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176節
王宵獵連連擺手:“不能這樣算的。我說的只是大概,人數沒有定死。具體多少人,要根據最基本的軍陣多少人,向上要多少指揮,要多少偵騎,多少輜重,及其他人員,才能把人數算出來的。還有騎兵配到哪一級,炮兵到哪一級,有多少人,都各不同。也就是說,各軍配置不同,人數也不同?!?/br> 汪若海點了點頭,心中有些明白了。王宵獵的整編,與以前宋朝軍隊不同,不再那么隨便。而是根據戰場實際,打仗行軍的條件,計算出人數來。從道理上講,這次整編與熙寧年間行將兵法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只是有不同的原則,不同的實際情況,結果也會大相徑庭。 整編軍隊,是王宵獵想了許久的事情。只是不打仗,對軍事實際不清楚,此事無法進行。不管是依這個時代,還是憑記憶中的前世,照貓畫虎是不行的。 把軍隊的編制講清楚,王宵獵又道:“我們軍中,與以前相比軍官會增加很多。依我估計,士卒與軍官的比例,大約一比五。營以下的不談了,在團及以上設司令部。司令部的人員,大約是七個人。以團一級為例。長官是統制,另設一都監與統制同為長官。統制指揮作戰,都監則負責軍功、軍法及軍中錢糧等事。直接點說,都監主要是對內。要讓士卒自覺遵守命,不要有煩心事,能戰,還要敢戰!戰時則與統制一起指揮,同樣是長官?!?/br> 汪若海試著問道:“依鎮撫所說,這不就是從前的監軍?” 王宵獵點頭:“不錯,就是從監軍變來。不過這個監軍不是從上級臨時派下來的,而是軍隊中的一級正常編制。最好能做到統制能做都監,都監能做統制,文武全能。初期嗎,我們一步一步來?!?/br> 中國從先秦時的軍隊中就設監軍,當然不是沒來由。宋朝的武將官職中,像鈐轄、都監等官職本來就是監軍,只是隨著時間演變,漸漸成了統兵官。 王宵獵設雙主官,當然與以前的監軍不同。監軍是上級,甚至是皇帝派來,權威極重,慢慢侵奪指揮官的權力。設立雙主官,只是分工不同,一起對上負責。 設立監軍,王宵獵猶豫了很久。監軍這個位置,歷史上的非議極多,很多敗仗都與他們有關。軍中設監軍很容易引起指揮官反感,覺得是來監視的。有這么多壞處,歷朝還是要設,這就說明,這個職位有其存在的意義。 王宵獵道:“這一個職務,都一級為軍使,營一級為監押,團一級為都監,師一級為鈐轄。與統兵官都頭、指揮使、統制、都統制一起,為軍中的雙主官。他們的決定,一般來說要經過司令部。這就是司令部存在的意義。軍隊不再是由統兵官一個人指揮,而是由司令部一起指揮?!?/br> 對于司令部,王宵獵講過許多次。陳與義等人都是似懂非懂,不明白為什么這樣做。到現在,眾人終于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的意義何在。雖然不能夠十分理解,但大致明白。 王宵獵道:“除了雙主官,團級司令部的第三人是副統制。一般來說,我現在計劃的,是副統制兼中軍營指揮使,同時兼提舉一行事務。也就是說,如果戰場上統制不幸戰歿了,接替其統制位置的是副統制,而不是都監。這叫指揮序列,職務順位?!?/br> 汪若海點了點頭,看了看李彥仙?,F在王宵獵軍中,李彥仙是中軍都統制,兼提舉一行事務,就是王宵獵說的副長官,也就是副鎮撫使了。鎮撫使有很大的獨立性,當然不會再設監軍。 見眾人沒有說話。王宵獵又道:“副統制之下,是參謀官,主管軍中訓練、作戰等事務。參謀官之下,則是左統領和右統領。除了司令部事務,左統領兼管前、左兩營,右統領兼管右、后兩營事務。這只是分工不同,左、右統領是團司令部官員,絕不是兩營的統兵官,不能搞混!” 其余幾人互相看了看,終于明白了自己的角色?,F在房間里的,王宵獵是鎮撫使,同時是統兵官和監軍。李彥仙是副職,汪若海是參謀官,邵凌和牛皋兩人則是分管前后左右軍的。說的是團司令部,其實王宵獵也把鎮撫使司幾個主官的職責講明白了。 