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203節
說到這里,下面的人終于不約而同地“嗯”了一聲。怪不得大家感覺,進這學校并不難。不但是南下官員可以,鄉貢進士可以,一些其他人員,只要識字也不會拒絕。 王宵獵道:“這樣的學校,招人要求并不太難。不過學成并不容易,如果虛度光陰,也只是在學校里幾年而已。學不成,就另謀出路,或者去做吏。做不了官,識字總能做個吏員?!?/br> 說到這里,王宵獵左右看了看眾人。才道:“要保證官員稱職,最關鍵的一點,是人民監督。少了人民的監督,什么制度都沒有用。讓人民怎么監督,人民的監督怎么有效,怎么不被干擾,是另一個大問題。我前面說過,做官的人,是凡人穿上官服,去做神的事情。凡人怎么做神?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扮演一個神。官員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扮演一個神的樣子,自己不是神。不要演著演著,自己當成真的了。所以人民監督官員,是他穿著官服,演神的時候。脫下了公服,還是普通人。一個普通人,不必什么事情都被人盯著。這一點,要在實踐當中,慢慢形成習慣?!?/br> 見下面的人都有些茫然,王宵獵也不做解釋。這個時候,怎么解釋別人也理解不了。道:“人民怎么監督官員?說實話,我想來想去,也沒有想出一個辦法??偛荒芄賳T做了件事情,有人說不對,就算是監督吧?也不能讓百姓沒事闖進衙門里去,說你這個辦法不行,那個辦法不行,教訓官員吧?更加不要說官員本身有兩項基本職責,向上級負責,向人民負責。百姓能監督得了,何必要官員?讓百姓輪差著做官好了。所以呢,要有專門的機構,替百姓監督?!?/br> 說到這里,王宵獵不由嘆了口氣。道:“一說替人民監督,我想的時候都打了個寒顫。人民監督最后還是回到官的身上來,還是人民監督嗎?想了很久,人民確實無法直接監督,只能由官或者其他什么人來做。比較起來,還是官可靠。那么,就只能設官員來替人民監督了?!?/br> 后世的時候,人們想了很多辦法監督官員。有檢查機關,有號稱“無冕之王”的記者,還有各種各樣的民間機構,最后其實沒有大用。如果連最好管的官員都控制不住,其他的有用,無異癡人說夢。 “如果說,穿上官服的官員在官府里是扮演神的角色,那么這些代替人民監督的官員,就真的是純粹的人了。他們就是用人的眼光,看著那些扮演的神??此麄冄莸暮貌缓?,扮得真不真,用人的眼光來評價神。他們的評價,決定了官員的去留?!?/br> “就好像我們在勾欄里看戲,臺上的演員演得好,我們拍一拍手,叫聲好。演得不好,大家便要退場,讓他下去。只是人世間這個大舞臺,沒有辦法如此直接,只能用這樣一種間接的辦法。讓這些官員代替人民去做出反應。這是特殊的官員,在行政系統之外的官員。這樣的官員,做起來更加不容易。要想準確地代表人民,只有用心是不夠的,還要有足夠的技難?!?/br> 第482章 天道之下(四) 時光的盡頭是什么?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桉,但卻沒有惟一的答桉。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某種程度上是許多文明的特征。只是許多時候,我們認為有惟一的答桉,并且知道了答桉。 歷史上的許多科學家,比如牛頓,比如愛因斯坦,比如楊振寧,在科學的道路上走得很遠。最后卻告訴別人,自己相信有一個上帝。不同的是牛頓真地相信有宗教的上帝,愛因斯坦和楊振寧不相信。他們信的上帝,不是人格化的,是某種類似于上帝的存在。 為什么?有人就提愛因斯坦的話,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蛘邨钫駥幍脑?,物理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宗教。哪有那么神奇。最根本的原因,只怕還是他們都是處在西方的文明之中,而西方文明的特征就是上帝。