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駙馬,真皇后 第169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讀書就能變強!、王者之游戲人間、媽咪不乖:總裁爹地輕輕親、澤天神后、偏愛(高干 甜寵 H)、十八般床藝(高H NP)、若有來生好好愛自己、天外歸人(父女)、學霸,你的屁股擦干凈了嗎、伏魔天師
胃口一旦撐大了,就再也小不了。 這才鬧出了今日的禍事。 只是雖然大家伙心知肚明,此事牽連著的是朝廷早已經被蛀蟲啃噬的爛了的根兒,但這樣的事被捅到臺面上來,無疑是在打皇帝的臉,且竟然還和半年前太子謀逆逼宮之事有所牽連—— 陳元甫這次倒也乖覺,再不替太子上什么聯名折子替他求情了,直接一封請罪書遞到了御前,將監察下屬不嚴,以致惠州舞弊一案事發,亂了皇帝清聽的罪責老實認了,又承認當初太子逼宮之事,他的確也有罪責,甘愿受罰,但卻又把教唆逼宮一事的鍋全推到了紀鴻身上。 紀鴻已然是個死人,自然不可能再跳出來說陳元甫甩鍋給他,但當初太子謀逆逼宮,究竟是怎么回事,無論他再怎么辯駁,皇帝卻也是心知肚明的。 陳元甫、其長子陳泉禮、次子陳泉夢、幼子陳泉聲悉數落獄,陳家女眷則因著陳皇后的緣故,并未落為官妓,而是發往南疆暑熱之地流放為奴。 其他連累到半年多前那場宮變的,則被徹底清理洗牌了一次,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誅九族的誅九族。 其實按理說只要沾了造反兩個字,家里八輩祖宗挖出來都不夠砍頭的,誅個九族實在是沒什么可多說,但恪王卻在朝會上出言求情,言及太子畢竟是東宮正位,是儲君,有些助紂為虐者也許并不清楚事情原委,也不知道太子當初為的是謀逆,他們只是忠君罷了,罪不至誅滅九族。 這話便說的看似不經心,其實卻很誅心了。 忠君?忠的是哪一個君? 已經重新得了提拔,不再家里蹲帶娃的賀小侯爺在朝堂上聽了這話,也不由得暗暗咂舌—— 果然是做過一回皇帝的人,知道皇位上坐著的人肺管子在哪,一戳就是一個準兒。 多損吶。 皇帝果不其然沉默不言,卻隱隱黑了臉。 十一月廿二,皇帝一紙詔書,行宮里囚著的太子終于成了廢太子,再也不能回他的東宮了。 終身圈禁,非詔不得出,任何人等不得無故探視,違者視同謀反。 舊太子廢了,新國儲卻沒立。 經了一場疾風驟雨的清洗后幸存下來的眾臣,自然也心知肚明,皇帝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有眼力見的,自然不會去催,沒眼力見的,該死的也都死了。 立不立的也就那么回事,反正朝堂上下有眼睛的都知道,陛下屬意的繼位人選是誰。 賀顧如今做了十二衛統領,雖說十二衛都是精銳,人數有限,真算起來管著的并不如他在陽溪做個小小的偏將管著的人多,但十二衛統領是什么位置? 天子親衛之首。 這已算是高升了。 且十二衛在京畿防務中雖不及五司禁軍緊要,但也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賀顧就差把恪王黨三個大字寫在腦門上,陛下還把這么緊要的位置交給他,什么意思已然不言而喻了。 只是太子一廢,皇帝卻不知怎么的,忽然發了病,臥床一病不起。 許是之前宮變那次確實落了病根,就算給顏之雅治好了,但畢竟也不是青壯年人那么結實的身子骨,一而再再而三的折騰也能恢復如此,活蹦亂跳。 朝務便由議政閣和恪王、忠王暫理,批紅之權則是直接交給了裴昭珩。 雖然“長公主”薨了,但如今賀顧名義上還是駙馬,自然理當去探視老丈人,只是他進宮了兩回,卻也沒得進寢殿里去,每次都是在外頭問了個安,便被王內官打發走了。 也不知道里面皇帝究竟是個什么情況。 只是想想如今太子已然蔫菜,皇帝多年的心病陳家也已收拾了,他實在沒有別的理由再裝病,想來這次,應該是真的病了。 