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夫婦掉馬日常、路過人間、重生之貴女嫡妃、侯府小公主、抱錯大腿之后、[原神] 大風紀官他終于開竅啦、豪門老公他有讀心術[穿書]、[綜漫] 審神者之子織甜作、落魄影后,在線翻身、[排球少年同人] 我跟侑互換身體后
趙鈺微一抬手,沉聲道:“眾愛卿平身?!?/br> 他位于祭壇幾近中央的位置,四周全是稻米,全無下腳之處。況且這也有三尺來高,上面又鋪了厚厚一層棉花,更無法離開了。 謝寧察覺到趙鈺的窘境,連忙招呼幾個祭官道:“先想法子在中間開一條道請陛下出來?!?/br> 工部尚書江利腦子活泛,連聲道:“先去尋兩塊兒高四尺的長板來,從這兒到陛下那邊,著人直接往兩邊推開即可?!?/br> 趙鈺見他們有了主意也不再多說,在人群中遠遠看向柳安所在的方向,這才扭身面對牌位。 警幻一事警示他世上確有仙神,但觀其言語,只怕并不能輕易插手人間。他也不怕有誰怪罪自己,他的來歷不凡他自身也心知肚明。 眾人合力將被困在稻米中的皇帝“解救”出來,有些兵士忍不住還抓了幾粒稻米塞進口袋。他們也想沾沾陛下的福氣,說不得也能有些造化。 這樣的事實擺在眼前,上至百官下至百姓,在無人敢質疑趙鈺的正統身份。便是再發生災禍,他們也只以為是當地有人觸怒上天。 當白花花的稻米、軟綿綿的棉花從天壇中搬出來時,不少早已知曉此事的百姓夾道相迎,望著御輦上的身影心中激蕩。 “草民等參見陛下,陛下長樂無極——” 圍觀的百姓久久佇立,直到看不見隊伍的背影時才散去。他們不肯回家,三三兩兩的上茶樓酒館談天說地。 亦有不少姑娘們聚集在大來書齋中,她們也要好生商討一番近日發生的事。 作者有話說: 1.祝文的翻譯(自己寫的大概):天澤二十年十月十三日,當今天子趙鈺啟奏上天:今年剛剛入冬,(本不該有大雪),但是建州卻有雪災。天下人都很震驚,我作為皇帝恨不得代替我的子民受苦。應該是我沒有迎合上天的心意體貼百姓,(沒有做到認真辦事),這是我的罪過,現在我承認錯誤(希望你原諒我)。我登基以來,見到賢才卻沒能讓他入官場,見到尸位素餐的人沒有及時辭退,是我的第一罪。今年建州暴雪,很有可能連累周圍的州縣也暴雪,都是因為我沒有協調好大臣(治理國家),這是我的第二個錯誤。到今天已經是第五天了,死傷有數千人,我的子民都是被我連累,我內心很不安寧。 2.祝文的格式來自嘉靖年間的典禮祭文:維嘉靖(某)年,歲次(某)月(某)日嗣天子臣御名(朱厚熜,皇帝親自書寫)敢昭奏于皇天上帝,曰:..... 3.內容參考康熙十八年罪己詔,句子有:朕之罪也,故為罪己以詔之;上不能合天心,下不能體庶民;見賢而不能舉,見不肖而不能退;政治未協,陰陽不和 第111章 近日民間謠言甚囂塵上, 不少男人們都在議論是因著陛下讓女子入外朝才引得上天震怒。 他們一身酒氣熏天指點朝政,指桑罵槐般侮辱過往的女子,大言不慚什么“牝雞司晨”“女子安守內宅”一說。 頗有些暴脾氣的姑娘們忍不了,卻又沒辦法豁出臉面去和男人們爭辯這些。醉酒的人是沒辦法講道理的, 也沒人愿意去和醉鬼講道理。 這些日子, 民間不少金蘭社的活動都暫且停下,只等朝廷的風向如何。 今日皇帝祭天乃是大事, 她們幾個金蘭社的領頭人也都匯集在一起, 見此情形也是心下一松。既然皇天并未怪罪, 想必陛下很快就會有決斷了。 金蘭社乃是民間女子聯合起來,基于互幫互助而共同結社。社中女子或是吟詩作對、或是一同女工, 若一家有難,她們也都全力相助。 先時賈元春入外朝為羊毛司司丞時便有金蘭社的人來找,游說她加入金蘭社。賈元春也有心拉拔她們便欣然應允,有作坊里的不少家境貧寒的女工都是被賈元春介紹進去的。 而隨后的劉夫人管著羊毛作坊, 也一樣入了金蘭社。她雖不算正經官身, 卻也是和皇帝的親表弟共事,地位自然不一般。 “咱們先去那邊等著, 等姐妹們來了咱們再細說?!?/br> 溫和柔婉的婦人衣著樸素, 帶著不少姑娘夫人們往一旁的大來書齋里去。書齋是個清凈地方,里面的人也斯文, 她們也都樂意去。 況且劉夫人那邊有賈皇商的關系,但凡書齋的宴廳不曾被預定, 她們都可過來聚會。 “掌社, 既如此咱們是不是也給才入戶部的陸頤大人遞個帖子?!?/br> 另一旁的婦人聽了也道:“陸大人雖是被休, 可誰都知曉是什么情況。往年她怕連累咱們不肯來, 如今也算是苦盡甘來, 怎么也要請來才是?!?/br> “是啊,我聽劉夫人說,陸大人在戶部一天就能算十本,比那些男子不知強過多少?!?/br> 一時間都是這般,掌社溫和道:“你們都這般說了我自然要請,這就下帖子去?!?/br> 她也是盼著金蘭社的人多些,屆時有事也可一同商量著辦。若多些官場上的人,她們若有個萬一的也能投靠,有個伸冤的地方。 只那些官太太、大小姐并不愿拋頭露面,也不愿被人說嘴,便不曾入社。但略有些善心的也敬佩她們,便月月施些米糧過來,讓她們也能有個周轉。 * 趙鈺率群臣回宮后便趁勢開大朝會。 雖說并非正經大朝會的日子,可祭天時發生這樣大的事顯然也是有必要如此的。天上下稻米、棉花的事古往今來也就這一件,往日滿腹文章的大臣們激動的險些連話都不會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