷君臣之間爭論的是什么。 現在,已經是陛下登基的第九個年頭了,馬上就是第十年。 稅銀已倍之,但那是宗室勛戚在皇帝強壓下,由那么多企業每年必須按商法和稅法繳納稅銀的結果。 糧賦呢? 江西、湖廣、浙江抱團在南直隸周圍,始終拖著后腿。國務殿和北京六部的諸多政令,始終還要過南京六部一道。 多一道流程,就多一道油水,朝廷就多一道損耗,地方則多一層上下其手的空間。 嘉靖八年臘月的望日朝會,在皇帝給出的三個月內查清蘇州府受災情況實情的截止日期之前,被許多人暗中稱為張殺頭的張孚敬出班凜然道:“臣國務大臣領戶部事張孚敬有事請奏?!?/br> 朱厚熜看著他,平靜地說:“講?!?/br> 張孚敬深吸了一口氣,大聲道:“黃淮水患,河道總督劉天和已有治理方略。事利千秋,然治河非一日之功,更牽涉黃淮下游諸府縣。為免將來令出多衙、通行不暢,臣請南直隸長江以北設淮揚承宣布政使司!” 國議殿外正飄著小雪,許多朝參官打了個冷顫:拆分南直隸? 朱厚熜眼睛一亮:張孚敬找的好理由!好時機! 這個時機,指的是快過年了。 這絲亮色隨即被他隱去,過一會緩緩開口:“茲事體大,年后再議吧。其中利弊,茂恭應該已經有了一本奏疏詳細闡明吧?先呈上來,朕要好好思量?!?/br> 他要好好思量,年后會議,就代表這事不是沒有可能。 這個年,注定要有很多人不安了,而年后也將熱鬧非凡。 第358章 整個江南難忘今宵 嚴嵩沒有想到,當時他在浙江時曾有的念頭,到此刻被張孚敬正式提了出來。 嚴府見客的花廳里,今夜坐著四人。 其中兩人和嚴嵩,都有點門生的關系在里面,一人正是京察時在南京吏部任郎中有功勞、去年底大換屆后升任北京吏部考功司正四品總司的徐階,另一人卻是去廣東市舶司擔任提舉、如今升任北京戶部浙江清吏司總司的聶豹。 他們兩個在今晚的眾人里,官品最低。 嚴嵩是主人,其他人都是客。但吳廷舉可是領工部事的國務大臣,他就坐在嚴嵩旁邊。 另一人更是與唐順之一同多得定國安民科魁首、獲封了長平伯的李默,當時就從區區一個主事升官到正四品的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如今更已是正三品的右副都御使。 除了才干不一般,這也是他在戶部廣東清吏司擔任了那么久的主事、一直被吳廷舉壓著舍不得升官的補償吧。 “這么說,吳國務事先也不知了?張國務以治河為由,我還以為至少吳國務是知道的……” 回想著朝會上其他國務都顯得有些愕然的情形,嚴嵩的猜測在吳廷舉的回答里得到了證實。 吳廷舉心中的不痛快并沒在臉上表現出來,只是淡淡地說道:“陛下都說了,茲事體大。如今,也只是先投石問路罷了。即便國務諸臣,只怕也并不盡然贊同此舉?!?/br> 嚴嵩表面上只是附和了一句:“豈止投石問路,簡直石破驚天……” 他心里的驚濤海浪并非為此,而是因為吳廷舉給他的確認證實的內容:這事大概只有費宏與張孚敬事先商議了一下。 費宏是現在的總宰,他已經連任了一屆。此前所有人都判斷費宏絕對會請辭,這次他連任了,所有人依舊堅信費宏兩年后一定會請辭——這回就算皇帝再怎么勸,他也不敢繼續留任的。只一屆,就熬走了那么多老臣。再有三年,毛紀、張子麟、吳廷舉、王憲這些人還有什么盼頭? 但是,費宏竟然現在就跟張孚敬一起推動這樣的大事了,簡直是要把這件事作為新舊兩任首輔之間交接的抓手。 大家都算著年齡,張孚敬已經虛歲五十五了,兩年后就是五十七。他接任總宰的可能性雖然相當大,但其他人難道就沒有想法了嗎? 嚴嵩倒還好,他覺得自己的身子骨還不錯,今年才剛剛虛歲五十,所以他覺得自己可以再等五年甚至八年。 王憲和陳九疇倒還好,只怕更多因為籌備將來的北征而成為國務大臣,一個領吏部事一個領兵部事。但毛紀呢?張子麟和吳廷舉呢? 吳廷舉這時候平靜地說道:“自然是石破驚天。蒙元大汗殞命大明,兩國之間遲早一場生死大戰。青海易主之后,南京國本所在的議論不絕于朝野。