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廠長 第185節
偏偏對方賣的瓜子還比他們貴了不少,真是邪了門了,這些人咋想的?錢多燒得慌嗎? 坐了半天都沒啥生意,到了五點多,廣場上的路燈亮起,人們陸續回家,大伙也開始收攤后,老陳和卷毛幾個干脆直接跑到了沈建東的攤子前。 沈建東戒備地盯著這幾個人:“你們想干什么?” 老陳先看了余思雅一眼,然后擺手笑道:“沒什么,我就是想嘗嘗你們的新瓜子,聽說有三個口味是吧,給我來三袋吧?!?/br> 沈建東不想做這個生意,余思雅攔住了他,笑瞇瞇地說:“可以,不過兩百克一袋的瓜子都賣完了,只有五百克一袋的瓜子,四毛五一袋,要嗎?” 靠,什么破瓜子賣這么貴!老陳有點不情愿,但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制勝嘛,他倒要看看這個消失了兩個多月的小子能炒出什么瓜子來。 “買?!崩详恟ou痛地掏了錢。 余思雅笑呵呵地接過,將瓜子遞給了他,又和和氣氣地問卷毛幾個:“你們也是來買咱們瓜子的嗎?” 卷毛年輕人好面子,覺得跑來買對手的瓜子有點丟人,可他太想知道為什么那些人寧愿多花幾分錢也要買沈建東的瓜子了。猶豫一下,他二話不說干脆利落地掏了錢。 余思雅照舊接過,將瓜子遞給了他,還笑著說:“謝謝光臨,歡迎下次光臨!” 誰tm還要光臨!卷毛臉都綠了,冷哼一聲,帶著人走了。 沈建東在一旁笑得前俯后仰:“嫂子,你是準備氣死他們嗎?哈哈哈,你看他剛才的臉色?!?/br> 余思雅一本正經地說:“你想多了,我是真心實意的,做買賣,開門就是客,甭管以前有什么恩怨,他上門來買東西,咱們沒有把錢拒之門外的道理?!?/br> 沈建東不吱聲,他年輕氣盛,還受不了背叛。 余思雅也不管他,每個人的想法做事風格不同,沒道理要求建東跟她想得一樣。 收拾好東西回去一盤點,短短半天時間,他們賣出去了186塊錢,而且還是他們今天去得比較晚,要是從早上就出來擺攤,多弄點貨去,今天應該能有三四百的銷售額。 沈建東樂壞了,他終于又開始賺錢了,而且在不降價的情況下打敗了卷毛和老陳。 他們雖然多了袋子的成本,但他們的炒制速度快,一天都能炒幾千斤瓜子,平攤下來,成本與老陳他們差不了多少,但價格卻比他們貴了幾分錢。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利潤更高。 明天是周一,余思雅要上課,不可能繼續跟著沈建東去賣瓜子,便叮囑他:“你不要跟老陳和卷毛他們起沖突,各賣各的,咱們憑本事說話?!?/br> 沈建東暫時領先,如沐春風,心情好,非常好說話:“嫂子,你就放心吧,我才不跟他們爭呢,大家手底下見真章,我的瓜子肯定能打敗他們?!?/br> 接下來幾天,沈建東的瓜子持續在市場上走俏,畢竟這個口味確實新鮮,而且是獨一份的。 老陳和卷毛幾個買了瓜子回去后,想比照著包裝袋上的配方搞出一樣的瓜子,但不知道是原材料不行還是配方不對,試驗了好幾天,浪費了十幾鍋瓜子,除了咸味瓜子還勉強過得去以外,奶油味和綠茶味的瓜子都炒不出來,白白浪費了原料。 可不跟風也不行,因為他們的生意越來越差了,很多人都奔著新鮮口味的瓜子去了。 就在這時,余思雅帶著沈建東主動找上了他們:“你們想不想賣我們的香香瓜子?” 老陳和卷毛對視一眼,警惕地問余思雅:“什么意思?” 余思雅笑瞇瞇地說:“你們也看到了,咱們的瓜子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建東和熊子也賣不過來。所以如果你們想賣瓜子的話,咱們可以便宜點,批發給你們?!?/br> “多少錢?”猶豫了一下,兩人問道。 