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都離不開上帝。 經常有人自省,如果工業化不是從歐洲開始,近代科學不是從歐洲開始,會是什么樣子的?是不是殊途同歸,依然是歷史上的樣子?比如說是從中國開始,會不會也是現實中的樣子? 肯定不是。如果科學是從中國開始,必然會帶上中國文明的烙印。那個時候的科學家,就不會說我相信上帝,而應該是道。而對于道的理解,也會有許多解釋。 王宵獵的前世,工業化是從歐洲開始的,近代、現代化也是從歐洲開始的。整個人類文明,被打上了深深的歐洲文明烙印。這不是文明的惟一道路,文明應該還有很多道路。 比如到了這個時代,應該怎么改革?王宵獵需要想清楚,不能把中國文明帶入歧途。 作為一個普通人,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便如前世,王宵獵不會想這么多。閑來無事與朋友喝酒的聊天的時候,也會說起中國多么落后,外國多么先進。痛斥歷史,針貶時弊,指點江山。 但真的面對了,坐上了這個位置,就不能那樣做了。 不只是自然科學,人文方面歐洲文明的烙印更加數不勝數,以至于不仔細思考,根本發覺不了。 近代的內容,很重要的一項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王權落地。有的人就認為,資產階級取代封建階級,成為社會的統治階級是必然,是人類社會的必經之路。實際上呢?除了歐洲,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從來沒有發生過。這個說法,只存在于理論之中。 歐洲中世紀,最普遍的是,國王住在王宮里,貴族住在城堡里。除此之外,還有城鎮。城鎮里住的是什么人?是手工業者,是商人,是工商業者。這些工商業者,向國王或者貴族交稅,基本自治。正是城鎮里,誕生了最早的資產階級。隨著工業的發展,工商業者的勢力越來越強,最終打倒王權。 沒有這種工商業城鎮的地方,要怎么復制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 到了中國古代怎么辦?搞資產階級革命,扶持資產階級,扶持誰???最典型的是日本,黑船開關之后,一切向歐洲學習,要脫亞入歐。他們發生資產階級革命了嗎?資產階級上臺了嗎?無非是舊貴族搖身一變,成了新的資本家。 歐洲的資產階級來自于中世紀的城鎮,其政治制度帶有大量中世紀城鎮的特色、殘留。比如地方自治,比如票選官員,比如納稅人,諸般種種。這些傳統跟先進沒有一毛錢關系,只是傳統而已。 借助工業化的威力,歐洲人打遍天下,橫行世界。許多國家,許多民族都被打怕了,打蒙了,很多人在思想上徹底投降。只要是歐美的,都是先進的;跟歐美不一樣的,都是落后的。不管不顧,把歐美的一切照搬進來。以為這樣,自己就會現代化了,也會變得先進。 這是不正確的。 文明,是不能照抄的,實際上也抄不來。只會照抄,只能失敗,沒有其他的結果。 當中國文明沉入了谷底,各種各樣的外國思想傳進來,中國發生變革。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是幸運的,有合適的領導人,領導了革命。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生了各種各樣左的、右的、機會主義的、投降主義的、教條主義的等等,各種各樣的錯誤。這些錯誤,最核心的,是對中國自己的情況不熟悉,不進行調查研究,提不出適合中國的思想路線。 教員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這句話的核心,是在后一句,而不是前一句。不管是要全盤歐美化,還是要全盤蘇化,都是不適合中國實際的。文明的學習,本地化是必不可缺少的一步。 教員思想,不是天然能說服人。實際上,在很長時間,說服不了幾個人。直到革命走入低谷,教員帶領中國紅軍重獲新生,才真正確立了教員的地位。這個時候,教員的思想才能說服人。 文明就是這個樣子。落后了,挨打了,老老實實學習,認認真真學習。