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282節
晉州是河東南部的第一大州,位于交通要道上,往年十分繁華。金軍南侵,大量擄掠京西人口,沒有來得及北遷的,大多在晉州和隆德府。王宵獵北上迅速,這些人口大多都歸到治下。此時的晉州相比京西路的州軍,繁華許多。 六月十三,王宵獵在城中的長慶樓設了酒宴,宴請李宋臣和梁青等河東義軍首領。 長慶樓后邊的一處小院,花木扶疏,鳴蟬陣陣。在院中蓮花池邊的亭子里,擺一張桌子,上面擺了酒菜。 姜敏與李宋臣、李實、梁興和趙云四人進來,見王宵獵站在亭邊,急忙上前見禮。 王宵獵道:“你們幾位的名字,我可是如雷貫耳。今日一見,果然都是英雄有為的少年人物!今日我在這里備了薄筵,來,快快上坐?!?/br> 李宋臣和梁興兩人忙道不敢。隨在姜敏身后,在酒席上坐了。 王宵獵道:“河東路自古產名酒。不過,金人來犯,大多酒樓都停釀了。今天喝的,是我軍中陳釀烈酒。我是個不善飲酒的人,你們盡興就好,不用管我?!?/br> 李宋臣和梁興都是多年在敵后戰斗的人,苦日子過慣了。聽說王宵獵帶來的酒,在他們心中便如御酒一般。聽王宵獵講完,便就口舌生津,有些近不及待。 士卒倒了酒,王宵獵請了一碗。 梁興一大口下肚,略一回味,急忙放下碗道:“呀,這酒好烈!長到這么大,沒有喝過這么烈的酒!” 姜敏道:“宣撫說了,這是烈酒,如何跟其他酒那樣喝?這樣的烈酒,一瓶要抵其他酒十瓶,可不敢小視了?!?/br> 王宵獵道:“這次來晉州,一路沿著黃河。過了這么多州郡,我軍中的廚子學會兩個菜。一個是紅燒鯉魚,一個是酸辣魚湯,你們嘗一嘗?!?/br> 酒過三巡,李宋臣和梁興四人酒意上來,漸漸不那么拘謹了。 王宵獵道:“去年姜敏到神山縣,花了許多心力,今年終于取得一場大勝。這場大勝,最重要的是,鍛煉了一支隊伍。按照現在的情況,宣撫司決定以姜敏為都統,李宋臣和梁興為虞候,在河東建立一支軍隊。這支軍隊的兵,主要在河東征收,配合一些陜西兵。立國以來,河東與陜西一樣,是朝廷重要兵源。這些年來,金賊南犯,許多年不從河東征兵了。三萬人的兵,應該不難?!?/br> 李宋臣道:“附近幾州人少。若是加上汾州和太原府,就容易了?!?/br> 王宵獵道:“我們崛起的太快,基礎不牢。若現在進攻太原,有很多難處。這一兩年,在河東主要是守,不讓金軍從太原南下。等基礎牢了,后邊繁榮,再想辦法北進?!?/br> 梁興道:“這些年與金人作戰,也沒發現他們有什么特別之處。若有足夠兵力,打敗金軍不難!” 王宵獵笑道:“小哥,戰斗力不是這么看的。一支軍隊兩三千人,跟兩三萬人截然不同。能帶兩三千人,十個人里最多三四人能帶兩三萬人。你們以前所面對的金軍,大多都是一兩千人。以后,就不是這樣了?!?/br> 梁興想了想。道:“宣撫說的是。在神山縣,彀英不過三千人,其規模就不同了。若不是姜招撫指揮得力,一時之間還真奈何不了他。傳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也不盡是虛言?!?/br> 王宵獵道:“一萬女真兵,若加上阿里喜,再加上為其運送糧草的軍隊,就有近五萬人之眾,可當一面了。怎么可以等閑視之?女真全國兵力約在十五萬到二十萬之間,說多不多,說少也真不少。十幾萬兵,藝祖可以仗之掃平江南各國,平定蜀地?,F在的女真人,未必比立國時候的禁軍差上多少?!?/br> 梁興和李宋臣點頭,知道王宵獵說的有道理。 完顏彀英本名撻懶,與剛升任金軍右副元帥的完顏昌同名。對金軍熟悉的人,大多會稱其為彀英,以免混肴。 