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403節
見前線依然膠著,耶律余睹的臉色越來越不好看。自己手下的兵是契丹人和奚人,連戰連勝的時候沒有什么,與宋軍旗鼓相當的時候就不一樣了。這些女真人,當然是讓自己的人先去死。 突然,耶律余睹覺得陣前不一樣了。打起精神,就見自己的右翼突然亂了起來。 谷神也發覺不同,急忙吩咐親兵前去查看。 不一會,親兵回來,稟報說是宋軍突然進攻了過來。 耶律余睹冷哼道:“這種情況,宋軍怎么會不進攻過來?右翼兵力薄弱,怕是擋不住宋軍?!?/br> 谷神吸一口氣,強自鎮定。道:“你們去右翼看住,若有不對的地方,速速回報!” 親兵稱是,轉身去了。 炮兵掩護步兵進攻,具體就是在進攻步兵的前方,一直有炮彈落下,好像一道幕墻一樣。正常來說,炮兵在這個階段,不應該出現這種高級戰術。只是王宵獵的超前見識,加上炮兵和步兵的艱苦訓練,精銳部隊做到了而已。 當步兵距敵人還有三十多步的時候,第一波炮彈落了下來。金軍完全沒有反應,就被宋軍炮兵打得七零八落。后續步兵上來,基本就是收拾殘局。 步兵向前推進,后面的炮兵不斷發射炮彈。金軍的軍陣被炮兵打得亂七八糟,還沒有重新組織起來,后邊的宋軍步兵已經到了。在這種戰術下,金軍完沒有反抗之力。 王宵獵拿著望遠鏡,看著前方的戰斗。 雖然前線的軍隊達不到自己理想中的樣子,但也大致達到目標了。不到半個時辰,金軍防線就已經被沖垮。 一是這種戰術太過突然,金軍來不及做出反應。二是使用火炮撕裂軍陣,實際效果太過霸道。 看著親兵過來,谷神問道:“如何?” 親兵使勁喘了幾口大氣,才道:“監軍,大事不好!宋人上來前先用大炮轟一遍,如何抵敵得???” 谷神不由皺眉:“什么先用大炮轟一遍?難道宋人拖了大炮上來?” 親兵點頭:“正是!宋軍就是拖著大炮攻了上來,我們的軍陣未見敵軍先被轟垮了!” 谷神仔細想了想,只覺得腦仁疼,卻想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在這里,前方的戰事正酣,自己不敢走開??稍谟乙硭诬娺M攻的地方,親兵報的內容自己怎么也想不通。 想了又想,只好對親兵道:“再探再報!眼睛要看清楚了,宋軍到底是怎么進攻的!” 親兵在那里愣了愣,只好轉身去了。 感覺沒過多久,親兵又回轉來。對谷神道:“監軍,眼看右翼就被宋軍打穿了!” 谷神不由一下子愣住。過了一會才道:“胡說,宋軍就是腳步不停,也不可能把右翼打穿!” 親兵道:“宋軍就是腳步不?!?/br> 谷神只覺得天旋地轉,停下站不穩,差點一個趔趄摔倒。 自己想的是集中兵力于一點,把宋軍擊穿,而后轉入混戰。沒有想到,宋軍攻勢如此兇猛,先把自己擊穿了。 第957章 假象 趙鼎看著宋軍快速突破了金軍右翼,不由目瞪口呆。張著大嘴巴半天,才道:“這,這,金軍如此不堪一擊!” 王宵獵轉身看了趙鼎一眼,才道:“不堪一擊,要看對手是誰。金軍起自于白山黑水之間,茹毛飲血,確實他們能奈苦戰。十幾年間,滅遼、破宋,看起來不可一世。但是,只要中原王朝的軍隊不出問題,朝廷腦子清醒,怎么會被這樣一群人翻了天呢?中原王朝的問題,還是在自己?!?/br> 趙鼎茫然地點了點頭。 軍隊是有組織的武裝集團,戰斗力的核心在組織。只要牢牢記住這一點,加強軍隊的組織性,軍隊就能保證一定水平的戰斗力。再加上雙方的巨大的數量差異,結果不會太壞。 在兩宋之交,全國禁軍幾十近百萬,有多少軍隊敢說自己合格?朝廷知道,鎮壓農民起義軍的時候。幾千禁軍可以破幾萬。那么在面對組織度比自己更強的軍隊時,出現同樣的結果也就不意外了。 金軍的戰斗力,通過宋軍自己實力的變化可以看出來。打了幾年,幾個大將的實力得到了加強。