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99節
聽了這話,王宵獵轉了許多心思。按前世經驗,這樣的天才學生,可以跳級,可以提前畢業,許多辦法。轉念一想,在這個時代卻行不通。 現在辦的是普及教育,根本目的是讓盡量多的人識字。識字之后如何?不能如何。既沒有統一的畢業考試,也沒有上一級的學校。為了防止孩子不上學,還規定必須三年。像姜二郎這種天才學生,根本就不在考慮之內。若不是遇到王宵獵,這孩子只能這樣在學堂混三年,之后自尋出路。 想了許久,王宵獵不由苦笑著搖了搖頭。自己想普及教育,但現實條件實在有限,只能從最基本的做起。出現了這種妖孽人物,是根本顧及不到的。 沉吟良久,王宵獵才道:“十四五歲,正是人生中最善于學習的時候,如何耽誤了孩子?不過只識一兩千字,又做不了大事,此事確實為難?,F在官府的錢不多,百姓的錢也不多,又只能夠如此?!?/br> 說完,王宵獵看著姜二郎。道:“若是遇不到我,你只能如此。兩年之后回家,認識字或者自己去做生意,或者到城里尋份差事,就此過一生。其實又何止是你,世間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人。不是世間缺少英雄人物,不是世間缺少才子雅士,而是社會不能把這些人選出來。碌碌之人端坐高位,洋洋自得。有本事的人老于山林,世間不知。這是國家的問題。能不能把人培養成才,把人選拔出來,讓他們到合適的位置上。做到了這一點,何愁世間沒有人?所謂時也命也,可能這就是命吧?!?/br> 人的教育、培養、選拔、升遷,是個大問題。不要說這個時代,哪怕再過一千年,這個問題也還沒有處理好。中國已經是對這個問題格外重視了,尤是如此,其他國家可想而知。 姜二郎兩只手絞在一起,不敢抬頭看幾人。王宵獵的話他大約聽明白,又不是很懂。他本是一個很普通的鄉間少年,王宵獵不設學堂,他都不知道自己讀書識字有特長。不碰到王宵獵,今生可能就是一個頭腦靈活的鄉下農人,又能做出什么事來? 王宵獵道:“這樣吧,我們到你家里看一看。既是碰到了,當為你謀一條出路?!?/br> 說完,由姜二郎帶路,王宵獵一行向他家里行去。嚴二郎去堂吩咐一聲,也緊緊跟上前。 走不多遠,就見河邊一處籬笆院落。院落建起來沒多久,竹子還依然帶著綠色。院子前面栽了兩棵棗樹,剛剛長出新葉。前面的河里有鴨子在嬉戲,一只不大的黃狗趴在門前。 見到幾個人過來,那黃狗一下站起來??匆谎?,跑到姜二郎的腳邊,來來回回搖尾巴。 姜二郎開了門,請幾人進了院子。向屋里面喊了一聲,一個婦人從屋里走了出來。 看這婦人三四十歲的樣子,模樣普通,收拾得整整齊齊。見到姜二郎帶了一群人進家里,不由吃了一驚。急忙擦了擦手,快步迎了上來。 嚴二郎上前,道:“大嫂莫慌。這是住在村里的王官人,因見二郎天天被趕出學堂,覺得不是個事情。特意來你們家里,要給二郎謀一個前程?!?/br> 聽了這話,王宵獵急忙擺手:“哪里敢說謀前程!我只是看二郎在村里學堂學得又快又好,反而都不知道以后應該如何,想著給他謀一條出路。這條出路是不是前種,還要看他自己?!?/br> 那婦人聽了大喜。急忙拿了一些竹凳,在石榴樹下擺下,請眾人坐。 王宵獵看竹凳,樣子結實,只是結構粗糙,不像做這行的手藝人做的。想來是這家的主人,閑暇時采了竹子,自己做了待客。 眾人坐下,婦人又道:“官人們安坐,我去煮茶。二郎阿爹在田里耕田,讓他叫回來?!?/br> 王宵獵道:“不必煮茶了。去請你丈夫回來,我們說話?!?/br> 婦人安排姜二郎出去,口中道:“村茶雖然味淡,終究是待客之道。官人好歹喝一口?!?/br> 王宵獵不好再說,只好由著婦人去了。 婦人離開,王宵獵看這院子。北邊是三間草房,東邊兩間廂房,是做飯的地方。西南角建了幾間草棚,想來是養牛羊。不過牛羊不在棚里,想來是放出去了。 院子很大。南邊靠門的地方種了三棵石榴樹,剛長出了葉子。東邊有幾株桃花杏花,開得正艷。離著牛羊棚不遠,有一處雞舍,里面有十幾只雞。 看了一圈,王宵獵對陳與義道:“看這里村民,日子倒還過得去。