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原著當中,大唐這位叱咤風云的攝政王,慣常所用自稱只有兩個。 一是在原主面前卑躬屈膝、小心討好的“我”。 這位無數人眼中喜怒無常的攝政王,視人名如草芥,卻把原主的看得比自己性命還重要,數十載的孤傲在她面前也只會用“我”自稱。 給足了原主耐心,也給足了原主保護。 可惜原主先一步以為傅云澤是良人,且受傅云澤施針用蠱的蒙蔽,完全看不出傅晚韞待自己有多好。 另一個則是無甚情緒的“本王”,哪怕在唐帝面前,多數時候都懶懶嗤笑著以此自稱。 除卻之外……便是“本座”。 但這個稱呼……根本不是他出自他本人之口! 由于傅晚韞只是那本狗血虐文的反派男配,關于他兒時經歷所著筆墨并不多。 沒有場景,只有文字陳述。 兒時的傅晚韞隨母親在蜀中生活,不知父親為誰的他總是會被同齡孩童欺負。 他的母親本是聞名蜀中的名唱戲子,只因執意生下他才被立足的戲坊趕了出來。 母親除了唱戲,一雙芊芊擢素手并不能、也不會勞作。 于是她小心翼翼把自己和襁褓中的孩童涂抹得又臟又臭,隨從在一群乞丐當中,心驚膽戰把孩童養到了五歲。 平靜的日子總不會太久,自小體弱多病的傅晚韞,在某一日親眼目睹了雖臟污、卻溫柔的母親被一群乞丐踐踏。 只因母親死死護住討來給他治病的錢。 這是她孩子的救命錢,所以哪怕惹怒了乞丐被打死,母親也要護住她。 臨死前,母親硬是忍著眼淚一滴不流,一個勁兒告訴他讓他快跑。 可一個五歲的孩童,又沒有男主光環加持,他能跑到哪里去? 絕望之際,一個老乞丐主動將他護送出了蜀中。 只是護他出城的代價,是奪了他母親拼命隱藏的幾個銅板。 他想掙扎,但是一個體弱多病的五歲小兒,如何搶得過一個身強力壯的男性? 于是險些被打個半死的他,拖著一身傷痕漫無目的得走。 母親曾說,若是想父親了就往南邊走。 如何區分南邊呢?追著陽光,哪怕這縷陽光雖遲,但會到。 就像他的名字“晚來的光韞”一般。 好在老天看他命不該絕,安排親爹將他救了。 回了長安,受母親之死影響,他決意要變強。 但是他自幼體弱多病,也過了最佳武修年齡,再刻苦艱辛也收效甚微。 所謂天無絕人之路,在他喪氣之時恰好遇到了他這一生命運轉折的契機。 苦練武修不成,他躲到城外父親為母親立的衣冠冢沉默。 正是在此,他遇到了遭遇三大正派江湖勢力聯手絞殺的長煉城城主葉無修。 此人結合扶桑魔教自創武修學術,能在短期內通過奇經八脈的傳輸過度內功,以自己的名命為“無修道”。 他又時日無多,索性為了不讓無修道就此失傳,沒管傅晚韞是個小孩子,直接將內功全部打入傅晚韞的體內。 好在傅晚韞命大,且隱藏的武修天賦實在異稟,才挺過了無修道慘絕人寰的折磨。 只是世間萬物皆相生相克,那無修道讓他武修迅速登頂的同時,也會有不可避免的弊處。 被九州正派列為邪術的無修道,不僅會激發他內心掩藏最深的怨念吞噬他的意識,還會把他變得六親不認,嚴重時甚至會魔頭上身,殺人無數。 眼睜睜目睹母親遭侮辱又被活活凌虐致死的他怎能沒有怨恨? 第48章 邪道(感謝訂閱) 一身血衣入邪道?!?/br> 加之他那位生父雖貴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忠親王,卻不如尋常親王錦衣玉食,常年累月年駐守蜀南邊疆,大多數時段都留他一人在偌大的王府長大。 何況忠親王府中已有王妃與世子,他這半路被撿回來的孩子怎會受重視? 亡母早逝,生父遠離,少時的傅晚韞在忠親王妃手里吃盡了苦頭。 自己受辱倒無妨,偏偏那忠親王妃是個沒眼力見的,損他還不夠,連他故去多時的亡母都不放過,稍微遇事不順便會戳著傅晚韞的鼻子,可勁兒侮辱他戲子之后、鄙陋至極。 這還沒完。 那忠親王世子又被王妃與皇太后嬌縱養大,完全是一個游手好閑的紈绔,整日不惜用各種手段尋花問柳,為此惹出了不少亂子。 某一日世子又恰好招惹了長安某位世家貴女,那貴女的父母找上門嚷嚷要砍了世子的一只手,正愁如何處理傅晚韞的忠親王妃,想也不想將他拉出去頂罪。 到底那權貴顧忌遠在邊關的忠親王,將傅晚韞打得九死一生方才罷手。 吊著一口氣的他,若不是反派大佬的光環,只怕早因孤立無援,被忠親王府那些慣會捧高踩低之徒給折磨死了。 幼時水深火熱的生活,加上體內又有能在無形中吞噬神智的無修道,想泯滅他的善念,將他心底顯而易見的仇恨擴張至最大完全易如反掌。 于是墮入邪道,成長為手染鮮血、殺人如麻的反派便順理成章了。 被忠親王妃推出去替那為非作歹的世子頂罪不知第幾次,一條嵌滿倒刺的寒鐵鞭,自那兇神惡煞的權貴手中抽出。 眼見那根鐵鞭如記憶多次那樣入他脖頸,帶起一片血rou模糊時,他不動聲色把忠親王妃與世子的猖狂笑意收入眼底。