余思雅報了價格:“兩百克袋裝的瓜子一毛五給你們,五百克的瓜子,三毛五給你們。至于你們賣多少嘛,那由你們自己定?!?/br> 反正她給他們留了利潤空間。 卷毛和老陳都嫌這個太貴了,他們自己就是賣瓜子的,自然知道瓜子的成本有多少。這個價格,跟他們現在的零售價格差不多,卻算批發價給他們,沈建東豈不是躺著賺錢。 雙方不答應,要求余思雅再降點價。 但余思雅也不答應,談判了半天,都沒談攏,最后不歡而散。 可沒過十分鐘,外面又響起了敲門聲,熊子打開門就看到老陳站門口,樂呵呵地笑著。 余思雅了然:“熊子,請老陳叔進來?!?/br> 既然要合作,余思雅也不介意給老陳一點面子,看他年紀大了他們一倍,喊聲叔也不過分。 老陳進來,搓著手說:“那個,余同志,建東啊,我是很想跟你們合作的,這不是礙于……” 余思雅笑看著他不說話。 老陳拉拉雜雜講了半天,給自己挽了尊,最后才說愿意接受先前的價格,從沈建東這里進貨。 這個老jian巨猾的家伙,其實心里早就同意了,知道卷毛他們跟沈建東有過節,故意跟著卷毛同進退,實則等卷毛一走,自己就先來投誠了。畢竟嘛,面子能抵得上有飯吃嗎? 余思雅也當作沒先前那回事,熱情地批了貨給老陳。 等老陳走后,余思雅將手里的260塊遞給沈建東:“這樣掙錢快還是你風里來雨里去擺攤掙錢快?” 沈建東樂顛顛地說:“這還用問啊,當然搞批發好,以后他們又都幫我賣瓜子了?!?/br> 余思雅笑著點頭:“估計過幾天卷毛就會過來找你,不要追究以前的事了,他們要買,就賣給他們,有錢不賺是傻子,爭過去的氣沒意思。想著他們現在都給你賣力,幫你掙錢,心里是不是舒坦多了?” 沈建東點頭,痛快,這太痛快了,比去擠他們的生意痛快多了。 “你掌握最核心的技術,平時多看書,想想能不能再研發出其他口味的瓜子,能不能將瓜子炒得更好吃比出去賣瓜子強多了。卷毛他們的事就交給你了,有什么事回家跟我商量?!庇嗨佳乓呀泴⑸蚪|領上路了,剩下的她也不準備手把手教了。 沈建東知道余思雅最近在他身上花的時間不少,連忙說:“我知道了嫂子,你忙吧,剩下的我來就行。我也寫工作日志,每周給你看一次,你看怎么樣?” “好啊?!庇嗨佳乓豢诖饝?。這樣她也能比較清楚地了解沈建東的生意情況,同時也不用耗費太多的時間在這件事上。 幫助沈建東的生意逐漸走上了正軌,余思雅將精力更多地投放到了學習和工作中,一有時間她就看報聽廣播。 云南知青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這件事情比她想象的更復雜,更艱難,有時候史書上短短的幾十字,放到真切的歷史洪流中,要復雜得多,也要困難得多,遠不是一句話就能概括的。 又到了周日,余思雅只剩下兩門課還沒考,等考完就放假了。 她去了門市部查看最近的銷售情況,三個店鋪的生意都有所回落,比之12月減少了不少,但也比平常的營業額高。食品門市部的銷售額維持在一天七八千左右,周末好的時候能過萬,羽絨服可能是因為單價較高的緣故,一天能賣出四五百件,銷售額能維持在一萬多到兩萬左右。 目前來說,業績都比較好,也能源源不斷地為集團貢獻現金流,加上年底一些老客戶的訂單,還有過年坐火車的人多了,而且隨著清河鴨名氣的進一步擴張,兩個鐵路局的訂單也在上浮。 這段時間,集團賬目上的數字非??捎^,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現金匯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就連飼料廠的訂單也跟著增加了不少,雖然創造的效益還沒法跟食品廠和羽絨服廠相比,但也差不多能做到自負盈虧了。估計到明年初,應該就能漸漸盈利了。 手里有了錢,余思雅的心思又活絡了起來。 