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夫后的滋潤日子 第52節
“小娘子?” 竟還是熟人! 顧野扭頭看看周掌柜, 又看看她娘,很奇怪他們怎么認識。 顧茵收養顧野的事情在碼頭上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但在其他地方就不是了。 尤其周掌柜和顧茵也只是萍水相逢, 只知道她家日子清貧, 冬日里大雪天都要出門尋活計, 怎么也沒想到收養顧野的會是她。 “竟然是小娘子收養了這孩子, 周某佩服?!?/br> 周掌柜抱拳, 顧茵福身回禮。 因為周掌柜是單身男子, 也不方便招呼顧茵進屋,兩人便還站在門口說話。 聊起來了,顧茵才知道去歲冬天顧野失蹤的時候, 是周掌柜在照顧他。 “那時候天冷的不行,我下工從后巷離開的時候,看到角落里一團小小的東西,起初還當是個野貓,打著燈籠去一瞧,才知道原來是個暈了的孩子。當天我就把他帶回家里,給他喂了粥湯,暖了他半宿,早上一睜眼這孩子就不見了……” 周掌柜說著也笑起來,“后來他就天天在后巷等著我,我想帶他回家,他卻不讓我靠近了。沒辦法,我便在后巷窩棚里給他做了小窩,每天拿一些飯食給他吃。年前突然不見了他,還擔心他是……總之現在看他好好的,被小娘子這樣的好心人收養了,我也能安心離開此處了?!?/br> 說到這兒,顧茵自然問道:“周掌柜這是準備去哪兒?” 周掌柜眼色一黯,“如今我也不是什么掌柜了,虛長小娘子一些,小娘子喚我周叔就行。至于往后……望月樓是待不下去了,鎮子上只還有含香樓一家酒樓,我前幾日才去應征過?!?/br> 他自哂一笑,“不瞞小娘子,那含香樓的東家早先不止一次挖角于我,可這次我再去,那東家也變了嘴臉。工錢比之前說的壓了一半不算,還讓我從二廚當起?!?/br> 周掌柜是一己之力把望月樓扭虧為盈,起死回生的人物,讓他去給人當二廚,打下手,他便是再好的脾氣也受不住這個。 看到顧茵蹙起了眉,周掌柜道:“鎮上其他食肆也都沒有招人的打算,尋摸了幾天沒個結果。所以我就準備回州府看看,那里館子多,便是不在什么大酒樓當大廚,尋一份普通小店的大廚差事還是不難的。小娘子別擔心,荒年餓不死咱們手藝人,出路總是有的!” 以周掌柜的能力,找份差事當然不是難事,但他的工錢卻不是一般食肆給得起的,而且人家應工,是東家挑活計,周掌柜也挑東家,要求也不低。 聽到周掌柜都有去別的小店當大廚的打算了,顧茵再不出手就是傻子了! “我家正要開店,鋪子已經選好了,就在文成街和安興街的交匯處。您可有空隨我去看看?” 此時天色漸黯,當天是不能成行了,顧茵就和他約定好明天上午在鋪子碰面。 母子倆又沿著原路回去,到緇衣巷的時候天正好完全黑下來。 王氏已經做好夕食準備好了夕食,武安也下學回來,都在等著他們了。 一大一小心情都很好,顧野高興的是周掌柜今天沒走,顧茵自然是高興的是周掌柜接住了她遞過去的橄欖枝——都是聰明人,周掌柜自然是聞弦歌而知雅意,愿意去她鋪子看看,就是成了一半了。 當然另一半還得看顧茵自己的本事,畢竟眼下那只是個空鋪子,起碼得讓周掌柜看到未來光明的前景,他才愿意入伙。 所以隨便吃了兩口飯以后,顧茵就和武安要了紙筆。 用不慣毛筆,顧茵拿了炭筆,開始計劃起開店事宜。 第一條,起個響亮的店名。 招牌有多重要,開過店的人都知道。 上輩子顧茵從爺爺手里繼承了顧家粥鋪,眼下這鋪子不算是她一個人的,算是她和王氏合辦的,而且也不止準備只做白案,這名字便不太合適了。 但是這不礙事,有文老太爺在呢,他老有學問又有閱歷,自然能幫著想到好名字。 第二條,自然是店里的裝潢設計。 現在好多東西是現成的,但換了個東家,雖沒有那個銀錢大肆裝潢,但重新布置一番,做些軟裝總是必須的。 第三步,店內人手的安排。 紅白案大廚自然都是必須的,幫廚是徐廚子和他兩個小徒弟,后廚的人手是夠了。若是周掌柜能來,那掌柜的人選也就定了。另外還需要服務員,也就是這個時代所說的跑堂,小二之類的,做招待客人和店內其他雜活。光自家婆婆一個肯定是不夠的。 第三步,那就是店里以后主要出售的吃食,也是整個店以后的經營方向。 