賀顧便由衷的有些替他擔心起來,不說別的,起碼當初不是陛下賜婚,他和三殿下也不能有今日的緣分,雖說好像冥冥之中早有注定,但做人嘛,還是要知恩圖報的。 所以即便回家裴昭珩和他說不必再進宮了,賀小侯爺卻還是契而不舍的去了第三回 。 這一回,便讓他撞見了個熱鬧—— 皇帝終于不在攬政殿了,而是宿在陳皇后的芷陽宮里。 只是賀顧還沒請宮人通秉,便聽見屋里頭傳來一聲瓷杯砸在地上,摔的四分五裂的聲音。 皇帝的聲音少見的顯得有些不安:“阿蓉,你……你還在怪朕嗎?” 陳皇后的聲音十分淡漠:“臣妾不敢?!?/br> 皇帝沉默了一會,道:“如今,即便……即便朕……朕如今已為咱們的珩兒……你還是無法放下當年的事嗎?” 陳皇后淡淡道:“天寒風大,陛下還是快回宮去歇息吧,不要再提這些經年的舊事了,臣妾記性差,如今也早已記不得了?!?/br> 皇帝道:“你若是真記不得了,為何還與朕置了這么多年的氣?當年……朕也是無奈之……” 陳皇后卻仿佛被踩了什么痛腳,忽然急急喘了兩口氣,道:“放下?無奈?陛下不要說笑了,陛下萬乘之軀……說放下就能放下,可是臣妾忘不了……臣妾忘不了瑜兒死在臣妾懷里的樣子……她還那樣小……前一日……還在叫臣妾母妃……她死在臣妾眼前,死在臣妾懷里,我如何……如何能放下?!” 賀顧在門外聽得嚇了一跳,正此刻,旁邊卻傳來一聲宮婢驚訝的輕呼:“駙馬爺?你怎么在這?” 賀顧身子一僵,扭頭去看,卻見竟然是陳皇后宮中的黛珠。 黛珠話音剛落,屋里帝后爭執的聲音便頓住了。 很快皇帝從門里走了出來,他臉色蒼白、嘴唇也沒什么血色,雙目十分空洞。 賀顧本來十分心虛,畢竟聽人家夫妻吵架被抓了個現行,雖說不是故意的,但萬一皇帝覺得難堪要收拾他怎么辦? 正準備跪下和皇帝叩首認錯,那頭皇帝卻看也沒看他,兀自愣怔怔的順著芷陽宮花園的門廊走了。 后頭跟著王忠祿、齋兒、以及一眾誠惶誠恐的內官宮婢。 賀顧撓頭,有些茫然,正琢磨著他還要不要追上去問安,卻又心道好像陛下看起來也還好??? 后頭卻傳來陳皇后的聲音:“顧兒?” 賀顧趕忙轉身,和她問了安。 陳皇后瞧著臉色也不大好,有些心不在焉,得知他是進宮給皇帝請安的,便寬慰了幾句,叫賀顧不必擔心,這才讓他出宮去。 于是賀小侯爺便又這么一臉懵逼的打道回府了。 他回了府,還在琢磨芷陽宮里撞見的事,恰好遇上蘭疏也在。 蘭疏這段日子倒是常來,都是奉了命給寶音送東西送玩意的。 天氣冷了,屋子里燒了火,蘭疏送了東西并沒有馬上走,而是陪著幾個丫頭奶娘、一起在屋里頭逗著寶音玩。 寶音眼瞅著也快滿一周歲了,虧得曲嬤嬤不錯眼的盯著,如今長得圓嘟嘟白胖可愛,丁點看不出是個早產的孩子,只是笑起來還是傻乎乎的,正趴在地攤上撅著屁股啃撥浪鼓的把手。 蘭疏本來還在逗寶音,看見賀顧一副神游九天的模樣回來了,笑道:“這是怎么了?奴婢聽說侯爺剛剛進了宮,這么快便回來了?” 賀顧頓了頓,忽然道:“蘭姨,我今天……” 頓了頓,道:“你們都下去?!?/br> 堂屋里的丫鬟和婆子應了聲,一齊下去了。 蘭疏道:“究竟什么事?” 賀顧這才道:“我今日進宮去給陛下請安,恰好撞見……” 便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說了一遍。 蘭疏聽了,沉默良久。 賀顧也不催他,只蹲下身把還趴在地毯上眨巴著眼睛看他的閨女抱了起來,道:“我倒不是想多事,只是娘娘她……” 蘭疏看了看正在他懷里嘿嘿傻笑著啃手手的寶音,忽然道:“駙馬爺,自上次滿月宴后,你可帶著小郡主進過宮?” 賀顧一怔,道:“這卻不曾……雙雙還小呢,怎么了?” 蘭疏道:“你帶著小郡主,進宮去給娘娘看看吧?!?/br> 賀顧道:“這卻是為何?” 蘭疏低頭望了望寶音,又抬頭看了看賀顧,道:“小郡主與當年長公主殿下……簡直……” “……簡直生的一模一樣?!?/br> 第122章 蘭疏當年照看著真正的長公主和三殿下姐弟倆長大,她性子沉穩,并不是會拿這種事玩笑的人,既是她親口說的,雙雙和長公主生的一模一樣,那想必十有八九真是極像的了。 