有牛羊,再養幾只雞,一年中總能吃幾回rou。只要官府收糧不多,他們尚算溫飽。如果再能有些賺錢的辦法,就更好了?!?/br> 陳與義道:“防御定了一畝三斗糧,不許有任何折扣,百姓皆深受其惠。附近閑田又足,只要開上三十畝田地,足夠養活一家人?!?/br> 除了有閑田,還有重要一點,就是官府的支持。從貸糧種,到貸牛,到貸農具,各種幫助農民的措施。多管齊下,才有農民的好日子過。 這一年多來,王宵獵基本是有錢就花出去,至今沒有存錢?,F在看來,這錢花得值。 幾個人說著閑話。沒有多久,就有一個中年農民肩上扛著犁,卷著褲腿,跟在牽牛的姜二郎身后急急趕回家來。一進了家門,忙向王宵獵等人行禮。 王宵獵道:“哥哥先去收拾,我們一會說些閑話?!?/br> 那農人道聲得罪,放下犁,急急去洗身上。把身上洗了,又回屋換了一身衣裳,才又走出來。 到了跟前,行過了禮。王宵獵道:“哥哥坐下說話?!?/br> 農人道:“官人們在這里,哪里有小的坐的道理?我站著就是?!?/br> 王宵獵道:“這是你的家里,哪有主人不坐的事情?且坐,坐下才好說話?!?/br> 農人坐下,王宵獵聽他口音不似中原人氏,便問起了他的家世。 農人道:“小的姜約,本是密州信陽鎮人氏。前幾年有一個青州的親戚,要販棗子到開封府,我便隨他來到了中原。哪里知道到了開封府,正碰到金人圍城。我那親戚死于亂軍之中,我帶著幼子一路遷徒流離。后來遇到渾家,一起南遷到這里,才安頓下來?!?/br> 金軍攻陷開封府,不知道造成了多少家庭分崩離析。這個姜約,聽他話的意思,應該是帶著兒子跟親戚販棗子,就此流落中原。青州棗是此時名品,每年都商人販往京城。 說起此事,姜約便有些唏噓。在密州的家里,他還有家庭,不知現在如何。這幾年,金軍與宋軍在密州、濰州一帶來回拉鋸,不知有多少戰事。信陽鎮雖然偏遠,也難免被戰火波及。 第225章 春天來了 說了一會閑話,王宵獵指著姜二郎道:“這幾天住在村里,每日都見令郎被趕出學堂。本以為他不好好學習,讓人覺得可惜。后來問了先生,才知道是令郎學得太快,現在有些尷尬?!?/br> 說起此事,姜約有些無奈:“官人說的是。此事我們也沒有辦法。若以前在信陽鎮時,還可以給他請他先生,教些詩書?,F在諸事艱難,周圍也沒有讀書人,再者我們也請不起,就只能這樣耗著了?!?/br> 王宵獵道:“以前在家鄉時,令郎有沒有讀過書?” 姜約道:“我們是平常的種田人家,二郎自小到大都沒有讀過。再者二郎自小聽話,農田里什么事情學起來都快,五六歲便隨我下田。倒是有一段時間,村里一戶大戶人家請了個私塾,二郎時常到他家門口,站在那里聽講。也堅持了兩三個月。不過后來也沒再提起?!?/br> 王宵獵看了看一邊的姜二郎,心里也覺得奇怪。若自己不辦學堂,這個少年善不善于學習,有多善于學習,不會被人知道??赡芩娜松透渌艘粯?,長大了跟著父母種田,娶個渾家,平平淡淡過一生。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像姜二郎一樣。 王宵獵現在定的學制有非常多不合理的地方。孩童必須學三年識字,時間少了不行。這段時間的學習既沒有畢業考試,也沒有升學機制,僅僅是讓百姓認些字而已。像姜二郎這樣,學得格外好的,也沒有出路。要改變這種局面,是需要錢的,王宵獵沒有錢。 想了又想,王宵獵道:“這個孩子既然能學得這么快,必有跟平常人不一樣的地方。這樣吧,我寫書一封,讓他到鄧州去謀一個前程?,F在鄧州有兩個學校。一個是軍校,培養軍官?,F在的軍官跟以前不同了,需要進校學習,學好了才能分到軍中去。還有一個是學知識的學校,還沒有想好名字。在里面要學書算等各種知識,學得好了,官方的工場等地方都有工做。要學什么,還看你們?!?/br> 姜約揉了揉頭,看看姜二郎。道:“官人,學手藝又有什么用處?既然是有軍校,自然要讓孩子進軍校去學。學得好了,也能得個前程?!?/br> 王宵獵道:“現在這孩子只識一千五百個字,詩書、兵略一概不知。要想得前程,可不容易。此事我不過多干涉,你們家里想一想。明日一早,你帶著二郎到我住處,我自會安排?!?