到現在,基本上韓世忠面對金軍的時候,可以戰平。張俊和楊沂中的部隊差一點,比不了金軍。岳飛的軍隊則強一點,基本可以保證對金軍每戰必勝。也就是,現在金軍的戰斗力,與幾大將的軍隊差不多。 兩三年前,王宵獵的軍隊比金軍稍強。到了現在,則就強過太多了。這就跟靖康年間,童貫剿方臘的時候得心應手,自己信心百倍。等遇到遼軍和金軍,被打得丟盔卸甲,似乎不堪一擊一樣。 現在對面的谷神,就好比燕京時的童貫。按照以前的經驗,自己幾乎沒有犯錯,卻處處受挫。不因為別的,因為此時的金軍,遠遠比不上對面的宋軍。而谷神自己,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金軍右翼崩潰,立即不可收拾。谷神把自己的預備部隊頂上去,也不能穩定陣形。沒有辦法,只好邊戰邊退,扔下近萬尸體,退到后邊的軍營。軍營也守不住,只好繼續撤,一直撤到太谷。 王宵獵站在山坡上面,看著一片狼籍的戰場,只覺得心情前所未有的寧靜。到現在可以確認,自己軍隊的戰斗力遠強于金軍。在太原盆地里自己以二十萬人,對金軍三十三萬,依然穩穩地占據上風。 從受到當頭棒喝一樣打擊的宋朝,到后面終于認清軍隊戰斗力的來源,中國用了八百多年。如果不是從后世穿越而來,王宵獵也不知道對付金人的辦法。 如果從宋朝向前的朝代,認真說起來,從魏晉之后,中原王朝的戰斗力就下降了。五胡亂華,一方面讓胡人掌握了新的知識,另一方面讓中原王朝自己墮落。一直到唐朝,與北方胡族經過了長時間的融合后,北方王朝終于也換成了漢人,變成了中原王朝。 唐朝武力鼎盛的時期并不太長,其中最為后人津津樂道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被上“天可汗”稱號。 “天可汗”是榮耀嗎?對于中原王朝來講,當然不是。實際上唐朝皇帝都有類似稱號,在安史之亂后,皇帝自己把這個稱號廢除了。因為唐朝人知道,對于中原王朝,這絕對不是榮耀。 皇帝,是至高無上的稱謂,無以復加。對皇帝稱謂的任何修飾,都是一種貶低。 加“天可汗”時,李世民說的很清楚?!拔覟榇筇铺熳?,又下行可汗之事乎?”他很明白,以皇帝的身份,“天可汗”的所有權力都包含其中,以可汗的名義行事,自然是下行,不過是對北方民族的撫慰。 當然,之所以接受這個稱呼,是因為“天可汗”不只是一個稱謂,在唐朝還是一種制度。對北方民族,還是依他們的民族習慣治理,圣旨用“天可汗”落押。也就是說,是唐朝的一國兩制。 后人因為政治原因,把李世民被稱“天可汗”視作一種榮耀,只能讓人嘆息了。實際上,正經的歷史學者,鮮有把這視為榮耀的。真正遇到避不開的時候,只能模棱兩可。 皇帝稱謂的獨特性,決定了世上只有一個皇帝。旁邊的越南、朝鮮等國家的皇帝,日本的天皇,要么是僭越,要么是自己妄稱。至于歐洲國家的皇帝,是因為當時的知識分子被西方撤底打倒,自己上趕著把皇帝稱號送去的。 對于“天可汗”稱號的態度,王宵獵想起一個例子與此相似。 手機時代,經常會出現一個短視頻。當然,這個短視頻也可能是對以前文字時代的延續。 視頻一開頭,會用一個動聽的聲音說,你知道中國改名最失敗的地方嗎?大部分時候,接下來會用各種特效,說是最失敗的就是長安改西安,無比可惜。 長安是一個縣,從來沒有改名為西安,而且至今存在,不過改成了區。如果說是現在的西安市轄區范圍,歷史上從來沒有叫長安。西安市的范圍,秦始皇叫內史,漢武帝設三輔,西安市的范圍叫京兆尹。之后的朝代,一直到宋朝時,這個地方要么叫京兆尹,要么京兆郡,要么京兆府。一直到元朝,才改名為安西路和奉元路。 到了明朝,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 可以說,這里改名西安,不但不失敗,還非常成功。