王宵獵道:“雖然是雙主官,但一軍最重要的責任在統兵官。戰場上刀來槍往,指揮官出意外并不罕見。就團一級來說,統制出了意外,副統制接任。副統制再出意外,由左統領接任職務。左統領也出意外,就由右統領來接任。還出意外,則分別由中軍副指揮使、前、左、右、后指揮使依次接任?!?/br> 眾人點頭。既然中軍的統兵官是副職,則實際事務就由副統兵官負責。地位上,這位副統兵官跟其余四軍的統兵官是一樣的,而且排位還要靠前。 “團一級分管四軍的是左、右統領,營一級的是左、右承局,都一級是左、右節級。師一級則是左、右虞候,軍一級是左、右都虞候。我們軍中,牛皋為左都虞候,邵凌則是右都虞候?!?/br> 牛皋和邵凌對視了一眼,終于知道了自己的職務。從王宵獵的安排,兩人是鎮撫使司官員,只是各自分管兩師日常事務。辦公在鎮撫使司,而不是在下面師里,更沒有自己的衙門。 說到底,雖然王宵獵知道,這個時代最合適的編制是五五制,但對記憶中的三三制念念不忘。副統制和左、右統領的設置,有三三制的意思。 最后,王宵獵道:“每一級司令部,都還有一個人沒有說,就是掌書記。掌書記負責日常雜事,包括公使錢的使用。有大事開會時,由其記錄。司令部的印記,由其掌管。換句話說,這個掌書記做的事情多,權力卻有限得很。鎮撫使司的掌書記一直不得其人,你們多留意一番?!?/br> 眾人左右看了一下,房間里五個人。王宵獵一分飾兩角,也還差一個人。不用說,差的就是掌書記了。權力雖然不大,掌書記到底是司令部人員,品階不低。一時之間,還真找不到合適的人。 第414章 要學習 坐下喝了一口茶,王宵獵道:“朝廷軍隊的編制,一直是三級。以前是廂、軍、營,現在則變成了軍、將、隊。不只是名字變了,人數也變了,指揮方式也變了。但我一直覺得,有許多不便之處。不但是不利于指揮作戰,也不利于平時訓練,也不便于管理。此次整編與以前的整頓不同,全部大改,需要非常多的精力。軍隊整編,不只是編制變了,軍官變了,更重要的是作戰方式變了?!?/br> 李彥仙道:“作戰方式如何變?還不是跟以前一樣,遇有戰事,各將領兵出戰?!?/br> 王宵獵搖頭:“不只如此。分這么多層級,首先是因為要面對不同的戰爭。完成什么任務,需要什么樣的作戰單位,將領指揮不能盲目。比如都一級,其實是一簡單軍陣。沒有偵騎,沒有指揮系統,沒有輜重人員,實際不能單獨作戰。營一級同樣沒有輜重和指揮,獨立作戰時,要單獨配備。只有到了團這一級,才有了獨立作戰的能力。這樣設置,對于我軍的組織、指揮,就有了不同的要求?!?/br> 說到這里,王宵獵想了一下。才道:“不同的戰斗應該有分級,只是以前沒有人提過。我是這樣覺得,把軍隊的戰斗籠統地分為戰略行動和戰術行動。哪一級軍隊適宜戰略行動,哪一級適宜戰術行動,應該有明確的分別。之所以把團這一級定為根本,是因為其可以獨立完成戰術行動??梢哉J為,團及其以下的部隊為戰術單位,軍為戰略單位,師則介于兩者之間。原則上,團以下的營、都,是不可以單獨執行作戰任務的。各級統兵官,對這一點必須明確?!?/br> 后世對軍事力量的劃分當然不是這樣的。不過王宵獵不知道,只能按自己的理解來。經過這樣的劃分,各級就有了確切的含義,利于將領的指揮。 見其余幾人還是一臉茫然。王宵獵吩咐門外的姜敏:“去取軍中收集的陣圖來?!?/br> 不多時,姜敏抱了一大卷陣圖進來,交給王宵獵。 王宵獵把陣圖鋪在桌子上,對眾人道:“自我帶兵以來,多方努力,收集來了這些陣圖。從太宗朝的平戎萬全陣,到真宗朝常陣,再到神宗朝的八陣法,一應俱全。我們帶兵打仗的人,都知道將領交戰時依陣圖列陣的弊端,這些不必多講。那為什么收集陣圖?因為這些陣圖,是歷朝軍事經驗的總結。既有對真實戰例的總結與思考,也有一些奇思妙想。臨戰用陣圖指導作戰當然不對,但認為陣圖無用,棄之如弊履也不對。我們應該利用這些陣圖,對戰爭進行研究、思考。為什么陣圖上這樣列陣?有哪些好處?又有哪些壞處呢?陣圖到底講述了戰場上的什么內容?面對這些內容,將領應該怎么安排才對?陣圖上的各種兵種,有什么長處?有什么短處?應該怎么應用他們?