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好兇猛 第542節
現在劉衍前往滁州督戰,也這么快就已經穩定住東線的局勢,朝野軍民當然會想,要是劉衍能主持京畿防務,甚至頂替汪伯潛主持樞密院,即便不如靖勝侯徐懷,但也不至于那么狼狽吧? 靖勝侯連戰大捷更是耀眼,解廬江之圍指日可待,以往曾對京襄惡言惡語過的朝臣,想要轉變立場,修復與京襄的關系,大概沒有比彈劾、攻詰汪伯潛更為簡單、粗暴的途徑了吧? 當然,晉莊成對汪伯潛也絕沒有半點幸災樂禍。 他心里清楚,汪伯潛要是被眾起而攻之,他與寧慈就能逃得了被落井下石嗎? 早年為防止楚山觸手伸進南陽,他與寧慈出力最甚。 先帝在位時,胡楷等人就極力推動設立京襄路,他們當時不僅上書勸諫,甚至還不惜明里暗里鼓動數百南陽士紳趕來建鄴請愿。 他們怎么可能指望京襄得勢之后,將這些舊賬一筆勾銷? “陛下身體略有小恙,要避風寒;早朝急務將奏章送上福寧宮,余者退散……”內侍省監鄭福通走進文德殿,與周鶴、汪伯潛、魏楚鈞及武威郡王趙翼耳語幾句,就宣告今日早朝提前解散,要大家不用等紹隆帝上殿了,有事留下來奏章,無事都先回去。 晉莊成心想陛下大概不想再聽群臣在殿中異口同聲恭賀楓沙湖勝捷吧? 他與寧慈對望一眼,也是默然無語與眾臣退出文德殿。 離開文德殿,晉莊成前往禮部坐堂卻是心煩意亂,見沒有什么要緊的差事要處置,午時就帶著晉龍泉等隨扈返回府宅。 從禮部出來,卻見一隊騎兵從南往北緩緩而行,引起沿街成百上千的民眾上前圍觀——晉莊成正要著人去看發生了什么事,卻有十數名民眾從他們身旁跑過去,一邊往前跑一邊不忘議論: “靖勝侯還真是厲害,這才過了幾天,又有大捷傳來!汪楊這些孫子,還真酒囊飯袋啊,要不是靖勝侯趕來相援,還真不知道局勢在汪楊這些jian賊手里會糜爛成什么樣子呢!朝中還真是要好好整肅一番呢?!?/br> “別那么多廢話了,朝堂之事是我們屁民能議論的?那些虜兵頭顱是要直接送入宮中的,你再多喘口氣就看不到了!” “虜兵頭顱有什么好看的,能比漢人多長一只眼,還是多長一個鼻子???” 民眾議論也完全不避諱身穿紫袍官服的晉莊成,甚至還有人刻意議論得更大聲,深怕晉莊成不知道他們對朝中那些酒囊飯袋的鄙視。 從銅陵進京獻首級的騎兵,由儀駕兵引領進城——看到儀駕兵在前面開道,晉莊成身為禮部侍郎也只能帶著隨扈退到一旁,很快就見二十余騎京襄甲卒騎著高頭大馬從他們眼前過去。 這些甲騎的馬鞍旁都系掛五六顆猙獰的虜兵頭顱,可能因為午時的天氣較為暖和,這些頭顱斷茬處還有些微的血跡滲出,叫人看了心口禁不住一陣陣發緊。 晉莊成負手恨道: “這豎子哪里是覲獻首級,明明是赤裸裸威脅陛下??!” “晉大人何出此言???” 聽著有人在身后說話,晉莊成轉頭卻見是身穿便袍的王番,在王孔、鄭壽等家將的護隨下,就站在離他們不遠處圍觀進京獻首級的京襄甲騎,他們剛才竟然完全沒有察覺到。 晉莊成心里懊悔不已,又生怕因為這句話,京襄接下來會將矛頭直接指向他,但看王番嚴厲的眼神,他心里也清楚這時候說什么轉寰的話不僅不會有什么用,甚至在陛下那里都得不到好。 晉莊成當下便繃著臉,也不斜眼瞅王番一眼,勢如水火帶著晉龍泉等人徑直離開…… 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 “京襄之荊州水軍將卒奮不顧身、英勇殺敵,于楓沙湖重創虜兵水師,其意義更甚于徐侯強襲秦淮河口敵營,至此難以想象虜兵戰船還敢輕入長江。從此往后不僅京畿勿需再受虜兵威脅,也不難想象廬江之圍旋日可解?!?