非要在這時候找長安城,長安縣還在呢。 西安被稱為長安,與洛陽被稱作洛陽類似。不是因為他們叫這個名字,而是因為他們下面有個縣叫這個名字。民國之前,洛陽市實際上是河南府,下面有一個洛陽縣。如果知道河南府,就不會對河南省名怎么來的有疑問,實際上河南省名的來歷,不是因為這個省在黃河南邊,而是下面有一重要地方是河南府。河南府名的來歷,才是因為這個府在黃河南邊。不同的是,西安的長安縣或區一直存在,洛陽下面沒有洛陽縣了。 實際情況,是奉元路改名西安府,從來沒有長安改西安。作為一個縣,長安一直存在,不過現在的人們不會用縣名代指一個地級市了。這就是一件子虛烏有的事情,是因為這么說的人既不了解歷史,也不了解現實。但是這個水平的人很多,并不耽誤它的傳播。 歷史有很多這樣的倒子,唐太宗的“天可汗”是,所謂的長安改西安是,宋朝人不吃牛rou也是。還有許許多多看起來正確,實際根本是無可稽考的事情。 說起宋朝,必然會說一句軟弱是因為“崇文抑武”。說到金朝衰弱,大多會說因為金朝漢化過快,過深,武力被漢文化削弱。在清朝時,出于政治需要,統治者造出這種神話,可惜事實沒有證明這個神話。 在清末時,一向尚武的八旗子弟戰斗力如何?比綠營強在哪里?從哪一個地方證明了宋朝是因為“崇文抑武”? 如果沒有人民軍隊的崛起,或許還要相信這些鬼話。有人民軍隊做例子,何必相信這些? 軍隊是有組織的武裝集團,戰斗力的核心,就是其組織能力。說什么宋朝戰斗力不強是“崇文抑武”,這種言論是極其反動的,直接否定人民軍隊的經驗。 從衣冠南渡到兩宋之交,差不多八百多年,漢人的武力衰落到極點。從兩宋之交到建國八百多年,漢族武力才重新崛起。這中間的血淚,不可遍數,可以說是血跡斑斑。當我們回望歷史的時候,你給我說宋是因為“崇文抑武”才戰斗力軟弱的,我又不需要像清朝那樣壓制漢人,憑什么相信? 現在王宵獵有二十多萬大軍,放眼天下,已經無可阻擋。而且預備役充沛,幾乎源源不絕。很多事情,就不需要像以前那么小心翼翼,可以放手開干了。 第958章 四面堵死 濠州帥府,趙構高坐在上,下面坐著新任宰相張浚。 把手中的奏章放下,趙構道:“趙鼎來奏,太原前線,王宵獵再獲大捷。祁縣城外,雙方十萬大軍鏖戰,直殺得天地失色。我軍大勝,把金帥谷神殺得連連后退,直退到了太谷城里。此一戰斬殺金軍過萬,金軍士氣比得不從前了?!?/br> 張浚點頭。低頭思索了一會,道:“這樣大勝,怎么不見王宵獵報捷奏章?” 趙構輕嘆了口氣:“這個王宵獵,能打確實是能打的,但也桀驁不馴?;蛟S在他看來,這是一場小仗,沒有必要上奏朝廷吧。太原連戰連勝,我們這里也要打幾個勝仗才行啊?!?/br> 張浚道:“偽齊以劉麟為帥,劉倪為副帥,迎戰我軍,號稱有軍七十萬。依我看,七十萬是沒有的,能戰之兵最多十萬而已。張太尉已經到了蒙城縣,岳飛則已經到了萬壽縣,與偽齊大軍對峙。幾番交戰下來,我軍不落下風?,F在就看東路的金軍如何出兵了?!?/br> 趙構道:“韓世忠已經圍了宿遷,卻久攻不下。金軍肯定要救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來?!?/br> 張浚道:“京東路被撻懶視作自己囊中物,一如河東路在粘罕眼中的地位,不可能不救。他遲遲沒有南下,當是一時招集不起兵馬,才會如此。陛下可以催一催韓太尉,速速攻下宿遷,免生意外。按說他的軍中有火炮,宿遷又不是大城,不該如此困難才對?!?/br> 趙構道:“撻懶以宿遷在最前線,這幾年不斷修整,倒是一座堅城?!?/br> 張浚嘆了口氣,不再說話。 趙構親征,與楊沂中的部隊在一起,目標是宿州。不過趙構怕死,軍隊一直在其他軍隊后邊,現在只是到了濠州而已,是停住了腳步。 偽齊迎戰,現在真正接戰的是張俊和岳飛。