一句話,把這些陣圖研究透,學得通了,再從里面走出來,不被陣圖束縛。對于統兵官來說,這是必須要學的理論課?!?/br> 李彥仙看了看桌上的陣圖。不由搖頭道:“這里面一些陣圖我也見過,只是覺得無大用,并沒有仔細研究。如鎮撫所說,就要在上面花費許多精力了?!?/br> 王宵獵道:“一個統兵官,不打仗的時候干什么?除了管理軍隊,最重要的就是這些事情。不但要有實戰的經驗,還要有理論的知識。最好的理論,就是陣圖了?!?/br> 幾個人中,只有邵凌對陣圖了如指掌,其余幾人多是見過,而沒有深刻體會。 從太宗時候起,宋朝皇帝便就喜歡研究陣圖。到了戰時,賜陣圖給將領,讓他們依陣圖布陣。甚至有時候會向前線派排陣使,監督布陣。前線將領深受其害,對此非常厭惡。 用陣圖指導作戰當然不對,但用陣圖來學習卻非常有用。將領的軍事理論知識,一大半可以從陣圖上學來。王宵獵收集陣圖,是用于學習,不是用于作戰。 看幾個人的樣子,王宵獵道:“這幾年我命令軍校的教頭研究陣圖。他們許多見解,都寫在了旁邊的備注當中。你們閑的時候,拿這些多看一看。過些日子,軍校中專門派教頭,你們都去學一學。不要小看了這些,把陣圖學進去,走出來,對一個將領有非常大的好處?!?/br> 李彥仙等人稱是。 王宵獵道:“要想真正懂得作戰,不但要有經驗,還要有理論。理論聯系實際,指導實踐,才能夠取得最好的效果。我不否認,世界上存在天生良將。不怎么學習,就會指揮軍隊。上陣作戰,總能夠打勝仗。這種人可遇而不可求,不能等著送上門來。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怎么辦?就是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接下來的日子,一邊進行軍隊整編,還要組織各級軍官進行相應的學習。年初在澠池讓兀術吃了大苦頭,估計接下來的一兩年內沒有大戰。沒有大戰不能閑著。一邊要組織軍隊進行不斷地演練,一邊要努力地學習?!?/br> 見王宵獵說得極是認真,李彥仙、汪若海、牛皋和邵凌一起稱是。 王宵獵道:“在開封府的時候,宗留守看重岳飛將軍,曾經授以陣圖。岳將軍言,陣而后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話說得對,但并不是對每一個人都適用。說句心里話,我不是個善于帶兵打仗的人。但到了這個位置上,又不得不必須能帶兵打仗?怎么辦呢?就只能用比別人更多的時間,進行學習。就必須比別人花更多的精力和功夫,仔細研究每一仗。學得多了,見得多了,仗打得多了,也就比一般人強了。我不敢奢望手下有多少天生良將,但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善于學習總結。天資這種事情沒有辦法,但更用功,更努力學習是可以自己掌握的。這句話,希望你們記住?!?/br> 王宵獵的態度非常誠懇。四人一起叉手,高聲稱諾。 喝了一口茶。王宵獵手撫茶杯,看著門外的春色。過了好一會,才道:“劉參議奉樞密命前來,不能怠慢了。但是我們的軍隊與樞密的軍隊不同,建軍的理念不同,管理的方法不同,平時的學習和訓練也不同,打仗更不同。昨天你們看到了,實際上劉參議的想法許多與我不一樣。以后你們接觸,注意不要反對劉參議,說什么聽著就是了。我的軍中,必須以我的方法管理軍隊,這一點沒有討論的余地。有不同意見的,沒關系,走就是了。天下有許多軍隊,其他地方也有大好的前程,不必拘泥于此。我這個人的心胸沒有那么的狹隘??v然是走了,也不會成了仇人?!?/br> 李彥仙道:“我既然同意兩軍合并,自然沒有其他想法。鎮撫放心!” 王宵獵笑了笑:“有其他想法也沒有關系,只要不做就是了。這句話不是對都統說的,是對你們每一個人說的。不是讓你們有什么想法,而是管理手下的時候,記著這句話。人的腦子啊,是個非常奇怪的東西,總會想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我們做上級的,管下級怎么做,不要去管他們怎么想。