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楚蓁轉身親自去尋為樊克之做的荷包之時,才看見站在門外巴巴望著卻沒進來的夫君,她長眉微蹙,埋怨道:外頭那樣熱,怎傻站著不進來?等樊克之進了門,她忙把初夏時去玉泉寺求的平安符為他仔仔細細系在身上,邊系邊斜覷著威脅:敢摘下來,有你的好看!樊克之一聲不響的緊緊塞到內衫里。 楚蓁正納悶他怎得如此聽話,便聽他低著頭輕輕道:蓁兒,你莫生我的氣,以后有什么事兒,我定先跟你說。她不由得好笑,自己什么時候生他的氣了?余氏等人早在樊克之進門時便悄悄退了出去,她上前摟著他勁瘦的腰身,頭靠他的胸前,話里帶著無盡的繾綣:男人本就應以功名為重,你這樣的英雄,原就該外頭頂天立地的,哪兒能閑在內宅見天兒的陪著妻子呢?我只是她不太好意思,只是有些不舍而已。 樊克之臉上漾出笑來,回手將她緊在懷里:不過是去安撫流民,再抓幾個中飽私囊的蠢貨,且有江大人他們頂在前頭呢,我就是護著他們幾個人的安全。他手底下的人有多少斤兩,他清楚地很。千軍萬馬中都拼殺了過來,還怕區區幾個地方狗官嗎?即便里頭說不準就牽扯到太子與英王的人,但這些就讓那幾個欽差去愁吧。 倆人又甜甜蜜蜜地說了會兒話,大管事萬山就來催了,道是人馬都已在府外等著了。樊克之戀戀不舍地放開懷中的嬌軀,最后狠狠地親了她好幾口,讓人提著楚蓁為他準備的行裝,一身勁裝地出了大門。 南下要從京城騎馬至東都,再由運河至光州,往潤州而去還得走水路。這一路,光路上就得十幾天。樊克之的腿腳不便,幾個大臣也不能騎馬,為了節省時間,樊克之讓手下的馭馬高手分別馱著幾人,沒有坐船,一路馳騁,硬是跑死了好幾匹西域寶馬,終是趕在五天內到了定城縣,幾個文官尤其是尚書左仆射江大人下了馬腿就軟倒在地不能起身。 幾個人先是安撫百姓,開倉賑災,等人都處理的差不多了,這才抽出手來查看河堤。沒想到,越查問題越大,牽扯出的人越多,御史中丞寧大人更是臥病不起。沒多久,京中就再也收不到樊克之傳來的消息了。 昭和帝在上書房里大發雷霆,好幾個大臣被他罵了個狗血淋頭,連英王也屢次碰壁,有幾日沒有得見天顏了。正在此時,前往河東道等地治災的太子安全無虞地回到了京城,不知太子與圣上說了什么,這幾日宮中再無旁的動靜。 守在將軍府安靜過日子的楚蓁,這幾天也睡不安穩。先前樊克之每三日必有一封信,如今都已過去十天了,還是半封也無。問岳麒,他也是一問三不知。再加上這幾日,楚蓁的眼皮子跳得厲害,她更是煩躁起來。即便如今天沒那么熱了,秋意漸濃,她也沒有絲毫出去轉轉的興致。 這一日正午時分,余氏拿著一封帖子眉頭微皺進了墨蘭居,她將信遞給楚蓁,謹慎道:咱們一向與護國公府沒什么往來,他家的姑娘怎會給奶奶寄來書柬呢?原本心緒不寧的楚蓁立馬繃緊了精神:嬤嬤,你說誰?說著,猶豫了片刻才將信接過來打開。 護國公府梅家七姑娘,我記得在宮中時,這姑娘常常待在梅貴妃的儲秀宮,還常去給皇后娘娘請安呢,瞧著倒是極為乖巧可人。余氏回憶道。楚蓁心想,面上乖巧,內里子只怕誰也不知。 待看完了信,楚蓁卻一時沒了聲響。她將信遞給余氏,余氏接過來看了看,遲疑道:信上所說之事沒有可靠來源,不可信。原來梅嘉說手上有樊克之的消息,想邀楚蓁到環翠寺一敘。楚蓁低頭沉思,她厭惡梅嘉至極,實在不愿見她,可她既這么說,照往日的情形,真有樊克之的信兒也不無可能。她這幾日等得心焦,冒險去趟環翠寺,是必然之舉。 楚蓁主意一定,便勸住余氏,從外院喊了岳麒進來,細細叮囑了一番。九月初九,重陽這一日,她僅帶了碧春一人便欣然赴約。 作者有話要說: 女主終于又和女配見面了 嗯,也好久沒有人和蠢作者討論劇情了 sigh~ 第53章 陷害 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云。 重陽這一日,京中已徹底涼快了下來,仿佛忽然間便入了秋,楊樹的葉子紛紛灑灑,金黃色的菊花開滿了環翠寺的山頭。天藍得好像浣紗女手中的輕紗,碧瑩瑩的,一片云彩也無??罩信加袔字蝗给B飛過,轉瞬不見了蹤影。 本是登高賞秋的好日子,楚蓁卻一點興致也無。她一早起來準備妥當,辰時中已到了環翠寺,在梅嘉早已約好的客院中等著。碧春陪著她在前殿上了香,添了香油錢,為樊克之求平安,主仆二人便安安靜靜等在小院里,一時無話。 往年這時節,玉泉寺的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沒想到沒什么香客的環翠寺人也不少。好在只接待官員家眷,人員倒是沒那么雜亂。京中這么大點的地方,轉幾個彎大家都認識,梅嘉特意擇了這個日子,楚蓁還真不覺得有什么不妥。 碧春為她泡了寺里自制的菊花茶,用的是這梅山后頭的泉水,茶香馥郁,沁人心脾。楚蓁雙手將茶杯握在手中,鳳眼透過繚繞的水汽,默默想著遠在江南的樊克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