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好兇猛 第159節
岳海樓只是微微皺著眉頭,他不愿意與哭哭啼啼的女眷打交道,便與郭仲熊站到一旁,著曾潤、朱孝通先進去使葛家女眷回避過后,才走進低矮的牢房。 葛伯奕所住的囚牢,都鋪上柔軟的干草,須發霜白的葛伯奕靠土墻坐在干草堆上,葛懷聰已經僵硬的尸體就直接橫躺在地上,胸腹間還插滿短桿弩箭,血液已經凝固成紫黑色。 “經略使何至于此?不如我叫人找一副上好棺木先將小葛將軍尸身收殮起來!”岳海樓半蹲在牢門前,看著葛懷聰的尸體兩眼,跟葛伯奕說道。 “岳海樓你何須跑來貓哭耗子裝慈悲?”葛伯奕三角老眼里盡是冷漠、憤恨的光芒,冷冷說道。 四日前岳海樓與葛懷聰、曹師利等人逃到朔州城,一齊將更多的責任推到朱沆身上,當時也料定朱沆要么已經戰死,要么就被蕃虜俘虜住。 葛伯奕當時乍聽天雄軍全師覆滅,如遭雷殛徹底亂了方寸,也沒有細想太多。 而岳海樓也沒有在朔州停留多久,隨后就繞道趕去應州見劉師中、蔡元攸。 不管怎么說,岳海樓既非統兵之將,也無監軍之責,他從頭到尾只負責聯絡曹家兄弟。 曹師雄、曹師利舉朔州南附,曹師利率部作戰,也要比天雄軍表現好得多,證實他們南附大越是有誠意的——岳海樓即便隨葛懷聰他們一起逃回來,也輪不到他去背負兵敗的罪責。 不過,因為王稟的到來,葛伯奕無法倉促逃回嵐州,卻有時間聽葛懷聰敘述他們越城西逃的詳細細節,越琢磨越不對勁。 朱沆使監軍使院卒提前在北城墻造登城道,初看對他們有利,這可以說是朱沆執意越城西逃的實證,除了諸多逃將外,數百名逃歸的潰卒都能證明這一點。 同時,岳海樓極力鼓動葛懷聰棄軍逃走,葛懷聰他們琢磨不出味道來,葛伯奕在這泥坑似的官場里修煉半生,有三四天思量,怎么可能還識不透岳海樓包藏禍心? 葛伯奕最初就想著他將天雄軍殘部籠絡好,然后抓住這兩點做文章,多多少少叫王稟、王番父子及朱沆與劉世中、蔡元攸、岳海樓等蔡系將吏一起分擔罪責,再安排人拿巨資到汴京打點走動,葛家也不是不能逃過一劫。 現在好了,朱沆是使監軍使院卒提前北城墻造方便出城的登城道,但朱沆最終成功帶著上萬兵卒撤回來,這只能證明朱沆有先見之明,有功而無罪。 而他葛伯奕又被王稟、王番父子干脆利落的奪走軍權,最后的,也可以說關鍵之時可能是最大的依仗也沒有了。他昨日對王稟、王番說要找劉世中、蔡元攸投罪,其實是畏懼王稟、王番父子心狠手辣對他們下毒手。 要不然,他難不成還真指望正愁找不到人背鍋的劉世中、蔡元攸能放他們一馬? 他親自捧著長子葛懷聰的尸體囚于州獄當然是苦rou計,但坐到牢室里越是反復思量,越是覺得岳海樓這人實在太可恨。 倘若長子葛懷聰能在大同多堅守幾天,他們這也是拼命催促劉世中、蔡元攸派出援軍,等這一套流程走完之后,最終因為援軍不至而致天雄軍覆滅,那就是整個主派戰一起承擔戰敗的責任。 葛伯奕相信到時候他葛家即便會受到處置,也不可能會有多重。 朝野更多的抨擊聲音,只會集中到蔡鋌、劉世中、蔡元攸等人身上。 現在好了,全拜岳海樓所賜,葛家現在可以說是徹底的山窮水盡了。 而以葛伯奕對岳海樓的了解,岳海樓極力慫恿棄城西逃絕對是包藏禍心,絕對是為了替蔡系推脫罪責。 葛伯奕此時見到岳海樓,能有什么好脾氣、好心情? “經略使心里恨我,岳海樓確實無以分辯,”岳海樓說道,“但我此趟過來,絕不是要對經略使興災樂禍的,實是想要辦法救經略使一族老??!” “呸!”葛伯奕將一口濃痰吐岳海樓的臉上,對他假惺惺的話不屑一顧。 “……”岳海樓將臉上的濃痰抹掉,不介意的說道,“我懷疑朱沆實已投敵,但還有幾處關鍵問題沒有搞清楚,才特意趕來找經略使指教。沒想到經略使對這事完全漠不關心,那就當海樓沒有走這一趟!” “你說什么?”葛伯奕忙不迭連滾帶爬到牢門前,拽住岳海樓的衣襟驚問道。 “我說朱沆或朱沆身邊人有可能已經投敵才致天雄軍覆滅,而朱沆率萬余天雄軍殘部回來,可能還有天大的陰謀——只是還缺一些證據,卻沒有想經略使完全不關心這個!是我岳海樓多事了!”岳海樓站起來說道。 “請岳侯救我葛氏一族!葛伯奕下輩子給岳侯當牛作馬!”葛伯奕也不顧體統,在牢室里就給岳海樓跪下叩頭! 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 倘若能坐實朱沆或朱沆身邊有人投敵,對葛家推卸戰敗罪責的意義有多重要,葛伯奕掰著腳趾頭都能想清楚。 葛家到時候就可以說是徹徹底底的受害者,上百宗族子弟死于朱沆投敵之舉,長子葛懷聰還在朔州城下被朱沆反咬一口當眾射殺,他葛伯奕也淪為階下之囚。 只要坐實朱沆投敵,葛家那就是背上天大的冤屈,轉而就能贏得朝野普遍的同情。 不過,葛伯奕同時也很清楚,不能僅僅因為朱沆奇跡般的將萬余天雄軍殘部從大同帶回來,就質疑朱沆及朱沆身邊有人投敵。 這只會加倍激怒那些想拿他葛伯奕問罪的人。 葛伯奕這一刻,就像溺斃之前抓住一根稻草,也完全顧不上體統,在牢中給岳海樓跪下,甚至都想將他那口啐到岳海樓臉上的濃痰舔干凈掉。 郭仲熊一方面詫異岳海樓的說辭,竟然質疑朱沆有投敵的可能,而另一方面他更詫異葛伯奕此時這難看到極點的姿態。 這便是大越的堂堂公侯? 岳海樓卻無意外,葛懷聰這些都指揮使、都虞候,身為高級武將卻怯敵如鼠,他們又哪一個不是葛伯奕帶出來的心腹、子侄,哪個有半點氣節可言? 他重新坐在牢房過道的泥地上,問葛伯奕:“經略使,現在能與岳某好好說話了?” 葛伯奕急巴巴的湊過來,問道:“朱沆乃大越名相之后,又幸娶縣主,在靜江府為官剛直,才與地方官吏沖突棄官歸京——伯奕聽聞官家對朱沆頗為欣賞,這次使他與王番到河東來,有意要任用他。要是貿然說朱沆投敵,只怕官家第一個不信吧?” “當然,要是直接說朱沆投敵,不要說官家不會信,我與經略使也不大可能會信,但倘若是朱沆身邊有人投敵,并暗中挾持朱沆呢?”岳海樓靠著牢房的木柵門問葛伯奕。 “應該會是誰?”葛伯奕這時候更關心這么一個天大的罪名,能栽到誰頭上去。 “經略使可有聽小葛將軍說起夜叉狐徐懷這人?”岳海樓隨葛懷聰逃去朔州時,就想著將罪責更多推到朱沆頭上,并沒有怎么提及徐懷。 當時在他們的心目中,也不覺得徐懷這么一個小角色能背什么鍋。 然而事后細細琢磨,很多事都是有蹊蹺的。 監軍使院隨前鋒軍進入大同的人馬,名義上是朱沆為首,朱沆之下還有徐武坤、呂文虎兩名軍虞侯——潘成虎是天雄軍主力進入大同城后,才奉王番之命趕到的,徐懷率領二百扈衛隨行。 看上去徐懷是完全聽命于朱沆的,朱沆也親口承認造登城道是他秘令所為。 然而岳海樓心里很清楚,徐懷既然是夜叉狐與莽虎合體,就絕非是朱沆所能駕馭、掌控得了的人物。 一定要岳海樓去說,他寧可相信是桐柏山眾人先看出有兵敗之憂,于是瞞著朱沆,擅自在西北角樓附近造登城道,直到最后一刻由朱沆向他及葛懷聰等人說出而已。 在大同西城,為了方便議事,朱沆主要時間都直接住行轅里,很少去西北角樓下的監軍使院卒駐地——監軍使院卒要求負責西北角樓的警戒乃是徐武坤直接向葛懷聰提出,以及北城門失陷時,北城墻小兩百守兵欲撤回來,也是徐懷擅自截留。 這種種細節,岳海樓都清楚,也都能對應到猜測之中。 “懷聰歸來,略有提及這人。王稟能從桐柏山匪亂安然脫身,以及前段時間嵐州軍卒因糧谷嘯鬧,似乎都與這小兒有關?”葛伯奕很多事情都還是知道的,但他從沒有將這么一個小人物放心上。很多事情他也就似是而非的知道,也不是很篤定,甚至桐柏山眾人與靖勝軍的牽扯,他都沒有細究過。 “徐懷乃徐武宣之子,不知道經略使對徐武宣有沒有印象?”岳海樓又問道。 “王孝成的親衛營指揮使?”葛伯奕不確定的問道。 “是,徐武宣就是王孝成的親衛營指揮使,而王番監軍使院的軍虞侯徐武坤以及此時與徐懷關系密切的徐武良、周景、徐勝等人,甚至包括王稟身邊的那個盧雄,當年都是王孝成麾下的軍吏。他們原本是桐柏山寇,乃是王孝成出知唐州期間降服收為心腹,王孝成死后,他們都脫離靖勝軍返回桐柏山,”岳海樓說道,“十數年以來,他們都寂寂無聞,但就在王稟被貶唐州期間,他們驟然間活躍起來。雖說唐州上奏朝廷的函文里,很多事都輕描淡寫了,但我在這里可以明確的告訴經略使,桐柏山匪亂能剿滅,就是這些人干的!之后王稟調任嵐州石場,他們也千里迢迢護送。這可以說他們是行忠義之事,但問題在于他們護送王稟到嵐州之后,并沒有離開,甚至還以鑄鋒堂的名義,在嵐州部署勢力,借糧谷嘯鬧事助王稟奪權,也僅僅是他們小施手段……” “岳侯是想說他們另有目的?”葛伯奕問道,“但我就奇怪了,他們能有什么目的,總不可能為王孝成報仇雪恨吧?他們當年在靖勝軍都是無足輕重的角色,輪得到他們為王孝成報仇雪恨?” 岳海樓心神一悸。 徐懷自承夜叉狐之后,他心里就有太多的疑惑與不解,但這些天發生的事情太令他目不暇接、太方寸大亂了,以致沒有時間去梳理這一切。 他這次也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桐柏山眾人的威脅,并不覺得將戰敗的罪責都推到葛家父子頭上,蔡系真就安然無恙了,所以他才想著要找葛伯奕了解朔州奪軍的詳細經過。 這對他來說,也一次認真的梳理。 而葛伯奕這時的這句話,仿佛一道雷光,將他心里太多被疑惑、不解遮擋的迷霧驟然間劈開。 動機! 對,桐柏山眾人做這么多事的動機是什么? 徐懷千方百計遮掩他真面目,甚至自幼在桐柏山都以癡愚示人的動機是什么? 特別是后者,岳海樓這幾天一直想不透,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在桐柏山長大成人,為什么要自小掩飾自己那令人心悸的才智? 現在看來,唯一的解釋,那就是要掩飾他真正的身世,避免引起他們的注意! 當年死于管涔山黑風谷的幼兒,被偷梁換柱了!這也解釋桐柏山眾人那令人困惑不解的動機之迷! 而桐柏山眾人在管涔山第一處落腳地鑄鋒山莊,不就在黑風谷附近嗎? 這么多的蛛絲馬跡,自己以前怎么就視而未見呢? “郭郎君,你立刻遣人快馬加鞭趕往唐州見董成,要他立時羈押陳磧待審!他可能是徐懷等人的同伙!”岳海樓霍然間想透許多事,不顧葛伯奕在場,便要郭仲熊安排人手趕往唐州報信。 “岳侯是說唐州押軍陳磧?他有什么問題?”葛伯奕問道。 岳海樓不解的問道:“經略使也聽說過這個人物?” “陳磧負責從唐州押送糧秣到太原來,但到太原之后突然間就銷聲匿跡了,以致唐州兩營廂軍滯留太原不得歸,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在到嵐州來之前,下面曾有人將這事稟告給我,我才記得有這么一號人物?!备鸩日f道。 兩營唐州廂軍在北征戰事即將開啟之際滯留太原城不歸,太原負責接洽的官員當然不敢大意,但上報到葛伯奕,葛伯奕也沒有認真理會,這事便拖沓下來,岳海樓、郭仲熊他們兩人也都不知道這事。 “陳磧原名徐武磧,曾在王孝成麾下任親衛營副指揮使。我們一直誤以為他與桐柏山眾人不合,而在桐柏山匪亂之后,陳磧投附唐州知州董成,在州衙任吏!”岳海樓惶然跪坐,問葛伯奕,“經略使,你現在還覺得這一切是偶然嗎?” “這與他們暗中投敵,又有什么關系?”葛伯奕問道。 “如果說徐懷不是徐武宣之子,而是王孝成之子呢?”岳海樓問道。 “怎么可能?”郭仲熊震驚問道,“王孝成受誅之后,妻兒不是為家將所劫,早死于管涔山中了嗎?” 郭仲熊不是當年的當事人,但王孝成伏誅以及妻兒為家將劫殺,乃是震驚當世的公案。特別是王孝成妻兒之死,還是嵐州州衙結的案,他到嵐州任職,看過相關卷宗。 不過,郭仲熊轉念又想:要是王孝成妻兒之死,并非家將劫殺,而是有預謀的伏殺,而在伏殺之前就有人預料到這點,隨便拿個幼兒將王孝成之子替換下來,那一切就都能解釋了! 這些年來,也一直都有傳言說王孝成的妻兒是蔡鋌指使人伏殺。 郭仲熊震驚地看向岳海樓。 當時事變,岳海樓是親歷者,甚至是他第一個站出來支持蔡鋌,才將王孝成控制起來,那王孝成妻兒之死是劫殺還是伏殺,岳海樓應該是最清楚的。 岳海樓沒有說什么,對郭仲熊眼里巨大的困惑,只是微微頷首,以示他猜測不錯,轉而又跟葛伯奕說道:“經略使現在應該能想明白這一切了吧——當年要不是得經略使支持,蔡相可沒有辦法叫王孝成伏誅啊……” 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 走出低矮陰冷的牢房,看蒼穹鉛云密布,郭仲熊更覺壓抑。 曾潤、朱孝通等人都在牢房外守著,看到郭仲熊、岳海樓二人走出來,湊過來,有些心慌的低聲問道:“葛家在河東數代為將,樹大根深,怎么輕易就叫王番將軍權奪去?葛懷聰又當眾被射殺,軍卒大鬧的話,豈非又要出大亂子?” 郭仲熊看向曾潤、朱孝通,沒有吭聲,舉步往州獄大院外走去。 “出不了大亂子,你們心慌什么?”岳海樓瞪了曾朱二人一眼,示意他二人與其他役卒落在后面,莫要礙著他與郭仲熊說話。 “……”郭仲熊在一堆未清掃的積雪前站住,轉身跟岳海樓說道,“天雄軍潰敗,葛懷聰諸將怯戰畏敵,差不多已成定論,葛家父子擔下這諸多罪責,劉帥、少相應能無礙,我看還是不要節外生枝為好!” “從桐柏山到嵐州,徐懷等人如此處心積慮在嵐州部署勢力,徐武磧甚至不惜行苦rou計潛伏到董成身邊,我很難相信他們不是針對所有跟相爺有關的人等——郭君也是知兵之人,真以為大同城里沒有蹊蹺,朱沆能將上萬兵卒完好無損的帶回來?”岳海樓問道,“我是從大同城里逃出來的,虜兵部署極其周密、士氣之旺盛,我是親眼目睹,要不是虜敵有意相縱,我項上頭顱可以賠給郭君!” “我們信不信,有時候并不重要,關鍵是如何要讓朝野相信,讓官家相信,”郭仲熊沉吟說道,“王番來函稱朱沆歸繳得一千五百余枚虜兵頭顱,應該不會作假。又如曾潤、朱孝通剛才所言,葛家在天雄軍樹大根深,卻如此被輕易奪軍,這恰恰說明天雄軍兵卒對葛家離心離德。再一個,王孝成妻兒死于劫殺,而非死于伏殺,這是當年早就結了的公案,這樁公案不能翻,僅僅說王孝成舊部為舊仇處心積慮,甚至不惜通敵,我們很難說服別人啊……” “為什么要我們去說服別人?葛伯奕信之不疑便可?!痹篮秦撌终f道。 “你這是打算……”郭仲熊遲疑的看向岳海樓,他也是猝然間知悉這么多駭人聽聞的秘密,腦筋一時有些轉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