當此之時,竟還有撤南直隸而設布政使司之議。三五日間,消息傳到南直隸,那可就熱鬧了?!?/br> 他說到最后,語氣也從平靜變成了有一些笑意。 嚴嵩也只是笑了笑,隨后問向其他人:“長平伯,子升,文蔚,三位覺得此事能成嗎?” “此事,只怕是必須成的?!?/br> 說話的是李默。在廣東清吏司任主事時,他頂頭的三任戶部尚書分別是楊潭、吳廷舉和張恩,吳廷舉后來又去總督廣東,張恩則從廣東左布政使升任的戶部尚書??梢哉f,李默的仕途是和新法密切綁定的,甚至是和如今隱隱形成的廣東派系密切綁定的。 真要論的話,吳廷舉應該是廣東派系重要的一員,張孚敬應該全力爭取吳廷舉的支持。但現在,吳廷舉卻在嚴嵩府上,和他交流這件事的走向。 而聶豹這個在廣東市舶司做過提舉的同樣如是,他自然也算廣東派系。 嚴嵩聽到李默這樣說,“哦”了一聲:“為何必須成?” “南京和三省督糧,是我在負責?!崩钅@個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平靜地闡釋自己的觀點,“蘇州府災情查證,也是我在負責。南直隸的情況,我不細說,吳國務和大宗伯,還有徐總司、聶總司都清楚。既與北虜之間遲早有一場生死大戰,錢糧的問題豈能不解決?若以南京國本為由,未慮勝先慮敗,恐怕才真會敗?!?/br> 吳廷舉和嚴嵩不置可否,又看向另兩人。 聶豹只是嘆道:“下官在華亭做過知縣,徐總司是華亭人。下官只能說,此事很難成?!?/br> 徐階也是緩緩搖頭輕嘆:“下官在南京吏部時,感觸也頗深。南直隸的問題,大半倒是南京的問題。南京的問題,又都是三品以上和勛戚的問題?!?/br> 吳廷舉和嚴嵩兩人互望了一眼,隨后都默默端起杯子喝茶。 總宰的位置只有一個,國務殿和參策的位置也只有那么多個。但是四品到三品、三品到二品,還有多少官員? 雖然都穿的朱袍,但人人都想往上再爬一爬。哪怕爬不到參策和國務殿,南京好歹還有一些位置讓他們獲得相應的官品,有一些不小的權力。 若把南直隸撤了,縱然還因為南京的特殊原因保留南京六部,那些職位有品無權,又有什么意思? “吳國務,過完年,只怕國策會議上就要議這件事了?!眹泪月氏葦R下了茶杯,尊重地看著吳廷舉,“屆時,我們都要有個態度的。附議還是駁斥,都非同小可?!?/br> 吳廷舉想著散朝之后文華殿里的沉默。當時,人人都沒開口,也沒有討論這件事。 他只是又嘆了一口氣:“只怕旬日間,彈劾茂恭的奏疏就會堆滿通政使司。要附議此事,惟中畏懼否?” 嚴嵩輕輕一笑:“我自御書房去浙江,再任禮部,倒是不懼些許攻訐?!?/br> 吳廷舉頓了片刻才說:“且先看看吧。這件事,畢竟是過完年才會議?!?/br> …… 朝堂上,除了有些人希望把上面的人拉下幾個好再往上爬一爬,也有大量自知此生仕途終點大概就是南京一些職位的人。 廟堂之外,南直隸的存在也與江南乃至整個大明不知多少官紳家里的私利有關。 張孚敬一個提議激起的波紋在往外擴散,但詭異的是,過年前這最后的一段時日,竟并沒有多少彈劾張孚敬的奏疏呈上來。 “倒是走動得很勤快?!?/br> 朱厚熜看完了陸炳送來的在京百官每日行狀奏報。 陸炳站在那里,靜等皇帝的命令。 “最主要倒是南京那邊的動靜?!敝旌駸刑痤^看著陸炳,“你讓王佐往南京加派一些人手吧。這個年,就辛苦一下在南京的人?!?/br> “臣領旨!” 讓陸炳回去之后,朱厚熜站起身來,走到那新版的大明輿圖旁邊:“懋榖,再把張孚敬的奏疏念一遍?!?/br> “是……” 江汝璧拿起張孚敬呈過來的奏疏,里面就是他對于設立淮揚布政使司的構想和利弊分析。 朱厚熜自然已經看過數遍,現在他只是繼續思考。 輿圖上,大明的疆域不像之前那些版本那么大,把許多實際沒法加以控制的區域也囊括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