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34節
他是真的想快刀斬亂麻地把朝中異己都驅逐出去,總是又異議、扯后腿,諸多事務何時才能辦好? 這個新君老練得根本不像十五歲的少年,從沒經過帝王心術培養的他是怎么把這異論相攪之術玩得這么嫻熟的? 第一次視朝、第一件大事,竟然是借著留中數日的那一大批奏疏和查賬這幾天百官因為猜疑呈上的奏疏說事。 從中做了個什么統計,得出了個滿朝沒一個好人這種明顯“不是事實”的結論,進而支持這是朝中彼此攻訐的判斷。 既然只是攻訐,那么暫時不因此處理任何人就有了理由。 什么大清洗、逼宮,他扣帽子簡直比經年言官還要熟練。 最后甚至于請辭都因此立下了新規矩。 而jian佞之臣不是不辦,只是不一起辦的話第一遍怎么不說清楚? 這第一次因反對而請辭就這么記錄在案了,這不是騙嗎? 就這樣騙我這個老臣? 他楊廷和想要的“信任”、“重視”在這場朝會上一點都沒獲得,收獲的反而是打壓的勢頭。 楊廷和是真的想要趁這新朝首輔的機會有所新作為,前幾天皇帝對于登基詔書中諸多新政原則上的認同也給了他希望。 結果這御門聽政第一件事,他就對革除jian佞小人的處置方式有了不同意見。 可箭已發出,陛下指名道姓問他楊廷和的意見,他怎么能不站出來表態? 片刻之間,楊廷和有過真正退休的念頭,但終究還是不甘心。 這個新君不能以常理去推測,萬一他就像之前對待遺詔那樣將錯就錯,拿楊廷和立威呢? 自負的少年恐怕并不會認為朝廷缺了他楊廷和一批人會怎么樣,他這哪里是怕朝堂動蕩?他是怕朝堂動蕩因楊廷和的意愿而起、而非因他的意愿而起。 好在也說了后面商議具體事務若涉及到了什么人也可以再議罪。 楊廷和牢記自己“拉住這頭幼龍”的新使命,回到了側邊。 朱厚熜再次問了兩遍,中間已經沒有人再站著了。 身體很誠實,在他們的心目中可能也知道想一口氣彈劾掉這么多朝廷重臣無法一蹴而就。 王瓊也已經被天子表態了會著人去訪查,這算是有臺階了。 楊廷和滿臉陰沉,這時梁儲卻開口問:“臣因自辯請辭,算不算?” 朱厚熜點了點頭:“自辯就自辯,請辭做什么,自然也算?!?/br> “臣知道了?!绷簝λ闪艘豢跉獾哪?,隨后正義凜然,“臣不認結附權jian的指責?!?/br> 反正他也七十了,還能在朝堂留多久? 剩下兩次,也不知真正滾蛋之前能不能用完。 他這樣一說,固然是有點“倚老賣老插科打諢”,但卻是在幫著朱厚熜立規矩。 這樣一番確認,請辭的嚴肅性倒是被確立了。 當然了,這種刻意的確認也讓他在有些人心目中更加坐實了結附“權jian”的品性。 只不過他附和的是皇帝本人,那就是“忠”。 在楊廷和丁憂期間上位首輔的梁儲其實才是此時實質的首輔,因為楊廷和是在他就任首輔時回到內閣的。 但一直在各種大事上雖然會發表一些意見、最終卻會相讓的梁儲,此刻“老好人”的油滑盡顯。 梁儲的插科打諢結束,楊廷和立刻又站了出來沉聲問道:“陛下于司禮監文書房新設內檔司,此舉有違舊制,豈非又開內臣監視百官新舉?陛下若只是要記錄群臣奏疏中重要態度,以求將來有事時可前后比對,此事當可循起居注官舊例。臣請陛下于通政使司之下設此司,命翰林院復設起居注館,由翰林學士輪值擔任朝堂書記,分別負責記錄朝官奏對與天子問答?!?/br> 這件事他不得不站出來質問。 這無關話語權,他要替外臣來爭這一件事。 怎么能在東廠之外又套新的枷鎖?奏疏里的斷章取義讓內臣來做? 第50章 嚴嵩何在? 通政使司是奏疏流轉的中心,在那里設這個部門也是很合理的。 既然還要記錄朝堂奏對時朝官們的言論,正好將之與復設起居注官的建議一起提出來。 這樣一來,天子也得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 朱厚熜深深看了一眼他:見招拆招了屬于是。 開國初年,大明是有起居注官的。朱元璋時曾讓宋濂、魏觀擔任,但到了洪武九年就被廢置了。 過了五年后,這官又被他恢復了。 朱八八就此讓他的后代們都有了先例可循,設不設起居注官,純看天子意愿而已。 如果老秦說得沒錯,應該要到萬歷年間才會有一段較長的穩定時間有起居注官,最后形成了一本《萬歷起居注》。 總而言之,天子對這種臣下記錄自己言行還輕易不給看的事是不感冒的。 厚照我堂哥對這種事當然是敬謝不敏。 還起居注,老子朝都懶得上! 現在楊廷和借題發揮,挾百官對“內檔司”這種存在的不安想要把這件事勸回去,同時要提出讓朱厚熜同意復設起居注官。 你不應該讓百官對于上疏多一重顧慮,相反你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朱厚熜擺了擺手:“了解比對群臣于諸事的前后見解與態度,是朕用以考察百官的方法。