女真滿萬不可敵,說的不是一萬個女真人,而是一萬人的女真軍隊。一萬女真軍隊,絕不可能只有一萬人。加上他們的輔兵阿里喜,就有兩三萬人了。再加上其他奴婢,很可能就超過五萬人。 大多數時候,阿里喜也是女真人擔任。遇到戰事緊張的時候,阿里喜也會上場作戰。所以金軍的人數,算法跟宋軍是不同的。一萬女真軍隊,跟宋軍三四萬人相當,稀松平常。 李宋臣道:“這些日子我到了晉州,見宣撫手下軍隊,與其他軍隊大不相同。我們本是鄉民,粗識幾個大字,在宣撫的軍中,只怕不容易待下去?!?/br> 王宵獵道:“無妨。士卒有新兵營,全部從新訓練。軍官有軍校,學上些日子,一切都會了?!?/br> 李宋臣道:“不瞞宣撫,我連學堂都沒有上過。后來做縣尉,才跟吏人粗識幾個字。就是進了軍校,如何能夠讀得懂書?我看曹都統軍中,將領不認字,可是什么都做不了?!?/br> 王宵獵道:“像你這樣的將領,其實很多。軍校里見得多了,有自己的辦法。一般來說,若是識字不多,軍校會有短期教識字的班。一兩個月,大多數人能識一兩千字。此事不必擔心?!?/br> 李宋臣看了看李實,神情上有些不信。 靈石縣位于晉州和汾州之間,離著冷泉關不遠,正處于大山之中。與在澤州的梁興相比,條件更加艱苦。李宋臣手下人最多的時候,有兩千多人。這兩千多人,識字的沒幾個。這些識字的人,全部是鄉下村秀才。不要說是圣賢經典,作詩作詞,連給朝廷的公文都錯字連篇。 這些日子在晉州,李宋臣見曹智嚴軍中公文往來頻繁,而且沒有吏人,不由大是驚奇。以自己以及手下將領的識字水平,就連日常公文都處理不了,怎么領兵打仗? 活了幾十年,能夠大致讀懂公文,李宋臣就覺得很厲害了。如果像曹智嚴軍中的將領那樣,識文斷字,李宋臣覺得自己一輩子也辦不到。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金軍南犯,讀書人大多南逃。加上河東與襄陽一帶相比,本就地瘠民貧,文化水平要差上一些。這里的兵,識字的明顯要比南方的少很多。 王宵獵軍中與禁軍不同,不識字,根本就無法做軍官。很多義軍將領,都在擔心自己的前途。 梁興還好一些,他的手下大多來自平原和丘陵地區,文化水平相對高一些。李宋臣的手下大多是山區農民,識字的人很少,就另想辦法是不行的。 第688章 必須要識字 看了李宋臣和李實的神情,王宵獵想了想,道:“這樣吧,我抽調些精干人員,為河東義軍不識字的將領辦一個學識字的班。以半年為期,能識一兩千字,粗略看懂公文,則轉往軍校。如果實在學不會識字,那沒有辦法,就只能轉做別的工作了。我們的軍隊跟以前的軍隊不同,公文往來頻繁,而且沒有吏人,軍官是必須識字的?!?/br> 李宋臣道:“將領不識字也沒有什么。禁軍之中,不識字的人多了?!?/br> 王宵獵搖了搖頭:“禁軍傳承自五代,五代的軍隊,大多傳承的不是漢人的習慣??磧蓾h魏晉,有幾個將軍是不識字的?軍官不識字簡直是不可想象!神州陸沉,五胡亂華,很多進入中原的胡人不識字。他們沒有辦法,只能在軍中設吏人,任用親信,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我們怎么能跟胡人學這個習慣呢?軍中公文往來,戰術戰役討論,不識字完全不行。你們放心,學識字并沒有那么困難。小孩子,學兩三年,就能大致看懂書。一個大人,只要教育得法,自己也愿意學,半年時間足夠了。半年時間還學不會,就說明自己不想做軍官?!?/br> 李宋臣微微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么。 靈石的義軍中,大多人不識字,也沒有足夠的讀書人教大家識字。