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夫后的滋潤日子 第206節
顧野便坐在馬車里,等那官員傳完口信一道回宮復命。 百無聊賴,顧野撩開車簾,不經意間卻看到了一個纖細的身影跌跌撞撞往使團的船只方向趕去。 似乎有些眼熟,但他一時間又想不起來對方是誰。 他眉頭蹙起,看了馬車旁邊的侍衛一眼,不過眨眼工夫,那女子就已經被捉到了跟前。 第137章 番外 顧野沒下馬車, 只是讓小路子打了簾子,方便他仔細端詳那女子。 那女子二十來歲,正是好年紀, 穿著打扮還算不錯, 卻是形容枯槁, 雙眼無神, 一副大限將至的模樣。 他大馬金刀坐著, 一天胳膊撐在小幾上, 凝眉看了半晌,依舊沒想起這人是誰。 如果說兩三年前他通身的氣度,靠的還是刻意保持自己的儀態,現在他身居高位久矣,已經不需要特意去注意那些, 一言一行都是渾然天成的高貴。 顧野面上不顯,心里卻在想難道是自己弄錯了, 鬧了個烏龍? 他正要讓人把眼前的女子帶下去,對方卻渾身抖如篩糠,噗通一聲重重地給跪下了。 也多虧這一跪,顧野倒是想起這人是誰了——可不就是曾救了他阿爺一命, 初次見他時就莫名其妙給他下跪的沈寒春? 這人和自家倒算是有些關系, 他曾經還擔負起每日探病的工作,也難怪看她那般眼熟。 顧野雖覺得她這舉止一如既往的奇怪, 但既是故人, 且在后頭老醫仙的解釋下, 顧野知道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還影響過她,就沒準備為難她。 他張了張嘴正要說話,使團里一個通宵中原語言的使者快步過來了。 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沈寒春, 而后稟報道:“烈王殿下,這人之前就在我們驛站附近徘徊,妄圖接近我們公主殿下,還曾說過她能告訴我們許多關于武將軍的事?!?/br> 他這話一說,跪在地上的沈寒春更是面色煞白,面無人色,好像隨時會背過氣去一般。 沈寒春的早在之前就讓兩個太醫下了沒多少活頭的評斷。 兩位太醫脫開手后,王氏分出了一些產業給她,還麻煩老醫仙跑了一趟。 老醫仙給她透了一些關于她命格的話,也算是英國公府對她最后一點心意,徹底扯平。 沈寒春這才知道原她不是得了什么怪病,而是因為自己命格奇詭。 她是重生之人,比一般人更信這些,后頭就一直在尋解除困局的法子。 巧合之下,她聽庵堂的師太提了一句,說多做好事多積福,自然就能否極泰來。 她后頭病急亂投醫,把王氏給的那些產業拿去做好事了,還真保全了性命。 最近這段時間,她已經很少再咳血了。 性命無虞,她心思又活絡起來。 依舊把英國公府視為眼中釘的她,不敢再冒然做什么,畢竟英國公府和顧野的干系太深了,她還是懼怕自己好不容易保住的小命又被命格影響。 然后,她就聽說了使團來訪的消息。 上輩子的她,自然是和這外邦使團沒什么干系的,但她卻記得一件事,這月明國的公主長大后差點嫁給武青意。 據說是她月明使團第一次到訪的時候,這位公主也在同行之列。 上輩子的這會兒,皇長子還未被尋回,正元帝就指了武青意和其他文官一道接待來使。 年幼的小公主對英武不凡的武青意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成年后她再次來了中原,兩國準備聯姻結親,正元帝年紀不輕了,就準備把她指給那會兒還未娶妻的武青意。 因為幼時的好印象,公主就答應下來。 不過武青意是不愿意的,說自己雖比正元帝年輕,但和公主相比,兩人年紀相差了不少,不愿意耽誤了人家。 外邦的風氣和中原不同,那公主似乎覺得婚事沒成也不是多大的事兒,她也沒發怒,反而還和武青意結拜成了異姓兄妹。 上輩子武青意就已經成了沈寒春的執念,所以盡管她沒見過這位小公主,還是把對方當成了假想情敵,所以打聽了那么清楚。 民間對立太子的呼聲越來越高了,沈寒春也不確定等到顧野的身份又上一重之后,她還能不能保住這條得來不易的性命。 所以她不管上輩子對小公主的記恨,想著憑借自己“未卜先知”的本事,接近使團,讓他們把自己帶離中原。 至于去了月明之后么,差一些的結果就是她換個地方謀生,好一些的結果則是,憑借對大熙朝未來的“預測”成為王室謀臣,最好能挑起兩國爭斗。 可惜的是,她計劃的不錯,施行起來卻很是困難。 首先是她和海外使團語言不通,一開始接近,雞同鴨講,對方根本不知道她的來意,把她當成尋釁的刁民打發走了。 后來她就專門接近那個會中原語言的使者,說明自己是來找公主的,那使者還當她是小公主這段時間跟在顧茵身邊結識的人,所以把她帶進了驛站。 小公主自然是不認得她的,但沈寒春自有辦法——現在的小公主應該已經見過武青意,對他有了初步的好感,同時對顧茵有了敵意。 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沈寒春早就想好了一套說辭,說她和武青意就交情——這也不算說謊,可以任人去查的,她之前確實在英國公府住過一段時間,能告訴小公主很多她想知道的事情。 