別人怎么想都要聽你的,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說到這里,王宵獵看著眾人道:“我就是提醒你們一句,不要在劉參議面前失了禮。記住,他是我們的上級,不能亂了規矩。還要記住,我們是獨立的軍隊,要有自己的辦法,不能什么都聽別人的?!?/br> 汪若海道:“昨日為劉參議接風,我見鎮撫也不是十分恭敬?!?/br> 王宵獵笑著道:“怎么才算十分恭敬?劉參議說什么,就是答應什么,事事順著他?我這里十萬大軍,只會唯唯諾諾成什么樣子!不必多想,你們只管把心思用在我們軍中就是了?!?/br> 第415章 打爛它的狗頭! 看看就要進入三月,寒風已經遠去,春風撲面來了。春風中,各種各樣的花兒爭先綻放,到處都染上了鮮艷的顏色。襄陽城外,每大都有大群看花人。白天徜徉在花海中,日暮而歸。 王宵獵備了酒,邀請劉子羽到花園賞花?;▓@是原京西南路轉運使司的,王宵獵接手之后,重新進行了整理?,F在百花盛開,正是賞花的好時節。 在幾棵大玉蘭掩映的亭子里坐下,士卒取了酒出來。緊靠著亭子,幾株紫荊開得正艷。整棵樹綴滿花朵,好似幾團火一樣。 看了一會花,喝了幾杯酒,話題還是回到軍政上來。 劉子羽道:“這幾日我聽人說鎮撫大軍正在整編,不知是也不是?” 王宵獵點頭:“不錯。參議知道,我的軍隊起自勤王,一向比較雜亂?,F在軍隊多了,必須要整編成正式的軍隊。不然不好管理?!?/br> 劉子羽道:“聽人講起鎮撫整編的編制,與現在相比,層級過密,軍官太多。恕我直言,養兵是非常費錢的事。其中最費錢的,是養軍官。鎮撫軍中軍官設的太密了,只怕費錢多?!?/br> 王宵獵笑道:“多嗎?其實不算多的。我的軍中又沒有武功隊,軍官并不比其他軍隊多?!?/br> 聽了這話,劉子羽頓了一下。此時軍中封賞極濫,一些軍隊中中下級軍官扎堆,武功郎了還跟士卒一樣的很多,被戲稱為武功隊。這些人雖然做著士卒的活,卻拿著軍官的薪俸。 停了一會,劉子羽道:“鎮撫打仗不少,有了戰功豈能不賞?” 王宵獵道:“有功必然要賞。不過功與功不一樣。有的是作戰勇猛,武藝高強,還有的則表現出了領導才能。有領導才能的升官,否則只是記功,并不升官。記功的不一發賞錢,有許多獎勵辦法?!?/br> 見劉子羽還是滿臉疑惑。王宵獵又加了一句:“與其他軍中不同,我軍中的士卒,是按照服兵役入軍中的,他們的妻兒父母并不隨軍。大多數人,寧愿記功,提升自家的門楣,讓父母妻兒好過,并不想要那幾貫現錢。這一點,與以前的禁軍不同?!?/br> 劉子羽聽了忍不住問道:“不知鎮撫軍中士卒一月多少料錢?” 王宵獵道:“若是普通士卒,一個月三百文。不過他們的吃穿用度都在軍中,不必自己花錢?!?/br> 宋軍的士卒,上軍一個月一貫錢,中軍五百至七百文,下軍三至四百文。不過禁軍收入的大頭是月糧,俸錢只是花用而已。王宵獵軍中不同,不管是將領還是士卒,發到手的就是俸錢,不發糧食。 劉子羽想了一會,不知道該說什么,只能嘆了一口氣。不管是招募還是組織,不管是訓練還是作戰,不管是生活還是錢糧,王宵獵的軍隊跟其他軍隊的差別太大,誰能一下說清楚? 過了一會,劉子羽道:“自靖康之難,本朝與金軍打了五六年了。除了這兩年鎮撫幾次勝仗,可以說是連戰連敗。敗得太多了,慢慢就總結出金軍的特點??偟膩碚f,金朝是猛安謀克,戰時為兵,平時為農,全民皆兵,與我們的招兵、募兵大為不同。猛安謀克的結構簡單,一聲令下,軍隊就能夠立即聚集起來。與之相比,本朝的保甲之制差可相似。只是到如今,保甲已廢,只能徒喚奈何了?!?/br> “而且與本朝相比,金軍上下相差不大??v然是親王將帥,一樣穿粗衣,吃粗飯,上下一心。軍隊最重要的是難得人心。金軍心齊,豈是我軍可以相比的?我們帶兵的人,要注意不要錦衣玉食,失了士卒人心,仗就會非常難打。只是這一點,做到的有幾人?” “金軍作戰軍紀極其嚴明。主帥一聲令下,無人敢不遵。沖鋒的時候,有回顧者立斬!