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當團寵 第166節
出了庫房,又去后面的工坊找阿公。 里面好幾個男人在做活,從年輕的到年老的,都在一絲不茍的做著自己的事。 阿公在天井那里坐著雕刻一只杯子。 “阿公在幫我做結婚用的器具?!?/br> 雖然最初的胚型得他自己動手,但最后一步的雕刻和打磨還是阿公親自動手的。 因為是結婚用的,雕刻的圖案是他們這支崇拜的圖騰,代表了婚姻和繁衍的意思。 張齊祥對這些手工藝品的喜愛是個人都能看出來,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他每天天一亮就拉著村長家兩個小孩出門。讓對方帶他去拍各種特色的手工藝品和建筑。按天給報酬,雖然不多,一天十幾二十塊,到他們走的時候,也有好幾百了。 陳怡歆跟張齊祥的目標不同,她更偏重民生一點,會跟佟月一起去找女人們聊天,去幫她們下地摘菜,看她們洗衣做飯做手工。 很多數據和想要知道的信息就在這三言兩語之間被陳怡歆掌握并記錄下來。佟月最初還疑惑為什么每天都干這樣的事,難道不應該找人直接詢問嗎? 等到預計離開的時間到來的時候,她看到了陳怡歆的筆記本,才驚覺對方做了什么。 看到她如同遭受重大打擊的表情,童浩還有點擔心的私下問她出了什么事兒。佟月只表情復雜的看著他,說自己從來沒覺得自己笨,但現在,她懷疑自己讀的大學是真的還是假的了。 童浩沒聽懂,疑惑的摸了摸腦袋,聳聳肩,沒再關心她,轉頭干自己的工作去了。 第三百零六章 申請項目 花了十來天時間,把能打聽到的資料都記錄上了,剩下的一些具體的數字還需要走官方途徑才能確定。 這期間陳怡歆都有跟老師電話聯系,關于數據和統計分析方面的問題,兩人也隔空交流了幾次。 “歆歆,明天就要走了,你有沒有要買要帶的東西?” 張齊祥就買了不少,還跟村長大兒子說好了,讓明天專門跑一趟幫他送下山去。 陳怡歆沒有其他喜歡的,就買了兩套竹制的茶具。 一套不含茶壺的茶具一共不到一百塊。這性價比簡直讓人不知道說什么才好。 除開這現成的兩套外,她還下了一張二十套的訂單。這二十套除開兩套用了他們這個民族的圖騰圖案外,其他的都會在半個月后,按照收到的陳怡歆傳真過來的圖紙進行制作。 “剛才你在跟村長說什么logo。那是什么東西?” “一個獨有的廣告標致圖案。比如他們這個村的logo就采用了他們民族文字中的某個字,配上圖騰圖案,就組合成了他們村的logo。以后不管是繡品還是木雕,從他們村的工坊中統一出貨的,都可以打上這個圖案,形成一個品牌?!?/br> 具體的cao作還需要有人來手把手的教他們,這部分工作可以由上級主管**來安排。 “難怪你讓我帶了一整套的東西回去,是打算給縣上的主管領導進行演示的?” 佟月的反應要快很多,畢竟也是學商科出來的,很多東西是她沒想到,點通之后就很容易理解了。 一旦想通之后,她的思維發散極快,很多書本上學到的案例,加上從報紙雜志電視等媒體信息上獲得的咨詢很快在她腦袋里重組,形成一條條可以探索的思路。 相較于佟月來說,其實陳怡歆的思維創新能力要差很多,但她的優勢在于構建。她可以從無數的信息中提取自己需要的東西,構建出一個發展的框架,至于框架里需要填充的內容,她不需要去親自尋找。 這是兩種不同的能力,無所謂誰高誰低,但是框架束縛了內容,內容掣肘了框架。 所以在這個層面來講,框架起的是引導作用,更為抽象一些。 “歆歆,不,陳老師,我想申請組建一個小組可以嗎?” 佟月的要求很讓陳怡歆意外,但是在對方訴說了自己的想法后,她卻覺得很有必要,而且對她的工作更有幫助。 不過這個事情不是她說了能算的,還得請老師出馬。 “你總是給我帶來驚喜?!蓖踅淌谛α艘宦?,“如果你覺得有必要,那就去做。當地**不能提供也沒事兒,我這邊可以申請項目,然后從學校里抽調人員配合你?!?/br> 經過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電話交流,王教授跟陳怡歆敲定了大概的章程。 申請項目,組織人手,都需要時間。而這一段等待的時間則足夠讓陳怡歆和佟月張齊祥把這次的行動進行總結,并形成論文提交給當地**。 