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廠長 第186節
廠子里機器、工人都有,布料也可以隨時采購,唯一缺的就是衣服款式,因為廠子里有經驗的師傅年紀都偏大,很多都是鄉下來的,做出來的衣服款式偏向老舊,不符合新時代年輕人的追求。 余思雅看了兩件成品就直搖頭,這衣服只能銷到鄉下去,但這種產品注定了利潤低,而且運輸成本和銷售成本也很高,很可能干不過農村的個人裁縫。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看到了政策釋放的信號,以前偷偷摸摸的個人小裁縫鋪在農村如雨后春筍般起來了。他們規模小,往往就一臺縫紉機,但非常靈活,本公社的人可以拿布料去讓他們加工,給工錢,也可以給錢買成衣,關系熟的,直接給物當加工費,比如雞蛋、大米之類的。 在鄉下他們跟這些小裁縫比,目前還真不占優勢。而且因為羽絨服的價格高,清河鴨服裝一出場就走的高端路線,如果賣這種粗布制造,款式落后的衣服,也屬于自降格調了。一個品牌切忌找不準自己的定位,搖擺不定,到時候連屬于羽絨服的高端客戶也一塊兒給得罪了。 所以余思雅跟丁舜商量:“既然咱們短期內沒法找到設計師,設計屬于咱們品牌獨有的款式,那就從模仿開始。你去上海逛一圈,將百貨大樓最暢銷的款式各買一件回來,如果有服裝雜志也買回來,按照這些款式仿造衣服。我讓人從北京給咱們買一批那邊最暢銷的衣服回來。先讓廠子活下來,然后再建立自己的設計部,開發屬于咱們清河鴨獨有的主打服飾?!?/br> 這會兒信息不流暢,上海貨、北京貨那就是流行高檔的代表詞,因為這兩個大都市接觸的外界信息最多,在服裝上也緊跟潮流,模仿他們準沒錯。 等丁舜去了上海后,余思雅給杜鋒年寫了信,并寄去了錢和票,讓他幫忙購買衣服,同時在信里向他了解了一下云南知青進京的情況。 其實這個事也不一定非要找杜鋒年幫忙的,但人脈關系這種,就是越來往關系越密切。余思雅有心跟杜鋒年交好,但兩人就見過一面,平日里并沒有什么交集,也不了解對方,貿然給對方寫信拉家常不妥。這次請他幫忙買衣服就是很好的借口。 到北京的信走得慢,年前都不一定能收到回信。 寄完信余思雅也不管了,她還有很多工作要忙,最重要的是年終財務總結和女知青招工問題。 清河鴨這一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連開兩個廠子和門市部,而且達成了跟省城鐵路局和宜市鐵路局的合作,將清河鴨食品賣上了火車,走向全國更多的地方,因而營業額也是不斷攀升,今年的賬目肯定是個可觀的數字。 不過這種專業的事情得交給專業的人去忙,余思雅將這件事交給了楚玉濤和楊會計。正好放寒假,楚玉濤也該好好為集團做貢獻了。這一年集團的收入和支出數據都非常龐大,這會兒又沒計算機這樣的輔助工具,全靠賬本人力計算,不是一天兩天的就能盤點清楚的,估計得耗費不短的時間。 安排好這件事后,余思雅將精力投入到了女知青的招工中。這次招工的條件比之從前寬松了許多,對文化水平沒有要求,只要是知青就可以來參加招工。這一點,余思雅主要是考慮到現在還在鄉下的女知青可能文化水平都不是很好,好的在前兩次高考應該都去上大學了。反正服裝廠女工,對文化素質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但為了避免太多的女同志來面試,浪費大家的時間,余思雅還是做了限制條件,一是最好有縫紉手工做衣服的基礎,二是手腳麻利,做事情快,三是將年齡做了限制,只招工70年以前下鄉的女知青。 