她讓林紅旗將丁舜叫了過來,又把葉梅叫上樓,然后開門見山地說:“云南知青的事情你們聽說了吧?” 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臉上浮現出同情之色。他們雖然已經改變了命運,回到了城里,但還有無數的知青同志住在鄉下破舊潮濕搖搖欲墜的茅屋里,食不果腹,承受著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折磨。 苦笑了一下,葉梅說:“最近我家里收到了好多小學、中學同學的來信??赡苁菑募依锫犝f了我在清河鴨做了個小干部吧?!?/br> 余思雅看向丁舜和林紅旗:“你們呢?” 丁舜這邊找他的人更多:“我也是,還有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也有找上門的,還有同學的父母直接找上了我家,懇請我幫忙?!备改覆畈欢嗄昙o的老人,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他看了心里就難受。 林紅旗這邊的情況要好很多,可能是知道她手底下沒什么名額分配。 “難為你們了?!庇嗨佳徘宄?,他們心里也不好受。 她以前也不是很了解知青的情況,覺得紅云公社的知青已經夠苦了,但最近看了不少報道才知道,有的地方更苦,就拿這次要求返城的知青代表們來說,他們所在農場的知青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喝“鮮魚湯”,這種所謂的鮮魚湯并沒有魚,而是用河里長滿了青苔的鵝卵石煮湯喝,這就是他們的食物。 很多知青因為居住、飲食條件太差,身體多多少少都出了問題。女知青的月經更是很多都不正常,身體情況堪憂。 余思雅幫不了所有人,但現在廠子里有了寬裕的資金,又有了發展的契機,她想她多少能做一些。 “丁舜同志,羽絨服的銷量在下滑,隨著天氣轉暖,羽絨服的銷量將進入淡季。這個淡季跟其他產品的淡季不同,很可能未來大半年,羽絨服門市部一天都賣不出去一件羽絨服,連店里售貨員的工資都賺不回來,更別說廠子里的兩百號人了,你有什么想法?”余思雅將難題拋給了丁舜。 丁舜仔細衡量了一下他們現在所擁有的資源,想了想說:“余總,咱們羽絨服廠的工人和機器不能這么閑下來,這樣一閑就得閑大半年,太不劃算了。我有個想法,咱們能不能轉型做衣服?我們有現成的機器和師傅,也能將夏天利用起來?!?/br> 這個規劃跟余思雅的想法不謀而合。 她也一直在想羽絨服廠的出路,總不能每年就賣一季,全年就指望著那一季吃飯吧。這樣風險太高不說,廠子里長時間沒事情干,工人也會變得懶散,容易出亂子。 “沒錯,做衣服咱們有廠房有機器有工人,可以迅速將現有的生產資源利用起來?!庇嗨佳刨澰S地說,“不過衣服要做得好,暢銷,還得在款式和面料上下功夫,同時盡可能地節約成本,增加咱們廠子的競爭力?!?/br> 丁舜聽到余思雅也支持他,高興極了:“余總,我這就回去寫策劃書,過兩天就給你看?!?/br> 余思雅含笑點頭:“不急,還有一個事比較要緊。既然要將羽絨服廠擴建成服裝廠,就勢必得加大生產,擴大規模,招聘新員工。公布出去,咱們再招三百個職工,面向全省女知青,正好要過年了,等她們回來探親就可以過來面試,在過年期間將錄取名單確定下來。這個事情,由林紅旗去聯絡,最后由我親自面試?!?/br> 丁舜是知青,他出面不合適,肯定會有很多人來找他開后門。余思雅不想他為難,得罪人,同時也不希望廠子里大半骨干都是丁舜的親友,以后抱團,不好管理。 所以綜合考慮,她親自出面最合適,同時也能向高市長示好。三百個名額雖然不多,但他們廠子規模在這里,她已經盡力了。 