這個學習的過程,不但是要了解先進的,更重要的是必須認清自己。從別人那里學來的,要吃透,一定要弄清楚。哪些內容,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用到自己的文明中來。 不完成這一步,想著抄別人,那就兩個結果。一個是失敗,一個是失去自己,文明消失。想著我就是照著抄你,最后還能夠青出于藍,是真地想多了。 在這個時代,王宵獵首先要想清楚的,是前世的知識哪些是有用的,是可以學習的。哪些是沒有用的,可以拋棄的。選擇有用的,拋棄沒有用的,才能夠有未來。 總有人覺得,不抄沒有把握,有別人的答桉我抄怎么會抄錯?從后世到了兩宋之交,我一肚子的知識。我知道歷史走勢,我知道人類的發展規律,我還會很多的理工科知識,拯救國家不是舉手之勞?分分鐘可以打敗金軍,甚至打敗全世界,到處建殖民地,建一個全球帝國。 有別人的答桉就會了?新冠疫情在中國發生,中國交出了一份勉強合格的答桉。這份答桉全世界都可以抄,如果愿意,中國還會真心實意地去出手幫忙。有幾個國家抄會了?有的人又會說,人家不是抄不會,而是有什么什么樣的國情,想怎么怎么樣。說到底,哪那么多廢話?抄不會就是抄不會。 曾經,香港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他們覺得自己是最好的。好的學校里教書,都是教英語的。一見到大陸人,嘴里會蹦出一個詞“professional”,特別驕傲。很多大陸人也認為,現代化就應該是人家那樣子的,會變成洋人的樣子,自己有一天也“professional”。實際上呢,疫情到了香港,其結果讓人不忍直視。國內也曾經有一個城市覺得自己最大最先進,還最洋氣。疫情一來,就露出了自己的底色。 關于文明,沒有標準的答桉。適合自己的答桉,要靠文明自己找出來。找不出來,就只好一直沉淪下去。不然縱然一時暴富,也只是曇花一現。 王宵獵的前世,有一個說法很流行,叫作全球化。全球化了,哪里都一樣,地球會成為一個大的村子,叫地球村。會不會呢?除非一個文明強勢到把其他的文明都消滅了,否則只怕不會。 中國慢慢從谷底爬了出來,有的人覺得找到了道路,這條道路放之四海而皆準。比如說印度,會說印度缺乏一場革命。這種說法對不對王宵獵不知道,但卻知道,中國人說出來的肯定不對。印度到底應該怎么樣,只有印度人有答桉。能不能找到答桉,就只能看印度人自己了。 把整個思想、理論、制度等等,放到天道之下,是王宵獵在這個時代選擇的道路。對不對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實踐。理論來指導實踐,實踐驗證并修正理論。 時光的盡頭是什么?王宵獵的盡頭,肯定不是上帝,他希望是天道。 第483章 有度無界 天上的云層更厚了,陽光暗了下來。不知什么時候起了微風,不似剛才那么熱了。 王宵獵抬頭看了看天,又看著下面的眾人。道:“下面我講的可能有些無聊,想了好久,覺得還是講一講得好。你們最好是記下來,以后思考。我可能講得對,也可能不對,需要你們參與?!?/br> “《道德經》開篇即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有非常多種解釋,我不知道哪一種正確。我也不知道老子講這句話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本來是什么意思。我只講我自己的理解,諸位可以參考。道囊括一切,我們生天地間,自然也在道的范圍之中。這就有一個問題,我們能不能認識道?!?/br> “我覺得應該這樣講,我們可以認識道,但不能完全認識道。我們對道的認識,永遠是部分。這一點看起來不重要,其實非常重要。由此知道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對宇宙的認識,是不正確的,最少是不完全的。我們依據已經認識的,去推測整體,包括那些沒有認識到的,永遠不與事實相符。我們認為對的東西,從道的角度來說,都是錯的。我們做事,必須非常清楚這一點才行。