/br> 姜約急忙答應,拉著姜二郎向王宵獵道謝。 說起來,在學童中姜二郎的年紀不小。因為學堂初開,十四五歲了,才開始啟蒙。姜二郎雖然啟蒙得快,但學其他東西快不快,那可說不準。由于制度缺陷,限制了姜二郎的發展,王宵獵才幫忙。 看看天色不早,王宵獵告辭。 姜約忙道:“官人為二郎的事情到寒舍,如何這就走?渾家正在料理酒菜,一會再殺一只雞,官人莫要嫌棄。我們鄉下人家,沒什么好招待?!?/br> 王宵獵道:“實不相瞞,我每日里許多事情做,沒有空閑。若是有心,以后再說?!?/br> 無論如何留不住王宵獵,姜約只好送出好遠,千恩萬謝。 走到路上,王宵獵對陳與義道:“世人常嘆沒有人才。其實上天何嘗少了人才?只是有的人生來就在富貴之家,有的貧病交加,有的則是平常人家。富貴人家的還好,貧賤人家縱然是人才,又哪里有學習的機會?有了學習的機會,又沒有出頭的機會。而大部分的平常人家,所圖不過是一日兩餐而已。若沒有特別的機遇,縱然有十分的本事,也沒有發揮出來的機會?!?/br> 陳與義道:“防御要求廣設學堂,原來有此深意?!?/br> 王宵獵笑道:“圣人言有教無類。我確實有讓世人都受教育的想法,但學堂不是。此時的學堂三年之后,既沒有考學生學不學得好,又沒有更好的地方去,就是讓他們識字而已。以后官府有了錢,可以讓學生除識字外兼學書算,上面再設學校,一直把人才遴選出來。這些人才不只是官府要用,民間許多地方也要用。人人都受教育,只要努力人人都有前程,那時才算做得好?!?/br> 中國算是重視教育的國家,但與后世的普遍教育相比,古代差得太遠。直到宋朝,才實現了州有州學,縣有縣學。在以前,許多州連學院都沒有。后世的教育是從西方學來,許多地方其實與中國的現實并不匹配。不過既然是學來的,當然就帶著別人的烙印。 經常有人問,如果工業革命最早在中國發生,歷史還會像英國先發生工業革命一樣嗎?對這個問題答案眾說紛紜,各有各的道理。其實如果中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歷史必然跟真實的歷史不一樣。 每個文明,必然會有自己的烙印。這個烙印無處不在,滲透到方方面面。一個文明學習另一個文明的知識,如果不經過長時間的改造,磨不掉別人的烙印。工業革命,以及由工業革命開啟的近現代社會也是如此。方方面面,都帶著歐洲文明的烙印。中國學習都還沒有完成,何談消除別人的烙印。 如果工業革命在中國發生,并由此產生近現代社會,必然跟現實不同。不是某一個地方不同,而是方方面面,幾乎沒有一個地方會相同。一樣有汽車,有火車,有輪船,有飛機,有電話電視,近現代社會的諸般種種。但在使用上,從方式到內涵,都會發生重大的改變。 教育也是這樣。如果近現代教育是從中國開始的,一樣會有為工業培養人才的義務教育,但學習形式、升級方式,人才的選拔和使用,都會帶有鮮明的中國色彩。 中國色彩是什么?歷史上工業革命不從中國發生,許多問題也就沒有了答案。哪怕是王宵獵在這個時代,自己率先普及教育,依然受后世影響,也不是純正的中國色彩。 回到處住,陳與義離去。王宵獵坐在書房里,看著窗外的風景出神。 春天來到世間,一切都有一個新的開始。打贏了陜州一戰,王宵獵證明了自己。不僅僅是提高了在別人心目中自己的地位,還給了自己信心。 現在王宵獵占的地盤,其實已經非常大了。不只是如此,周圍還有大片空閑土地,沒有官員,等著自己去占領?,F在最重要的不是占地盤,而是把已經占住的地盤穩定住。只要穩定住,就是勝利。 劃分無人區、游擊區,目的就是為了穩固自己的地盤。接下來的這幾年,會有大量的各種人物占據地方。只要有人,就能夠占據大片土地。這不是難事,難的是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守住地方。 看著窗外的春色,王宵獵站起身來,慢慢來回踱步。 如果自己估計的不錯,歷史上的偽齊也該立國了。偽齊立國,必然南下爭奪土地,自己便是偽齊的目標。這是一個好對手。不像金兵那難對付,又不會太弱,正好鍛煉隊伍。