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好兇猛 第345節
這是建繼帝到襄陽組建兵馬大元帥府之前,就決定使實力最強的鄭懷忠率左右神武軍守河洛的關鍵原因。 事實也證明河洛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吸引十數萬虜兵主力強攻不休。 左右神武軍及洛陽府軍接連丟失滎陽、虎牢等城,又在平陸城下苦苦支撐一年多時間,前后損失逾三萬兵馬;其中多為鄭懷忠從西軍帶出來的精銳,甚至鄭家子侄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也戰死十人。 雖說河洛有大量的青壯,可以補足損耗,左右神武軍及洛陽府軍目前還勉強保持在八萬兵馬規模,但大批作為骨干的軍將武吏以及老卒損失掉,卻非短時間內所能補充。 而如此慘重的傷亡,也導致全軍上下士氣低迷。 不過,從河洛撤出來,鄭懷忠、鄭聰父子還是想著保持接敵的。 鄭家世代將門,此時猶有上百弟氏子弟擔任各級武職,他們心里都很清楚,狡兔死、走狗烹,唯有接敵才能保證他們的價值。 也唯有保持接敵,才能光明正大的找朝廷伸手要錢要糧。 他們最初暗中找舊誼密切的高純年、吳文澈二人商議南遷之計,就想著舉部撤到南陽之后,能兼守舞陽、葉縣、襄城等地,于汝水上游保持與虜兵接觸。 與守河洛會吸引十數萬虜兵狂戰不休相比,汝水上游防線更為狹窄,戰略地位也要比楚山、淮南乃至渭南低得多。 至少在突破楚山在青衣嶺、石門嶺及金牛嶺等地的防線之前,有方城、南陽還有一道防線的前提下,虜兵不可能會投入重兵強攻位居汝水上游的舞陽等城。 鄭聰沒想到徐懷昨日在朝宴之上對著他們鄭家發飆,今日就想著獨占淮上,怎么可能不跳腳? 鄭懷忠踢了鄭聰一腳,與胡楷說道:“靖勝侯有此志氣,我也是敬佩的,但楚山能否獨守淮上,事關社稷安危,樞相與陛下還要謹慎考慮??!” “這事也是淮王與周相先提議,陛下也擔憂楚山這點人馬能否獨守準上,使許相公前往征詢靖勝侯的意見,之后才有靖勝侯入宮找陛下請戰,”胡楷無視鄭聰的無禮,跟鄭懷忠慢悠悠的說道,“陛下應該有些叫靖勝侯說服了,這才叫我找鄭國公商議神武軍兼領商州之事……” “原來是淮王殿下首倡??!”鄭懷忠感慨道,“淮王殿下雖然年輕,卻也是足智多謀、英明神武,他如此建議,必然是有理由的!” “商州太過僻遠??!”鄭聰見父親就要應允下來,急道。 商州道,又名武關道或藍武道,實是京兆府(長安)經藍田、武關、商洛翻越秦嶺東麓抵達南陽西部山嶺區的通道,歷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商州所屬的洛南縣,雖然與洛陽西南部的盧氏縣,同時位于洛水上游,但由于洛水上游壑深峰險,為山水隔絕,僅有極其險窄的小徑相通。 倘若鄭家南撤南陽休整,兼守商州,并在洛水上游的盧氏縣保持接敵,整個補給、聯絡線在秦嶺深處曲折蜿蜒七八百里,哪里有據守南陽支撐舞陽、葉縣、襄城作戰不到兩百里的官驛補給、聯絡線來得便捷、省力? 作為作戰經驗豐富的統兵武將,鄭聰當然要第一時間反對棄舞陽,而去兼守商州。 鄭懷忠沒有讓鄭聰多加爭論,只是表示知道這事了,就帶著鄭聰、趙范等人離開樞密院,返回驛舍。 “父親真要棄舞陽,去守商州?” 作為武將,鄭聰在襄陽城里也習慣御馬而行,當街不便去說什么,但回到驛舍,鄭聰就迫不及待質疑父親鄭懷忠在樞密院,為何沒有強烈反對楚山獨守淮上之事。 “據說淮王早年在嵐州,就與靖勝侯有隙,而淮王麾下,葛家與楚山更是深仇大恨,”趙范笑著說道,“淮王主張楚山獨守淮上,怎么都不可能是為了楚山好吧?” “趙長史是說楚山守不住淮上?”鄭聰蹙著眉頭說道。 “也未必不能守住,但代價絕對不小,”趙范說道,“楊麟其部守鞏縣、偃師,傷亡也重,撤到伊河上游伊陽縣,需要時間休整,難以牽制多少敵軍;而我們分一部兵馬守盧氏,在河洛牽制多少敵軍,也是不確定的,總之不會太多就是了。也就是說,今年入冬之后,虜兵進攻重心必然會轉往淮上。倘若我們與楚山分守淮上防線,在沒有解決側翼威脅之前,虜兵不大會強攻舞陽,楚山以精銳兵馬守青衣嶺、石門嶺及羅山一線,壓力也不會太大,但倘若楚山獨守淮上,虜兵則沒有必要再分彼此,多半會同時強攻舞陽、楚山以及羅山、信陽,令楚山難有喘息之機。到時候就算楚山能勉強守住淮上,也必然會深刻感受到我們在河洛所受的切膚之痛,到時候我們再分兵去守舞陽,也不遲??!” “是啊,我們先權且捏著鼻子,忍那小雜碎一兩年便是!”鄭懷忠說道。 “不需兩年,楚山能撐到明年這時不低頭,便算我輸?!壁w范笑道。 …… …… 經達數日秘密商議,最終確定的南遷部署,乃是先由劉衍出任江東經略安撫副使兼領江東兵馬都總管,第一時間率右驍勝軍前往建鄴部署沿江防務,此外使錢擇瑞出知建鄴府事,由朱沆、錢擇瑞二人為南遷打前哨。 楚山行營也正式分設左右軍。 除了徐懷兼領楚山行營左軍統制外,另提拔戰功卓著、名望僅次于徐懷的徐武磧,出任楚山行營右軍統制。 楚山行營除了右軍繼續駐守現有的防線外,新增編的左軍則去接替右驍勝軍,接掌舞陽、葉縣及襄城等城寨的防務。 右驍勝軍此前駐守舞陽等城寨,一年約一百五十萬貫錢糧的開支,自然也是轉由楚山行營接收。 楚山行營接受中樞轉運的錢糧,從每年一百萬貫提高到二百五十萬貫,其實還是相當低的。 淮王府軍守淮河中下游,從淮東、淮西兩路征用錢糧,以養十萬兵馬,還屢次加征,其所耗錢糧,可以說是楚山的四五倍。 而在高峻陽、顧繼遷兩路兵馬退到渭南之后,從川峽四路所轉輸的錢糧,也由最初的六百萬貫,提升到一千萬貫。 戰爭最終比拼的還是錢糧、人馬的消耗,誰能更大規模、更為有效的組織人馬、錢糧,則必然將最終占據優勢、獲得勝利。 左右神武軍第一步先從黃河北岸的平陸撤出,沿洛北、黃河沿岸部署防御,組織河洛民眾往南疏散。 與原初計劃不同的是,左右神武軍南撤南陽之后,將兼守商州以及洛水上游的洛南、盧氏等地,第一時間需要緊急開辟洛南與盧氏之間的棧道。 大量的河洛民眾也可以先撤入盧氏,既保證開辟棧道的青壯勞力充足,在棧道開辟出來后,大量民眾也可以經洛水上游撤入商州,經商州往川峽、荊湖疏散。 左右神武軍主力一旦從河洛撤出,僅據守南部山地,渭南、淮上防線都將意味著失去對虜兵最大的側翼牽制,顧繼遷、高峻陽兩部人馬則要立刻著手在秦嶺北坡,在子午道、陳倉道等連接川陜的主要蜀道北口擇險地增筑堅堡,最終依托這些堅城險壘,依托川峽四路的人馬、糧秣支援,將虜兵封堵于秦嶺以北。 完成這些部署差不多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之后建繼帝才會正式南遷建鄴,左右神武軍撤入南陽休整…… 這一次,在周鶴等人的勸諫下,建繼帝也終于點頭答應同時迎鄭懷忠、顧繼遷、高峻陽三人之女為妃,并選顧蕃之女為淮王妃。 帝室迎娶統兵將臣之女為妃嬪,以及帝家女尚將門子弟為妻,也是大越百余年來的傳統;只是建繼帝身邊只有纓云一個女兒,舍不得早早嫁出去罷了。 第四十六章 截河 大雨如注,天色昏暝如暮,徐懷等人站在距離渡口不遠的風雨亭里,隱約聽得見水浪滔滔,視野卻被雨幕遮住,看不清楚不遠處渡口的情形。 幾道身影從雨幕中鉆出來,走到風雨亭里。 烏敕海解下蓑衣,里面的衣甲也盡數被大雨澆濕,跺腳道: “這時節暴雨也太猛烈了,我這厚臉皮子,叫雨點子砸下來都覺得有些疼!在朔州幾十年,都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雨!