這樣的嚴刑之下,人人有必死之心,戰力自然強勁?!?/br> “至于其他的,金軍馬多,騎兵自然也多。雖然金軍不擅騎軍沖陣,但其人人有馬,可以快速地從這一地到另一地。勝利的時候追殺逃亡,縱然一時小敗,也能退走。就不用多說了?!?/br> 王宵獵點頭:“參議說的不錯。金軍確實有這些特點,所以特別難打?!?/br> 劉子羽道:“與鎮撫說這些,是提醒鎮撫,整編軍隊的時候不能只按自己的想法來,要多多參考金軍。能勝我們這么多場,就說明金軍很強,要多去學習?!?/br> 王宵獵一時語寒。過了好一會,才道:“學習?學什么?金軍與我們完全不同。數十年前,他們還漁獵于白山黑水之間。族中分部,許多部的語言都不相通。立國之后,一切簡陋,因為復雜的管理他們也無法理解。比如猛安謀克,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部落的時候,能夠快速把數部統一在一起。日常的事務也少,這樣簡單的制度能夠適應。但占據中原,依然用猛安謀克制度,怎么統治?金人的辦法是讓其他族的人為奴隸,受其奴役。三百戶為一謀克,十謀克一猛安。但金軍的戶,不能與我們的戶相比。他們的一戶,下面不知道還有多少奴隸呢。這樣的制度,占領再大的地方,動員能力也上不去。所以金朝現在占據了廣大的地盤,其核心兵力依然不過是十幾萬人。每次出征,正兵下面都要配上幾個奴隸。參議,這樣的軍制我們要怎么學?我們漢人,自有適合自己的制度,做好自己才是第一?!?/br> 見劉子羽面上有不快之色。王宵獵又道:“說句不太恰當的比喻。比如一時不備,人被狗子咬了一口。被咬這一口,有許許多多的原因。人只要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咬自己的狗子有多么厲害就是,并不需要自己去學狗子,反咬一口。人要做的,是改變自己疏忽了的地方,找一根棍子,打爛咬自己狗子的狗頭!與金軍相比,我們是人,金軍是狗,學什么!” 聽了王宵獵的話,劉子羽一下張大眼睛,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樣的比喻,自己還是第一次聽見。面對金軍咄咄逼人的進攻,這話甚至有點大逆不道。 金軍有沒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當然有。王宵獵也沒有放棄學習。但戰爭有戰爭的規律,政治有政治的規律。王宵獵的學習,是在戰爭規律和政治規律的框架下學習。而不是不管青紅皂白,因為被對方打敗了,見到對方與自己不一樣的地方就學習。 被狗咬了,就學狗的樣子,甚至恨不得改變自己的樣子,安一個狗頭,這不是狗頭軍師嗎! 如果是幾個月前,這種話王宵獵是不能說的。不是對與不對,而是沒有自信。地位沒到,說出來也不會有人相信,甚至惹人嘲笑。但現在不同。不管人數還是戰力,王宵獵都已經成了為宋朝最強大的軍事集團。包括趙構在內,再沒有哪支力量強過王宵獵。何必還聽別人指指點點? 劉子羽的想法不奇怪。實際上,宋朝大多數的官員都有這樣的想法。不管是主戰派,主和派,甚至是投降派,都認為想戰勝金軍就要學習金軍。 何止是這個時代。后世清末中國被列強入侵,徹底打敗,主流依然是這種想法。那個時候全盤西化的論調甚囂塵上,甚至有人主張連漢字都放棄,語言全盤拉丁化。至于中國文化,更是被許多人,特別是文化領袖認為是要拋棄的垃圾。 面對國破家亡的危機,怎么改才能應對危機?大多數人沒有主意。少部分有主意的人,說出自己的想法無非被嘲笑。只有真正的勇者,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經過實踐,被人接受。 沒有被人認同的主意怎么辦?當然有到了國外見多識廣的人,告訴別人國外是這樣的,因為中國不是這樣被打敗了。怎么辦?照著國外的學唄。會不會學錯了?有人會告訴你,人家國外就是這樣,所以打敗中國了。中國都被打敗了,還不照著外國學,想要亡國滅種嗎? 