不要因為知道了一點知識,就覺得這世界沒有自己不知道的,覺得自己全知全能了?!?/br> “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我們給認識的世界起了非常多的名字。比如上面是天,腳下是地,地上有高山,有大河,有平原,諸般種種。必須非常清楚,這些名字是人起的,不是天地本來就有的。也必須非常清楚,由這些名字而總結出來的知識和規律,是來自于人,而不是來自于天地?!?/br> 名實之辨,是中國思想中的一個著名問題。比如白馬非馬,便是名家公孫龍的一個著名例子。王宵獵最喜歡講的離堅白,是另一個例子。 這個問題,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核心之一。兩千年后,其實也沒有解決。名家絕不是一部分人所理解的詭辨之術,用后世的話說,這是哲學的根本問題。所以后世的人對這些人著作的注釋,會給人一種奇怪的感覺。有些人還好,還有一部分哲學家,最喜歡給他們加樸素的某某主義的限定語。在加限定語的人看來,這樣講,是說中國古代也有這樣的思想,是一種褒獎。而實際上,在讀者眼中,就是加限定語的人覺得自己比這些人高明,讓人覺得可笑。 中國思想從元朝之后,就很少有大的進步。明朝王陽明提出心學,也缺少前世學問的開拓性,并沒有廣為流傳。而黃宗羲、王夫之等人,思想流傳泛圍更小。等到了清朝,就是萬馬齊喑了。 這樣的情況,等到清末面對西方入侵,中國文化是以一種非常不好的狀態去學習西方文化的。結果是西方文化沒有學得十分精通,中國自己的文化又被拋棄了。 在自然科學中,這種事情非常明顯,大家反而見怪不怪了。比如牛頓的引力定律,后來就有更加精確的相對論。相對論之后呢?人們還沒有找出來。但在社會科學中,很多人就走不出來了。一談人文問題,最喜歡講柏拉圖、亞力士多德,黑格爾、康德,還有些人喜歡講更小眾的哲學家,覺得這樣講特別有格調。說實話,這多是不懂裝懂而已。 不同的文明,有對世界不同的看法,也有對人類不同的看法,這很正常。認為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樣的,應該有共同的過去,共同的現在和共同的未來,本來就不能算正確。 這個問題王宵獵想了很久,現在講出來,覺得有許多話要講。但等到開了口,又覺得沒有什么東西可以講??粗娙?,沉默了好一會。 “我們給這個世界的事務起了許多名字,這些名字都需要定義。如果世界上本來就存在著這些名字指代的事務,那么定義應該是精確的。但實際上,哪里有精確的定義呢?起個名字,本來只是說明這個世界這里與那里不同,這個東西與那個東西不同,這件事與那件事不同。定義當然應該有,指代也應該很明確。比如泰山與華山不同,兩者與嵩山也不一樣,這沒有疑議。但一座山,它的邊界在哪里,卻是一個大問題。遠看我們知道是泰山,但到底泰山的邊界在哪里,卻無法精確地劃出來。我們知道,我們這個樣子的叫作人。但什么樣子才是人呢?又無法說清楚?!?/br> “這個問題,我叫作有度而無界。有度我們才能把這個事務與其他事務分開,起一個名字。但是這個名字卻沒有清晰的邊界,所有的邊界,都是人為劃上去的。而且,就是人為劃個清晰的邊界,這個邊界卻不清晰,總是會被新的發現突破。明白了這一點,就會避免在很多事情上犯錯誤?!?/br> 邊界不清晰,容易被突破這件事,后世有個很形象的叫法,切香腸。你給一件事劃條界線,敵人就總是在界線附近sao擾,時間久了,界線也就明存實亡。 這是世界的本質特性,不是誰狡滑,也不是誰老實。明確的邊界,本就不應該劃出來。 “為了認識世界,為了能夠描述我們認識的世界,人們要起許多的名字。把一個一個的名字聯結起來,加入原因、過程和結果,以及一些其他內容,就成了知識。必須記住,這些知識,是人類根據自己的理解,人造出來的。不管名字還是知識,都不是天地生成,都并不是道的內容。我們在天道之下,這些名字和知識,只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而不是天道本身。怎么憑借這些名字和知識認識天道呢?按照佛家的講法,要悟。按我們漢人的講法,叫心得。雖然聽到的是一,但我心中得二?!?