/br> 周鶴坐于垂拱殿賜座之上,慢條斯理的說道, “當然了,進一步理順荊南、荊北、江西、廣南及江東五路錢糧租賦的關系,也是刻不容緩之事,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養兵賞功之資源源不斷激勵將卒殺敵,陛下斷不可再有懈怠了……” 荊州水軍于楓沙湖重創虜兵水師,徐懷從銅陵遣使趕赴京中傳捷,紹隆帝龍體“小恙”了兩天,在周鶴、高純年等人一再催促下,不得不“抱病”在垂拱殿召見宰執大臣,商議賞功等事。 周鶴卻沒有急著談賞功之事,而是再次奏請設立江東、江西、荊南、荊北及廣西等五路度支使之事。 紹隆帝臉色有些難看,坐在御案之后沒有回應周鶴的話。 垂拱殿之上,作為知制誥及尚書右丞的魏楚鈞資歷最淺,也坐在距離御案最遠的角落里,暗暗打量周鶴、高純年、王番、錢擇瑞以及武威郡王趙翼等人。 目前徐懷已經實際節制江東、江西、荊南、荊北、廣西以及西蜀增援過來的勤王兵馬,再單獨新增五路度支使一職,將江東、江西、荊南、荊北、廣西五路錢糧租賦單獨轉輸、度支,甚至不再經過中樞直接從荊州或南蔡等京襄控制的重鎮進行中轉,源源不斷的運往淮西戰場,很難想象京襄不會藉此將觸手延伸到這五路去。 然而問題在于周鶴大張旗鼓重提此事,倘若紹隆帝堅決不允,徐懷在解廬江之圍后借口錢糧不濟,拖延不再繼續出兵北上,朝野恐怕不會非難京襄,更有可能將矛頭指向紹隆帝。 見王番安坐如素,魏楚鈞懷疑這才是京襄更樂意見到的情景? 以往他們賭徐懷不會隨意拖延,主要也是江淮安危與京襄休戚相關,徐懷哪怕是為了京襄自身的利益,也不會坐看江淮局勢徹底糜爛下去。 然而局勢在此時又發生微妙的變化了。 汛季將至,京襄在汝蔡所承受的軍事壓力會有所削減,也就意味著徐懷能調動更多的精銳兵馬,在淮陽山東南麓,與虜兵周旋。 更為關鍵的是楓沙湖水戰的結果,證明了京襄看似不露山不露水的水軍實力驚人,實際有能力將虜兵封擋在長江以北,令其無法再染指長江以南。 雖說魏楚鈞目前也沒有搞清楚京襄是如何做到這一點,但很清楚此時的京襄已經可以坐看整個淮東、淮西糜爛一片,而不會擔心會波及長江以南。 而倘若淮東、淮西真要是糜爛一片,到時候顧氏、高氏又遠在川蜀,朝堂不就徹底落入京襄的掌控之中? 韓時良、葛鈺以及顧藩、鄧珪所統領的十萬精銳為赤扈人所殲滅,他們還有掙扎的余地嗎? 魏楚鈞待要出主相勸,卻見紹隆帝先緩過神來,黑著臉說道: “但凡有利淮西戰事,朕不會不允,但依朕之見,還是等靖勝侯先解廬江之圍,到時候可以將五路度支使的行轅,也設到廬江,以便盡早將虜兵從淮南驅逐出去!” 紹隆帝顯然也不想輕易就范,要求先解廬江之圍再增設五路度支使,同時五路度支使需要前往廬江督辦糧草,盡一切可能不給京襄拖延不戰。 “陛下圣明!”周鶴等人贊道。 …… …… “宿衛禁軍會在水軍的協助下,先將于裕溪河口以西登岸,占領敵軍右岸殘營建立灘頭陣地。諸位在此之后將率人馬分作兩隊,通過棧橋于裕溪河口以西登岸。你們要記住,宿衛禁軍在裕溪河口登岸后,建立灘頭陣地是確保我們在北岸能有一個立足點,但不會輕易往兩翼展開。往兩翼展開,則是諸位所要承擔的作戰任務。諸位當竭盡所能,于灘頭陣地的兩翼,借助崗地及殘堤立足,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防御來,做好迎擊敵軍反撲的準備。倘若敵軍攻勢猛烈,諸位可以率部往灘頭陣地以南、以東的河灘地、江灘,進行有序撤退;宿衛禁軍及水軍也會竭盡所能掩護你們,從側翼遏制虜兵的進攻。不過,諸位需要非常清楚,宿衛禁軍絕不會在敵軍反撲之時,輕易放你們進入灘頭陣地躲避。在戰場上,我們需要互為倚靠,而不是單純依賴別人替你們承擔下一切。