小公主聽完同行的使者翻譯,先是迷茫的看了她一陣。 自然是迷茫的,沈寒春三句不離武青意,小公主反應了好一會兒,才想起對方是顧茵的丈夫。 反應過來之后,小公主就不大高興了,雖然她才十一歲,但也知道很多道理了。 她一國公主,關心人家丈夫的事情做什么? 且那也不是別人,是她這次到中原之后,熱情招待她的朋友! 她一不高興,公主的脾氣就上來,就讓人把沈寒春叉出去了,還叮囑同行的護衛不許她靠近。 沈寒春想破了腦袋,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但其實這輩子發生的意外也夠多了,這種結果雖然意外,她也很快就接受了。 接受之后,她回去寫了一封書信,里頭都是未來大熙朝將要發生的大事——比如將來會發生的宮中時疫。 別的不說,光這一件事,若月明來使有那么一絲吞并中原的野心,就該知道她的重要了。 當然同樣,這封書信她也是賭上了身家性命的,但凡有個差錯,她就要背負通敵賣國的大罪。 所以沈寒春寫好之后猶豫再三,一直到聽說月明使團今日就要回去,她這才揣著書信跟過來。 只沒想到,這次剛到碼頭,就讓顧野身邊的侍衛給帶走了。 如今使臣的話一出,加上對顧野的畏懼,沈寒春自然是越發嚇得不輕。 她一個從英國公府出去的醫女,平白無故幾次三番接近外邦使團,此刻又是這般作態,自然引人起疑。 顧野讓四譯館的官員幫著翻譯,說自己會處理這件事,那幫著小公主傳話的使臣也就很快登船離去。 顧野把沈寒春帶走,因她和英國公府有些瓜葛,所以他暫時按下這件事沒有上報,先讓人把沈寒春送到烈王府,嚴加看管。 后頭等他從宮里出來,文華殿也已經下了學,馮鈺和他結伴出宮。 說到審問人這件事,自小長在軍營的馮鈺比顧野更輕車熟路。 馮鈺并不使人直接去問,而是先讓烈王府里的老嬤嬤幫著沈寒春更衣。 其實也就是搜身。 沈寒春早就想毀了貼身的書信,但烈王府的人不錯眼地看管著,她也只能安慰自己,那書信她藏的十分貼身,慢慢地想辦法就是。 后頭等到老嬤嬤過來,一面讓人脫她的衣裳,一面讓人拆她的發髻,沈寒春還試圖負隅頑抗,把書信塞進嘴里吃了。 無奈老嬤嬤是宮中出來的,就沒有她沒見識過的手段,早就防著她呢。 最后沈寒春身上的書信自然送到了顧野面前。 看完上頭的內容,便是如今已經沉穩許多的顧野和馮鈺都不禁變了臉色。 馮鈺更是驚得脫口而出,“這世間難道真有人能未卜先知?” 英國公府的老醫仙那般本事,都只能透過卦象來知道個未來的大概吉兇。 而沈寒春這信上寫的未來之事都那般具體,就好像她親身經歷過一般,真實得讓人心驚。 加上老醫仙曾說過沈寒春的命格奇詭,向死而生,兩人自然往怪力亂神的方面去想了。但一時間也沒個頭緒。 此時時辰已經不早,馮鈺使人回魯國公府知會一聲,說自己在烈王府住下,而后就和顧野一道去了隔壁英國公府用夕食。 這日也稀奇,素來愛笑愛玩的小玉笛格外的文靜,正坐在臨窗的炕上捧著本書看。 剛滿兩歲的奶娃娃,說話還時不時嘴瓢呢,更別說認字了,那么認真地看書能不讓人稀奇? 而且小玉笛也很喜歡馮鈺的,她更小一些的時候記不住馮鈺的名字,就喊他“漂亮哥哥”。 今天馮鈺難得過來,小丫頭看到他先是面上一喜,高高興興地喊了人之后,卻還是沒放下手里的書。 顧野神色柔軟地摸了摸她的柔軟的發頂,然后奇怪地問道:“咱家玉笛這是看什么呢?” 顧茵剛讓丫鬟擺完飯,聽到這句就笑道:“她哪兒就會看書了?是最近蔣先生寫新戲,我幫著出了個故事大綱,她聽到一耳朵,非要知道后頭的內容。蔣先生也是有耐心,知道她這小東西想看,劇本還沒寫完,先畫了個圖本給她看?!?/br> 市面上話本的故事大同小異,食為天的話劇排到現在,很少再有特別吸引人的故事了。 這次再準備新話劇,顧茵和蔣先生在市面上搜羅了一圈都不怎么滿意,干脆自己動筆。 受時代所限,蔣先生雖是寫話本的老手,但也沒有特別新穎的想法。 顧茵就幫著出主意了,她在現代看的網文小說不算多,最知道的也就經久不衰的重生和穿越兩個題材。 這次她就是編撰了一個下堂婦重生后,利用自己上輩子知道的事,報復渣男前夫的故事。 顧野坐在小玉笛身邊,時不時逗meimei說上幾句話,也陪著她一起看那個圖本。 蔣先生的圖畫配上文字,這個故事很快就在顧野的腦海里成型了。 靈光一閃,他以十分隨意地口吻問她娘說:“娘這故事真是有趣,難道這世間真有這種重生之人?” 顧茵自己就是穿越過來的,自然回答道:“世間之大,無奇不有,該是有的?!?/br> 第138章 番外 有了頭緒之后, 顧野依舊沒顯出什么,如往常一樣和一家子用了夕食。 夕食后,他和馮鈺回了烈王府。 很快, 沈寒春就被帶到了顧野面前。 顧野把從她身上搜出的書信放在手邊, 然后定定地瞧了她一會兒, 半晌后才帶著篤定的語氣開口道:“向死而生的命格, ‘未卜先知’的本事, 你是重生之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