之所以有最后一項規定,是因為70年之前下鄉的女知青年齡都偏大,她們這批人下鄉應該有十來年了,受的苦最多,家里應該也沒什么門路,所以這么久都沒能將她們弄回來。這是最可憐的一批女知青,即便政策很快開放,允許知青返城,但這些沒有關系、沒有啟動資金,年紀又偏大的女知青恐怕回了城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這次招工本來就帶著幫扶弱勢群體的意義,自然要幫這批最困難的同志。 為了盡快將信息傳出去,余思雅還找了廣播電臺,請他們在晚上的黃金時段連續三天播出了這則消息。 廣播一經播出,信件如雪花般飄了過來,每天門市部都能接到很多信件。初步的篩選,余思雅交給林紅旗去做。 林紅旗從差不多兩千封信中選出了五百名條件比較合適的同志,將名單張貼在火車站對面的門市部門口。 這樣一來,既方便了知青們來查看消息,又能幫門市部引一波流。過年了,有錢沒錢,都要準備點年貨,來都來了,口袋里稍微寬裕點還不得進門市部轉一圈,有錢的買羽絨服,沒錢的買清河鴨食品。 幾天下來,門市部的生意有個小小的上漲,也算是一舉兩得了。 通知張貼出去的第六天正式面試。 這天早上,余思雅不到八點就到了門市部,外面已經站滿了排隊的女知青和陪同的家人朋友。他們顯然來了很久,不少人臉都凍紅了,有的人眉毛上還凝聚著小水珠,可沒有一個人抱怨,大家都期盼地看著清河鴨門市部,神情中充滿了向往。 余思雅被這情景嚇了一跳。 得益于這個時代資訊的不發達,排隊的知青和家人們都不認識她,讓她能夠從容不迫地擠進店里。 “怎么回事?怎么這么早就來了?通知不是說八點半開始嗎?”余思雅進門就問葉梅。 葉梅嘆了口氣:“七點半我來的時候外面就已經排了兩三百個人吧,現在好像又多了一百多個人,哎,還不都是為了工作?!?/br> 這一刻,她越發慶幸自己當初是下鄉到了紅云公社,遇到了余思雅,不然搞不好她也是這排隊女知青中的一員。 余思雅有些心驚,看來她還是低估了工作對于這個時代年輕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 嘆了口氣,她吩咐葉梅:“這么冷的天,他們排隊等了很久了,你安排兩個職工提著暖水壺,拿著搪瓷缸子出去,挨個倒水給他們,讓他們喝點熱水暖一暖?!?/br> “誒,我這就去?!比~梅連忙點頭,余總就是貼心熱心。 為了能夠早點結束排隊,以免大家等太久。余思雅招來林紅旗:“別讓他們排在正門口,影響門市部生意,到側面,倉庫這里,開始面試。把這五百份簡歷發下去,給他們,以節省時間?!?/br> 林紅旗點頭,趕緊去辦公室將簡歷抱了出來,走到最前面,招呼大家:“各位知青同志,就按照現在的排隊順序,跟我來,隊伍不要亂,就保持著這個秩序。如果有亂插隊和不遵守規矩者,一律取消面試資格?!?/br> 她領著女知青們到了一側的倉庫入口。 倉庫的門已經打開了,余思雅搬了一張辦公桌過來,坐在旁邊,拿著鋼筆,等著面試者上前。 林紅旗簡歷一一發給了女知青們,然后在最前面主持秩序:“今天的面試由我們清河鴨集團的余總主持,只面這一次,面試結果今天下午四點公布,將張貼在大門口,大家面試完回家吃完飯休息一會兒過來就可以知道結果了。沒面試上的同志們也不要灰心,我們清河鴨以后還會招工,大家都有機會?!?