丁舜也不傻,余思雅現在已經開始放權給他們了,還來親自參與羽絨服廠的面試,多半是為了他。他通知符合條件的親友來面試,考不考得上,就不是他能決定的了。 他連忙感激地說:“謝謝余廠長,我替知青們謝謝你!” 葉梅和林紅旗兩個女孩子更感性,知道余思雅這是特意為他們知青考慮,眼里閃著淚花說:“謝謝余總!” 第117章 最后兩門課考完,終于到了放假的時候。學生會發起的自愿回鄉支教活動也已經有了初步結果。 總共有一百多名大學生報名參加這個活動,經過篩選,選出了64名符合條件的同學。學生會給他們發放了日記本、鋼筆和一套小學啟蒙教材,以及銅制的“省大志愿者”勛章。 徐佳佳把名單和賬單交到余思雅手里,余思雅大致看了一遍,這些同學她基本上不認識,只掃了一眼,最后落到了開支上,訝異地挑了挑眉:“閔昭找到了贊助?” 挺不錯的嘛,這次下鄉回鄉支教活動開支好幾百塊錢,沒想到這么短的時間內閔昭就找到了贊助。在這個遍地國營廠子的年代可不容易,道理也很簡單,國營企業沒有生存壓力,不講效益,自然也沒經營個好名聲,打廣告的意識。 徐佳佳笑道:“他跟印刷廠談妥了,咱們所有發放的文具和教材上,都單獨例有該印刷廠的名字,表明是由他們贊助的。說起來啊,這個事還得謝謝余主席你,都是清河鴨在前面走得好,看清河鴨這么出名,聽說咱們主席還是清河鴨的總經理,印刷廠的廠長才答應了?!?/br> 說著徐佳佳將還剩下的文具和銅制的印章拿了出來,遞給余思雅。 余思雅接過一看,徐佳佳真沒夸張,這簡直是清河鴨每次贊助省報的翻版。日記本和教材右上側印著一排紅字“省城印刷廠贊助”,就連鋼筆上也有一圈這樣的小字。 挺有意思的,余思雅放下東西,問道:“這誰想出來的主意?” 徐佳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我跟閔昭想出來的,咱們要找印刷廠幫忙,也沒什么回報對方的,就用這種方式了?!?/br> “不錯,能夠利用手里現有的資源,你們辛苦了,這件事的后續評選也由你們來辦吧,不過多加一個人,讓楚玉濤代表清河鴨集團參與評選?!庇嗨佳懦了剂艘幌?,加了個人進去。 后期的評選出十個地方,可不像這次選拔志愿者這么簡單,因為被評選出來的十個代表將會在當地建學校。每個學校涉及的資金得上萬元,為了保證公平和客觀,余思雅把楚玉濤塞了進去。她沒有時間全程參與這個活動,就讓楚玉濤去盯著吧。 徐佳佳沒有意見,因為余思雅這會兒說這個話明顯是以清河鴨總經理的身份提的,作為贊助方,派個人過來再正常不過。 “好的,等過完年志愿者們返校,將報告交上來后,我邀請楚玉濤同學過來一起評選?!?/br> 余思雅點頭:“行,目前就這么安排?!?/br> 搞定了這最后一樁事,寒假也到了,同學們都陸續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余思雅今年不用回去過年,因為她的親人都在省城,沈紅英姐弟倆跟鄉下的親戚不睦,雖然沒徹底撕破臉,但也幾乎沒什么往來了,所以不用回去。余香香幾乎跟余家斷絕了關系,而且明年就要高考了,她也沒心思回去。 所以他們家今年就準備在省城過了,但余思雅作為清河鴨的領頭人,肯定要回去一趟的。 不過她在臨近年關的時候回去給大家發年終獎,總結一年的成績就可以了,暫時也不用回鄉下。 這樣一來,放寒假后,她就將所有的工作都投入到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羽絨服廠向服裝廠的轉變。已經進入一月了,過完年,天氣很快就會暖和起來,羽絨服將徹底沒有市場,在羽絨服下架之前,他們必須得將春款的衣服趕制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