這一點她一個人說了不算,得等周掌柜入伙了共同商量。 顧茵用炭筆在宣紙上寫寫畫畫,不覺就已經到了半夜。 因為太過興奮,她干脆不睡了,起身包包子熬粥,包子還是給葛家的,自家就只賣皮蛋瘦rou粥——雖然小攤子是馬上就不干了,但店一天沒開起來,碼頭這個月的租子卻還得交,一天沒有進項,多少還是得掙一點兒。而且這時代消息通信不發達,自家婆婆雖然已經去碼頭上宣傳了,但肯定還是有大批外來客不知道。為了防止這些客戶流失,還是得慢慢宣傳。 家里的家伙什已經讓王氏折價賣出去了,所以顧茵熬的粥不多,按著自家眼下生意的火爆程度,基本就只夠賣上一個時辰的,那也不需要那些家伙什了,只帶些空碗,賣完直接提著桶和碗回來就是。 等到天亮,王氏去了碼頭,顧茵讓顧野跑了一趟文家,讓她以自己的名義去傳個口信,邀請文老太爺和徐廚子過來,她自己揣著寫了一夜的企劃案去了文成街等著周掌柜過來。 等到天光大亮的時候,文老太爺和周掌柜前后腳過來了。 顧野比老太爺腳程快,先竄回來報信兒說:“那個胖胖的,不來?!?/br> 聽說自家師父能開店了,徐廚子比顧茵本人還高興,昨兒個和她來過一趟,徐廚子已經幫她想好了要添置什么東西,還說等顧茵一身令下,采買的事情就包在他身上。 所以聽說他今天不過來,顧茵還挺奇怪,問道:“他是只今天有事兒來不了還是他不想來了?” 不等顧野回答,老太爺過來了,他面帶慍色道:“他當然是想來的,是我家那鐵公……那二兒子,不放人?!?/br> 徐廚子手藝一般,會的多,擅長的少,但是他手腳快,帶著同樣干活麻利的兩個小徒弟,一個月一共是五兩工錢,比普通廚子高一些,師徒三個至少能頂六七個人用。 要不是他便宜好用,文二老爺看他在自家廚房里日漸發胖,早就不讓他干了。 眼下他說要辭工,文二老爺哪里去找這樣的廚子?再請幾個廚子照顧一大家子的吃喝,工錢至少得翻出兩三倍。 而且不光是這個,文二老爺也得到消息老太爺把他相中的鋪子租給顧茵了,徐廚子也正是要去給顧茵幫忙,他不敢和老太爺對著干,就故意把徐廚子卡下了。 徐廚子并不是文家的長工,但活契也是有年限的,要到今年夏天,才是徐廚子工期到期的日子。 眼下才是四月頭,等于還要兩個月,徐廚子才能恢復自由身。 徐廚子求助到文老太爺頭上,文老太爺覺得人家只是給自家做工的,不想干不干就是,轉頭幫著去和二兒子說道。 文二老爺也不扯旁的,只為難道:“契書是徐廚子自己簽的,又不是兒子逼著他的。若都簽了契書還能隨意反悔,這世間的秩序不得都亂了?” 他這話說的冠冕堂皇,老太爺雖猜到了他的小心思,卻也不好說什么。 簡單地說完事情經過,老太爺自己也挺臊,他是真不想承認自己養出了這種兒子! 顧茵看老太爺不高興,便出聲勸道:“您老別不高興,本來咱們這店也得過幾天才能開業,算下來,不過是等徐廚子兩個月而已,到時候不拘是雇些短工,還是自家人多做一些,都是能應付的?!?/br> 聽她這么說了,老太爺面色才和緩一些,問他道:“這些東西不是現成的嗎?怎么還要過上好幾天?” 正好這時候周掌柜也過來了。 顧茵把自己的寫了半夜的東西給大家看。 她這個年紀做老板開店,其實是讓人不怎么放心的。 像周掌柜,他知道顧茵有手藝,但顧茵看著實在太年輕面嫩了,以她這個年紀,能掌握一門手藝就極為難得了,正經經營一家店鋪怕是毫無頭緒。是因為有些交情,周掌柜才答應了她過來看看。 來之前周掌柜做過最壞的打算,但眼下看她寫的頭頭是道,心便定了下來。 直到看到她寫的東西,周掌柜才知道是以年紀揣度一個人的本事太過淺薄了! 文老太爺先開口道:“這個起名簡單,我可以幫忙,你自己有想法沒?” 顧茵笑道:“想法挺多的,一開始想的是‘惡婆婆小食店’,畢竟碼頭上我家婆婆名氣大,但后頭想想,這豈不是坐實了她的惡名?她其實人很和善,沒得一直讓人誤會她,便還是不妥當。后頭聽武安念了一句‘民以食為天’,我就覺得‘食為天’這三個字很不錯。我說句大話,您二位別發笑,雖我眼下只是開一個略大一些的店,但往后我是想開酒樓,甚至去州府、京城那樣的大地方開設分店的,所以招牌最好是起大氣一些,到時候能一直沿用?!?/br> “這三個字確實很不錯,‘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是能承接住你的大志向的?!?