賀顧只想了片刻,便立馬明白了蘭疏的意思—— 無論是一年前除夕宮宴上陳皇后病倒后的囈語,還是今日她與皇帝的爭吵,都不難看出當初長公主幼年早夭必是她最為痛心的一件舊事,將其稱之為心病,亦不為過,倘若雙雙真生的像親姑姑、像故去的長公主,那皇后娘娘若是見了,必然歡喜—— 這個節骨眼上,皇后娘娘若真和陛下置氣鬧矛盾,弄出什么波折來,對裴昭珩而言,絕對是個不小的麻煩。 賀顧尋思了一會,腦海里自然而然的浮現起了今日目睹帝后二人那副貌不合、神也離了個十萬八千里的模樣來,暗嘆一口氣,很快答應了蘭疏的提議。 左右今日他為著去給皇帝請安,已把差事先暫時安排給了下屬處置,閑著也沒事,正好方便再轉頭帶著雙雙又進一回宮。 于是便在府中草草用過了午飯,叮囑下人收拾了車馬,便帶著裹得圓滾滾的寶音小姑娘又進了一回宮。 車馬不能進宮門,賀顧便抱了寶音出來,給閨女那還沒長幾撮毛的小腦袋瓜上帶了個虎頭帽,護進臂彎里,這才攬著她準備加快腳程往陳皇后的芷陽宮去—— 給陳皇后請安自然不是第一回 了,去芷陽宮的路賀顧也早已駕輕就熟,只是這次還沒走出幾步,前頭便遠遠來了一行人,賀顧站在宮道上抱著閨女定睛一看,卻見領頭的竟然是許久不見的內務司掌事吳德懷吳內官—— 內廷、內務二司掌事一個跟著陛下,一個跟著皇后娘娘,賀顧自然是知道的,吳德懷是皇后宮中提拔上去的,當初那場賀顧與“長公主”的大婚他也沒少出力,只是不知后頭吳德懷犯了什么錯,自去年除夕宮宴后,賀顧便再沒見過他了。 如今卻又不知怎么出現在了這里。 吳公公自己來了還不算,后頭居然還跟了一溜兒抬著步輦的小內官,他一看清賀顧人影,便立刻揮手叫后頭的內官們放下了步輦,這才轉頭看著賀顧,明顯帶著幾分討好意味的諂笑道:“駙馬爺帶著小郡主進宮來了,怎么也不和娘娘打個招呼呢?幸好宮門那邊的小崽子們還算有些眼力見,到芷陽宮來招呼了,否則若是真讓侯爺抱著小郡主一路走著來,萬一路上郡主吹個風受個寒的,可叫咱家如何與皇后娘娘交代???” 吳德懷討好的意味顯然溢于言表,賀顧見了倒也沒什么太大波動,他也心知肚明,吳德懷討好的并不是他,而是他背后的三殿下恪王,于是便只微微一笑道:“許久不見掌事當差了,今日竟勞動吳掌事……” 吳德懷趕忙道:“不勞動,不勞動!這都是奴婢們的分內之事,怎敢當得一句勞動?” “駙馬爺快上輦吧,天寒風大,萬不敢叫駙馬爺和郡主親自走著去呀?!?/br> 賀顧心中稍覺有些奇怪,但真論是哪里奇怪?他卻又有些說不上來,只是微微皺了皺眉頭,道:“王爺與我說過,乘輦入宮是陛下對有功之臣的恩賞,我不曾得旨,貿然乘輦恐怕不合規矩,賀某謝過吳掌事的好意,只是乘這輦卻還是不必了,還請掌事撤輦,賀某自己帶著女兒去和皇后娘娘請安便是了?!?/br> 吳德懷顯然是沒想到他竟會拒絕,神情有些怔愣,半晌才道:“這……郡主是皇后娘娘的外孫女,且當初侯爺救駕也是有功的,坐個輦自然沒什么……” 只是話未說完,賀顧便打斷道:“不必了,多謝內官美意?!?/br> 他雖腦子一向不太靈光,但如今這個時候,裴昭珩處在風口浪尖上,可算得上萬眾矚目,他這個一向公認的恪王黨、恪王的親“姐夫”更是不知被多少雙眼睛盯著,這點道理賀顧還是明白的。 這一世他和珩哥……也算是歷經周折,奪儲之爭好容易才熬到今天,萬一這關頭上他自己出了什么差錯,落了把柄予人口實,連累了裴昭珩,豈不是冤枉死了? 吳德懷在后頭又叫了兩句讓他乘輦,賀顧也并不答允他,只是充耳不聞般吃了秤砣鐵了心似的往芷陽宮去了。 吳德懷說不動他,也拿他沒辦法,只得跟在后面。 卻說賀顧今日來了芷陽宮兩回,倒也都來的巧,早上遇見帝后爭執,午后這次卻恰好遇見陳皇后坐在芷陽宮花園的庭院石凳上,仔細的低頭凝神繡著什么。 陳皇后聽見有人來了,倒也沒立刻抬頭,仍是屏息凝神注視著繡面,下了最后一針,待收了針,這才抬起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