你們倘若不能堅定斗志,在敵軍的反撲時自亂陣腳,唯一的下場就是被虜兵趕下裕溪河或江水……” 王峻執刀站在碼頭前,看著江東路勤王將領,進行渡江前的最后戰術安排,嚴厲的聲音在江風中傳蕩—— 徐懷已前往樅陽坐鎮,銅陵以徐武江、劉師望等人為首,王峻負責具體的作戰指揮;王章、孫延觀、余珙、陳縉等將也都站在演武臺之上,注視著第一批渡江搶占灘頭陣地的兵卒。 楓沙湖一戰,給赤扈人的打擊太過慘烈,又或者是龜甲鐵殼子船給赤扈人的印象太過深刻,赤扈人短時間無法摸清楚荊州水軍的具體實力,之后不僅將水師主力龜縮到巢湖之中,還在巢湖連通長江的濡須水河道之中主動設下重重障礙,防止荊州水軍故伎重施,強行殺入濡須水。 如此一來,彌寶、秦彥、蘇其等將各率一部混編鄂州水軍的水營進駐到長江以南的青戈江、漳河,依托傅梁、陳肅等在駐守蕪湖、當涂等城的義軍,不僅重新恢復沿江防線,還基本掌握銅陵到當涂及建鄴之間的長江水道。 在這種情況下,徐懷決意兵分兩路,對廬江外圍敵軍率先發起進攻,以解廬江之圍。 北岸以范宗奇為將,以天雄軍第四鎮三廂精銳、選鋒軍三千騎兵以及宿衛禁軍周述、余整、韓文德等部,總計兩萬兩千精銳步騎作為主力,從樅陽縣北部,沿著淮陽山南麓的驛道,往大礬山北麓推進。 主要也是樅陽、廬江兩縣的臨江地區,湖蕩水澤交錯,北岸主力兵馬沒有辦法,直接沿著長江北岸殺到大礬山以南的臨江地區。 南岸則以徐武江、王峻等人為主將,以天雄軍余珙、陳縉部以及選鋒軍重甲步營孫延觀部,直接從銅陵渡江,在水軍的配合下,在裕溪河口附近建立灘頭陣地,之后調勤王兵馬直接從銅陵渡江北上,將兵鋒往大礬山南麓、西麓延伸,直至打通與北岸主力的聯系。 戰爭永遠都是殘酷的。 徐懷在銅陵、樅陽能調動的精銳兵力有限,在接下來的淮西戰場,又將面對數倍于己的精銳敵軍,前期不可能毫無保留的濫用精銳兵馬。 如何用好諸路集結過來的勤王兵馬,將是決定淮西戰事勝負的關鍵。 因此從樅陽出發的北岸主力兵馬,前期也只會插入桐城縣與大礬山之間,將南線虜兵的主力牽制在大礬山以北,但不會貿然對大礬山以北、防御相對完善的營寨以及虜兵占據的桐城縣城發起強攻。 前期真正的攻勢,乃是從銅陵發起的渡江作戰。 照擬定的作戰方案,孫延觀、陳縉二將,將親率一部精銳甲卒,在水軍的配合下,在裕溪河口登岸,利用虜兵遺棄的汛口營壘建立穩固的灘頭陣地。 后續則是要將江南東路、江南西路集結于銅陵及附近地區總計四萬勤王兵馬,源源不斷調遣渡江,沿著裕溪河往北推進。 虜兵當然不會坐看到他們輕易將兵鋒推到大礬山南麓,會盡可能調集兵馬進行反撲,甚至會擊其半渡之時。 這時候就需要諸部勤王兵馬自身的作戰意志足夠堅定,能在水軍的配合下,在裕溪河沿岸站住陣腳。 倘若自亂陣腳,大部分勤王兵卒都將無法及時撤出,將遭受到慘烈、一面倒的屠戮。 相應的戰術安排,早就將諸路勤王兵都將以上的軍將武吏召集起來反復講解,但除了孫延觀、陳縉第一批各率五百精銳登岸外,緊接著還要調兩千勤王兵馬渡江,徐武江、王峻他們還是放心不下,將隊率、都都、指揮使都集起來,進行反復的叮囑…… 第一百五十六章 淺攻進筑 在北岸主力前鋒兵馬抵達羅望河畔,于浮渡山北麓擺出強渡羅望河的架勢之后,集結于銅陵的南岸主力就正式展開渡江作戰。 二月春回大地,雖說溪河湖澤還沒有豐潦起來,但地勢低洼、臨河臨江的灘涂,在春雨滋沃下變得越發泥濘;蘆芽從土壤里鉆出來,開始肆意生長,草木也開始抽青,滿眼望去不再蕭條孤寂。 裕溪河作為楓沙湖連接長江的水道,不足二十里長,卻曲折蜿蜒,中間串聯著四五座水域較廣的汊灣與小湖蕩,最后在匯入長江時還拐了一個大彎,以致河口以西形成一座斜伸入長江、長堤狀的狹長半島。 半島長約千步,最寬處也僅有三百步,底部甚至僅有七八十步寬,水軍戰船進入裕溪河,用弓弩就能擋住虜兵進入半島,為第一座灘頭陣地的建立提供便利條件。 