到楚山這兩年,也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雨!” “桐柏山西麓及伏牛山東北麓,自有史以來,入夏后雨勢猶烈,”喻承珍感慨道,“滍水出伊陽堯山,經魯陽而入葉縣,乃汝水正源,每年皆有洪水滔滔而下,其流曲近于魯陽、葉縣境內,受山嶺崖谷等地形約束,還不至于泛濫成災,但流入召陵之后,兩岸多平川之地,又匯聚大復山等地急流,泥堤難束,潰堤則是頻繁之事!” 喻承珍來楚山時間不長,但他擅營造、水利,早年也游歷各地,對作為四瀆八流之一的汝水,情形十分了解。 “以往汝水兩岸百姓,吃盡苦頭,現在民眾都撤出去,洪水泛濫的汝水,反倒成了楚山北面的屏障,”史軫感慨道,“至少在汛季結束之前,我們都不用寢食不安??!” 雖說岳海樓其部還控制著汝潁之間的主要城寨,但主力兵馬在汛季之前都已經撤到潁水左岸的陳州等城休整。 現在汝水之中大水滔滔,兩方更是進入徹底的休戰期,徐懷從襄陽北還后,就率唐盤、殷鵬兩部兵馬,先來接管舞陽、葉縣的防務。 位于汝水上游北岸襄城,目前還是由神武軍駐防,要等到洛陽民眾、鄭氏及神武軍將卒在河洛的家小都撤到南陽之后,襄城防務才會移交楚山接手。 說到底,鄭懷忠還是不信任楚山,害怕提前將襄城防務交出來,楚山會故意漏虜兵進來,襲擊神武軍南撤的將卒家小。 楚山雖說成功將舞陽、葉縣兩地的防御接管過來,但壓在眾人肩上的擔子只會更重,而無減輕。 左右神武軍主力一旦從河洛南撤,僅留兩三萬兵馬部署伊河、洛水上游峙守,能在河洛牽制的敵軍會非常有限。 特別是河洛民眾都轉移出去,赤扈人并無經營河洛的必要,僅需要駐守少量兵馬占住洛陽、潼關、鞏縣、偃師、孟津等幾處關鍵城塞,不使這些城塞輕易易手,其他圍攻平陸、鞏縣的曹師雄、蕭干等部降附軍主力及近三萬騎兵精銳都能脫身出來。 現在就能預料到,赤扈人即便在洛陽填以入一支兵馬,這支兵馬主要作戰任務,很可能并非進剿退居伊河、洛水上游的河洛兵馬,而是經伏牛山與嵩山之間的峽道(汝州),進攻淮上的側翼。 也就是說,在神武軍及洛陽府軍主力棄河洛南撤之后,楚山守淮上,很可能要面對十萬乃至十數萬敵軍的進攻。 雖說楚山眾人都不覺得他們會守不住準上,但也絕不會覺得這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除了唐盤、殷鵬兩部精銳都轉入西翼駐守舞陽、葉縣兩城外,徐懷還率侍衛親兵營,將兵馬都總管行轅遷入葉縣。 以往劉衍所部守舞陽、葉縣,將防御重心放在東側的舞陽,因為葉縣以西,乃河洛兵馬駐守的汝州,那里是伏牛山西麓的連綿山崗,襄城更是直接在葉縣的北面據汝水北岸而立。 劉衍不虞虜兵會直接進攻葉縣,位于燈架臺山脈西段北側的舞陽城,正直接面對從北岸渡汝水而來的敵軍。 鄭家南撤之后,徐懷沒有能力去接管汝州全境,位于方城缺口之外的舞陽、葉縣兩城,葉縣將正當從河洛東進的敵軍,因此徐懷需要將西翼的防御重點放到葉縣。 除了戰兵之外,徐懷還調動工輜營萬余匠兵,以便趕在秋冬之前,進一步完善西翼的防御體系。 目前楚山還不能控制桐柏山北嶺(包括大復山、金頂山、燈臺架山、霧云山)與汝水之間的平原地區,所有的物資、人馬都要走桐柏山道、經泌陽、方城等地轉折到舞陽,從楚山(周橋)到葉縣,差不多有近四百里的驛路。 接下來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從青衣嶺營地往西經滾石沖寨,先修一條通過大復山與金頂山之間的崎嶇峽谷,從方城縣東部翻越霧云山進入舞陽的通道出來。 這么做,不僅能將楚山經青衣嶺到葉縣的陸路距離縮短到三百里,還能繞開鄭家后續負責駐守的南陽,更主要的,這條驛道還能銜接金頂山與燈臺架山之間的峽谷。 楚山修這條驛道的同時,還將在金頂山與燈架臺山之間的峽谷修建塢寨軍堡。 從金頂山與燈架臺山的峽谷出去,則是遂平縣,遂平縣往北則是西平;而上蔡則在遂平東北方向上;從西平縣往北則是召陵。 整個汝河的中游,則是從召陵城北,折向往東南,流經上蔡,最后經新蔡城東北角往南,于淮川城西匯入淮水。 