在李宋臣看來,識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怎么可能半年學會呢?王宵獵這樣說,不過是安慰自己罷了。 宋朝剛剛立國的時候,太祖趙匡胤曾經說,欲令天下武人盡讀書。但到了太宗時期,事情就發生了變化,不再鼓勵武將讀書。到了宋真宗的時候,完全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鼓勵武將不讀書,甚至有意提拔不識字的將領。歷史上楊家將的楊延昭,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為一方大將,而他是不識字的。到了仁宗的時候,曾經有意鼓勵武將讀書,提拔了進士出身的劉平為大將,稱為儒將。三川口之戰中,劉平被李元昊俘虜。從此之后,武將識不識字就不再有人關心了。 宋朝的禁軍中,有大量將領不識字。他們的公文往來,一般會借用公吏,或者親近的小校。還有,宋朝軍中有一個重要職位,為主管機宜文字和書寫機宜文字。主管機宜文字允許帥臣辟舉熟悉的官員,書寫機宜文字則直接允許辟舉子弟。機宜文字官的設立,也方便了不識字的將領。 宋朝軍隊中的公吏人數不多,但地位不容小視。這些人游離于軍隊體系之外,卻掌管著軍隊最核心的事務。甚至到了三衙,真正管事的也是幾十個公吏。 王宵獵的軍隊完全廢除公吏,要求軍官識字,與禁軍是不同的指揮體系。這個體系,不允許走回頭路,軍官必須識字。不識字,不允許做軍官。 見李宋臣和李實兩人不開心,王宵獵也沒有辦法。這件事情,沒得商量,自己只能夠給他們提供幫助。 姜敏道:“若是河東軍隊擴到三萬人,與以前就完全不同了。數萬人的大軍,體系必須健全,規章制度必須完整才行。軍隊里的將領,必須要接受正規的訓練。我建議這樣,把軍校的課程,分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學習時間以一個月為好。軍中的將領,以一個月為限,輪番學習。用一兩年的時間,完成訓練?!?/br> 王宵獵道:“對軍官的訓練,與軍校中的學習是不同的。軍校里面教的是沒有軍事經驗的人,而軍官大多有實際的作戰經驗,是另一個教法?!?/br> 姜敏點頭:“宣撫說的是。此事我考慮了有些日子了,應該問題不大。除此之外,還需要從軍隊中調集一批軍官過來。這些軍官有經驗,可以幫助快速成軍?!?/br> 王宵獵點頭:“可以。我會從現有的軍隊之中調一批優秀軍官過來,作為這支軍隊的根基?!?/br> 說完,王宵獵突然沉默了下來,抬頭看著天上的月亮。過了一會,才道:“一個人不能把什么事情都想清楚,總是有疏漏的。我們現在的軍隊,是我一手建立起來。十幾萬人的大軍,我怎么要嗵事事都考慮得到?說實話,對于軍隊我還有許多不滿意的地方,但現在又不方便下手改。而且接連打了幾個勝仗,想改變軍隊制度,自然有阻力。所以希望在河東路建立一支不同的軍隊,不按我的意思建立的軍隊。這支軍隊我看見哪里有問題,可以提出來,要改的就改下去。我想,你們總不會對我推三阻四?!?/br> 姜敏聽了叉手:“卑職不敢!” 王宵獵道:“建立一支十幾萬的軍隊,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只用三四年時間,就更加問題多多。當軍隊超過一萬人,首領實際上就不知道基層什么樣子了。超過十萬人,連軍隊的中層,比如統制、都監這一級,許多人也不了解。從汝州到襄陽,在一兩年的時間,我們的軍隊就擴張到了近十萬人。憑我一個人,怎么可能知道軍隊的基層有哪些問題呢?到了現在,想改都不知道從哪里下手。