/br> 發表完簡短的講話,她讓站最前面的女同志進去。 這個女同志大約三十來歲,皮膚黝黑,身上穿著一套洗得泛白的棉襖,神情有些局促不安。 余思雅溫和地看著她:“坐?!?/br> 女同志坐下,緊張地將簡歷遞給余思雅。余思雅掃了一眼名字:“洪麗華同志,你面前有一個本子和筆,寫一段話吧?!?/br> 洪麗華愣了愣,她不是來應聘女工的嗎?為什么要寫字?但基于對干部的服從心理,她還是老老實實地提起筆,開始寫字。 余思雅觀察了她兩分鐘,利落地在她的簡歷上做了記號,然后說道:“可以了,下午四點來看通知吧?!?/br> 洪麗華愣住了,她沒想到她的面試這么簡短,這么快就結束了。 林紅旗在一旁微笑道:“下一位,洪麗華同志,你回去等消息吧?!?/br> 洪麗華失魂落魄地走了出去,感覺自己恐怕沒希望。第二個進來的女同志打扮得要明艷得多,還擦了口紅,身上的衣服是一件清河鴨的羽絨服,腳上踩著一雙灰撲撲的皮鞋。這一身都值好幾十塊錢。 余思雅低頭看了眼簡歷上的名字:“張劍英同志,你身上這套羽絨服是從咱們門市部買的嗎?” 張劍英落落大方地說:“不是,這是我親戚的衣服,我借來穿的,聽說這是你們廠子主打的衣服,別說還挺暖和的,而且比棉襖更輕……” 余思雅微笑著看她侃侃而談,等她說完后,微笑道:“好的,張劍英同志,你也回去等消息吧!” 張劍英也傻眼了,這個年輕的女干部不按常理出牌啊,前面洪麗華那個悶葫蘆的面試兩三分鐘就算了,怎么到她這里也這么快呢? 張劍英有點不甘心,忍不住追問道:“余總,你對我印象怎么樣?” 余思雅客觀地評價道:“能言善道,準備工作充分,回去等消息吧?!?/br> 張劍英這才出去了,但她跟洪麗華一樣,根本沒有心思回家等消息,兩人站在一邊看后面面試的人。 很快她們就發現,余思雅面試的功夫特別快,每個都只有兩三分鐘,絕對不超過五分鐘,進去一小會兒就出來了。而且出來的人分享經驗也發現,她們根本不知道清河鴨的選拔標準是什么,因為余思雅就像跟每個人隨便聊天一樣,她跟每個人說話的內容幾乎都不相同。 這可難住了她們,本來張劍英覺得自己勝算很高的,但現在她也沒信心了。 這場面試一直持續到下午三點才結束,期間余思雅只花幾分鐘啃了一個包子,喝了兩口水,就接著面試。 說了大半天的話她的嗓子都有些啞了,林紅旗和葉梅心疼極了:“余總,你休息一會兒吧,接下來的工作咱們來?!?/br> 余思雅沒接這話,而是看著門市部外徘徊沒走的知青們,嘆氣道:“先統計結果,然后將錄取名單張貼出來吧,早點出結果,不管有沒有被錄取,也好讓她們早點安心?!?/br> 她還是低估了這些人的執著和對工作的渴望。面試結束后,幾乎沒有人離去,都在外面等結果。這寒冬臘月的,天氣這么冷,她們已經在外面站了七八個小時了,明明知道現在不會有結果,但還是怕錯過通知,不肯離開。 看著這些宛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女知青,余思雅心里有些難受,覺得很不是滋味。 “每份簡歷,我都做了不同的標記,你們按照標記整理出來,最多的那一沓就是錄取的名單?!庇嗨佳艊诟赖?。 林紅旗和葉梅趕緊將簡歷整理出來,然后發現竟然有四種不同的標記。 葉梅看著這些標記陷入了難題:“余總,這……除了被錄取的名單,余下的簡歷怎么辦?” 余思雅拿過余下的三種簡歷:“這一份是口才比較好的,先留著,既然要開服裝廠就不可能一個門店,年后還要開服裝門市二部,以后的銷售人員就從這疊簡歷中選。