內臣在朕身邊呆的時間最多,負責按朕意思記錄的內臣也不會牽扯其他權位,楊閣老擔心什么?至于復設起居注官,那自然可以?!?/br> 楊廷和對此如同梗在喉嚨中,還是要把這內檔司置于司禮監文書房中嗎? 那還不是在司禮監大太監的眼皮底下做事,想整哪個朝官的話在這種記錄里瞎寫怎么辦? 你還問我擔心什么? 雖然得到了復設起居注官的承諾,楊廷和卻仍然說道:“陛下,臣堅持認為這內檔司需設立在通政使司,又或者設立在內閣中書科下。這內檔司從無舊例,聽起來和百官告身履歷也有關系,由司禮監文書房來負責,實在令百官惶然不可終日?!?/br> “怎么,起居注不會令朕惶然不可終日,這內檔司卻有這么可怕嗎?” “舊制無有此司,若要設立,其職掌、權責、詮選諸事自然需要從長計議?!?/br> “太祖舊制,司禮監與翰林學士皆是天子助手。楊閣老談舊制,是要細細分說一下太祖舊制如今尚存多少嗎?” 這話出口,楊廷和等人的表情明顯一僵。 聰明人不忽悠聰明人,朱八八定下的規矩,如今仍然一如開國時期的又有幾樣? 雖然大多都是皇帝主導改變的,但怎么有的你們就阻止,有的你們不阻止? 眼下說舊制,皇帝指的意思是什么就很明顯了。 果然只見皇帝皺著眉頭說道,“這內檔司,也是朕的助手,掌事由朕的御用太監兼任,只備與朕查驗之用。設于司禮監文書房,不添新職,不加另俸,不定品級,楊閣老是事事都要捏在手上嗎?” 楊廷和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 又是一頂帽子。 他這么一個老同志,今天先領了一頂逼宮的帽子,又要領一頂事事捏在手上的專權帽子嗎? 還說起司禮監與翰林學士曾經的舊制,僅僅都只是天子的秘書而已。 雖然現在內閣和司禮監都已經成為了超然的存在,但本質還是天子秘書。 天子就是要把這個“以備咨詢”的秘書職位設于司禮監,其他官員從什么角度去反駁? 一個僅僅位于司禮監文書房底下,沒有品級沒有俸祿的兼職而已。 還是身前的御用太監兼任。 楊廷和心里別扭萬分:“這起居注官……” 朱厚熜又打斷:“朕這幾日已經考察了一下如今翰林院中諸位學士的履歷,朕點兩人吧。嚴嵩,劉龍何在?” 陡然被提到的嚴嵩根本不清楚自己是為什么突然“簡在帝心”了,聞言趕緊出了列。 與此同時,已升任左春坊左中允,又在翰林院兼任修撰、侍講學士的劉龍也不禁迷茫地走了出來。 昨天崔元讓女兒歸省告訴他,最好就討個編修正德皇帝實錄的差使,結果怎么會今天被點名要擔任起居注官呢? 一個是曾擔任修撰、回鄉養望十年又回到翰林院的嚴嵩,一個是在翰林院里已呆了二十二年的老學士。 楊廷和默默地看著嚴嵩與劉龍,還好,一個是他曾經的門生,另一個是崔元的姻親。 陛下這兩個人選倒是令楊廷和說不出話來,也算是還給了楊廷和一個臉面。 廢置多年的起居注官被重新設立了,天天能在天子面前晃悠的這個職位,那是升遷的捷徑。 “臣嚴嵩……” “臣劉龍……” “叩謝陛下隆恩!” 朱厚熜點了點頭:“來,把案桌抬過來吧。吵了這么久,正式的國事還一件都沒議。你們不提,朕也會復設此官,早就備好了?!?/br> 楊廷和等人便目瞪口呆地看著太監們真的把早就準備好的兩個案桌抬了出來,放在了朝堂上原本該有的起居注官坐的地方。 既然是天子早就已經決定的事,那還談得上是楊廷和爭取而來的成果嗎? 什么叫做預判??? 起居注官又叫日講起居注官,他是不論朝會、御殿、聽政、經筵、宴饗……都會出現的。 有條件的話有桌子,沒條件的話也可以憑記憶甚至當場站著記點什么。 只要天子出現在公開場合,他們都可以陪侍左右。 至于后宮當中天子的私生活,朱厚熜倒是確認了沒有“內起居注”這一說。后來有流傳的所謂內廷起居等秘聞,大概是后世哪位皇帝開始才有內宮太監記錄。 嚴嵩和劉龍就這么莫名其妙地獲得了這個職位,有幸坐到了案桌之后。 這起居注官才從七品,以嚴嵩和劉龍兩個老資歷來說自然是高配了,但意義非常啊。 朱厚熜等他們就位了,這才開口說道:“免得你們先爭個頭破血流,這才先定下規矩,朕暫時把這批彼此攻訐的奏疏都先留中,人事先不動。這攻訐之風、夸大之風一時之間改不過來,朕也知道。但這務虛之風,從朕這里開始先改?!?/br> “對朕來說,繼位法統就是實事,也是今天朝會本該議的第一件事。朕已奉詔登極,于情于理需要先安排這件事,上告皇兄在天之靈,下正法統名分。不必爭論該不該,而是領了差事下去辦,這是朕的旨意。毛澄!” “……臣在?!泵魏軣o奈地看了看楊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