/br> “天道之下,我們要得到的是道,名字和知識只是手段。不要困于手段,而忘記了根本。做官的人治理萬民,不要困于法律和條例,而要時時記住人民?!?/br> 西方文明的一個特點,是沒有道的,他們也并不關注道。在他們那里,代替道的是上帝,是他們無所不能的主。在主之前,他們相信有一個由名字知識構成的理性世界。 有的人學了一點哲學知識,喜歡說理性世界,甚至有人說這是西方文明強于中國文明的原因。這是不正確的。這只是兩個文明對世界的認識不同,理解不同。 西方文明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都特別是重視概念,重視概念的定義。 比如自然科學之中,要定義生物和非生物,生物中又要定義動物和植物。后來發現有既不屬于動物和植物的,又加上一個微生物。如果后來再發現更多,繼續加,繼續定義。 比如社會科學,先要做人的定義。不管定義多么明確,說定義的多么科學,實際上要么有不屬于人的生物按照定義屬于人,要么有明明是人,按照定義卻不是人了。 西方文明中,這是無法解決的,是文明的本質屬性。 第484章 名實之辨 見下面的人一臉茫然,王宵獵也覺得無奈。這些知識,說起來枯燥,聽起來無味。而且對于說的人,這些知識很簡單,應該一說就懂。但對于聽的人,卻晦澀艱深,茫然不知所云。 喝了一口水,潤了潤喉嚨。王宵獵接著道:“有度無界,意思是世界并不是處處相同,而是各處不同的。這些不同對于人來說,就是一個一個不同的事務。為了認識這些事務,說清他們,便就起了各種各樣的名字。起了名字,就要定義這些名字。當對名字定義的時候,便就劃定了邊界。在人的世界里,各個名字都有邊界。出了邊界,便就不是這個名字的事務了。但在真實的世界里,并沒有邊界。一個一個的名字,不過是人為了自己方便定義出來的。由這些名字,結合世界的變化,形成的知識,當然也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我們就是這樣用人類形成的名字和知識,一點一點地認識世界,一點一點逼近真實?!?/br> “這樣逼近真實,認識到的永遠不可能是真實的世界,或多或少總是差一些。真實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樣子,世界是怎么變化的,我們不知道。這個我們不知道的世界,稱之為道?!?/br> “在有度無界的世界里,我們怎么認識世界?度的不同要牢牢把握,沒有邊界必須清楚,才能牢牢抓住各個事務的不同。一旦忘記了這一點,對于不同名字的事務,一定要找出個邊界來,往往就會陷入混亂。到了最后,連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忘記了?!?/br> “我們是這樣認識的。比如說,大地上有兩座高起的地方,我們稱之為山。山間低的地方,我們稱之為山谷。山和山谷,看上去非常明顯。這座山和那座山,分得非常清楚。但是兩者之間的界限其實很難分清。如果我們在兩座山之間劃上一條線,線的這邊是這座山,線的那邊是那座山。哪怕這條線恰好劃在兩座山的中間,這條界線也是不真實的。如果把劃的線拿掉,讓一個人去找最低的地方,說那里是兩座山的界線。那么這個人要么沒有到界線而認為到了,要么過了界線認為還不到,無法找到劃的界線。更何況界線是精確的位置,而真實的世界卻沒有那么精確。我們認識的界線,認為是精確的,其實都是一個或大或小的范圍。在界線的邊上,只要想,總是能離界線更近一點,最終走到另一邊?!?/br> 說到這里,王宵獵搖了搖頭,覺得自己說得并不清楚。不過一時之間,也想不到更好的說法。 下面這些人都是讀了些書,學問不深,沒法講得過于明白。舉的例子只求簡單易懂,其實并不是很合適。只能讓他們先有了大致概念,以后再慢慢深化。 這些內容不講不行的。為什么要建立這樣的官府,為什么要招這些官員,為什么這樣做事,都要有其根據。如果只是王宵獵腦子一熱,就決定這么做了,怎么可能形成一個體系呢。 作為政治組織,必須有自己的哲學。