還有這部分也可以納入以后招工的名單中,如果招工不多,就直接通知這些簡歷中的女知青,讓她們過來報道就行了,省時省力。至少這打叉的最后一疊,銷毀了,這些人不予納入招工后備名單中?!?/br> 打叉的簡歷并不多,就二十幾份。這部分之所以落選,有的是外表不合格,余思雅也不要求她們穿多好看,穿打滿了補丁的衣服都沒關系,只要干凈就行??捎袔讉€女知青,衣服上沾滿了烏黑的油漬,看起來臟兮兮的,來面試,連基本的整潔都做不到,不知道平時有多邋遢呢,這種人自然不能錄取。 還有些是談吐做事讓人不喜,有的一上來就拍余思雅的馬屁,話里全是奉承,還有的更直接,悄悄在簡歷中夾了錢,明晃晃地賄賂她。余思雅當時就氣笑了,直接將簡歷推了回去,直到對方訕訕地把錢拿走了,她才接過簡歷。 這種做事風格她不喜,招女工,踏實肯干就行,腦子里太多的彎彎道道,以后進了廠子估計也不老實。她可不想招些隱患回去,所以自然剔除掉。 林紅旗和葉梅各自拿了一半被錄取的簡歷,挨個將名字抄了下來,最后一合計,人數多了。 林紅旗苦惱地摸了摸鼻子:“余總,這些簡歷總共有321份!” “多了?”余思雅挑眉,她當時打分的時候,在心里綜合六十分的都打了合格,將標準放得比較寬,也沒數具體的數字,最后出現這樣的情況并不以外。 葉梅重新將簡歷合攏,推到余思雅面前:“余總,要不要劃掉21個人,距離四點還有十幾分鐘,來得及?!?/br> 余思雅擺手:“不用了,劃哪個都為難,就招321人吧,多了就多了,咱們好好干,爭取把廠子做大,以后別說了21人,就是多210人也能消化。她們都在等著,出去公布答案吧?!?/br> 葉梅和林紅旗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感動。 她們拿著錄取名單出來,拿著喇叭宣布道:“同志們,我們清河鴨的招工名單已經出來了,現在由我來給大家宣布答案,念到的人都是被錄取的女工。過完年,正月初八那天統一到城郊的清河鴨服裝廠報道?,F在我宣布錄取名單……” 每個被念到名字的女知青都忍不住哭了起來,整整十年,她們終于又能回到這座魂牽夢繞的城市了。當初下鄉的時候,她們還是不知事,朝氣蓬勃的少女,如今每個人的眼睛里都飽經風霜。好在,她們都能回來了,都即將開展新的生活! 直到最后一個名字落地,林紅旗垂下了拿著名單的手,沒念到名字的女知青都愣住了,一個個眼淚不受控制地涌了出來,默默地,無聲地啜泣。 先前念到名字的女知青們都停止哭泣,同情地看著沒被錄取的女知青。只有她們清楚,這對她們意味著什么。 但現實就是這么殘酷,廠子里需要不了這么多的人,總有人會落選。 看到這些女知青那副絕望的樣子,林紅旗和葉梅也很難過。林紅旗拿起喇叭安撫大家:“沒錄取的知青同志們也不要灰心,你們的資料已經進入了我們清河鴨的備選名單,下次招工,我們會優先考慮你們的,大家都還有機會。天氣冷,都回去吧!” 說完這番話,她將錄取名單張貼到了門外的墻上。 但這些話并不能安撫充滿希望而來,最后卻只剩絕望的女知青們。張劍英第一個不服,她站出來問道:“為什么?為什么洪麗華都被錄取了,我卻不行,我哪里不如她?” 別的人,她不清楚,但洪麗華面試的時候,她親眼看到的,那個余總都沒跟洪麗華說幾句話,憑什么洪麗華就能被錄取,她不能? 有了她帶頭,好幾個落選的女知青站出來質疑這個招工的公平性。反正她們都被落選了,也不怕得罪清河鴨。 