/br> 顧茵笑著點頭,又猶疑道:“就是這個名字……會不會太大了一些?!?/br> 這要是擱現代,顧茵覺得不錯自然就用了,但在這個時代,皇帝是天子,食為天,怕是會犯忌諱。 “這有什么?”文老太爺不以為意地道,“我來給你寫這個招牌,再印上我的印章,人問起來,你說這名字是我起的便是?!?/br> 說到文老太爺的印章,那淵源就深了。 一般人的印要么是自己刻的,要么是請名家大師刻的。 老太爺的不是,他兩枚私印,一枚是當年得到高祖賞識,高祖賞的,另一枚更了不得,是當太子太傅的時候,當時還是太子的先帝親手所刻。 兩枚私印敲上去,其威力可想而知。 顧茵并不知道老太爺印章的來歷,但她是極為濡慕老太爺的,得了老太爺的準話,自然也就不再擔心。 “至于這第二樣,我來幫忙?!敝苷乒竦?,“在望月樓當了這么些年掌柜,我也是有些人脈的,小娘子……不是,東家只說想怎么布置,我來幫著采買調度?!?/br> 顧茵聽到周掌柜改口,笑得眼睛都彎了,忙道:“那這就麻煩掌柜了?!?/br> 話說到這里,王氏也賣完粥,從碼頭上過來了。 “娘來的正好,我們正商量到招聘人手這一步,您看人比我厲害,來一起幫著出出主意可好?” 這事其實顧茵自己能拿主意,但她并不把鋪子當成自己一個人的,所以還是得讓自家婆婆有參與感。 “招人我也不懂,”王氏道,“但是我算一個,你許嬸子算一個,店面雖大,但我們兩個跑堂也差不多了。其他雜活我來干就是了,能省一些是一些?!?/br> 顧茵卻覺得不行,店面能七八張桌子,若是生意好,客人做坐滿,那兩個服務員肯定是不夠的。但王氏說的也有道理。 從王家要回來五十兩后,她手里一共有七十余兩,一季的租子已經給出去了十三兩多,還剩將近六十兩。 徐廚子和他小徒弟都是舍了本來的活計來幫他的,開給他們的工錢自然不能比文二老爺給的低,這就是五兩起步。 置辦鍋碗瓢盆那些東西和簡單裝潢,顧茵暫時算做二十兩。 王氏雖然是自家人,年底顧茵準備分成紅利給她,但平時還得開一份工錢,她也是一個人能干一般兩三個人的活兒,怎么也得開半兩銀子的工錢。 大頭是周掌柜,他既做紅案大廚,也做掌柜,且因為現在新店人手緊張,周掌柜還得充當賬房,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兒,不開個二十兩的,顧茵都覺得臊得慌。 這就是快五十兩的出項了,再多請幾個人,那就更吃緊了。 顧茵在心理算過一通,突然眼睛一亮,拿過炭筆在紙上畫了一個“回”字形的柜臺。 普通的柜臺占地大,就是起個結賬的作用而已。但若是做成“回”字形柜臺,外頭一圈都能設置座位,顧茵則能在里頭現場做點心、蒸點心,下面條之類的,這些東西沒有油煙味,再下設煙道排煙,既能增設座位,也是能節省所需要的的服務員數量。 畫完她把自己的想法一說,周掌柜點頭道:“東家這想法確實新穎,不過就算咱們找人做出了這樣的柜臺,下通煙道,把煙往外頭排,但若是到了夏日,店內怕是熱得坐不住人?!?/br> 這確實是顧茵想法的盲區,這時代沒有風扇空調的,確實不能這般。 看到顧茵有些懊惱,周掌柜道:“但是這確實很實用,其實我從前也想過,有些客人獨自出行,還不愿意拼桌,一個人就得占用一張桌子,實在不便。就按著東家的想法這樣,在柜臺外設置一圈單人桌,每個座位之間再設置可移動的擋板,讓客人自己選擇要不要升起,既新鮮,也互不打擾?!?/br> 這種單人獨桌、設置隔板的店鋪在后世很常見,眼下卻是真的先進了。 這個掌柜,請的可太值了! 請人的事暫時擱置,商量到以后的經營方向。 老太爺道:“前頭你做的那些什么烤串、麻辣火鍋那些,連我都只吃過相似,沒吃過你做的那種。若是把那些拿來賣,自然是沒有敵手?!?/br> 這自然是事實,畢竟是現代的吃食,經過上百年改良過的東西。 但眼下卻是不行的,rou不是一般人頓頓吃的起的,番邦的調料就更貴了。文成街附近的百姓生活水平雖然比碼頭上高出不少,但也沒達到這種消費水平。 而且賣這些東西,需要的本錢也得翻幾倍,顧茵手頭這點啟動資金是真的完全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