連續戰了幾場,宋軍穩穩占了上風。雖然金軍還沒有上戰場,但一切順遂,趙構的心情還是不錯。 張浚道:“據趙相公的奏章說,太原前線金軍一共集結了三十三萬大軍,極是驚人。按照我們的預計,金軍一路最多不過十萬人才對,三十多萬不知他們用了什么辦法。微臣怕的,是金軍在東路會出多少軍隊?!?/br> 趙構點了點頭道:“是啊,這確實比較讓人憂心。不過,如今粘罕在金大權在握,所以西路才有那么多金軍。東路撻懶天大的本事,也集結不出這么多人來?!?/br> 說完,趙構低下頭,想著心事。 如果在東路撻懶也集結幾十萬金軍,這仗就不用打了,韓世忠和楊沂中無論如何也打不過。但是,金軍即使是全民皆兵,也沒有這么多人,倒不必過于擔心。 趙構現在擔心的,是如果王宵獵在西線真的擊敗了金軍,到時要怎么辦。 祁縣縣衙,王宵獵站在院子里,看著面前三棵掛滿了紅彤彤杮子的大杮樹。對親兵道:“趁著天氣晴好,把杮子摘了吧。這里的杮子味美,在樹上不摘可惜了?!?/br> 親兵答應,忙去招呼其他人。 正在這時,汪若海急急地過來。道:“宣撫,解立農和李興已經翻過大山,距太谷縣城不足二百里了!” 王宵獵低頭想了想,道:“讓他們到康樂莊一帶休整,隨時做好準備。如果我們進攻太谷,他們兩人就北上,占領榆次、壽陽,先堵死井陘道再說?!?/br> 汪若海怔了一下,隨即點頭道:“屬下明白?!?/br> 王宵獵道:“金軍一共三十三萬,在太原附近,我們最少要消滅三十萬,才算成功。讓金軍逃了,萬萬不行。太原周圍的道路,惟有井陘道最容易逃到河北,要先堵住?!?/br> 汪若海道:“宣撫說的是。不過,還有靈丘、飛狐道翻過大山,又該如何?” 王宵獵道:“姜敏翻過大山后,會派人占領靈丘。那條路在大山之中,占領靈丘大軍也就走不得了?!?/br> 汪若海點了點頭,轉身看著遠處的大山。過了一會,道:“后天,姜敏大軍就該過寧武關,進攻朔州了。也不知道他們準備好沒有,聽說朔州守軍不多?!?/br> 王宵獵道:“粘罕把自己能調動的軍隊,全部調來了太原附近,其他州縣基本沒有守軍。只要過了寧武關,姜敏面對的就是一堆空城。他面對的,是從太原回援的金軍,還有西夏可能的軍隊?!?/br> 汪若海道:“宣撫覺得,西夏有多大的可能會派軍隊來?!?/br> 王宵獵搖了搖頭:“八成吧。西夏當然知道大同府一帶肯定空虛,現在派了兵也有可能。只是懾于金人yin威,一時只怕不敢進攻。等到得到金軍戰敗的消息,就要來搶了?!?/br> 汪若海聽了皺眉:“他們怕金人,我們打敗了金人,西夏就不怕我們?” 王宵獵笑道:“西夏與本朝戰了近百年,總體來說沒有吃虧,他們怎么會怕我們?不打痛了他們,他們就不知道害怕。當然,如果姜敏戰不贏西夏,還有我們的大軍,其實也沒有什么?!?/br> 姜敏一共五萬多人,要分兵守雁門,還要對付西夏,算起來兵力并不夠。不過,他占領了大同府就算成功。其他的任何疏漏,對于后續大軍來說,都不是問題。 從金朝的東勝州進攻西夏,由于有黃河可以利用,有很大的優勢。金朝是因為與宋軍的戰爭沒有結束,沒有全力進攻西夏。不然,恐怕西夏很難防住。 從東勝州開始,沿著黃河一路逆行,這就是后世所說的河套。漢時,在這一帶設置了云中、朔方、五原等郡,是中原王朝防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基地。經過唐末五代,這里已經淪為胡人的地盤,漢人很少。 唐朝有一項政策,把大量的胡人內遷,形成了龐大的勢力。宋朝軍力又弱,已經很難染指這些地方。如西夏這個政權,宋朝不管從哪個方向進攻,都要經過大量胡人聚居區,憑空增加了進攻的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