聽到這話,林紅旗和葉梅都有些無措,因為這是余總選的,具體什么標準她們也不清楚。 就在她們發愣的這會兒功夫,余思雅走了出來,接過林紅旗手里的喇叭,目光冷淡地掃過幾個抗議的女知青:“想知道答案?很簡單,你,看看你身上的衣服,多久沒洗了?衣服上的污漬都黑了,指甲縫里也黑乎乎的,連基本的整潔都做不到,可見你平日里有多懶散。我相信,沒有人愿意跟不愛衛生的人做同事做室友!還有你,最后一個過來的,寫字的時候手上的速度明顯不快,手腳不利索,還最后一個過來面試,你說你工作很積極,有人信嗎?同等條件下,你不被淘汰,那淘汰誰?……” 一連點了好幾個人,說得這些人啞口無言,余思雅才緩緩地說:“我們清河鴨能夠從一個貸款三百塊錢起步,短短三年就發展成為一個千人大廠,靠的是每個員工的踏實肯干,勤奮努力。清河鴨不養閑人,你們本身資質不佳,做事還懶懶散散,沒被錄取有什么稀奇的嗎?” 在她強勢的氣勢下,沒人敢再發出質疑的聲音,即便有女知青不滿,也垂下了頭。 只有張劍英還是不服氣:“余總,那我呢,我可沒她們那些問題,還排在第二,屬于最早來的那批人,四點就過來排隊了,為什么我沒被錄???這不公平!” 余思雅看著她,笑了:“你啊,很簡單,我看你對美有一定的追求,審美也還不錯,嘴巴挺利索的,膽子大,能說會道,所以有另外的安排,回去等消息吧?!?/br> 什么意思?余總是夸她吧? 張劍英詫異地看著余思雅,目光里帶著不解。 余思雅沒理她,拿起喇叭說:“這次真正被淘汰的只有28人,這些人要么是做事不積極,邋遢不修邊幅,要么是品行不端。其他暫時沒錄取的人,以后都還有機會進入我們清河鴨工作,請大家保證自己簡歷上留的地址通訊暢通。如果不確定地址的,可以過來修改,重新留下地址,以免我們清河鴨有了新的工作崗位,沒法通知到你們!” 沒錄取的一百多人聽到這個消息都高興壞了,雖然現在沒錄取,但多少有個機會啊。而且看余總對張劍英的評價,說不定新工作更好呢。 看到了新的希望,大家一掃沮喪,趕緊上前重新留下地址,有的不放心,還留了個備用地址,臨走時,拽著林紅旗哀求:“同志,要是一個地址我沒有回信,你們記得給第二個地址也寫封信過去啊,郵票信封錢我后面補上?!?/br> 林紅旗一一安撫她們:“好的,你們放心,我們會盡量通知到大家。時間不早了,大家今天辛苦了,都回去休息吧?!?/br> 好不容易將所有的女知青都打發了回去,林紅旗長長地出了口氣:“真累啊,哎,咱們這么努力,還是有這么多的人沒工作?!?/br> 說起這個,店里的幾個售貨員神色都有些黯然。他們是有了工作,可他們還有很多朋友、同學、親人在鄉下,只能說世道艱難。 余思雅也心有戚戚焉。今天這場招工,讓她深刻地意識到了,工作在這個時代對普通人來說有多么珍貴。為了一個不確定的工作機會,大冬天的,半夜他們都能過來排隊。 而這只是最普通的女工,流水線上的工作,放到四十年后,都沒多少人愿意去干的工作,可在這個年代,卻又無數的人擠破了頭想進去。說到底,還是這會兒咱們國家的經濟太落后了,這個問題,只有發展能解決,經濟發展了,產生更多的就業崗位,大家才有選擇的空間,不至于為了一個最基層的工人崗位搶破頭。 清河鴨雖然發展迅速,但到底是根基淺薄,沒辦法在短期內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幫助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