在孫延觀率部五百精銳,攜帶盾車、床弩等戰械登岸之后,工造作業船也快速往北岸靠來,將一根根木樁在近岸淺水打下去,又將數十艘筏舟拖上江灘充當支撐基礎,鋪以棧板,在北岸快速建成一座簡單棧橋碼頭。 隨著一座座鐵拒馬、柵木運抵北岸,占據狹長半島的第一座岸營快速成型,但這絕不意味著已經在大礬山南麓臨江地區站穩了腳。 沿裕溪河往北,大礬山南麓臨江地區,地形與僑置南蔡縣之前的千汊浦類似,到處都是洼地。在少雨干燥的秋冬季,這些洼地看似無水,但入春后凍土消融,都是一踩一個坑的泥濘之地;入春后下過幾場綿綿小雨,這些江灘洼地吸足了雨水后變成人畜難行的沼澤地。 差不多要往北四五里地后,才有廬江縣民眾開墾建設較為完善的田地、村寨;汛季來臨后,臨江四五里縱深也差不多都會被江水淹沒。 這也意味著南岸兵馬至少需要往北推進四五里成功展開并建立一座座攻守兼備的營壘,才算是真正在北岸站住腳—— 徐懷在南岸沒有那么多的精銳兵馬沿裕溪河往北展開,甚至需要在南岸保留相當一部分精銳兵馬進行督戰,只能將江南西路、江南東路、荊湖南路以及正陸續趕到廣南西路勤王兵馬推出來,充當渡江作戰的主力。 而虜兵此時還無意直接從廬江縣撤圍而去,還想著要為攻打壽春爭取更多的時間,就絕不容忍再喪失大礬山南麓的控制權。 因此對裕溪河以西臨江四五里地爭奪,很快就演變成勤王兵馬的絞rou場。 裕溪湖以西的臨江地區,地形相對完整一些,但還是泥濘遍地,嚴重限制步卒通過、展開。 相比較而言,虜騎卻能相對輕松進出。 集結于南岸的諸路勤王兵馬,除了荊南軍曾長期參與剿匪作戰,將卒作戰經驗較為豐富、兵甲較為完備之外,江東軍、江西軍以及廣西軍都相當一般。 他們無論是通過灘頭陣地往北推進,還是乘船進入裕溪河之后再登岸,都無法鎮定如素的應對虜兵逼近后拿弓弩攢射,更不要說借助盾車、鐵拒馬等戰械,背靠河岸結成堅實陣型去抵擋虜騎的凌厲沖鋒突擊了。 前期的渡江作戰,可以說是一塌糊涂,幾乎每一支強行登岸沿裕溪河往北推進的諸路勤王兵馬,無一例外都被虜兵打潰,丟下一堆尸體,哭爹喊娘逃到灘營及戰船能遮蔽的臨水灘地,躲避虜兵的屠戮,連有序撤退都做不到,甚至有很多將卒倉皇間跳入江水或裕溪河逃避虜兵的追擊。 前三天諸路勤王兵就死傷兩千多將卒,徐懷不得不重新回到銅陵坐鎮,彈壓諸路勤王兵馬畏戰情緒乃至抗拒出兵的意圖。 然而徐懷并無意更改既定的渡江作戰方案,只是在北岸新增兩處灘頭陣地駐以精銳,加強對側翼的掩護與遮蔽外,依舊堅決無比的強令諸路勤王兵馬以營為單位分批渡江,沿裕溪河往北推進。 對那些被擊潰過、暫時逃得一命的勤王將卒,在接回到南岸后,僅有正面受傷的將卒才得以前往傷兵營進行休整,其他沒有負傷或傷在后背的將卒,會直接編入下一輪的渡江作戰部隊之中—— 膽敢違逆軍令者,一切嚴懲不貸。 有七名指揮使在虜兵反撲時,非但沒有盡職組織人馬結陣抵抗,而是選擇第一時間逃跑,徐懷也是將他們在銅陵就進行簡單的軍法審判,就地斬首。 雖說臨江的低洼灘地更利于赤扈騎兵進退,但泥濘的沼澤,對輕甲騎的限制依舊極大,更不要說披甲重騎了。 勤王兵馬只要軍心穩固、作戰意志堅定,哪怕是用大盾結陣,以弓弩攢射,以長矛進行拒擋,在側翼有灘營及戰船的掩護,即便沒能抵擋住虜騎的突擊沖鋒,也一定能給虜兵造成極大的傷亡—— 赤扈人在大礬山以南,總計僅有兩三千騎兵,又經得起多少消耗? 徐懷重回銅陵坐鎮,對勤王兵馬進行高壓整肅,諸路勤王軍將看不到有避戰的可能,動不動就被小股虜騎突擊擊潰的局面就迅速得到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