而于遂平、汝南、平輿、確山等縣境內,還有象河、青衣水等河流發源于燈架臺山、大復山,匯入汝水,共同構成蔡州復雜的山水體系。 楚山急需要一條新的連接葉縣與青衣嶺營城的驛道,從西南方向,貫穿、掌握蔡州這一山水體系的源頭部分——而這條新的驛道,也將與青衣嶺營城南側橫穿鐵幕山的通道,經黃羊湖堰堤,經石門嶺東坡,通往楚山城。 這條驛道也是楚山防區擴大后的內線核心,其戰略地位相當于之前的桐柏山道。 西平、遂平、召陵、上蔡、汝南等城及南面的金頂山、燈架臺山東段,之前乃是楊麟所部左驍勝軍的防區,而舞陽、葉縣,包括舞陽以南的燈架臺山、霧云山乃是劉衍所部右驍勝軍的防區——因此,楚山之前沒有辦法越俎代庖,修造一條從青衣嶺橫穿大復山、金頂山、燈架臺山、霧云山的驛道通往葉縣、遂平。 現在葉縣、舞陽以及襄城都劃入楚山防區,葉縣、舞陽往東到羅山、潢川群山、溪河,也都歸楚山所轄;而金頂、燈架臺、大復諸山往北到汝水,從汝水到潁州,則是楚山與叛軍岳海樓所部的緩沖區。 因此,當務之即就是在諸山之間修造這條新的驛道。 除了同時在金頂山與燈架臺山之間的峽谷區域修造塢堡城寨,還要將塢堡城寨修到金頂山與燈架臺山面對汝水的北麓去。 就像楚山早期并不看重峙立平川之中、易為優勢敵軍圍攻的真陽、確山等城,而先在貼近青衣嶺、石門嶺的丘山區修造營壘一樣。 先要確保岳海樓以及岳海樓背后的赤扈人,沒有能力啃下他們據險而造的堅壘險寨,后續才涉及到對平川區域的城寨爭奪。 而這一切都需要在鄭家撤出河洛,虜兵集結優勢兵馬進攻淮上之前完成。 這些工作,主要乃是史軫、蘇老常、程益、喻承珍、莊守信等人負責。 也是虧得楚山這幾年來城寨修造、道路鋪筑及圍堰水利建設都維持相當高的規模之上,不論是匠師水平,還是專事營造的匠軍隊伍,都遠非其他行營防區能及。 因此,楚山才有信心說不懼秋冬時數倍敵軍強攻。 史軫拉著蘇老常、喻承珍等人趕來葉縣,也是將這一系列詳細計劃呈稟徐懷,然后就著手實施。 為此,襄陽為這次換防,直接交付給楚山的五十余萬貫錢糧,也將直接用于新驛道的修筑。 史軫將方案詳細說明后,見徐懷多少有些心不在焉,喻承珍說及汝水的水情,似乎將徐懷所有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疑惑的問道:“汝水有什么問題?” “堯山多暴雨,使滍水暴烈,傾貫汝水,致召陵、上蔡、新蔡沿岸常洪水泛濫,特別是汝水于平輿縣東接象河,象河會燈架山、金頂山諸溪河,流經遂平、汝南等地又地形低陷,動輒水澤百里,民不聊生,”徐懷回過神來,說道,“我在想,有沒有可能在舞陽、召陵之間,將汝河截斷,迫使上游之滍水順著地形,往北漫灌,流入潁水?” “截河?”喻承珍微微一怔,不知道徐懷怎會有這樣的想法,說道,“雖說舞陽、召陵等地,地勢上是西南高、西北低,但汝水有史以來不知道決堤多少次,最終還是形成今日河道,自是地形、地勢所致。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對舞陽、召陵以北的地形,逐一勘測高低,隨意擇一處截斷河道,恐怕只能短暫的迫使汝水改道,但極可能是在北面的低陷地帶繞一圈,最終還是會歸入汝水正源,很難保證會導入潁水啊……” 喻承珍乃營造之大匠,原本就是學貫古今的人物,對兵法軍事也兼有所習,不然也不敢自詡擅造城寨了。 而這兩三年來喻承珍在楚山負責協助史軫修造城寨,更是將徐懷在軍事防御上的思想融入造城之中,這對喻承珍這等人物的促進、提升,是難以想象的。 徐懷說及截河,喻承珍當然能想到此策能成,意義有多大。 滍水乃汝河正源,汛季暴虐,汝河中下游深受其害,倘若能截河北流,汝水中下游的洪澇災害將大幅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