宋朝在來自金朝的壓力小了之后,也會開始對付南方的亂軍。接下來的三四年,會是一個大時代。 坐回桌邊,王宵獵寫了一封信,讓汪若海速來比陽。自己要迅速占領蔡州,不接下來的大時代做準備。形成廣泛的游擊區,加上一座堅固的城池,自己就占據了東邊的大片平原。 沿著汝河,以汝州、襄城、郾城、蔡州形成一道防線。防線以內,就是王宵獵的核心區。防線外則是游擊區。以精干將領,在汝河以外的地區活動,讓敵軍無法長駐。 救了陜州,建立起游擊區,王宵獵就占據了主動??梢蚤_始自己的建設了。 第226章 游擊區 姜約帶著兒子,隨在士卒身后。穿過一層修竹,見前面一塊空地??盏厣咸一?、李花開得正艷?;ㄅ砸粋€竹亭,王宵獵坐在里面,手里拿了一卷書讀。 見到姜約父子到來,王宵獵放下書,站起身來迎上去。 姜約急忙帶著兒子行禮。道:“小的叨擾官人清修,甚是惶恐?!?/br> 王宵獵笑道:“什么清修!不過閑時看書罷了。這里原來是一家富戶的別業,主人不知逃到哪里去了,我便暫時住在這里?!銈兦易??!?/br> 說完,在一株桃花旁邊的石凳上坐了下來。 姜約急忙行禮:“官人面前,小的坐豈不是折了壽命?小的站著說話就好?!?/br> 王宵獵不再勸他們。道:“你們可想好了,二郎將來要學什么?” 姜約道:“昨天我們家里商量一夜,想來想去,還是讓二郎去什么軍校,當兵吧?,F在正是國破家亡,山河動蕩的時候,當兵不只是搏一份前程,還可以為國家效力?!?/br> 王宵獵點了點頭,看一邊的姜二郎。他依然很拘束。手緊緊拽著褲腳,低頭看著地面。腳輕輕地在地面上搓碾,不知不覺碾出一個小窩。 這是個純樸的農家少年,心里沒有太多的心思?;蛟S他也向往外面的世界,想在廣闊的世界中盡情地翱翔,想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自己多姿多彩的故事。不過很顯然,當機會來臨,他更多地是緊張,而不是興奮。對未來既有向往,又有一絲擔心。 王宵獵道:“既是如此,我便寫一封書,讓二郎到軍校里去。對了,他現在多少年紀?” 姜約道:“回官人,小兒差十幾日就一十五歲了?!?/br> 王宵獵道:“年紀小了些,尚不成丁。沒關系,我讓軍校里的人專門關照一下。等他學好,也就到成丁的所紀了。軍中的生活衣食無憂,不過規矩多,管得嚴,要守紀律,不可以任性妄為?!?/br> 姜約忙道:“官人安心。二郎自小隨著我在家種田,一向都聽我的話。只是前幾年販棗子,才離了家鄉。這些年顛沛流離,吃了許多苦,卻從不報怨?!?/br> 王宵獵道:“如此最好。對了,二郎有沒有起名字?” 姜約道:“鄉下人家,叫姜二郎就人人都知道是我的二兒子,盡然夠了?!?/br> 王宵獵道:“既然是由我送他到這中,那便替他起個名字吧?!?/br> 說完,想了一會,不由笑道:“我也不是個讀書人。想阿爹在的時候,常常督促我讀書,奈何讀不進去,時常挨阿爹罵。這樣吧,便起個淺顯的名字,你們莫要笑我。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二郎學識字學得快,可謂是敏,便就叫姜敏吧。順便把字取了,字好學。他這一生能敏而不好學,未來將不可限量。意思雖然粗淺,道理卻是不錯?!?/br> 姜約喜不自勝,忙帶著兒子道謝。 王宵獵道:“我這里修書一封,讓二郎帶在身上。明日這里有軍隊去鄧州,二郎一起隨著去。今天你們回家收拾一番,也不要苛待了孩子?!?/br> 姜約忙道:“官人大德,小的做牛做馬難報!” 王宵獵擺了擺手,看姜二郎抬頭看了自己一眼,又急忙低了下去。不由微笑。此一去,這個孩子不知道將來會不會有什么出息。說實話,認識一兩千個字不稀奇,自己手下不知道有多少。但在這樣一所村學里,三個月時間把讀本倒背如流,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天資有,只是不知道能走到哪一步。 說了幾句閑話,王宵獵讓姜約帶兒子離去,明天隨回鄧州的軍隊到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