我希望河東的這支軍隊,從建立的時候起,每一步都清清楚楚。有問題不可怕,解決就是了。怕的是,出了問題,下面隱藏問題。把問題隱藏起來,又何談解決呢?姜都統這幾年一直隨在我的身邊,我相信,沒有那些毛病?!?/br> 姜敏點頭道:“我是在宣撫的身邊成長起來,是個什么樣的人,宣撫最清楚。希望以后多多立功,不負所托!” 王宵獵道:“這些年,地盤大了,不像前幾年那么緊張。你這支軍隊,我給你最好的人員,最充足的物資,充分尊重你的意見。只希望,幾年之后,你還我一支強軍!” 姜敏叉手道:“卑職明白!必不負宣撫囑托!” 王宵獵點了點頭。又沉默了一會,舉起酒杯道:“喝酒,喝酒!說是宴請你們,酒倒沒有喝多少?!?/br> 幾個人舉杯,一飲而盡。 喝了幾杯,王宵獵對李宋臣道:“李將軍起自微末,這幾年在金軍重兵圍困之中,著實不容易。你的軍隊,多是來自周邊州縣的窮苦百姓,識字的人不多。沒有什么,這本就是很正常的事。但我們軍隊中,軍官必須識字,這一點不容討論。這樣吧,你把軍中適合當軍官的人挑選出來,我派人專門教他們識字。以半年為限,如果還有不識字的,他們再特別編為一隊,再教半年。一年還學不會,那就真沒辦法了。宣撫司下除了軍隊,還有許多產業,只能安排他們做其他的工作。雖然不再上戰場了,總還是有衣食?!?/br> 李宋臣沒有想到王宵獵一直把此事記在心里。急忙叉手:“宣撫如此安排,自然極好!卑職謝過!” 王宵獵道:“這些年來,你們出生入死,是為國家立了大功的人,我們又怎么能夠忘記呢。你在靈石縣,曹都統北來,就很容易占領了冷泉關,省卻了許多麻煩。你們有你們的能處,軍隊有軍隊的規矩,應該想一個萬全的法,讓雙方都能接受才好。希望你進了軍隊后,能多殺敵立功!” 第689章 執念而已 神山縣,姜敏官衙的后院,姜敏、梁興、趙云、李宋臣和李實五個人坐在柳樹下,說著閑話。 一陣微風吹來,帶來絲絲涼意。梁興不由渾身一抖,道:“神山縣里,還是比晉州涼快!這些日子在州城,熱得我渾身像是裹了一層繭子一樣。身上的汗,天天洗也洗不掉!” 李實道:“聽州衙里的人講,今年是最熱的一年。過去幾年,再沒這么熱過?!?/br> 梁興道:“我也是河東人,活了二十多歲,再沒一個地方像晉州那樣熱。以前以為,只有南方才會那么熱呢!” 幾個人一起笑。 今年河東確實格外熱,聽說汾州的金軍挨不住,輪流跑到山里避暑。本來想著今年戰事激烈,怕金軍忍不住,等到夏末就要南下?,F在看來,天不涼下來,金軍是不會來了。 看看天色不早,姜敏對眾人道:“我殺了一只羊,今晚烤了下酒。河東這個地方,吃的雖然差了一點,羊rou卻是便宜。附近幾州多了幾萬大軍,羊rou卻沒漲價?!?/br> 李宋臣道:“以前百姓躲在大山里,養的有羊,也賣不出價錢?,F在許多人從山里搬出來,價錢當然漲不上去?!?/br> 姜敏道:“如此最好。最少在河東這里,有羊rou吃?!?/br> 就在柳樹下面,士卒擺好桌了,架想火來,開始烤羊rou。又上了酒,端上幾盤菜來。 姜敏道:“因為宣撫喜歡,我們軍隊里面的人都跟著吃蠽蟟螝。吃得多了,真就喜歡上了這味道。一年之中只有這幾個月有的吃,可不要錯過了。來,你們嘗一嘗?!?/br> 李宋臣道:“往處都是小孩子拿這東西來玩,你們怎么還吃啊?!?/br> 姜敏道:“這是道美味,不要小瞧了。特別是油炸之后,堪稱美味?!?/br> 李宋臣和梁興幾人夾起吃了,也嘗不出什么特別味道。這東西外面有殼,不好入味,油炸出來,也吃不出有什么不一樣的。只是rou質好,算是特色。 酒過三巡,rou烤好了,撒上后世叫孜然的安息茴香,香氣撲鼻。一口咬下去,滋滋冒油,好吃又過癮。 