第二天,陳怡歆把兩套茶具分別寄了出去。 一套給王教授,一套給張教授。其他人的禮物就得等到后續的二十套到手之后再說了。 搜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這些工作很繁瑣也很枯燥,張齊祥幫忙了兩天之后就徹底發瘋了,打死都不肯再進小辦公室,而是拉著童浩去了周邊拍攝風景照。 原本陳怡歆是被安排住在市委招待所的,但是目測這項工作要進行的時間不短,她干脆就直接在市委家屬院旁邊買了一套新房。 這邊的新房都不高,最高五樓,六樓是一個大平層,有安全門可以進出。上面修建了統一的曬衣服曬被子的地方。 陳怡歆買的一樓,直接買了兩套。這邊的房價太便宜了,讓她有種買到就賺到的詭異興奮感。 因為地段好,買在這里的人素質不會太低,所以很少有人往樓下扔東西什么的。 一樓前面是公共綠地,后面有個二十多平米的小花園。兩套房子連通后,整個花園面積高達五六十平米。而且她買的位置處于內角落那邊,開發商直接把拐彎那一塊的綠地全部劃給她了,算是贈送的花園面積,加一塊兒至少有一百來平米。 她直接在那邊修了一件茶室,面向花園這邊的是玻璃墻面,出門就是一條人造溪流,左邊靠墻有個二十來平米的魚池,右邊是做了造型的花園。 兩套房子,每套的面積相同,都是一百二十四平米。保留了一個廚房,另外一邊的廚房則弄成了小酒吧。 她買房加裝修一共才花了五十多萬,但對這邊的普通人來說,已經是相當闊氣的行為。 甚至佟月都說她買這里的房子不如去買別墅了。 陳怡歆跟裝修公司確定了設計方案后,帶著他們回到了自己臨時租的房子,就在隔壁市委家屬院里面。 “你懂什么?!彼肆瞬杷闶吵鰜碚写≡潞退膬蓚€同學,“別墅那邊荒山野嶺的,不管是安全性,還是生活舒適性跟這邊都沒法比的。而且我這房子挨著市委家屬院,至少安全上很有保障。再說了,大隱隱于市,你怎么知道你樓上住的小老頭會不會就是本地知名企業家呢?!?/br> “不能吧!”三個小女生嘻嘻笑著,“我看電視上演的,那些有錢人都住大房子,就算不是別墅,也是那種高檔小區了?!?/br> 隔壁的小區雖然也不錯,但實在稱不上高檔。 畢竟臨靠市委,低調有內涵才是他們的風格。 佟月帶同學過來,就是想要找機會加入陳怡歆的團隊。她聰明能干,情商也不低,帶來的兩個同學家里在**都是有關系的。其中一個是扶貧辦住人的侄女,另一個是開發司某科長的小女兒。 他們這邊很多人都是少數民族,所以計劃生育方面要稍微寬松一點,基本上很多人家里都有兩個孩子。包括佟月,她有兩個哥哥,二哥身體不太好,父母后來又要了她。 像他們這樣的團隊,除了做實事的,也必須有負責聯系的外勤,而在本地有關系的當然更好。 比如扶貧辦的那位,跟下面各鄉縣的關系肯定不錯,他跟下面打個招呼,接待方都要認真些。 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有時候適當的妥協反而更容易完成工作。只要在法理情理之內,他們都不會直接拒絕。 第三百零七章 小團隊組建 具體的團隊沒有成立之前,王教授同意陳怡歆自建一個小團隊,協助她做數據收集和市場分析的工作。 這個小團隊的人聽陳怡歆的安排,工資從公司這邊走,算是外聘外包人員。 大概過了半個月的樣子,負責這邊片區的項目經理從公司行政那里知道這事兒之后,送了個人情。主動把佟月介紹的兩個女孩子安排進了本地的項目組,關系掛過去,上班還在陳怡歆這邊。 他們項目組跟總公司那邊是掛靠關系,借用公司的名義,財務獨立核算,每年公司從他們賬上抽取交易額的一定比例作為掛靠費用。 那倆女孩子想要進**單位也不是不行,但是得去下面的鄉村上班,兩人不樂意?,F在到了公司這邊,有了正式的編制,工資比單位只高不低,還有獎金和年節禮物,出去跟小姐妹聊天都能昂起下巴了。 收集數據,分析,形成報告,花了快兩個月時間,他們完成了第一期的工作。 報告遞交給公司和當地**相關部門負責人之后,他們這個小組打算提前進入第二期的數據收集階段。 這一次的目標放到了附近的三縣四鎮上。 三個縣相鄰,中間是一座內陸湖,面積不小,沿湖生態保持得非常好,是國內相關自然研究所首選的研究點。 四個鎮也是沿湖分布,其中兩個鎮同屬一個縣,但是發展上卻有著天差地別。 