只要是中國人,肯定聽說過這種論調。近代中國之所以落后是因為文化,特別儒家文化。因為中國是儒家文化,才會落后了,才不能打仗,才會被人欺負。要想救中國,就要滅掉儒家。從國外開始領先中國的時候改造儒家是遠遠不夠的,要到先秦時期,把儒家從根子上滅掉。還有人提倡法家,又有人提倡墨定,一個說是法制,一個說是科學才能救中國。 對不對?天知道!文人就是膽大。一個延續數千年的文明,大嘴一張,就敢說文化是垃圾。歷史上的輝煌,大手一揮,全是假的。不但是要學外國,還要什么都學,甚至殖民三百年。 面對內憂外困的局面,怎么救中國?王宵獵不知道怎么做是對的,但知道,學發生的歷史上任何一個外國,不管是英美法俄日,都是錯的。只要是學外國,就一定錯。中國就是中國,要救中國,只能用中國自己的辦法。用別人的辦法,是不行的。世界上數百國家,就沒有哪個成功。 近代中國為什么落后?有人說中國有技術無科學,有思想無哲學。文化看似燦爛輝煌,實際上一無是處。有人說中國重農抑商,以展不了工商業。有人說中國文化中沒有演繹歸納,還有人說中國古代是官府獨大,資本家發展不起來的。甚至有人因為中國沒有專利法,說科學技術是奇技yin巧,說中國沒有尚武精神,奇奇怪怪,各種說法都有。 這些說法有沒有道理?當然是有道理的。提出這些說法有沒有必要?當然有必要。那這些說法正確不正確?當然不正確。想法多了,說法多了,可以深入思考問題,才能真正的認識這個世界。以這些說法和想法做參考,認真地分析實際問題,理論聯系實踐。用實踐改造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兩者缺一不可。踏踏實實地去做,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回到古代怎么救中國?有許多答案。很多人說,當然是發展資本主義,推翻封建主義。王宵獵可以肯定地說,這樣做一定會失敗。中國可能崛起,資本主義會失敗?;蛘哔Y本主義成功,中國幾乎肯定不能崛起。人類社會,哪有一定的公式可以套?封建主義、資本主義這個公式,除了總結出來的那幾個國家之外,還能套到哪一個國家? 這些理論最有價值的,是教給我們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公式不是一般規律。 近代中國,落后于世界了,而且落后得很遠。許多人從落后的中國,到了發達國家,一下子被晃瞎了眼。甚至很多人認為,這就是永恒,中國永遠追不上外國。能夠按照他們學到的,一切照抄,好壞能跟上外國的腳步。如果不學,那就只能處于愚昧落后之中。 哪怕中國從泥濘中站起身子,他們眼中還是貧窮落后。哪怕中國實現工業化,開始成為世界工廠了,他們還是認為你做的都是落后的東西。 從打敗西班牙,英國處于世界霸主地位多少年?三百多年而已。很長嗎?蒙古建立金帳汗國,也將近三百年。從美國冷戰勝利多少年?很長嗎? 有一種人,因為別人比自己先進,自己見到了就無比艷羨,失去了理智判斷。比如疫情期間,有一位特別有地位的專家,說中國人早餐白粥沒營養,不如像美國一樣吃個漢堡。無數人爭論,有人想證明白粥其實有營養,結果發現是徒勞。還被人恥笑,說愛國的人沒腦子。 問題是,中國人的早餐是白粥嗎?有多大的地盤習慣早餐吃白粥?哪怕這樣的地盤上,又有多少人早餐只喝白粥?中國人的早餐,難道不是油條、煎餅果子、rou夾饃?不是rou包水煎包?不是韭菜盒子胡辣湯?不是餡餅小餛飩?幾個人喝白粥! 可以想象,這樣的專家,到了美國一下子開闊了眼界,覺得自己發現了世界的真理。覺得這里的一切都是對的,自己從前的習慣一切都是錯的。不要說美國還有漢堡可樂,此時宋朝被金軍壓著打,還有人覺得女真人吃的是無上美味呢。 回到了古代,有人要學歐洲大航海,建立殖民地。有人要學美國,做世界霸主。照著歷史上歐美興起的那一圈國家的作為,設計自己理想的藍圖。怎么可能呢?這里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