如果沒有自己的哲學,那就要借用別人的哲學?;蛘哂弥袊鴤鹘y的說法,政治組織要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沒有思想,也就失去了靈魂。 歐洲的文明,起源于概念,再形成自己的邏輯,從而形成一套思想體系。他們同樣發現了概念世界與真實世界的不同,由此形成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劃分。只是他們認為理性世界才是真實的,感性世界是不真實的。這與歐洲人的信仰有關,最后可以歸結為無所不能的主。 王宵獵是從中國傳統思想出發,不認為有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分別,只有一個世界。這惟一的世界,就是天道的世界。人生活于真實的世界中,而對世界的認識又不是真實的。我們只能感受道,從側面了解道,而不能真正的說清楚道。 名實之辨,從兩千多年起就是中國思想的重要問題。那個時候,也是大家講道的時候。老子留下了《道德經》,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個問題在西方,引起重視的時候很晚。與此有些關聯的重要人物,如維特根思坦,在歐美也是重要的思想家。不過與中國文明不同,他們是從另外的方面述說。 前世看小視頻的時候,有一個學中國哲學的教授,應該挺有名的。他強調中國哲學,講了一個小故事。一次會議,有二三十個學西方哲學的教授,就他一個是學中國哲學的。學西方哲學的教授們,都瞧不起他。然后他就講《金剛經》,說:佛說般若密,既非般若密,是名般若密。然后問別人,什么是般若密。二三十個西方哲學教授回答不上來,承認中國哲學厲害。最后他說,中國哲學尊重西方哲應該的,但西方哲學也不要瞧不起中國哲學,沒有資格。 三句話其實依然是名實之辨,沒有什么稀奇。只是這個問題,在歷史上,在各種思想流派中,變幻著各種方式出現。這個小視頻說明的問題,在王宵獵看來,不是這個問題多么深奧,而是中國思想在現實中的地位。在中國,開哲學會議,二三十個學西方哲學,只有一個學中國哲學。還是在中國,學西方哲學的瞧不起學中國哲學的。 西方最有名的哲學家之一黑格爾,曾經因為中國語言概念不清,認為是一種低等的語言。有的中國人學了黑格爾,也這么認為。 怎么說呢?王宵獵只能說,在文明的課堂上,如果你只是一個三流學生,就不要裝超一流了。 道與名實之辨在一起,會直接動搖歐美文明的根基。不是說歐美文明在歐美那里不對,而是說想把歐美文明,特別是歐美哲學搬到中國來的人,就失去了根本。 原因很簡單,歐美人有宗教信仰。到了最后,總有一個惟一的神出來收拾殘局。而在中國,沒有這樣一個無所不能的神,有的是道。 這跟惟物主義與惟心主義無關,實際這兩者的區別,也跟歐州文明息息相關。而是說對中國文明來說,沒有了惟一的神,沒有了與惟一的神關聯在一起的理性世界,概念串起來的知識就出問題了。 有人說我不相信神。那又怎樣呢?如果,那個神出現在你的面前,佛祖出現在你的面前,你還能夠堅持嗎?中國文明可以堅持。因為中國文明中,有凌駕于漫天神佛之上的道。 經常有人問,如果近代科學出現在中國,還會是歷史上的樣子嗎?肯定不是的。只是會是什么樣子,歷史上沒有發生,不知道罷了。就跟李約瑟之問,為什么工業化沒有率先發生在中國?中國人能夠怎么回答呢?只能說,我們這些不孝子孫哪。 學西方哲學的人,是學中國哲學的人的二三十倍。這個數據,本身說明了價值取向。從中國政府向美國派出第一批留學生算起,一百五十年了。一百五十年來,說實話,在哲學上,中國人也并沒有學到什么。真正學會的,是回到中國,把中國文明徹底批爛批臭。還學會了一點,事實不重要,我學會的理論才重要。如果事實與我的理論不相符,那就是事實錯了。 當量子理論提出,愛因斯坦根本不能相信。當然最后,是愛因斯坦錯了。 歷史上有很多科學家,包括英國人、德國人,甚至是中國人,最后都相信有上帝。雖然有人是真的信人格的上帝,有的是信非人格化的造物主。為什么?因為這個思想體系,就是從這上面來的。 科學是不是只有一種樣子?人類社會是不是只有一種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