沒錯,這次出來收集資料,他們選擇的不全是貧困縣鎮,而是分了三個層次,每個層次一個代表,但是貧困鎮有兩個,位于湖的東西兩方,正好隔湖相對。 從省會出發,沿著國道走兩百來公里,就是那座生態湖。他們落腳的第一個地方是中等發展的那個鄉鎮。 這個鎮早年很出名,在歷史上也有名字的那種。解放后的發展不快不慢,加上這里交通還行,所以看上去大家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但仔細分析一下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位置,能清晰的發現這個鎮的發展其實是滯后的。 只是在周圍發展得更差的地方襯托下,讓它感覺沒有那么差而已。 “這句話歸納一下,就是‘全靠同行襯托’。但凡它的附近有個發展稍微快一點的,大家就能理解它有多慢了?!?/br> 住下來之后,一行人休息了一會兒,出來找晚飯吃。 他們住的是鎮**的招待所,位置很不錯,就在江邊。 河對面是鐵路,離鎮有三十來公里的地方,是火車站。貨運比客運繁忙。 “聽說省上在規劃高速公路,就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動工?!?/br> 陳怡歆一邊吃飯一邊抬頭看奔馳而過的列車,挑了挑眉。 要是她沒記錯,到她死前這條傳說中的高速路才開通,算起來至少還有個十幾年。 想想也能理解。這邊的地理條件實在太差了,施工的難度大不說,還特別危險。 一條在平原地帶三年能建好的路,擱這邊穿山越嶺的,沒個七八年十來年都別想建成。 到后期,工程設備的技術突破后,很多方案才能得以實施。而在現今階段,光是打通那幾座大山就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邊的環境很不錯,空氣尤其的好。 就是城市建設有點滯后,特別是他們吃飯的沿河兩岸十分的糟糕。 不是說建筑不好。其實這邊臨水的很多建筑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了。但是有歷史感跟臟亂差并不等同。 他們沿著河走了一截,道路泥濘不堪就不說了,污水直接排放入河中。甚至他們在橋邊還看到有人直接把廁所的水管通到水里的。這簡直讓人感覺到惡心。 “其實怎么說呢?!睂@些比較了解的圓圓苦笑著解釋了一下,“這些人祖輩都是這樣的生活的,對他們來說,從小到大都是看著父母這樣做,所以也并沒有覺得這樣做有什么不好。但是因為人口增長的問題,這方面的生活污染的確到了不容忽視的程度。我聽家里長輩說過,很多地方的**都在改革這個問題,就是成效不大?!?/br> 畢竟改造是要錢的,這個錢不可能全由國家撥款,地方還得自己出資。連工資都發不上的地方,誰愿意把錢花到處理這些“小事兒”上來。 “我聽我哥說,他們單位今年有文件,說要加大整治力度。首先就是要修河堤,然后逐步改造沿河民居的排污系統。這個地方我也挺我哥說了,好像他們打算增加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應該是下決心要治理的?!?/br> 下游的橋能過汽車,但上游是架木橋,重修過,除開自行車和摩托車外,機動車一概不許通過。 “這橋最早是有廊橋的,但是后來發洪水還是怎么回事,橋出了問題,然后上面的風雨廊被拆了,下面的橋身加固過?!?/br> “為什么不重修成風雨廊橋?” “這不是想要跟國際接軌嘛?!眻A圓插了一句,“我覺得他們也是魔障了。這個鎮在歷史上都挺有名的,為什么不打造成歷史文化名城呢?非要弄什么國際化,現代化。你們看新城那邊,修起了都沒多少人愿意搬過去?!?/br> 他們開車過來的時候就發現了,新城在河對面,占地面積不小,修得也挺整齊的,但是路上鬼影都看不到幾個。老城這邊就不同了,雖然道路不好,地磚都是壞的,但是架不住人多車多,跟新城完全像是兩個世界。 在他們說話的時候,張齊祥拉著童浩當助手,又開始了他的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