幾個人吃了一氣。 姜敏與眾人飲了一杯。放下酒杯,說道:“前幾天大家見過了宣撫,應該知道,宣撫對我們這支軍隊的期望是很高的。不說別的,宣撫投入了這么人力物力,我們就應該盡心盡力?!?/br> 李宋臣嘆了口氣:“我比不得你們。自小生活清苦,后來天下動蕩,做了靈石縣尉。做縣尉的時候,才跟吏人識了幾個字。這幾年跟著我的人,大多如此。到了晉州之后,見到的讀書人多了,才知道就連以前的公文里面,也是錯字別字很多。你們看曹都統的軍中,每日多少公文?我字都認不全,怎么做將領呢!” 姜敏道:“虞候,以前沒有人教,自然認字就少。宣撫已經說過了,會從后方派識字的人來教?!?/br> 李宋臣搖頭:“讀書識字,哪里那么容易!就是有人教,半年能識幾個字?” 姜敏道:“半年時間,只要用心,足夠看懂公文了。不瞞你們,我也是出身于農家,十幾歲大字不識一個。后來隨著父親到開封府做生意,就此流落中原。到了新的村子里,節帥安排得有先生,我才讀書認字。一兩個月的時間,先生教識字的書,我就背得滾瓜爛熟——” 李宋臣笑道:“都統是天生聰明,別人怎么比得了?” 姜敏道:“不同的人,有人學得快,有人學得慢,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同時教許多人,絕大部分的人都會在一定時間內學會,這也是規律。宣撫派來的人,就是常年教人識字的,對此事做的比別人好。諸位,教識字,不是教大家圣賢經典,子曰詩云。宣撫說半年時間絕大多數人能學會,就一定能學會!” 梁興對李宋臣道:“哥哥,你對此事看得過重了。便似曹都統軍中,我不相信參軍時有多少人識字。幾年時間,你看還不是大多數人都能夠看懂公文?就連軍中的士卒,絕大多數也能看懂告示?!?/br> 這些日子,與曹智嚴手下的軍隊接觸多了,李宋臣見他們軍中幾乎人人都識字,心理壓力很大。自己是個只能保證名字不會寫錯,其他文都可能錯的人,在這樣的軍隊中怎么當軍官?特別是王宵獵明確說,如果不識字,是不可能在軍隊中當軍官的,這一點不能退讓。讓李宋臣的心理壓力更大。 其實王宵獵軍中也沒有那么的嚴格。一般來說,低級軍官能讀懂公文、告示就可以了。都頭以上的軍官,才要求能寫公文,寫報告。軍中空閑的時候,一直有識字掃盲班。當五年兵,除了極個別的人,都能識字了。 不過是李宋臣這些年來,因為處晉州和汾州之間,不斷受到金軍掃蕩,只能躲到大山里去。突然之間,見到曹智嚴這樣什么都要正規化的軍隊,受到了震撼。 安慰了李宋臣幾句。姜敏道:“宣撫的意思,是讓我們用半年左右的時間,把軍隊組織起來。需要的人力物力宣撫都會解決。半年之后,軍隊進駐隰州和石州,從側后威脅汾州和太原。那里是山區,要養三萬大軍,怎么養得起?所以軍糧還要從后方運來。宣撫想的是,我們占領吳堡寨后,水路從河府運糧?!?/br> 李宋臣聽不由皺起眉頭。道:“河中府到吳堡寨,要經過壺口,那里行不得船。船家到了壺口那里,都要把貨物卸下來,船從陸路繞過。這一段水路,也不好走?!?/br> 姜敏道:“宣撫說起此事,也說壺口一段不好走。不過,只是三萬人的軍糧,應該還是可以的?!?/br> 梁興道:“秦晉之間比不得豫晉之間的黃河,冬天是要結冰的,只有半年可以運糧。要保證三萬人,需要的船隊可是不小。西邊陜西是鄭建充地盤,他們會不會搗亂?” 姜敏道:“同州之戰后,鄭建充嚇破了膽,應該沒有那個膽量?!?/br> 梁興道:“如果水運順利,石州倒是可以駐三萬軍隊。只是,為何要在那里放大軍?不如大軍在晉州,冷泉關在我們手里,道路順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